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短书单是这样诞生的
︾
2019年度十大好书·短书单
新冠病毒是这个春天最大的敌人,居家等待之际,阅读是安抚情绪的最好方式。2020年1月19日,我们发布了《晶报·深港书评》2019年度十大好书百本长书单,不少读者在期待接下来的评选。虽然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安排,我们也取消了原定2月底举行的现场颁奖典礼。但评选一直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整个春节假期,两位导师李洱和王笛以及编辑部细致阅读了百本长书单,经过视频会议及导师提名,以及艰难的筛选,最终形成今天公布的50本短书单(虚构和非虚构各25本)。同时,读者投票也同步开启,截止2月19日0点,读者票选最高的书籍(虚构、非虚构各一本)会直接晋级十大好书名单。
打开下载晶报APP
进入读者投票通道
↓↓↓
(注:仅支持APP内投票)
下周,《晶报·深港书评》2019年度十大好书将正式公布。希望这份书单能“以读攻毒”,伴您度过这段孤独而难忘的特别时期。
疫情之下,如何保证评选的顺利?读者能否参与最后十本书的评选?此次短书单的特点是什么?就以上这些读者关心的问题,我们来一一回答。
疫情之下,如何评选?
由于疫情的影响,原定颁奖典礼的两位导师现场评审,以及读者、书评人和媒体组成的大众评审团现场投票,均改为线上评选。从短书单的评选开始,李洱和王笛两位导师各提名10本好书,由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胡洪侠领衔的编辑部评委们通过视频会议选出15本好书,由此诞生了虚构和非虚构各25本短书单。
终评阶段,除网络票选最高者直接晋级十大好书名单之外,李洱和王笛两位导师将与编辑部评委一同参与视频会议评选。最终选出《晶报·深港书评》2019年度十大好书。
评选标准
是否有变化?
对于评选标准,深圳这座城市的特质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年轻人,我们作为深圳的好书榜单,也在评选上考虑这三种“面向” 。
我们鼓励本土原创,在虚构中,我们斟酌诗歌、小说以及戏剧,力图寻找那些独一无二的表达,寻找打动人心的作品。在非虚构中,我们坚持自定的“五重”标准:重故事讲述结构;重深度调查功夫;重细节再现能力;重文献数据元素;重真相呈现品质。
基于以上标准,我们对短书单也有更为细致的筛选细则:
■ 新引进的译作,但原著的写作时间很久或作者已去世多年,则让给作者健在的或新写的作品;
■ 话题陈旧或离我们生活太远的,让给与现实密切相关的作品;
■ 非虚构类书籍偏散文、主观意识强、太学术以及故事性较弱的,让给可读性更为突出的作品。
这份短书单有什么特色?
虚构类作品中,中文原创作品占比更多,25本书里就有14本是原创的。由此也可以看出2019年国内作家的出色表现,不仅是成名已久的作家如池莉、邓一光等持续创作,突破自我,不少青年作家的作品也让人耳目一新,实力不可小觑。难怪导师李洱会说,阅读这些青年作家的作品,能感受到文学新的可能性。
非虚构类作品中,我们尤其关注了疫病的故事,包括讲述对人类免疫系统的书籍《过敏大流行》、讲述艾滋病故事的《世纪的哭泣》、探讨生死问题的《好好告别》。我们也关注了政治题材的作品《死屋》,为读者呈现出了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残酷性及其囚犯悲剧性又鼓舞人心的命运。此外,传记作品也是短书单中的一大亮点,我们选择了包括《林语堂传》《青年变革者》《加莱亚诺传》《克尔凯郭尔传》等四本好书,从个人的历史故事看时代风云,再由此看到今天社会的发展,是这几部传记作品给予读者的现实意义。除了人的传记,还有《伊斯坦布尔三城记》《南京传》《寻找光明记忆:农场往事》等城的传记入围,城市的发展亦是人文的发展。尤其在目前的形势下,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与一座城的命运紧密相连,让人对此有更深刻的思考。
别忘了点击阅读原文打开下载晶报APP
给你喜爱的好书投上一票哦
END
主编 | 谢晨星
撰文 | 伍 岭
编辑 | 邓晓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