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二代灵魂人物、精神领袖叶选宁为党做出居功至伟的贡献

2017-12-08 转载 兽药图书杂志宣传之窗

三代领导人悼念叶选宁 

叶剑英与子女 图中右三为叶选宁

核心:叶选宁与不少红二代私交甚好,在红二代中甚具影响力,甚至被视为灵魂人物,是公认的精神领袖。

7月10日,中共元老叶剑英的次子叶选宁因病去世,遗体告别仪式于7月14日上午10时整在广州银河殡仪馆白云厅举行。

当天上午,设于广州银河殡仪馆白云厅的灵堂显得拥挤不堪,一副挽联“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人”高悬遗像两侧。而最重要的是,尽管当天没有北京高层露面,但从现场所献的花圈中还是让人读解到这一少将的显赫身世,以及更多难以为外人所知的隐秘信息。

上午8点半左右,白云厅周围满是前来吊唁的人。10点,告别仪式开始,但由于人太多,一直到11点半,才慢慢全部进入大厅。

三代领导人悼念叶选宁

媒体注意到,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七常委,前两任总书记江泽民、胡锦涛,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马凯、刘延东、许其亮、汪洋、范长龙、胡春华等,前三任总理李鹏、朱镕基、温家宝,以及退休常委李岚清、李瑞环、吴官正等送来花圈。

习近平母亲齐心、邓小平长子邓朴方、陈云长子陈元等红色家庭成员,当天均有敬献花圈为叶选宁送行。对于一名红二代少将来说,其追悼会场面之盛大恐怕难有匹敌。

两年前,同样身为解放军少将的“军中女包公”、原总政治部纪律检查部部长彭钢病逝北京。彭钢是彭德怀元帅侄女,不满一岁时父亲彭荣华遇害,1950年入京被彭德怀带在身边。此后,彭钢从军,曾在总参、总后任职,此后调入总政任纪律检查部部长,1991年晋升少将。2014年6月底彭钢去世,彼时红二代云集其家中设置的灵堂,各大军事单位也有敬献花圈为之送行,但场面远不及叶选宁。

一般情况下,原副国级以上领导去世后,七常委会到八宝山现场送别,而退休老常委们有时会去现场送别,有时以送花圈或其他各种形式表示哀悼。

譬如,2016年7月8日上午,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陈锦华的遗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胡锦涛等到现场送别。

去年,有多位前中央领导人去世,其中在京的七常委多次到八宝山送别逝者(张万年、邓力群、乔石、成思危、万里、张劲夫、尉健行、张震等),胡锦涛四次到八宝山送别逝者,分别为乔石、万里、尉健行和张震,江泽民三次在外地分别为乔石、万里、尉健行送花圈,而在张震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江泽民到八宝山送别。

此外,生前虽然级别没有达到副国级以上,但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重要人物遗体告别仪式上,七常委和退休老常委们一般会通过送花圈等形式表达哀思。

   

除了叶选宁,今年以来,在梁思礼、吴建民、阎肃、梅葆玖等逝者的告别仪式上,七常委都送了花圈,而在梅葆玖的送别仪式上,则多了江泽民和胡锦涛送来的花圈。

评价叶选宁红二代内部惊现分岐

此前有报导称,叶选宁与不少红二代私交甚好,在红二代中甚具影响力,甚至被视为灵魂人物。也有报导说,叶选宁曾被中共太子党阶层及北京权贵圈内公认为“太子党的精神领袖”。

外界普遍认为,叶选宁是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的坚定支持者。据传,叶选宁在近些年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是支持刘源等军中“清流派”反腐拿下徐才厚等掌握枪杆子的实权人物。另有未证实的消息称,叶选宁曾输送三千红色后代成员到海外深造,以作中共人才储备。

还有报导说,在众多中共高干子女之间,特别是邓小平、陈云、叶剑英、王震等几大元老家族的后代们,相互之间如果有了摩擦和矛盾,只有叶选宁能够在他们之间起到调合和内部凝聚作用。

这些都说明叶选宁在中国政坛的特殊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所谓“红二代精神领袖”的说法。

不过,也有红二代对此说法不认同。中共少将蔡长元之子蔡小心近日就发表微博专论此事。他表示:我澄清一点,叶选宁不是“红二代精神领袖”,事实上没有什么“红二代精神领袖”,只有各个圈子的大佬,也就是真正的“旗帜人物”,其中红一方面军的军二代圈子最复杂,没有领袖旗帜人物,只有多位旗帜人物,叶家二代只是其中之一。

红二代内部分裂

其实,中共太子党内部的分裂一直存在。据报道,现在的红二代内部阵营包括以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为代表的“改革派”,陈毅之子陈小鲁参与的“中间派”,还有以权贵利益为代表的“保守派”等等。

胡耀邦的二儿子胡德华在2013年炎黄春秋研讨会上曾披露,两名红二代在校友聚会上吵起来,甚至大爆粗口。胡德华说,事情都知道,道理也都明白,但是不能说,不能商量。

两个红二代,一个是前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晓,一个是前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两人原是从小到大的铁哥们,莫逆之交,但后来因各自的政治观点渐行渐远。

据多方报导,2013年在北京四中举办的老三届成功校友聚会上,代表保党维稳派的孔丹,和代表普世价值派的秦晓从质疑彼此的观点到指责个人操守,甚至大爆粗口,最后两人拳脚相加。

叶选宁往事揭秘:曾是红二代之间最佳粘合剂

叶选宁1938年10月出生于香港,广东梅州人,中国开国元勋叶剑英次子。1960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1974年,在一次往粉碎机里送料时,不幸被机器轧断右臂;后来医生把断臂接上,但从此右臂功能全无。

1938年,叶选宁出生于香港。幼时的他,没有见过父亲。那时叶剑英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正在国统区负责宣传、联络工作。一年后,因形势紧张,同样参加了革命的妻子曾宪植将儿子送回了湖南老家。

荷叶镇大坪村的大夫第是曾国荃造的,曾宪植是他的五世孙。曾国荃,曾国藩九弟,湘军主要将领之一。据说,大夫第是湘军打下太平天国重镇安庆之后,曾国荃带着掳来的金银财宝建造的。府第有九进十八厅,共148间房屋。

叶选宁在此间长大,被称为馨儿,后来读书、识字,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从广州进京,特意绕道湖南接他。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父亲。进京后,他与阔别11年的母亲重逢。

母亲住在椿树胡同中国妇联机关大院东北角的一间小屋里。没有暖气,用一个小蜂窝煤炉烧饭取暖。父亲已再娶,他有同父异母的哥哥姐姐和妹妹,后来又有了弟弟和妹妹,住在北长安街上。他有时住父亲家,有时住母亲家,对父母都十分孝顺。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叶剑英回京,重新以中央军委副主席身份,担负起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重任。叶家情况逐步好转,叶选宁决定去衡水看下放的母亲。

那时的曾宪植是“专政对象”,经历了假枪毙,每日拉水挑粪,血色素十分低。叶选宁给母亲带去了一条腊肉、一小瓶辣酱和两条简装的“大前门”香烟。母子相见时,他讲述了自己断臂的经历,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他走后,母亲在住处失声痛哭。

后来,叶选宁回京,鼓起勇气给毛泽东写信,详陈母亲的处境和身体状况,请求批准她回京治病。毛泽东批准了,第二天,曾宪植就被接回了北京治疗。

粉碎“四人帮”之前,叶剑英常常派叶选宁替他出面,做沟通工作。

开国上将苏振华的儿子苏承德回忆,那时叶选宁和堂弟叶选基常常开着吉普车,在老帅、将军的家里串联、传递消息。他们都知道,叶选宁代表着叶剑英。

张延忠是叶选宁的“发小”,新中国首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鼎丞的女儿。张延忠回忆,那时,叶家的两个大孩子都有自己的岗位,叶选宁更自由一些,况且,他接触面宽,消息源丰富,又很聪明,成为叶剑英的临时“联络员”理所当然。

1986年,叶剑英去世,骨灰安放在了广州。张延忠回忆,操持葬礼的是叶选宁。从发小到老同志,似乎没有他不熟悉的,他能联络也能调动得了各方的人。

1989年,曾宪植去世。不到五年,父母双亡,叶选宁按照老家风俗,蓄发蓄须以守孝。胡须他过了三年才剃,有一阵必须戴帽子才能遮住凌乱的头发。

这几年,右臂常常疼痛,有人劝他截肢。他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好歹我现在还是四肢健全的。对方亦不再提此事。

1959年,叶选宁和张延忠都就读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同学中还有王若飞的独子王兴。十多年后,张延忠、王兴结为了夫妻。

叶选宁初到北京时,北长安街有一群岁数相仿的孩子们,其中就有张延忠和王兴。几个孩子逐渐熟识。张延忠回忆,叶选宁读住宿制学校,通常在周末、假期回家。

叶选宁是孩子王,大家都管他叫阿宁。或许是从小受的教育良好,而且天生聪慧,懂得多,点子也多,虽个子不高,那些个子比他高、年纪比他大的,却服服气气地跟着他。

1956年,18岁的叶选宁参军。不久后,他被选入军委大连俄专,但因中苏关系紧张,最终没有去成苏联留学,于1958年转入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就读导弹工程相关专业。第二年,张延忠、王兴也进入了这所学院。

苏承德也受过叶选宁的帮助。妻子留学美国,留在当地行医。苏承德赴美签证办不下来。叶选宁从别人口中听说后,主动揽过这事。在叶选宁的帮助下,一周后,苏承德绕道香港,办好了赴美的探亲签证,与妻子团圆。

碰到看不惯的人和事,叶选宁会当面说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对方需要时出手帮忙。

“他是红二代之间的粘合剂。”苏承德表示。

1990年代的一天,苏承德和妻子回国探亲。叶选宁听说他们回来了,派人接他们到自己家吃面。这天,是叶选宁的生日。

苏承德看到了一张很大的音乐贺卡,上面写着:

亲爱的老总,你是我们家的主心骨,是我们家的外交部长和内政部长。我们全家都由衷地祝福你,生日快乐。

“老总”的称呼最初是由谁叫起来的,刘诗昆已记不得了。叶选宁喜欢在家里组织聚会,大家开玩笑叫他老总。这个称呼越传越开,后来连哥哥姐姐都这么称呼他。

叶选平、叶楚梅、叶向真、叶选廉、叶文珊和他们的配偶都在贺卡上签了名。

叶家子弟,一个不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