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中年|小柯:前生我不熟,但今生还可控

2017-02-03 小柯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体认家庭与人伦的重要价值、关照内心感受和个人成长的最好时分。每到春节,本刊都以一期“致××”的主题策划,伴随读者踏上归家的路。2014年,是“致故乡”;2015年,是“致父母”;2016年,是“致爱人”(在公众号内回复“致爱人”可获取2016年春节特刊部分文章)

今年,我们致中年。

突然之间,中年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被大张旗鼓、密集又热闹地讨论。这个原本沉默的概念中一切隐秘的意涵,都被突然引爆。这并不是可以直接无视的一阵喧嚣。因为,中年人是社会的基石和中坚,这个群体的态度、趣味、价值观、行动力,会塑造出一个社会真正意义上的主流。

“中年”不只是一个年龄概念,更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无限可阐释的空间,充满歧义甚至尴尬,让许多人觉得无法直视。但人到中年,一种新的、只有在这样的年龄才有资格拥有的力量也在凝聚。这是一种超越青春和荷尔蒙的力量,一种继续成长的力量,平静地迎接暴风雨的力量。拥有这种力量,就能穿越幽暗,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而美妙的花园。

为我们特别撰写这一“命题文章”的有:野夫、于丹、杨锦麟、余泽民、廖伟棠、闾丘露薇、五岳散人、钟二毛、闫肖锋、小柯、王千源、马东、赵立新。我们将陆续为您推送这一系列文章。

 

小柯:1971年出生于北京,著名歌手、音乐人。

前生我不熟,但今生还可控

中国新闻周刊》特约撰稿|小柯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23日总第790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收到《致中年》的约稿邀请时,心中一紧,娘的!我已经中年了!

 

因为在三十出头的时候,有过一次和死亡接触的机会,和它分手以后,我拖着肩不能扛、臂不能担的身子,在当时雾霾还不太醇厚的北京的早晨晒太阳,身边全是些退了休的老爷子,所以深刻体味了退休、或者说丧失劳动能力、更或者说是不被人需要后的无奈与痛苦。于是,在当时我决定了此生不要退休!

 

其实我是自夸了,因为除了刚毕业在中学当过两三年教员以外,我一直是无业的。要不是社会给了我个“音乐人”的名分,我还真不知道护照上职业一栏该填什么。所以,对于我而言,根本就没有退休一说。但我知道,写流行歌的,总会被社会淘汰,尤其是在飞速往前狂窜的当代社会……

 

准确说,我在设计我的死亡——包括“多大岁数”“如何”以及“在哪儿”。

 

我母亲前些年在老战士合唱团,她们有个老指挥是在演出舞台上走的:强忍着生命最终完结时的痛苦,用尽洪荒之力挥完最后一个强音,然后与世长辞。这在我心里是个最理想的方式,但我肯定做不到,因为我不会指挥,但我想我可以在表演其他才艺时死在舞台上,比如唱歌和弹钢琴,还比如演戏。所以,40岁的时候,我创办了自己的“小柯剧场”,于是“在哪儿”和“如何”的问题基本解决了。

 

对于“多大岁数”这件事,是在我娶了妻、有了孩子之后定下的,就是……年纪越大越好……真不是怕死,我是怕亲人们肝肠寸断的伤心。

 

好了,最终的目标定下来以后,我开始倒推整个过程,就有了我现在丰富的中年生活。其实这和做企业一样,定个五年、十年、百年的目标,然后做详细计划,倒推到今天该干啥。只不过,当今企业喜欢画大饼,我这是实打实。

 

首先说“越久越好”这件事,这个比较好解决。红楼梦最后一段写道“欲知命短问前生”,前生我不熟,但今生还可控,那就健身呗。

 

其实我的健身史断断续续快十年了,因为一直没有好好坚持,又管不住嘴,能吃能喝,结果弄得谁都看不出来我其实是个练家子。现在,我终于有了个很好的理由让自己坚持:适量的肌肉训练和有氧训练除了能强身健体以外,还可以让自己无忧无虑地多吃多喝,并且睡眠质量极高。通过一件出汗的事情能让你吃得爽、睡得香甜,干不干?!不干?!那再加上一条:深蹲和硬拉的作用奇妙,令人兴奋不已!有健身习惯的秒懂,不懂的,自行百度吧。

 

每天我可以工作十几个小时——写歌、写戏、排练、录音、演出音乐剧,健身一小时,欢腾好几天!看我说得多带劲,其实眼泪已经快夺眶了——三十岁以前什么身都不健,我就一切都可以……

 

备注此项,我讨厌体检!对,按期体检是有必要的,查查有没有癌细胞存在等等。但是,每次体检都是一场被营销就不好玩了。首先你会被吓得够呛:你颈动脉狭窄了,你的肝儿脂肪了,你的股骨头下陷了,你的血压高了,你的心脏要堵了,最后都跟着一句:给你推荐个进口好药吧。有一次我还真的什么都没查出来,要走时竟然窜出几个人说看了我的报告,说我的牙有一颗坏了,要拔,推荐给我一家善于保密的贵宾级齿科医院!开始我是真害怕啊,好在我有个朋友是某医学院的教授兼博士生导师,是真的很牛的那种,他会告诉你,人到了一定岁数,有些指标就是会上升,用不着惊慌害怕。又有圈中金爷名言:宁可病死,也不能被病吓死!莽夫吗?!非也……就像我剧本中的人物,该去的去,该留的留,上场任务完成,想不走,也不行。

 

总结一下如何能“越久越好”:健身不能断,中药该吃吃,体检报告找亲人看,心中无病一切安。

 

再来说说“如何”这件事。这事和第一项健身差不多,就是练呗。唱歌、弹琴、演戏,都是要练功的。现在演唱会的“车祸现场”肇事司机都怪音响不好,也就是怪车怪路,就不怪自己车技不高。中国老艺人七老八十了只要上台每天练功,越老越要练,因为年纪大了身体各部门机能都会退化,北京几所靠谱的艺术学校每天出晨功,为了什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是,社会进步了,可这步进到哪儿去,有些百年传下来的道理是要讲的。越是腕儿越要珍惜啊。看着好多名家现场出问题,都是一件事,火了没空练功。不知道添柴,一把火烧完完事,可惜啊。这年头点把火多不容易,最后虚火老嘘着暖暖手都嫌凉,自己也觉得没劲对不对?!Auto-Tune,Waves-tune那些软件我也用,并且我好像是中国最早用的那拨人,那时这些软件大大减低了我们这些音乐制作人的录音时间,包括现在也还在用,但录音制品要的是精准,把这些工具作为辅助是有必要的。但如果依赖了,就会生生毁掉一名好歌手。尤其现在一些电视节目玩得更高级,先录现场录像,之后再加工,确实保证了播出质量,再看看最终直播的现场,一片翻江倒海肝肠寸断。没事,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一切都在发展,但一定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就好。

 

说下我的做法,每天尽量抽出时间练钢琴(为了给自己找弹琴的理由,每周三次在我的微信公号读诗弹琴,一举好几得),尽量多唱歌,尽量完成我剧场安排给我的音乐剧演出任务……是,我也做不到每天练,但练就比不练强。现在我健身和练功的进度是相等的,以保证活得久、机能少退化。说到此时又是眼泪夺眶时,原因如前……想当年……

 

总结一下此项,请去网上搜我写的一首歌,《我变了我没变》,杨宗纬唱的,听了就明白了。


(替您搜好了,在这儿~)


最后说“在哪儿”这件事。

 

对,我自己开了个剧场。为什么自己开?对啊,我不能临死前到处找剧场去演出,然后别人一问,“您都这样了为什么还上台演出啊?”我说,“我想死在你台上。”这得多大仇啊!也太不厚道了!所以自己有一个地方方便,不至于拉仇恨。可问题来了,就是我就要保证“小柯剧场”的长期存在。开个剧场容易,开得长久,真难啊。

 

中国不缺剧场,基本文化场所有的是,一说到大力发展文化就盖房子,可是,总有演出的剧场就不多了,总有演出而且总有观众的就更不多了,总有演出总有观众而观众真喜欢看的就更更更是不多了。

 

我强调“观众”,因为真正的演出不光是台上演员单方面的事情,一定要有观众的感情参与才可成为演出。成功的演出一定是“对的戏”遇到“对的观众”,相互感应、相互刺激最终相互感动才可以,我们把这个称作“观演关系”,这才得以最终完成演出。

 

 大多剧场只收房租,戏好不好看无所谓,只看关系和钱到不到位。在剧场演出还不成熟的阶段,这样做或许行得通,但目光稍微放远些,尤其是考察一下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的运作模式之后,一个剧场想办得好、办得久,必须有好的内容做支撑。没有水的水管是废物,内容和渠道的争王之战到最后是缺一不可。

 

于是说到了戏剧内容的生产,就得说到选择观众喜欢的戏剧内容,再进行生产。学习国外吗?已经有很多“前浪”搬来了原版的西方音乐剧,或者模仿西方音乐剧的作品,我隐约觉得不可取。托尔斯泰说过“一个民族的艺术源于他的语言”,明白人看到此处就明白了,根的不同必定决定结出的果子就不一样。

 

音乐剧所覆盖的一切因素,故事剧情、音乐、舞蹈、灯光舞美、表演方式等等一切都必须是我们这里的方式,我们的观众才会接受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着一个外国人指手画脚连比画带耸肩地说着外语表演,变成中国人也这么弄,一定会看着别扭。

 

这段不想多说了,反正是从对音乐剧本身的核心根源思考,到演出团队的搭建培养,到不停的实践试错,到剧场运行的不断修正,如今已经快五年了,每年平均演出场次258场……

 

说这段时,眼泪没有夺眶,原因是:我喜欢,我热爱,付出再多辛劳,我活该。并且,此时我要感谢中年:

 

若不是中年,我不会深邃地去思考,还会像年轻时真的宛如一个莽夫一样去追求国际流行的皮毛;若不是中年,我不会坚持,会像年轻时那样一时兴起而后放在一边;若不是中年,我不会专注,会像年轻时一样左顾右盼不想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若不是中年,我不会如此珍惜美好时光,会用各种借口挥霍本以为很多的时间。

 

好吧,我这文章差点写成了《为死的理想而作的计划书》。我擅长写歌,现在在慢慢提高写剧本的能力,但写文章还是门外汉。这也是我中年才有了的态度——深深地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突然在想,如果作为读者,我会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作者的自私,全篇都在讲述自己满足自己的渴望,家人呢?社会呢?本店不售鸡汤,上孝下养旁边陪,乃是男人基本所为,不足为道。★

china-newsweek

叶选宁|林存德|布小林

赖声川|丁石孙|华西医院

郭伯雄|中纪委|首富扶贫

黄奇帆……


回复

“人物目录”

“调查目录”

“特稿目录”

“往事目录”

提取更多过往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