心理|你是否深陷“选择恐惧”?

2017-01-25 李松蔚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不完全是选择恐惧给生活带来了问题,

更像是生活先有了问题,

才有了选择恐惧


李松蔚(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博士后,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
本文首发于2014年10月总第680期《中国新闻周刊》


“选择恐惧”是近来非常流行的一张标签。有不少人以患者自居。只要涉及做选择,他们就头疼不已。找工作或是择偶这样的大事就不用说了,哪怕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小事,譬如买哪件衣服或是晚上吃什么饭,以及从电子书中选一本来读,都会磨磨蹭蹭地犹豫半天,然后再后悔怎么没选另一个。

让我纠结不定的每个选项,都是利弊参半的,都不完美;

这就意味着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选择,也就没有所谓的坏选择;

现在我选不出哪个更好,再纠结一个月,我照样选不出哪个更好;

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沉思和比较了,我需要勇气、决断、自我担当。

——基本上,针对选择恐惧症,能讲的道理也超不出这个范围了。但认识到这些道理又能怎么样?道理清楚,选择照样难做。问题出在哪儿?

我现在的理解是:不完全是选择恐惧给生活带来了问题,更像是生活先有了问题,才有了选择恐惧。

我小时候没有选择恐惧的问题。考试的时候,每当遇到两个看上去都有可能正确的选项,我的第一反应是自问:“如果我多想一想,能想出来吗”,一旦得到“想了也是白想”这个结论,我会当机立断随意蒙一个选项,然后立刻把注意力转到下一道题。这是壮士断腕的策略。所以每次我都第一个交卷。

我有一个朋友,很羡慕我的效率。他每次都会在模糊不定的选项上耗费过多的时间。我拿“想了也是白想”劝他,可是他一句话就把我顶了回来:

“废话,你错得起,我错得起吗!”

我无言以对。现在回头去看,他那句话说得很到位:我之所以那么果决,并不是因为有决断力,而是因为我成绩好,我有把握。其他题我答得很顺,所以就算错个把道选择题也无关大局。我不需要靠一两道题的正误为我的整体成绩负责。如果他也有这样的成绩,要放弃这一两道题也就没那么难了。

问题跟这一两道题的选择关系不大,问题在这一两道题之外。

面对选择的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幻想,仿佛这个选择对我们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重要到足以掩蔽其他一切不满足。幻想的功能,永远是为了掩蔽现实中的不满足。就好像我的那位朋友,在一两道题上反复较劲,用以逃避他因整体成绩产生的挫败。回头看我们曾经为某个选择百转千回的关口,假如隔得足够久,看得足够清晰,我们总可以发现在那个时点,生活中确有一些具体且巨大的缺失存在。我们很难更直接地处理那些缺失,甚至不敢直面那种痛苦。譬如迷路之人,他借着这种停滞,忘掉自己早已经迷路的事实。“我还好,我的未来也还好,只是在这个路口遇到一点问题。”生活中除此之外仿佛再没有其他大事。这种令人疲倦的徘徊往复,对他来说反倒成了一次特别的喘息。

一个成绩优秀的大学生,选不定毕业后的去向,他反复跟人讨论,怎样才有更光明的前途?他意识不到内心深处对于毕业的恐惧:“我一直用来维持自信的东西将会一钱不值,我会被扔到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无法保持高高在上的形象,我也会面临很多的挫折,说不定我会一蹶不振……”不行!他不希望接受这分痛苦,所以他的想法就是:一切问题都是我不知道该出国还是工作。

一个购物的女人陷入纠结,不知道穿哪条裙子更美,她试试这件,摸摸那条,始终拿不定主意。她的幻想也许是,选对一条裙子,她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一些。自己也许会因此大受欢迎,她就不用再去面对自己缺爱的事实。

另一个女人在相亲时挑选不定:这个没有共同语言;那个没有房也没有车;第三个嘛,婆婆又太难相处……她知道经营一段感情很困难,超出了她的能力。她幻想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以一劳永逸地绕开所有的难关。

现在,我也开始有了选择恐惧。选择未来的工作方向时,我也试图用幻想和犹豫来逃避我面临的真实困难。我终于开始理解当初那个朋友了。

“废话,你错得起,我错得起吗?”

“为什么错不起?”

“因为我成绩不好啊!”

其实要克服选择的犹豫,有一句对症下药的话,虽然说出来未免太残忍:

——你以为你光是那道题选对了,就能好吗?

china-newsweek

叶选宁|林存德|布小林

赖声川|丁石孙|华西医院

郭伯雄|中纪委|首富扶贫

黄奇帆……


回复

“人物目录”

“调查目录”

“特稿目录”

“往事目录”

提取更多过往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历史消息


Read more
View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