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什么,考什么”VS“考什么,学什么”

2017-06-08 黄全愈 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素质教育 | 考试


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每年的高考,无疑是牵动着全国各个家庭心情的一件大事了。这场“一局定胜负”的高校入学考试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特色,甚至许多人都会觉得这关乎着今后的命运。


而在大洋彼岸,美国的高三生也在经历着他们黑暗的升学考试月。但与我们的高考相比,二者存在着显著差异。今天的分享这篇文章,则是旅美教育家黄全愈就中美高考的形式与内容,探讨两国素质教育的不同




黄全愈,先后担任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亚—美学科部主任,孔子学院院长,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大学老教授协会基教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迈阿密大学授予“(学术)重大影响奖”,并被提名为杰出教授。

 

让我们听听致力于中美教育和文化交流的他对素质教育有什么理解。





对于中国的高三生来说,六月是“黑色”的,这一个月,他们将迎来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高考。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高三生,也同样将面临一个“黑色”的七月,同样被层出不穷的考试折腾得上蹿下跳。


但是两国的高考,却又存在显著的差异······




我曾同在中国身经百“战”的留学生们讨论过中美考试比较的问题。他们基本的感觉是,尽管有语言问题和文化障碍,但比起中国学校的考试,美国学校的考试虽然很多,但不算太难。


为什么呢?


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国内的考试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有人说国内的考试考很多无实际意义的东西;有人说国内的考试是考老师的讲义和课堂笔记;还有人说国内的考试无从准备……


我对大家的七嘴八舌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经过研究和分析比较,我总结了自己的看法,并且也基本获得七嘴八舌的同意。



黄全愈教授



这里有一个“考试为教学服务”还是“教学为考试服务”的问题。


美国学校的考试,大体上是“学什么,考什么”。课程在先,考试在后。教学是主动的,学生也是主动的;教学引领着考试,考试是被动的。考试自始至终为教学服务。你只要学会了该学的东西,考试就掌握在你手上。


国内学校的考试,是“考什么,学什么”。考试在先,课程在后。教学是被动的,学生也是被动的;考试引领着教学,因此教学是被动的。要命的是,中考、高考都要“考什么”?无从知道,于是,负责“学什么”的教学,从始至终忙忙碌碌地围着虚拟的考试团团转……学生能不累吗?考试能不难吗?


当教育变成了教学生怎么样应付考试,教育的本质就被颠覆了。






有一年,朋友的孩子参加高考,我打电话慰问。据说,那年的作文题有些“怪”——超出许多猜题高手的预料。朋友无可奈何地说道:“孩子在复习时,练笔练了无数的题目,就是没有练过什么感识和认知的问题。学校老师都没有押中题。作文题没押中,数学也没押中。孩子考成什么样,只能看运气了……”


放下电话,我心里不住地想着朋友提到的两个词“押题”和“练笔”。这两个词把中国的高考和教学的关系活灵活现地勾勒了出来。高考要“考什么”?无人知道。于是,学校就“押题”;又于是,学生就根据老师的“押题”去“练笔”。本来,“考什么,学什么”就已经违背了教育规律。这样一来,连“学什么”都抓瞎了,全都得看“押题”。教育又加上了“赌”的色彩


所谓“名校”,能“押题”就是强项。老师们钻到题海里摸爬滚打,凭着中国老师的勤奋、智慧和钻研,摸出出题规律,也并非做不到。有一次,我听某地教委一猜题专家在津津乐道地介绍押题经验,本来就听得我直冒冷汗,她还把我2000年“猜”中作文题和他们的经验相提并论。


旁边一位老师说:这就是“教得好”,不如“摸得透”;“摸得透”,不如“押得准”。


一方面,各级教委和学校集中许多力量进行“押题”;另一方面,学生花大量的时间“练笔”。


中国学生的勤奋,在“练笔”中表现得最充分。据某“高考状元”介绍,高考复习中他做完了250本数学练习题集。算一下,如果每本题集只有100页的话,(看看你身边的《高考数学习题集》,有几本只有100页?)250×100=2500页。一年365天,平均起来,这位状元郎每天要做6到7页的数学题。一页数学题用一个小时,6到7页就要用六七个小时。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多么令人敬佩的毅力,然而又多么令人心痛的浪费。把一个青少年风华正茂的才智浪费在意义不大的重复练习上,能不让人心疼吗?!


靠“押题”与“练笔”来对付的考试,当然会很难。押对题的几率可能会比赢乐透奖高一些,但要知道考什么,才能学好什么,这本身就是一道无解的难题。退一步说,即使“押中题”,教育本身也就“跑了题”






身经百“战”的人会觉得美国学校的考试不是太难。为什么?因为美国学校的考试,是“学什么,考什么”。有的放矢,比起大海捞针,当然容易多了。


美国的高中阶段,大考、中考、小考一个接着一个。高二时学校安排考一次PSAT,高三又安排考一次PSAT。至于正式的“高考”——SAT,每年可以考七次。考不考?考多少次?什么时候考?全由个人自己定。SAT只考三部分内容:英语、数学和写作(许多大学只看英语和数学成绩);一流大学往往又要求参加至少三门SAT II的单项考试,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拉丁语等等。


为了鼓励冒尖,同时又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高中不但开设快班、慢班、荣誉班,还开专门设有上大学课程的AP班或IB班。每年5月份都举行各科目的AP全国统一考试。成绩优秀者,一流大学承认所修课程的学分;成绩及格者,一般的大学也承认所修的学分。矿矿在上高三时,修了四门AP课程,高四又修了五门AP课程。这种AP课程,不但有全国统考,课程本身也隔三岔五地大测验小考试……



美国高中课堂



许多人误以为:实施素质教育不要高分,甚至不要考试。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考试,而是不怕考试、不以考试为教学之目的、不以考试为教学运转的核心。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掘学生的素质,培养“高分高能”、面向实践、面向社会的人才。如果说,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成绩一定差,这是不符合逻辑的!正好相反,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的学生,成绩一定好!当然,是不是好到“考试机器”的程度,那倒不一定。

 


本文出自《素质教育在美国6:你也能上哈佛》

《素质教育在美国6:你也能上哈佛》

黄全愈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2017-6



编辑 | 罗婉  陈子澜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张大春:文章若自在,何愁作文不能取高分?谁不是被语文考大的呢?但我要对标准答案说:不!她是耽美小说的开山鼻祖,也是少女心爆棚的“落魄公主”今天的我们何以竞争未来?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阅读经典?或许可以先读读杨照的这十本书诗人北岛与深圳孩子一起过六一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