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强国”发表中国石油集团党组署名文章《党领导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CNPC 中国石油 2022-11-06


党领导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


新中国石油工业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代石油职工的艰苦奋斗,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石油工业发展之路,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跨越,把我国从一个“贫油国”发展成为世界石油石化大国,建立起现代化的石油工业体系,有力保障了国家油气安全稳定供应,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党领导新中国石油工业取得巨大成就


新中国石油工业是在极其落后和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全国石油产量仅有12万吨,国内使用的石油产品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为解决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急需用油的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石油工业发展,成立专门机构,调集各方力量,在甘肃玉门建成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油气生产建设的高潮。1955年,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实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首个突破。1958年,党中央作出“战略东移”重大决策,其后发现、开发了大庆油田。1963年,我国实现“石油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转变,之后又相继开发建设了胜利、华北、辽河等大油田,建成了大庆石化、“八三”管道等一批重大工程。1978年,我国原油年产量突破1亿吨,正式跨入世界主要产油国行列。


改革开放后,随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和国防建设对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石油工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方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主战场从东部延伸到西部、从陆地扩展到海洋,广大石油职工战天斗地、转战南北,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大油田、大炼厂、油气管道和销售网络,石油石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历经多次战略性调整和重组,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以及延长石油等企业为主的新格局,国内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在2010年、2011年迈上2亿吨和1000亿立方米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油工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油气勘探持续深化,油气产量当量稳定增长,炼油化工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油气销售网络持续完善,油服业务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行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增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油企业稳居《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前列。



积极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石油工业的改革发展之路。在石油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党中央领导有关部门积极探索行业发展规律,调整优化发展战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完善发展政策,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为尽快改变石油工业薄弱落后的面貌,党中央专门成立主管部门,对全国石油工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管理,采取准军事化的组织体制进行油气田勘探开发,下发文件动员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区、厂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解放军部队展开大协作,这种独特的“石油会战”模式有效适应我国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越性,有力推动了油气田勘探开发和产量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石油工业进行管理体制优化调整,对陆上石油开发实施“1亿吨原油产量包干”政策,石油工业部成为我国首个实行全行业包干的部门,成立海洋石油总公司,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全面对外合作,成立石化总公司,对炼油化工行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1998年,石油、石化两大集团进行战略性重组并推进改制上市,2019年,新组建的国家管网公司对油气干线管道实施独立运营。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战略指引下,我国石油工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为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石油工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高效建成了完整石油工业体系和世界油气生产大国。经过70多年的努力,我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石油工业体系,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工业产业链,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储存运输、销售贸易,以及科研设计、工程技术、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能源金融等各项业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石油工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专业门类更加齐全,技术管理更加先进,布局结构更加合理,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底,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分别为35.5亿吨和8.4万亿立方米,炼油能力达到8.5亿吨/年,建成14个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基地,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6.5万公里。2020年,全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5亿吨和1925亿立方米,原油加工量达6.74亿吨,成为世界第六大产油国、第四大产气国和第二大炼油国。


有力保障了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油气供应。70多年来,石油工业在自身发展生产的同时,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外汇储备和提升综合国力贡献了石油力量。20世纪60年代初开展的大庆石油会战及炼油攻关会战,实现了石油和石油产品自给,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保障了国内油品供应和国防用油,对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推进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石油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0.5%提高到1978年的5.8%,财政上缴占全国工业企业财政上缴总数的比重由1952年的2.1%提高到1978年的26.5%。1966年至1978年,石油出口创汇合计约50亿美元,成为当时国家外汇主要来源,为引进国外关键技术和装备提供了资金保障。改革开放后,石油工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撑产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促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动力。比如,大庆油田开发建设62年来累计生产原油24.3亿吨、上缴税费及各种资金2.9万亿元,长庆油田开发51年来累计生产油气当量产量超8亿吨、建成了年产油气产量当量超过6000万吨的世界级大油气田,新疆油田、兰州石化、吉林石化等很多石油企业成为地方经济支柱和纳税大户。2020年,石油石化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1万亿元、利润总额近5200亿元,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0%和8%,上缴税费超过8000亿元。


勇当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排头兵和“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1978年,党中央吹响改革开放号角后,石油工业在国家各工业部门中率先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资金、技术、装备和管理,开展油气勘探开发和炼油化工现代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石油企业积极响应党中央“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战略部署,率先参与海外油气项目合作,构建了勘探开发、工程技术服务和国际贸易全面开放合作的良好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油工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能源主力军作用,广泛开展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构建国际能源合作利益共同体,达到合作共赢新高度。截至2020年底,我国石油企业在中东、美洲、中亚、非洲等地的50多个国家开发了200多个油气项目,基本建成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海外油气合作区,横跨我国西北、东北、西南和东部海上的四大油气战略通道以及欧洲、美洲、亚太三大运营中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2020年,我国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达到2亿吨,油气管道里程达2万公里,油气进出口贸易额超过2400亿美元,油气装备出口到80多个国家和地区。油气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内容,在伊拉克、伊朗、哈萨克斯坦、苏丹等“一带一路”国家建成了现代化油田和炼厂,打通了与俄罗斯、缅甸等周边国家的油气战略通道,成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典范。



石油工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石油工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科技创新在石油工业发展中始终居于重要战略地位,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70多年来,一代代石油人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把饱满的干事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探索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理论创新和重大技术攻关应用方面取得累累硕果。新中国成立初期创新形成的“陆相生油理论”,推动了大庆、胜利等一批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催化、裂化等“五朵金花”技术的成功研发和工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推动了石油石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石油工业战线广大科技工作者认真贯彻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陆上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保持国际领先,炼油化工主体技术、部分工程技术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在国家油气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超深井、深海、深层、非常规油气勘探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可燃冰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跨越,使我国成为全球累计试采可燃冰产气量最多的国家;全球首套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百吨级装置等一批核心技术成功开发,占领了石油石化行业国际制高点。尤为重要的是,经过近些年的政府、企业、高校、行业组织和科研机构的联合攻关,我国石油工业一系列“卡脖子”技术正在快速得以攻克,新型举国重大科技攻关体制机制逐步建立,重大装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目前炼油装备国产化率超过90%,百万吨级乙烯装备国产化率超过85%,有力打破了新形势下美西方对我国的科技封锁,为实现石油工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奠定了基础条件。


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改革开放后,石油工业坚决贯彻党中央统一部署,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管理体制逐步由政府部门管理向行业性总公司、综合性大型产业集团转变。1998年,党中央对石油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油企业遵循国际准则和规范,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不断推进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持续深化内部专业化重组,对上市和未上市业务进行重组或委托管理,构建集团与股份母子公司体制框架,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运作,内部产权关系基本理顺,构建了具有石油企业特点的公司治理体系和制度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油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了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搭建“1+N”全面深化改革基础框架,推进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体系,丰富完善公司战略体系,持续调整优化管理体制和管控模式,建立健全内部经营机制,以公司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为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提供了经验。


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70多年来,新中国石油工业认真践行党的宗旨,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永葆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的初心,努力提供更多更清洁的油气资源和产品。新中国成立之初,为解决人民群众吃饭穿衣问题,石油工业建设了辽阳石化等一批乙烯、化肥和化纤项目,大规模生产“的确良”和农业用化肥,为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需要,石油工业加大天然气、清洁油品和高端化工品生产和引进供应力度,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由2000年的1.8%提高到2020年的8.4%,油品质量升级仅用10年就完成了欧美国家20年走过的道路,越来越多的高端化工产品和新材料实现了国产化规模化生产,为人民衣食住行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质量。石油工业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石油工业及衍生产业链为当地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昔日沙漠荒滩、旷野高原的石油石化矿区逐步形成了大庆、克拉玛依等一座座现代石油城、石化城,石油企业对口的扶贫县全部脱贫摘帽。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及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大灾大疫面前,广大石油人坚定践行“山塌路断油不断”庄严承诺,开足马力生产能源和紧缺物资,多方调集资源满足供应。近些年来,石油工业顺应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趋势,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加快布局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能源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积极开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评价与创建活动,初步建立起行业绿色产业体系。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重要组成部分。70多年来,几代石油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涌现了王进喜、王启民等英模人物。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历程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用实际行动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形成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三个面向、五到现场”“岗位责任制”“艰苦奋斗五个传家宝”等优良传统作风。1964年,党中央向全国工业战线发出“工业学大庆”号召,使大庆成为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指出,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近年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生产建设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创新和发展,为新时代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力量。



二、党领导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经验启示


一部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艰苦奋斗创业史、无私奉献报国史、波澜壮阔改革史、勇立潮头开放史、敢为人先创新史、创造和谐利民史、爱党兴党光荣史,也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形成发展和传承弘扬史。党领导新中国石油工业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在百年党史中镌刻了浓墨重彩的石油印记,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坚决做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壮大是在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走过的每一步都与国家的改革发展紧紧相连。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每次攸关石油工业发展的关键时刻,都及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石油工业发展指明方向。早在1944年5月,毛泽东同志为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同志题词“埋头苦干”,从此,党领导下的石油工业就深深打下了“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转为石油工程第一师,8000余名官兵开赴石油战线主战场,掀开了石油工业新篇章。1958年,党中央作出勘探开发“战略东移”重大决策,带来了石油工业历史性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发表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就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等作出多次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才能永葆与党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底色,才能实现兴油报国、兴油为党的政治追求。


(二)必须始终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牢牢把握石油工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新中国石油工业始终坚持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做到融会贯通、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在大庆石油会战时期,石油工人靠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两论”起家,靠“两分法”前进,坚持实践第一,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研究、解决工作中的一系列问题,一举“把贫油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进入新时代,中国石油工业坚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机制,在党的创新理论中找方法、找答案。特别是2020年以来,全球经济大衰退、油价下跌,石油工业战线广大干部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等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效益实现保卫战,在极不寻常的年份取得了极不寻常的成就,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可以载入史册的合格答卷。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党性觉悟和思想境界的精神营养,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之中,才能推动石油工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三)必须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核心,自觉肩负起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新中国石油工业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将创新贯穿石油工业开发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20世纪60年代,石油人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几乎在白纸上描绘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宏伟蓝图。改革开放后,石油工业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大批高层次科技人才,持续突破重大核心技术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石油工业从国家和行业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应用取得重大进展。面对石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构筑创新高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多项“第一”和“之最”,为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建立了卓越功勋。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核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石油工业才能有效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石油企业才能不断形成新的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四)必须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认真履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重大责任。新中国石油工业坚决贯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石油工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把人民解放军“多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移植到石油开发建设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石油会战”模式,有效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改革开放后,石油工业先后实施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模拟内部市场、油公司体制探索等重大改革举措,逐步实现了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进入新时代,石油企业坚决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油气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要求,着力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坚决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石油工业才能不断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石油企业才能不断形成高质量发展优势和全球竞争力,推动石油工业发展行稳致远、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支撑作用。


(五)必须始终践行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永葆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的不懈追求。新中国石油工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发展思想,大力发展油气主业,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贡献力量。70多年来,石油工业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开拓国际、油气并举,成为我国油气供应安全的“压舱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做绿色清洁能源的生产者和供应者,制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和战略举措,努力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和低碳能源供应链,清洁的天然气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数亿人口。倾力支持和投身抗疫大局,紧急布局生产抗疫原料和防疫物资,开足马力生产口罩、消毒液等紧缺医疗物资和化工原料,彰显了大国重器的担当。积极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的贫困地区全部脱贫摘帽。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石油工业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企业发展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欣欣向荣。



(六)必须始终坚持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构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精神家园。60多年前,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夺取了大会战的胜利,在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60多年来,石油工业继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引领百万石油人战胜困难、屡创佳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石油人意志品质的生动写照,是石油人爱国热情、创业斗志、求实作风、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石油力量、石油担当、石油价值、石油形象的充分彰显,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建设百万石油人的精神家园,石油工业才能始终保持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战斗力,才能一路闯关夺隘、不断发展壮大。


(七)必须始终坚定不移抓党建、强党建,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石油工业继承发扬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将党支部建在基层站队、车间等基本生产单元,探索形成了“三基”“两抓”“四勤四看”等经验做法。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5年以来,石油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着力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着力打造践行“两个维护”的石油铁军。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以务实举措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才能持续提升石油工业的党组织领导力、增强内部凝聚力、激发活力创造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才有坚强的政治保证。


纵观70多年的发展历程,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带领石油工业砥砺前行、不断胜利的坚强领导力量。新中国石油工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国石油工业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切实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宋清海 单嘉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