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那些因手机跳楼的孩子,用生命捍卫的,并不是手机

2017-05-26 曹红蓓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文|曹红蓓林紫心理机构北京中心主任咨询师

本文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杂志新媒体平台

又有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手机跳楼。上一回那个父亲,当面把手机掷下楼去,然后孩子跟着跳了。这一回,据说是父亲没收了手机,孩子过了两天去谈判,谈判失败,留下遗书跳楼。看上去这个父亲比上回那个温和,父子之间只有语言发生,但是说了什么不得而知,只看到结果,中间的经过就像黑箱。

 

当有外敌入侵,战士用生命捍卫的,是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每个人都是一个国,主权沦丧的时候,就会有些人宁死不当亡国奴。通常,根据分离个体化的理论,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时期,自我边界是完全封闭的。一是刚出生6周之内的自闭期,二是青春期。自闭期里,洪荒未辟,还没有任何外界的客体可以被婴儿感知,妈妈也是不存在的,世界只我一人,我和真实外界之间有一个坚硬的壳,我在壳中,对于壳中的我来说,我即是世界。青春期就像是一次大个儿版的自闭期。青春期孩子看上去什么道理都懂,但是心里真实的处境却如自闭期的婴儿,一切关注全在自己内部,如婴儿般的原始自恋也不可思议地发生在急速向成人演变的身体里。自闭期和青春期,死本能都很强烈。自伤行为、自杀意念、攻击行为、危险活动,即使在一个最健康的成年人的一生中,也很可能会在青春期的时候留下一痕。

 

在意识上,青春期的孩子的自我版图和疆界也是完全封闭的。父母仿佛是强有力的邻国,面对这样的强邻,正常的外交联络往往都会被视为是有威胁性的。所以一定要有自己的房间,日记一定要上锁。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一个锁上以后没有任何人可以闯入的空间,其实是可怜到令人发指。曾有个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整个青春期都住在客厅里用透明玻璃隔出来的所谓的自己的房间里,妈妈从外面看到他贴在里面的海报,觉得很烦乱,就擅自把它们都撕了下来,孩子放学回家,看到自己干净整洁而面目全非的房间,内心崩溃的程度,让这位母亲真的要感谢孩子的不跳之恩。可以想象,曾经被如此践踏和蹂躏过的国土,要重整山河是需要多么漫长的努力。

 

如果父母对青春期孩子传递出一种,你其实什么都没有,你的一切都是我的赏赐,以管教的名义或者仅仅是因为自己要泄愤,就肆意没收、毁坏孩子名下的物品,扔孩子手机、撕孩子的书、侵吞孩子舍不得花攒起来的压岁钱等,都是最无耻的侵略行径,会让孩子觉得尊严受辱。结果孩子要么变态的臣服,要么挺身抗礼,做出貌似忤逆的行为。两者都不要,屠杀自己就成了可能之选。

 

再来看看手机,为什么是手机,为什么又是手机?


研究人员对婴儿的观察显示,7个月大的孩子就会开始对妈妈的手机表示出极大的兴趣。聪明的人类婴儿早就发现手机在大人的世界里拥有多么特殊的地位。当妈妈一只手哄婴儿睡觉,另一只手不断翻弄着手机,或者孩子在一边自己玩,妈妈虽然守在近侧,却神态专注地玩手机,双眼紧紧盯着它,面部还显示丰富的表情,又嗔又笑,孩子眼里那个手机就不再是一个手机而已,已经成了一个叫妈妈着迷的人,妈妈对它喜爱的程度甚至超出了对婴儿自己的喜爱。


如果是小婴儿,就很嫉妒这个手机,会想办法把它从妈妈手里抢走,自己取而代之。大一点的孩子就会对手机显示出研究的兴趣,想要了解妈妈手中的心爱之物到底有什么奥秘,也会通过做和妈妈一样的事来感觉和妈妈的连接。今天手机已经成为人类的普遍客体,一个爱的投注对象。对于青春期孩子,那还是一个缩微的国,如果在现实中这个孩子的自我边界已经是名存实亡,七零八落,但是至少在手机这个由他一手打造的缩微的国土里,他还是至高无上的王。这是在青春期里本应极大膨胀的自恋的最后容身所。对于孩子玩手机的处理方法,其实不同的家庭里都可以有不同的应对策略。孩子在现实世界中越游刃有余,越被家长尊重,暂时的剥夺越不会造成重大打击,反之亦然。

 

无论孩子看上去是牛还是熊,你不能要求一个青春期孩子毫无自恋,毫无骄傲地穿过去这个阶段,直抵成长的下一站,就像要把大象装进冰箱,只需三步永远是个笑话。★

叶选宁|林存德|布小林

赖声川|丁石孙|华西医院

郭伯雄|中纪委|首富扶贫

黄奇帆……


回复

“人物目录”

“调查目录”

“特稿目录”

“往事目录”

提取更多过往文章

点击阅读原文获得历史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