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和“商人”特朗普谈中美经贸问题?

2017-04-10 闵杰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当地时间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正式会晤。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闵杰本文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杂志新媒体平台

 

一向被视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在“习特会”之前,却被美方贴上了“难谈”的标签。

 

就在双方会晤消息发布数小时后,喜欢通过自媒体发声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发文预判:“这次会面将会非常困难”,还表示美国“再也不能接受高额的贸易赤字和失业,美国公司必须准备研究其他替代方案”。

 

在中美经贸关系上,自特朗普执政以来,一直执着于“美中贸易不均衡”“对美国工人的影响”两个问题,甚至一些美国媒体将这种情结描述为“沉迷”,认为这是一种“逆差控”的情结,但其实背离了很多关键的经济事实,因为国际贸易并非简单的零和游戏。

 

和以往一样,中国选择“保持定力”并力促合作。

 

根据新华社消息,在两国元首会晤前,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商务部长罗斯启动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机制,并商定了下一步工作的议程。

 

“这次习特会,主要是两国领导人见见面,互相摸一下底。”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次在经贸方面最大的进展就是,尽管分歧仍在,但全新的对话机制已经建立起来,“过去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演变为四个机制,特别是在经贸方面启动了全面经济对话机制,会谈一些具体的问题和难题。”

 

受访学者们普遍认为,两国元首面对面坐下来,表明全球两大经济体在协商,有利于向世界传递积极信号,引导预期。 


贸关系上的博弈和“交换”

整个中美经贸关系中,贸易问题是热度最高、也可能是分歧最大的领域。

 

数据显示,2016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达5196亿美元,比1979年两国建交时增长 207倍。

 

但同时,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也呈持续增长态势。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5年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为3341亿美元,2016年为3470亿美元。

 

对于“商人”特朗普来说,“贸易逆差”是让他很难接受的事实。

 

在竞选总统阶段,特朗普就认为,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吃了亏,美国一直推崇的经济全球化夺走了美国民众的工作和财富,贸易逆差导致了美国失业和低收入问题。

 

“这是一种典型的商人逻辑,也是美国白人社会典型的传统思想。”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按照这种逻辑,贸易逆差就意味着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拿走的财富。

 

贸易逆差在数字上是事实,但在解读上却有不同理解。

 

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在3月31日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客观事实。但他认为,不平衡主要是全球产业布局、国际分工以及中美经济结构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引起的,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和看待。

 

由于美国是发达国家,一般制造业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非常高,出口到中国几乎不可能;在高科技产品方面,一些电站、医疗设备等由于涉及军工,美国对技术进行封锁,不向中国出口,导致向中国出口的东西很有限,主要是飞机和农产品等。在一些专家看来,这些因素都是造成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

 

对于贸易不平衡问题,陈凤英也有不同看法。她认为,探讨两国贸易不应局限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电子商务,甚至中国留学生的教育、消费支出都可看作美国进口贸易,中企在美投资亦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这都是一种贸易平衡”。

 

一个通俗的理解是,中方在货物贸易上是顺差,但在服务贸易方面,对美国来讲,中国是逆差。

 

“中方并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我们也无意通过货币竞争性贬值来刺激出口,这不是我们的政策。”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强调。

 

但在李巍看来,没必要在“贸易平衡”标准问题上过于纠缠,因为毕竟特朗普是代表实体产业的利益,更关注货物贸易平衡问题;而货物贸易的巨大逆差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决定了特朗普对国际贸易持强硬态度。

 

李巍将特朗普的外贸政策主张概括为三点:第一,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重谈或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以双边自贸谈判取代多边及区域自贸谈判;第二,对损害美国制造业的外国竞争者采取更严厉的外贸政策;第三,要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对中国发起更多贸易诉讼。

 

李巍撰文指出,特朗普甚至提出退出WTO、对中国和墨西哥产品分别征收45%和35%关税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极端政策落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特朗普时代美国采取更多贸易保护措施成为大概率事件。

 

其实,在“前特朗普”时代,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开始抬头。

 

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了一句话来概括当前的贸易形势:贸易摩擦形势特别严峻。其体现是,2016年中国共遭遇27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案件,平均每三天就有一起案件针对中国。其中,涉案金额143.4亿美元,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同比上升了36.8%和76%。

 

在王贺军看来,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集中表现为滥用规则、制造高税率。在今年2月,美商务部公布对华不锈钢板带材反补贴和反倾销终裁结果,裁定中国企业补贴幅度为75.6%至190.71%,倾销幅度为63.86%至76.64%,加起来有超过260%的税率。

 

贸易争端的另一个焦点是国有企业分别税率。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明确规定,要给每一个出口商一个税率。但美国在很多贸易争端案件中,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是一体,不给国有企业分别税率。在王贺军看来,这是“完全无视我国经济改革进展,罔顾实际情况”。

 

面对特朗普政府来势汹汹的强硬贸易表态,在经贸关系上是否会有“破冰式会谈”,也成为“习特会”前夕,外界最为关注的一个悬念。

 

“这次元首会晤不可能拿出实质清单,所以特朗普有点失望,竟然在晚宴上说什么也没得到。但也会让他意识到中国这个对手不好对付,调低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陈凤英对《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习特会对于中美经贸关系上的意义在于“探路”,为未来关系重新定位,至于接下来怎么走,还是要靠博弈和“交换”。

 

事实上,中美之间贸易相互依存,双方贸易额已经大到不能互相伤害的程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薛荣久认为:“美国的意图还是希望中国更多地开放市场,让中美经贸关系更加平衡。”

 

“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太多更好的办法,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制造业已经转移了。”李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特朗普在贸易方面强硬表态的根本原因和美国需要重新振兴制造业有关。

 

在一些专家看来,要改变贸易失衡问题,不能只靠中国一方,美国也要改变对华贸易政策。在当前现状下,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是,中国可与美国探讨双边协定,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贸易再平衡:扩大对美进口,尤其是服务贸易进口,美国则相应减少对中国的出口技术限制。

 

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正确解析中美贸易现状,并力求逐步缩小美方逆差的正确途径是从贸易结构着手,从产业合作着手。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透露,在经贸问题上与中方达成了一个‘100天行动计划’,这应该是中国送给美国的一个大礼。”李巍坦言,中美两国经贸团队坐下来讨论贸易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或将成为中美经贸关系新常态的核心状态。 

“买
美国货、雇美国人”原则带来的挑战

“要做大合作蛋糕,制定重点合作清单,争取多些早期收获。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推动双向贸易和投资健康发展,探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务实合作。”

 

在“习特会”的官方消息中,这是为数不多具有明确指向的经贸议题,习近平呼吁推进中美在投资、基建和能源的合作。

 

“我认为习主席的这三个提议非常好,非常务实,也非常有可操作性。”陈凤英对《中国新闻周刊》进一步解释说,这一方面是特朗普政府想要的结果,另一方面三个提议确实都有合作的可能。

 

中美能源合作正在呈现新的巨大潜力。根据美国统计局最新数据,受到石油出口国组织(OPEC)削减产量的影响,中东油价相对较美国昂贵,中国在1月大举向美国采购石油,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买家。而且特朗普近日签署“能源独立”行政令,计划将能源政策中心从新能源转回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

 

“传统能源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比很高,石油、天然气都是中国所需要的,这意味着中美能源合作道路进一步拓宽。” 陈凤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在投资方面,中美双向投资的“热情”在2016年表现得尤为明显。商务部原任部长高虎城在今年2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企业在美国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经将近500亿美元,对美投资遍布其44个州,为美国创造近10万个就业岗位;美对华投资也为美国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16年10月发布的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显示,90%的美资企业在中国实现了盈利。”

 

在中资企业赴美投资热潮中,福耀玻璃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例子。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汽车业首当其冲受到波及。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工厂,在汽车生产线关闭导致几千名汽车工人失业。当地市政部门一直在动用有限的资金和力量保护它不被拆除,直到2014年,来自中国的企业家曹德旺将其收购,并于2016年10月正式投产。

 

福耀玻璃对于美国当地就业的提升可谓立竿见影。福耀近年来在密歇根和俄亥俄投资的生产基地为美国创造了近4000个工作岗位。

 

福耀玻璃的故事并非个案。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一篇报道,标题是“透过‘福耀玻璃’看中美经贸合作之路”。报道中称:“这是过去数年间美国传统制造业腹地一直在上演的故事,也是19世纪机器工业时代以来罕见的场景——来自中国的产业资本收购并重塑美国的制造业。”

 

如何在存在摩擦的中美关系中找到合作共赢的新支点,是中国经济和外交的艰巨任务。

 

《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为中美经贸关系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他在《中美:注定合作的超级大国》一文中提出,习特峰会的关键是找到合作的基础,“特朗普希望在美国掀起基建热潮,而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基建快速发展的最佳典范。将中国的基建能力与特朗普的目标结合起来一定可行。”

 

与这种思路如出一辙的是,4月5日“习特会”前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发布报告《中美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为中美关系提供新机遇》。

 

这份报告提出,在就职后的首次国会演讲中,特朗普就表示,为了开启新的国家重振计划,将要求国会批准能带来1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的立法措施。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拥有资本、技术和经验的相对优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在2016年前10个月的基础设施投资已达到94928亿元(约1.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特朗普十年的基建投资计划。”

 

报告分析了中美在基建领域达成合作的七个机遇:中美基建企业有望受益基建热潮;轨道交通企业深化全方位产能合作;工程机械设备企业积极布局美国市场;高新科技企业参与美国最前沿基建项目;中美基建合作符合金融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趋势;美国公私合营(PPP)模式发展前景看好;中美基建合作有助于特朗普政府实现经济目标。

 

机遇是潜在的,但挑战却很现实。在推出1万亿基建计划的同时,特朗普一再强调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将遵循“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原则,并承诺在未来十年为美国国内创造2500万个工作岗位。

 

“这个挑战会非常大,问题的根本就在这里。”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巍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非常擅长基础设施建设,而且成本较低,但我国传统海外基建项目模式,是资本、技术和劳工整体输出的海外基建项目模式,在当前特朗普经济学背景下,如果无法带动当地就业,会面临很大障碍,“特朗普欢迎中国的技术和资金,但不欢迎中国的设备、原材料和劳工。”

 

“特朗普说的是理想的状态。”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基建项目中,尽量照顾美国当地的就业情况,也能派生出很多合作机会,“我们不能光听到买美国货、雇美国人就不去了,其实机会很广阔,即使有这些政策,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共赢的方式。”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坦言,在中美经贸关系上,舆论的聚焦点不应该老是纠缠在贸易赤字等传统的纠纷上面,应该眼界更宽,着眼于增量,要去发现新机遇、新市场、新领域、新空间、新未来,“一个务实的特朗普更有可能抓住中美在基建领域合作共赢的机遇。” 

当地时间4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正式会晤。会晤后,习近平同特朗普到秀丽宜人的海湖庄园中散步,在轻松友好的气氛中继续就两国友好合作进行讨论。新华社记者|刘卫兵 摄


国更应该修炼“内功”

在一些倾向乐观的学者看来,随着特朗普“美国优先”原则的确立,未来中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

 

受访学者们基本一致的看法是,对外提升全球治理能力的同时,中国更应该修炼“内功”。

 

“对中国目前更重要的是,在全球治理中能拿出什么实际行动?提出的方案能不能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包括得到美国的支持?这些是非常关键的。”李巍认为,方案也好,主张也罢,对国际规则的引领不能止于概念的提出,最终需要实际的改革和开放作为回应。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表示,中国应该继续做全球化的推动者,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扩大开放, 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规则制定,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规则制定在国际经贸新格局中赢得主动。

 

李巍也建议,应该加快实施中国的自贸区战略,构建中国的自贸区网络,这既可分散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也可在国际经贸规则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当前国际竞争的本质是国际制度之争,美国主导的TPP虽然已达成协定,但特朗普已签署政令退出TPP。中国可以利用这一时机积极推动以我为核心的自贸区战略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和中日韩等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同时继续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并以此为突破口将贸易规则扩展至边境内措施,在全球新一轮贸易投资规则制定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李巍说。★

叶选宁|林存德|布小林

赖声川|丁石孙|华西医院

郭伯雄|中纪委|首富扶贫

黄奇帆……


回复

“人物目录”

“调查目录”

“特稿目录”

“往事目录”

提取更多过往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