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世50年后,这位“东方马蒂斯”终于等到了他的时代

2017-06-23 程瑛 深港书评


书评君小Tips


闲暇时不知道看什么书?点击“书单”给你推荐

安静时不知道如何修心?点击“氧气”读点书吧

寂寞时不知道如何排遣?点击“文化”查看文化动态


▽本期关键字▽

常玉



对于国内的人来说,尽人皆知徐悲鸿

今天我们要谈的这个画家与徐悲鸿、林风眠熟稔

而他在百姓当中,

即便是在业内也很少为人所知

他便是画家常玉




1919年,常玉以留法勤工俭学的方式前往巴黎

与徐悲鸿、林风眠艺术观点不同

他不进美术学院进修

常在咖啡馆里一边看《红楼梦》

或拉着小提琴一边画画


他是早期知名海外画家之一

亦是近代中国画坛的一个异数

因为他擅长画画

却是以顽童心理、游戏心情在作画


△常玉作品《妩媚》,1920-1930年代作


他画画不讲究书法、画理

而是随性所之、随兴所至

画他的好恶、画他的心情


1966年,常玉在巴黎因煤气泄漏去世时

仍默默无闻、不被赏识

而今,西方公认他为世界级的绘画大家


△常玉作品《五裸女》,创作于1950年,是常玉最大尺幅的裸女主题油画。2011年5月30日,在台湾罗芙奥公司于香港举行的“现代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这幅作品以1.28亿港元(约合1.07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刷新了华人油画最高成交纪录。



去年是常玉逝世50周年

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开幕的

“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展览

(自今年3月11日起至7月2日止)

目前已近尾声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位另类旅法中国画家的艺术人生


△2017年春,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常玉馆藏展

“相思巴黎——常玉的艺术”


去世50年后  

常玉终于等到了他的时代

文 | 程瑛


艺术,总是不易的。直到1966年因煤气中毒在巴黎去世,常玉仍是个默默无闻、不被赏识的华人画家。作品成捆地堆在巴黎的拍卖市场上,售价不过数百法郎。与徐悲鸿同期赴法留学,常玉却走了一条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艺术之路。


直到近年,随着影响力逐渐累积,其作品才终于为世人热捧——一幅画甚至卖出1.28亿港币的天价。而这位如今被称为“东方马蒂斯”的大画家,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执念?生前的跌宕起伏,死后的积累爆发,常玉传奇般的一生在“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上,渐渐被揭开冰山一角。


去年是常玉逝世50周年,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开幕的“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展览(自今年3月11日起至7月2日止)目前已近尾声。这次展览难得地一次性呈现常玉50多幅作品,让世人得以透过画作,感受这位另类旅法中国画家的艺术人生。


△2017年春,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常玉馆藏展

“相思巴黎——常玉的艺术”



看似是遗憾构成的一生


用“相思巴黎——馆藏常玉展”策展人、台北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高玉珍的话说,“去世50年后,常玉终于等到了他的时代。”本次展出的49件油画、3件素描,可以说完整囊括了常玉晚期绘画的人体、静物、动物风景三大题材。其中42件油画,正是1964年常玉接受邀请准备去台湾举办个展而寄到台北的代表作,后因故未能成行。而这批由常玉精挑细选出来的作品就此留了下来。


△常玉作品《双人像》



用世俗的眼光看,常玉的人生几乎就由遗憾堆成的。当年从四川走出来的富家子弟,到了法国后继续沉醉于丰富多彩的“小资生活”。谁料家道中落,加上“二战”爆发导致欧洲经济一落千丈,让常玉的生活瞬间陷入困顿,“公子哥儿”甚至沦落到连“烧菜的油都买不起”的地步。身为画家,一生未曾举办过大规模的个人作品展。就连生命的最后,也是以一次远在异乡的意外事故为人生画上句点,怎会不令人扼腕叹息?


△常玉作品《竹》



愿意“纡尊降贵”赚钱  不于艺术领域让步


而相应地,常玉的所谓“缺陷”也是注定的。儿时的优渥生活、坚持自我的认知无不在影响他的人生选择。作为响应蔡元培倡导的“勤工俭学”计划的同期留学生,刚到法国时,常玉并没有像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等人一样,进入正规美术学院接受教育。不愿受约束的他,最终前往了充满自由氛围的大茅屋画室随性地习画。即使到了生活窘迫时期,一向率性作画的他还坚持向画商“讲条件”。


同在大茅屋画室学习的画家庞熏琴曾在《就是这样走过来》一书中这样提到过常玉:

他从不拒绝各种宴请而常常拒绝卖画,人家请他画像他约法三章:一先付钱、 二画的时候不要看、三画完拿了就走,不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同意这三个条件就画,不能实行这三个条件就告吹。”


△常玉作品《荷》


但常玉却会在落魄时期尝试用各种办法去赚钱养活自己,比如卖石膏和陶制的工艺品、自己做雕漆家具图纹,甚至还跑到纽约去推销自己发明的一种名为“乒乓网球”的体育产品……愿意“纡尊降贵”地赚钱,却绝不会在专业领域做任何让步,常玉就是这样艺术的坚守者。


△常玉, 1950s, Robert Frank摄



融合东方美学西方素材展现出绚烂极致


因此,常玉是孤独的。他始终坚持并享受着那份孤独,并将其融入画作。在很多人看来,常玉的画用笔稚拙、设色清雅,以一种返璞归真、与世无争之感诠释着绚烂的极致。而儿时学习的书法和中国传统水墨的影响,以及进入大茅屋画室后,从活生生的巴黎人、画坛和画廊等方面接触法国现代主义艺术的脉络,在常玉作品中也得以融合表现。


其静物画作就是常玉运用东方美学与西方素材的最佳典范。在这次台北展览中,共有静物27件。常玉爱画盆景,以不合比例的小花盆、具有个人符号意味的鹿角枝,撑起中国色彩的牡丹、菊花、玫瑰、果实和雀鸟等,有着西方圣诞树的热闹堆叠,繁盛中却不无落寞之意,不免令人将其不顺遂的人生与八大山人相比拟。



常玉作品

←《花》

↓《静物》



《花鸟》

《菊》↓


作为常玉代表画作的裸女,在本次展览中也展出了6件,或坐或站立或躺卧。常玉的裸女几乎都是背对着观者,有着东方的含蓄美感。脸部轮廓仅画单眼(或称独具慧眼),简略却富神韵。


△常玉作品《金毯上的四裸女》 


此外,风景与动物系列称得上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最具特色的常玉晚期作品。本次展览中,从长颈鹿、马、豹、猫、狗、蛇到天上飞的老鹰、鸟等,以及3张由大到小的鱼,共有13张。


△常玉作品《斑马》


策展人高玉珍介绍,常玉早期画作的动物温馨可爱,占据整个画面,充满生之喜悦,也显现常玉来巴黎初期对于艺术生涯的期待。到了中晚年,生活发展不顺遂,心境的转变也反映在画作上。同样呈现神秘宁静大地,而动物在其中身形很小,孤寂感扑面而来。


△常玉作品《孤独的象》


1966年夏天,常玉在电话中这样对好友说:“孤独……我画了一张画……。”这幅画中,一只小象在深沉背景中奔跑,即将消失在莽荒。他告诉朋友:“那就是我。”


实际上,常玉“东方马蒂斯”这个称号,被很多资深爱好者认为是外行人的看法。试着慢慢走近常玉作品,渐渐感受常玉的传奇人生后,你会发现,常玉就是常玉,遗世而独立。


编辑 | 罗婉



亲可能,还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点击文字获取相关内容


人人都爱《绿野仙踪》 可你了解“魔法坏女巫”吗?(福利)第一位获布克奖的印度女作家阿兰达蒂·洛伊,暌违二十年携新小说归来她建起了法国最庞大的色情帝国,她也是情报界的风云人物英国《卫报》五十部最佳非虚构作品书单,带你直抵真相房思琪的伤心故事文人本色郑培凯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这里是《深港书评》

如需合作或转载,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