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物,其实是人道

2016-03-04 潘飞  深港书评


再不保护,人类将来拥有的只是一颗孤独的星球;再不亲近,我们将错过书中一切美丽的生灵……

 

博物之广 察物之细

wellcom


野性灵性兼具的飞禽走兽,一众与惠特曼、爱默生、梭罗齐名的自然文学家、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去年年尾,北京大学出版社用数本极具分量的博物学名著来完成新旧时光的对接。读者从仙逸清雅的译文和破画欲来的彩图里,仿佛能听见白驹过隙,野蝉啾啁,也可与万物众生展开超越种属和语系的对话。


正如赫胥黎在《伟大的博物学家》里所言,博物学是对整个有机体进行发现、描述、分类和理解的活动。“博”指“博物恰闻”的视域,求广逐大,而“物”指细节,洞幽烛微“natural history”。博物学追求的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但不是跋扈的知识,而是悲悯地将观察、记录、反思的触角伸及苍宇。从《山海经》《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等典籍出现的社会背景来看,就能发现中国博物学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框架,以及可以包容“怪力乱神”的学术传统。


再看出版界传统悠久的科普传播,1904年,商务印书馆就在国内出版博物类教材、普及读物、专著、辞书,《动物学》《植物学》等对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既有国学底子又深受西方现代思想启蒙的周作人的一些科学小品文也跨越了文学领域,释放出科学情怀,大力呼吁培养国民对于博物学的兴趣。再到近年,随着博物学热的再次兴起,各种中外博物学著作在北大社、上海译文社、商务印书馆等推出,已是现象级的出版业态。作家和出版方用活灵活现的笔触和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营造出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纸上自然”,完成对博物传统话语体系的重建,打破“博物学即科学”的思想桎梏。

 

《醒来的森林》的作者约翰·巴勒斯认为,博物学著作是邀请读者进入研究领域的一张请帖,“它如能唤醒、激发读者对博物学此一分支的兴趣,即达成了作者的一部分写作意图。”


其实,若非这些著作提醒,我们很难觉知这些“生活中的绿色诗篇”。比如,王辰在《野草离离》里论及的各种野草,虽貌不惊人,悄然潜藏在街区的砖缝中,但常常被懂行的人采到餐盘中,成为佳肴;从《树的秘密生活》里,我们看到一棵树不仅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它也自成体系,真可谓是一“树”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它似乎充满“人性”,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美〕蕾切尔•卡森  著

李虎、侯佳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版


《海滨的生灵》等书里那色彩绚丽,活灵活现的插图,单看每一张都是美术珍品,抚慰躁浮人心。与《诗经》、唐诗里的蒹葭、艾蒿等在字间相遇,亲子间不时轻柔交颈,垂头低语,如书中的那些母鹿领着幼鹿溪边啜水,这是何等温情的画面啊!美好作品的最大功用就是可以令人“通感”“移情”。


〔美〕约翰•缪尔 著

 张白桦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版


《等鹿来》的作者约翰·缪尔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环保思想先驱,他提请美国国会在加州山区建立了国家公园,让这块他眼里属于上帝的神圣之地不仅为人类提供灵魂栖息地,还得到法律和国家意志的庇护,免遭涂炭,以作代代之传。这是一条完整的,合理的生态链条和行动路径,即从旅行、纪录、写作、绘画、出版到演讲、动员、游说,将感知世界的触角从博物学的专业领域延伸到社会实践的层面,进而在情感和价值观层面影响更多的人,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居高临下的傲慢,学会以谦卑敬畏之心和姿态平视万物。



《海滨的生灵》插图


知识的力量来自于它的可延伸性,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比如,《海滨的生灵》拓展了我们过往关于海洋的认知,将人的思维拓展到生命的本质之中——海洋生物如何繁殖、演化,与海滨、海浪、海流、潮汐、海水发生关联,共同构造起了庞杂恢弘的海底世界。翻看此书,相信读者不仅可以听到澎湃的潮汐,还能从中捕捉到诸多神秘的生命讯息,它们似乎始发于远古,带着伟大的探险精神,进而推动着诸多陆地物种甚至人类的进化。这些生灵虽是渺小如尘的,可它们的伟大和强悍,却完全可以赢得人类的敬畏和惊叹。



北扑燕鴷 选自《飞禽记》


在《飞禽记》里,最为生动的是作者的拟人化写法,他完全把那些机灵的飞禽当作了人的同类,所以,他才认为雄性的鸟儿是“最快乐、最忠诚的丈夫”,他还常常代表鸟儿说话,似乎他懂鸟的语言,在观察和书写鸟儿的同时,将自己完全代入,分辨它们之间的“鸟”际关系、社群关系,由此,他笔下的鸟儿世界,其实也是一个构造完整、分工明确又温情脉脉的微缩人类社会啊!



《万物皆奇迹:好奇心是上帝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美〕蕾切尔•卡森 著

 王重阳  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1月版


当代人追求诗意栖居,可未必知道什么是诗,以及如何写诗和读诗。而博物学著作往往带有一种与天地精神相往还的诗意。试对照《万物皆奇迹》的原文和中文译文,能感受到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奇妙组合充满张力,像蛰伏于季节暗隙里的春意,只等时光召回,就会跃然于纸下,喷薄而出,与周遭渐涌的花香草翠融为一体。


We have let him join us in the dark living room before the big picture window to watch the full moon riding lower and lower toward the far shore of the day setting all the water ablaze with silver flames and finding a thousand diamonds in the rocks on the shore as the light strikes the flakes of mica embedded in them.


我却让罗杰和我一起,

黑着灯坐在落地窗前,

看着一轮满月西沉,

沉到海湾的远岬,

月光点燃了沧海,

闪着银色的火焰,

海岸的岩石,

碎钻般闪烁,

好似嵌在石间的云母也被月光点亮。


Out there,just at the edge of where -we-couldn't see, big waves were thundering in, dimly seen white shapes that boomed and shouted and threw great handfuls of froth at us.


目力所及的海天之际,

一线白浪如山,

虽隐隐绰绰却作雷霆巨响,

奔涌而至时,

化作一抔抔泡沫。


中国古人讲究以物传情,所以他们才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妙句。如今,我们捧读这些博物学著作,是在求知,更是在求美。博物之广,最终要润物之细,因此,在我看来,“博物”还有另一层附加涵义,其实是“人道”,那便是对万事万物的悲悯与同理心,是对世界的深情凝视和切身体验。



现状是:海洋孕育了地球上50%-80%的生命,全球已有40%的海洋遭受破坏,多种海洋生物都处在濒危边缘……





亲,我美吗?



万物皆奇迹,

如果答案是肯定滴,

请珍惜彼此,

欢迎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