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千秋功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遗祸当时,造福后世

2017-08-16 自强不息 平民书友会

  毫无疑问,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是隋炀帝也并非一无是处,可以说他还是有所作为的,比如开运河,也不完全是暴政,甚至还是利大于弊的一项民生工程。就在隋炀帝营建东都同时,大运河也破土开工了,这绝对是大手笔。大运河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


  当然,隋炀帝最初开运河的目的不一定是为兴办水利工程,发展漕运,而是长期被压抑的欲望得到了爆发,一朝权在手,便要过把瘾。他开运河多半也是为了自己乘船前往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大都市江都(江苏扬州)提供便利。但是大运河的开通,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发展江淮漕运,增强北方边防力量的作用,造福后世,所以后人有“隋朝开河,唐宋受益”之说。


  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这是一项足可媲美万里长城伟大工程,这项由人力所构建的奇迹是历代努力的结果,不是隋炀帝的发明,之所以记大功给隋朝是因为在其中用力最多且最具规模效应的是在隋代。其实早在隋文帝登基之初,就有开通运河的设想,并且着手实施了一部分。当时隋朝的首都长安,因人口众多,粮食供应一度成了问题,为解决运粮难得问题,隋文帝于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下令从大兴城到潼关开凿一条运河,引入渭水,这条运河全长三百多里,命名为广通渠,也叫富民渠,此河的开通有效地解决了关中粮食供应问题。可以说,隋炀帝后来开大运河是直接受到了隋文帝开广通渠的启发,


  隋炀帝上台之后,隋朝政治中心迁移到洛阳,在洛阳同样遇到了运粮难的问题,为保证洛阳的粮食供应,同时出于军事战略方面的考虑,隋炀帝下令开运河。当然,隋炀帝开运河更是为保证自己巡幸江南的排场。多方面的考量,隋炀帝遂以洛阳为中心,下令修建了三个水利大工程,即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这三个工程的连通,构成了大运河,全长二千五百多公里。


  开凿通济渠是从隋炀帝上台之后开始,即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通济渠以洛阳为起点,并引谷水和洛水到黄河,然后在荥阳(今属河南)和开封(今属河南)之间改造汴渠,并在开封东向挖一条新渠,与汴渠分道,在盱眙(今属江苏)直入淮河,同时疏通春秋吴王夫差所开的邗沟,可以直达江都(今江苏扬州),形成了大运河的南段,全长一千一百公里。


  永济渠是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工,也是以洛阳为中心点,这条河道是在三国魏所筑的旧渠的基础上加以疏浚改道完成的,南引沁水入黄河,北向直贯涿郡(今北京),全长一千公里。

  不过两年,隋炀帝又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开始开凿江南河。江南河以京口(今江苏镇江)作为起点,引长江水经太湖流域,直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入钱塘江,全长四百多公里。大运河开通将洛阳与扬州联为一体。隋炀帝当时开通运河多半是为了他自己下扬州,但是大运河的确实贯通了南北,实现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完全融合,因此历来对隋炀帝开通运河评价是毁誉参半的。


  不过开凿大运河,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却是一次灾难,这样一项庞大的政绩工程,是无底洞,烧再多的钱也填不满,民脂民膏被挥霍无度,何况当时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初衷并不是发展民生,而是为了游江都。隋炀帝用著名的酷吏麻叔谋主管开河工程,他强迫老百姓做苦力,动辄打骂,无休无止的做工,无辜百姓劳累过度和被隋朝官员孽待而死的恐怕难以计数。据统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不到一年,三百六十万民工竟然死了二百五十万,白骨积盈于两岸。所以说,大运河对当时来说是遗祸无穷,但是功在千秋。因此,严格的来说,这项伟大的工程不应该记在隋炀帝的功劳簿上,成绩应该属于当时千千万万受隋朝政府压迫的劳动人民。

关于我们

总有刁民举报朕,删前打赏见真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