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套给孩子的气象科普绘本,好玩好看不简单

2017-05-29 丁丽洁 深港书评

 广见闻,开心智,乐人生。这里是《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地球小孩天气


在前天的推送里,我们在近期出版的图书中精选了20本适合孩子的“六一”礼物(点击文字查看链接)。其中,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地球小孩天气书》被选为“特别推荐”,在推荐语中,我们写道:


这是一套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全力打造的中国原创气象科普绘本,共有300余个科普知识点,400余幅纯手绘水彩画作。全书共六册,分为《天气说》《大风吹》《下雨了》《雷电颂》《辨雾霾》《历寒暑》,每册都包含2个科普小实验,附赠一幅气象主题童画创作。翻开这套书,小读者们可以仰望星空,思考浩瀚世界的无穷奥秘;也可以脚踏实地,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践行科学的真谛;同时还能够提升和拓展审美与想象力。


今天,我们则请来了这套书的策划编辑丁丽洁老师,为我们来谈谈这本书的策划、制作以及背后的故事。


《地球小孩天气书》

黄卫 著 沈利 绘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4月



很难的事才有意思啊  

谈谈《地球小孩的天气书》


我已经不做编辑好多年了,但是当黄卫(本书作者)找到我说想做一套“天气书”的时候,我很难拒绝。因为我被她打动了,而且,听上去会很难。很难的事情不正值得一做吗?尽管我不是孩奴,但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凡是跟“儿女心”有关的事,我都绕不过去,给孩子做的事,我都愿意,幼吾幼而及人之幼嘛。而且,自从当了妈,我变得更爱学习了。总觉得应该再做点什么,再学点什么,如果可以学习,我都愿意做。


黄卫说了几点,

第一,目前国内关于气象的儿童绘本有是有,但原创的几乎没有。

第二,她想做带点水彩水墨感觉的。

第三,要好玩,凡是跟气象有关的事,无论天文地理,还是花鸟鱼虫都可以放进书来做点探讨,最好还有小实验可以做。

第四,要带着这套书全国走一走,城市的孩子接触科普的机会相对比较多,但是乡村的孩子机会就很少了,要亲历亲为地去做一点事。



这就很难拒绝了对吗?


为了这套书,策划会都开了不知道多少次。因为首先它得有用,其次还得考虑孩子们的接受程度,170多个气象科普知识点是反复讨论筛选出来的。有时开完会,晚上七八点钟了,黄卫开始写作,并跟绘者沈利老师通话沟通想法。半夜一两点钟,手机响了,沈利老师发来了手绘的草图或修改图。为什么要反复修改?因为科学的事,画错一根线都不行啊。


水彩晕染出气候变化中的智慧


开策划会的时候,我们还想,这套书必须是多元的,带点发散思维的。所以,在这套书里小读者会邂逅世界名画,名曲、莫奈画笔下的雾都,电闪雷鸣波尔卡,好莱坞名片《雨中曲》……他们会发现气象现象原来还是艺术家们的缪斯女神。它还得是有中国智慧的,从汉字演变到诗词农谚,小读者会了解到中国人对气象的了解和探知竟是这么源远流长。


艺术家笔下的天气


我们还想在书里加入一些在家就能做的气象实验,让孩子和爸爸妈妈在家里就能通过实验探讨些问题,甚至可以有点自己的创意。最后这套书里收入了11个实验(10个可以在家里做,1个要去实验场所做)以及1个观测记录作业。在这里又不得不说起黄卫的细心。当时我建议,所有的实验只要拍成视频就好,扫码可看,非常方便。但是黄卫说,别忘了,山区的孩子可能没有手机和网络,所以我们又请摄影老师,把重要的步骤拍下来排在书页上。


雷雨夜和神奇小屋


又要说回到孩子,为了理解孩子们眼中的天气是什么样,在策划和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利用暑期时间做了一次“印象深刻的天气”童画比赛。来自全国各地几百幅孩子的作品,令我感叹不已。城市里的孩子笔下的作品都带有科学创想的成分,和他们不同的是,来自农村的孩子,他们更关注现实。他们把笔下干旱的土地取名为《农民伯伯的苦日子》,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孩童对天气和生计的关注。


《农民伯伯的苦日子》


而来自儿童SOS村的一幅作品也让我印象深刻,她画了一个雨天,自己穿过草坪给同学送伞,但是她的创作故事里写道:我实在太着急了,从草坪上踩了过去,希望小草不要生气。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一个孤儿对自然抱有的爱。


我们都特别喜欢孩子们的画,如果通过这套书的阅读,他们能对天气、气候持续有所关注,那真是太好的事情。拿到样书的第一时间,我们向云南勐腊地区的一所小学捐赠了30套《地球小孩的天气书》,给他们用作教材。而久千志愿服务社的志愿者老师则更加给力,他们已经开始给那所小学的孩子们教授书里的知识。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相信越来越多的善的能量会加入到之后的青少年科普活动中。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当艺术家遇上诗人,图像与修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真实的海盗,比加勒比海盗更带感 | “俄国的浮士德”来自苏格兰 | 告诉你比电影里更真实的“辛德勒” | 这三本书读懂欧洲艺术史 | 看文艺复兴三杰的各种厮混厮打厮杀 | 看看老树画画,人生不过也就这么一回事儿 | “为活着而吃饭”和“为吃饭而活着”,你是哪一种?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