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月光男孩”如何跨越“藩篱”,避免成为“隐藏人物”?

2017-02-27 班班、谢晨星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今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终尘埃落定

尽管在最佳影片的奖项上闹了这么一个大乌龙

颁奖嘉宾颁奖人拿错了信封

错把最佳影片颁给了《爱乐之城》

《爱乐之城》剧组已经上台领奖

却发现真正的获奖影片是《月光男孩》

台上所有人呈懵逼状



一场戏剧性结尾

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又这样结束了

第89届奥斯卡主要获奖名单如下:


最佳影片:《月光男孩》

最佳导演:达米恩·查泽雷《爱乐之城》

最佳男主角:卡西·阿弗莱克《海边的曼彻斯特》

最佳女主角:艾玛·斯通《爱乐之城》

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月光男孩》

最佳女配角:维奥拉·戴维斯《藩篱》

最佳原创剧本:《海边的曼彻斯特》

最佳改编剧本:《月光男孩》

最佳动画长片:《疯狂动物城》

最佳纪录长片:《辛普森:美国制造》

最佳外语片:《推销员》(伊朗)


然而,既然我们是个阅读号

那我们还是来正经地读读书吧

今天就来谈谈

获得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的《月光男孩》



《月光男孩》电影海报



学会成为你自己

○班班


话剧《月光下的黑人小伙子们看上去是蓝色的》


我们是怎样一步步成为今天的自己的?


是否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幅拼图,未来的人生就是一片片拼出那个早已注定的图案。还是说我们都是陶土,岁月是那只创造的手,将我们一步步塑造成如今的模样。


亦或者我们两者都是?


《月光男孩》就是这样一个关于时间、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故事。这部今年大热的影片改编自“80后”黑人剧作家塔瑞尔麦克克拉尼的话剧《月光下的黑人小伙子们看上去是蓝色的》。由于自带“黑人”和“同性恋情”两个话题,关于话剧和电影的评论很容易被扣上“政治正确”的帽子。但其实这个故事更像是一部成长诗,无关肤色、五官与形象,它讲述的只是一个普通内向小男孩的前半生。


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和男主人公一样,作者也生长于上世纪80年代迈阿密一个贫困的单亲非裔家庭,在同一所小学上学,母亲亦是瘾君子和艾滋病毒携带者。他也曾在学校被欺负,也时常生活在缺衣少食、断水断电的困窘中。在这部剧作中,作者进行了一场极为私密和个人化的叙述。尽管现实坚硬如铁,故事依然是被包裹在回忆中柔和地讲述出来的。


《月光男孩》剧照


编剧截取了主人公奇伦童年、少年和成年后的三个片段,以点带面地讲述他的人生故事:备受欺辱的瘦小男孩得到陌生人亦父亦友的庇护;青涩少年初识情爱,却因为外界的压力与恋人决裂;戴金链的肌肉壮汉重回故里,面对家人和昔日的爱人,与自己和解。


这三个段落互有纠缠却也各自独立,其间十几年的时间全做留白处理。这就造成了一种亦真亦幻的观影感受:真的是就像在生活中一样,我们只能了解发生在眼前的故事,当角色转身离去,一切都只能靠再见面时的只言片语来猜想和补全;幻的是十几年的时间与情绪被压缩在几天内呈现,高度概括与极端细腻并行,让人有恍如一梦的感觉。


原剧作者麦克克拉尼说:“观看这部电影就像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观看我的人生,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当那些曾经的伤口被在银幕上呈现出来时,我又经历了一次忧郁与心碎。那些关于自我和人生价值的疑问依然存在,我还没有找到答案。”


电影结尾,奇伦站在海边回忆曾经的自己。那个瘦小的男孩独自面对大海,被笼罩在一片蓝色的月光里。他用了那么久的时间来给瘦弱柔软的自己建筑堡垒,学会独立,学会与这个世界对话。也许伤痕才是我们成长的真正推手,正是那些为了逃避或应对痛苦所作出的努力与改变,让我们一步步地成为今天的自己。



除了《月光男孩》外,在今年的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其它四部提名作品中,还有另外两部黑人题材的作品《藩篱》和《隐藏人物》,其中,《藩篱》还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在此,我们一并将这两部作品介绍给大家。


藩篱不止隔离别人  还囚禁了自己

○谢晨星


戏剧《藩篱》


看过电影《藩篱》的人都会发现,这是一部具有浓重舞台剧风格的电影:场景集中在后院。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情节主要靠大段的唠嗑吹水来推动,而且快到连眨眼都怕错过一句,绝对的话剧范儿。是的,电影《藩篱》并非改编自小说,而是知名的戏剧作品《藩篱》。


原作《藩篱》由非洲裔美国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创作,是一部有深度与内涵的戏剧作品。他在1983年写了这部剧本,1987年获得普利策奖。故事围绕黑人小人物特洛伊展开,他曾经是被人看好的有着光明未来的棒球运动员,却因为一次意外的抢劫杀人案而入狱。出狱后,他的棒球生涯被迫结束,现实生活令他只能在匹兹堡当环卫工。威尔逊以这样一个内心矛盾的人物来诠释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气以及黑人的挣扎。2010年,舞台剧《藩篱》复排,由奥斯卡影帝丹泽尔·华盛顿担任主演,在百老汇上映后大受赞誉,并拿下了最佳戏剧奖。


电影《藩篱》海报 


华盛顿谈到与《藩篱》的缘起时说,他第一次读到《藩篱》的剧本时就被深深打动,希望能将其拍成电影。他说:“它触发了我内心对导演的渴望。我心想,‘一定挖得更深’。《藩篱》是威尔逊唯一一本改写成剧本的戏剧,我看过本子后就打算一定由我自己来导。”同时,他视威尔逊为“美国的莎士比亚”,而“莎士比亚是不能被改编的”。因此,华盛顿抛弃了在电影形式上声光影的尝试,将剧本原封不动、丝毫不做修改地搬上大银幕,在选择与他搭戏的演员时也起用了舞台剧中的搭档维奥拉·戴维斯。


《藩篱》是威尔逊描写自己成长于斯的希尔区生活的《匹兹堡圈》里的第六篇,被视为威尔逊的核心之作。作品一开始,会让人误以为是关于黑人平权的话题,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并没有落入政治议题的窠臼,而是通过特洛伊的家庭故事讲述个人的生活和时代的大背景。在特洛伊所处的上世纪50年代,美国还在实行种族隔离,无形的藩篱将不同人种隔离开来。而特洛伊更是身处多种藩篱之中:他与大儿子角力,怒其不争,但大儿子也告诉他“当年你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现在就不要妄想改变我”;他反对二儿子成为职业运动员,却被二儿子指责“你所做的永远是阻止,你只是担心我比你做得好”。


当你以为他只是个被社会淘汰的失败者时,剧情的反转告诉你,没有谁是值得可怜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为特洛伊的失意而被搞得一团糟。失去理想的不只是特洛伊。他既被藩篱所囚禁,同时也是藩篱的制造者,儿子、妻子、弟弟、朋友都受其所困。


人们都想建造一个藩篱,不只是阻挡外人,更要留住内里的人。但没有谁,能真正建造好这个藩篱。



太空竞赛背后的  黑人女科学家们

○谢晨星


非虚构小说《隐藏人物》


电影《隐藏人物》是根据作家玛歌特·李·谢特利的同名非虚构小说改编而成。影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种族隔离依然存在的美国,三位黑人女性工程师在宇航局的工作遭遇。她们凭借过硬的专业水平,做出了异于常人的成绩,并以不卑不亢的姿态推动了美国人权的进步。


小说的故事来源于真实事件,但与其他改编电影不同的是,电影拍摄的时候,《隐藏人物》的小说尚未完成。2014年,玛歌特写出了一个55页的小说大纲,随即电影版权就被疯抢。完整版小说直到2016年9月才出版,因此电影在情节上与原作并不完全一致。借着电影的热播和奥斯卡的提名,目前《隐藏人物》的小说位列《纽约时报》2月畅销榜的非虚构类首位。


电影《隐藏人物》海报


小说的作者玛歌特·李·谢特利自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长大,这里有著名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兰利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工程师们曾帮助美国人登月。玛歌特的父亲就是其中一名非裔工程师。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受到重创。艾森豪威尔政府在1953至1954年经济危机的侵袭下,为缓和国内外紧张形势,加强科研工作的国家化,进一步发展宇航事业,需要大量的人力甚至是女性来填补衰竭的队伍。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宇航事业向黑人女科学家打开了大门。但是她们仍必须遵守州法,使用专门为她们设立的隔离工作间、隔离卫生间、隔离餐厅,并挂着“有色计算员”的头衔。


玛歌特和丈夫曾回到汉普顿探望她的父母,父亲提到她的一位老师曾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而另一位她认识的女性则是火箭轨道的计算员。玛歌特的丈夫对于这些“隐藏人物”感到十分意外,促使玛歌特决定写下她们的故事。


影片着墨最多的凯瑟琳·约翰逊,计算了艾伦·谢泼德(美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1961年开创性宇宙飞行的轨道,验证了美国首位绕地飞行的宇航员约翰·格伦的飞行轨迹。几十年来,太空竞赛创造了许多宇航英雄,而这些计算员的故事却不为人所知。


谈到电影和小说最大的区别,玛歌特曾表示,“看电影时你可能觉得工作是那三个主角完成的,但是现实的工作是由不同部门分工合作完成的,但电影里你不可能把镜头聚焦在300个角色身上。”


科学家们对于自己经历的看法,并没有故事中那么有冲突性和戏剧性。故事人物的原型达登夫人和约翰逊夫人,在回忆自己的工作时也依然秉承就事论事的态度,一如她们对待工作一般。


在研究中,玛歌特发现,宇航研究中心的高管很清楚种族隔离的负面影响。1956年,弗吉尼亚州开始打击学校的种族隔离。同年,NASA的前身NACA(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首席顾问在便签条上写道:“美国想在国际事务上有领导力,就有必要向全世界表明我们在这个国家实行人人平等。”两年后,种族隔离被废除了,黑人女科学家们才挺起了腰板。


编辑 | 罗婉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