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郑月娥是香港最后的机会 | 世界灵敏度

2017-03-27 赵灵敏 世界灵敏度



     3月26日,林郑月娥女士当选香港新一任行政长官,对香港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林郑出身清贫,1980年港大社会学系毕业后加入当时的港英政府,此后在这个体系里步步高升,2012年7月开始担任梁振英政府的政务司司长,成为特区政府里地位仅次于行政长官的政府官员。


在36年的为官生涯里面,林郑一直以办事能力强、敢于任事而著称。特别是2007年7月处理皇后码头的拆迁问题时,她单枪匹马到码头与上百名要求保留码头的示威群众对话,明确表示做不到“不拆不迁”,这让她赢得了“好打得”的名声,意即敢于处理棘手问题,立场坚决果断。目前香港问题成堆,棘手的事问题比比皆是,需要这样一位“铁娘子”坐镇。


林郑的应对能力,在当选后的记者会上已初见端倪。当时有媒体问她“会否到中联办谢票”,这个问题其实暗藏杀机,在香港,如果你和中联办和中央驻港机构走得近,就会被加上“傀儡”“钦定”的标签。当年梁振英当选后第二天到中联办拜访,就被认定是去谢票感谢支持,导致舆论哗然。林郑的回答是“会去,但属于礼节性拜访”,回应得很得体。


       然而,管治香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回归以来的三位特首董建华、曾荫权和梁振英,其施政过程很难说是很成功的。这主要还不是他们的个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其施政面临一系列限制条件,这些条件有些甚至互相冲突。而这种状况,在林郑月娥任内很难有根本的改善。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香港的反对派已经形成了逢中央必反,逢特区政府必反的行为模式。即便他们私下里认可林郑月娥本人,在施政上也一样不会放弃刁难她。


 过去几年,香港反对派在立法会多次“拉布”,阻挠拨款通过,导致特区政府施政困难重重。在这次的特首选举中,林郑月娥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政治担当,都甩其他两个候选人几条街,是当之无愧的女中豪杰。曾俊华当了9年财政司司长,碌碌无为,业务水平基本就一高级会计,反对派之前一直以史上最差的财政司司长来称呼他。这两人同期为官,曾的民望基本没有超过林郑。但特首选举一开打,传说林郑是北京支持的人选之后,曾俊华一夜之间成了反对派眼里的香饽饽。


事实上,要论能力,林郑月娥为三人中最佳;要论理念的契合度,反对派应该支持另一位参选人胡国兴。但反对派偏要支持曾俊华,表面原因是民望,真实的原因不过是因为选择他更能让中央政府难堪。可以想见,如果北京支持曾俊华,他们反过来一定会支持林郑月娥,到时的借口恐怕是“能力强”。显然,对这些人来说,理念不过是幌子,为反对而反对,让中央政府难堪才是目的。


而香港的传媒和知识界,身处国际化大都市,实际上却眼界狭隘,既不了解世界,也不了解中国,缺乏对大陆政治体制和社会运作的全面了解和客观分析,更多是从刻板印象出发的宫廷阴谋式的解读,充满了偏见和情绪,夹杂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即便是精英,熟悉大陆情况的也是屈指可数,大部分人不了解,甚至也没有了解的愿望。所以偌大一个香港,离大陆又如此之近,真正有分量的中国问题专家却屈指可数。


香港媒体则是一个比大陆媒体更为封闭的小圈子,采访对象和言论撰稿人高度固化,来来回回都是那几个副教授和高级导师。而所有的偏见、无知、不专业,都被“新闻自由”这张虎皮所掩盖,香港媒体可以无底线地攻击践踏别人,这都是“新闻自由”的表现,而任何忍无可忍之下的还击,都是在打压“新闻自由”。对别人无比苛刻,对自己却毫无要求,香港媒体的这个毛病,很难治。


据笔者的观察,香港人面对大陆和中央政府,或多或少有以下几种心态:


第一,有看不起大陆的心魔。香港反对派很多从英美拿了学位,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是高度西化的;其中不少人是因为战乱、政治运动等愿意逃离大陆到香港,有很多历史积怨,这使得不少人有一直根深蒂固的高等华人心态。他们不了解大陆,事实上也根本不屑于了解,而是早已形成了对大陆的刻板印象:政府专制邪恶,人民贫穷愚昧。这样一来,他们对中央政府有一种先天的敌对和不信任,一点小事就会小题大做、上纲上线、为反对而反对;对大陆民众则横挑鼻子竖挑眼,你没钱是“阿灿”我看不起,你有钱了则是暴发户我还是看不起。


总之就是觉得香港这样的“白富美”,和大陆这个“矮穷挫”混在一起太委屈了,因此事事要体现香港人的优越感:你没钱时我和你谈钱,你有了钱我就和你谈民主,无论如何要把你比下去。普通香港民众,面对此前需要救济施舍现在发达起来的大陆同胞,内心也是五味杂陈。关于这一点,你可以从香港服务业对大陆顾客的态度中一窥端倪。可以说,看不起内地至今仍是很多香港人的集体意识。


第二,内心深处不愿意承认北京的领导地位。尽管香港在形式上已经回归近20年了,但人心的回归仍需时日。回归之后,邓小平所承诺的“五十年不变”就广泛理解为“五十年不管”,不仅过去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依旧,连去殖民化和爱国教育也不敢搞。这样一来,很多香港反对派心中对英美的认同一直没有改变,“一国”对他们而言仅仅是一个空洞和抽象的符号,缺乏实质性的内容。而内地社会的种种弊端,比如食品安全、群体性事件、对异议者的打压等,则成了反对派排拒国家认同最方便的借口。他们对中央政府就没有应有的尊重,对爱国爱港等话题,往往采取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态度。造成的后果就是,全世界任何人和任何政治势力都可以插手香港事务,唯独中央政府不行。


第三,是对香港的实力、中国的崛起和政治博弈的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相信“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当前的体制不会长久。2015年初,当时的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浸会大学副教授陈家洛曾公开表示说:“我时时在班上挑战我的学生,问他们有无想过有天早上醒来,五星红旗升不起,有无想象过历史重担要忽然落在他们身上。要想象它(威权政府)倒下来,要有alternative,搞运动就是要有alternative……”。既有此心态,也就没必要花心思和你打交道,只需要坐等你崩溃就是。


第四,认为为了民主可以不择手段。反对派经常进行的论述就是,香港目前的贫富分化、教育、市政建设、空气污染等所有问题,都是不公平的选举制度造成的。一旦有了“真普选”,官员对人民负责,民生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在这种对民主的盲目迷信之下,就很容易忽略现实中一点一滴的进步和努力,而是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的终极解决方案,加上因为追求民主带来的道德光环和优越感,也很容易让当事者把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斥责为专制和犬儒,认为只有自己代表真理。


在上述心态的支配下,香港反对派的行为很难改弦更张。而未来几年,如果香港继续内耗的话,其实力和重要性将会进一步被削弱,到时和中央政府的博弈将更难占到便宜。去年,前立法会议员汤家骅曾撰文认为,如果香港这样下去一国两制还能撑过5年的话,他会感到很欣慰。从这个意义上讲,林郑月娥是香港最后的机会。如果她的管治最终失败,香港危矣!


               (THE END)


 





赵灵敏,《世界灵敏度》创始人,专栏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南风窗》执行主编,并在美国、新加坡等多地担任访问学者。对国际问题有长期深入的观察,多年来为《南方人物周刊》、《新京报》、FT中文网等知名媒体撰写国际问题评论,观点理性独到。


  本人现为独立撰稿人,不依附任何机构,你的鼓励是我前行的动力。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订阅微信号

欢迎关注各大视频网站同名节目

欢迎到新浪微博“世界灵敏度赵灵敏”参与更多互动

如欲加入世界灵敏度国际问题微信讨论群,请加客服微信:zlmsjlm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