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封城,医护中暑入ICU!一人毁一城,老太为何隐瞒行程?郑州院感谜底重重?

医护多团队 医护多资讯 2022-07-23

危险无处不在,防控人人有责!

两千多年前,诗人张祜在扬州游赏时,挥毫写下: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可是,如此良辰美景却因一场“人祸”导致的疫情,令整座扬州城震荡,成为所有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这一切,都源于一位64岁的毛老太。

六十四岁,现在的人均寿命而言,称老太有些为时过早,应该喊大妈。

南京7月21日“加强交通防控”,这位离禄口机场不到十公里的毛大妈掐着点离开了南京。最终导致了烽烟滚滚的扬州疫情。

截止昨天,扬州市共有本土确诊病例126例。其中重型2例、危重型2例。

江苏省长指出:扬州疫情发生早、发现比较晚,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

8月2日,扬州市长张宝娟辞职。

这位毛大妈也“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公安进行刑拘,立案侦查。


看完通报,这位毛大妈,有四点始终让人难以理解:

1、为什么要借着绿码逃离疫区,跑到扬州;
2、明知道已有感染可能了,还不居家隔离,偏要与人打麻将;
3、有症状了,借绿码买药也不去医院,坚持到处打麻将;
4、毛大妈的家人为何不上报?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

如果不是医院的医护人员严格执行疫情规定,仔细询问流行病史,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感染去吧”的种种令人匪夷所思举动和迹象,造成了一夫闯关,万夫莫挡,凭一己之力,倾倒一座城的局面。


开口大义,逢难变节。如此之举,百死莫赎!
    
哲人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吸取的最大教训,就是人类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犹如沈阳老太的再现,历史总是惊人的重演。

病毒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

按说,一位历经世态的花甲之人,不可能不知道隐瞒的危害和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后果。

但即便知道有可能面临刑罚,为什么还要企图瞒天过海?

答案只有一个!

就是极可能有不可与人说的隐情。

这一点,从以往在广州等地的一些流调隐瞒中,可以窥见一斑。

这也对我们的未来流调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调查对象不愿意或不能见光的一面,能否采用一些“化妆术”?

比如情人私见,流调可否行文“哥哥家小住”?

比如出轨约会,可否写成“去看二姨”?

因为,只有他人的隐私得到保护,他人才会敢于向你公开隐私。

毕竟,在中国有句老话,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个人死都不怕,怕的是丢脸丢大!

太阳底下无新事!每一个隐瞒的背后,必有一个怕曝光的隐情。

这需要我们在流调工作时予以重视。虽然隐私权要让渡生命权,但是,在自私的人看来,一己之私,高于一切。



想打胜仗,就必须总结经验。

比如,我们的英雄城市武汉。

8月2日中午,武汉市通报6名外来务工人员核酸检测阳性。打破了一年半零病例的成果。

很快,武汉市经开区被划定为中风险区域,实行只进不出的封闭式管理。 

并且,二话不说,次日武汉直接全民核酸,干净利落。

有人说武汉人的反应属于PTSD。但我想说的是,没有被封3个月城的人,是很难真正理解武汉人的内心那种痛。

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这八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绝不能不因为一时的清零,就可以放松。

回首这一年半来接二连三的零星疫情爆发,可以看出,疫情防控,无论怎样谨慎为之,都不为过。

只是,武汉全民核酸,一千多万人的火炉城,可以想见,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多大。

昨天一天,就有3个医护中暑,其中一个进了ICU。


为了能降温,有医护人员把冰棍绑在自己的头上。


还是那句话,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作出努力和牺牲!

说句实话,守土有责,医护义不容辞。但是,各种福利待遇一定要跟上啊!该发的绩效补助一定要及时发放,不要拖拖拉拉。要合理安排岗位轮值和科学调休,尽最大能力提高核酸检测物理降温条件,千万不要让这些白衣英雄流血又流泪!



截止昨日,武汉已新增9例确诊。

根据流调,武汉这起源头,依然是“南京——张家界——荆州动车——武汉”这么一条传播链。

也就是说,武汉的这个也是去年10月在印度变异出来的新型毒王“德尔塔”。

有人戏言:唐僧师徒四人去了趟印度皆成了佛,新冠病毒溜了一圈印度成了王,天竺毕竟是天竺啊!

为什么叫毒王?

因为病毒变异,一般来说,为了增强它的传播力,就会降低毒性,减少致死率。但这个德尔塔却不按常理出牌。一般新冠病毒1传2,它却可能1传9。更要命的是,不仅传播力强,而且毒性大,致死率高。感染之后潜伏期症状不明显,而一旦有症状,就是重症。

可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重症病例却不高呢?

这得感谢疫苗。

所幸的是这次大部分感染者都是疫苗接种者。现在我国灭活疫苗的预防新冠有效性为65.9%。也就是一半多以上点的预防率。疫苗虽然降低感染率只有接近1/2到2/3之间,但是降低重症率却高达95%。

这就是疫苗和感染之间的辩证逻辑。

就是这个全方位增强,一点短板没有的德尔塔,从南京撕开了裂口,一条传播链已达五百多人、涉及至少14个省市,近半个中国。

而更令人莫名惊愕的是这个“德尔塔”,让河南郑州六院,两日63例,使郑州“涝疫结合”,且迷雾重重。

虽然郑州此次疫情呈点状散发特点,但这63名感染者绝大多数与郑州六院关联,即便与六院没有明显交集,但要么住在附近,要么近期在六院附近活动过。

并且,河南商丘一名确诊病例曾是郑州六院的患者陪护家属,7月27日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返回商丘,比郑州市7月30日公布的首例确诊病例周某某到郑州六院的时间还要早几天。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周某某很有可能并不是传染源!

很可能,不断变异的病毒,在7月上旬,就已以极其隐秘的方式,进入了已恢复正常生活的中国。

也因此,坊间的种种猜测,并非完全没有一点道理,也不能一口认定就是绝对谣言?


因为在7月11日和7月18日,两趟由缅甸入境的CA906航班,分别载有9例和7例新冠病毒阳性病例患者,其中就有德尔塔病毒,这些患者均被送入郑州六院治疗。

基于以上种种,官方认为郑州六院存在一定的感控漏洞,至少表面看来无可厚非。所以,疫情发生第二天就启动了追责机制,免去了马淑焕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职务。

要知道,马淑焕不仅仅是郑州六院党委书记,还是郑州六院副院长,主任护师。

去年10月,她还荣获“河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去年年初新冠疫情袭来,当时,马淑焕脚骨折打了石膏也坚守岗位:“同志们都上前线了,我是书记不能缺位,必须和他们一起战斗!”

郑州六院去年疫情发生以来,一直都是河南境外输入病例的定点收治医院。疫情期间,该院收治了郑州一半以上的确诊患者,在郑州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多来,从未发生过一例院内感染。去年,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还被评选为全省抗疫先进集体。

作为省级传染病医院,建设上严格按照《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要求,进行病区规范设置。不仅是风向,即便空气也是有压力梯度进行流动。这样规格的一个传染病医院,用疏于管理导致新冠病毒外泄,从道理上似乎有些说不通。

并且,7月30号确诊的患者,这名护工下班后,隔了一条街买自己的所需品就回家了。这也可以佐证,除了院内感染可能外,不排除已经存在社区感染的可能。


并且,目前郑州六院隔离中的医务人员核酸多次检测,都是阴性。

这说明什么?

说明医院感控并非差强人意,而是级别很高。

据一位院感专家分析称,从郑州第一例孕妇的流调轨迹看,并没有与郑州六院有关联,但她住在六院附近,其他病例也都在六院附近或在附近活动过。而这次感染多在结核病区,新冠病区医务人员无人感染。所以,这次所谓的“院感”,还有很多谜底需要去解开。

即便最终的确是院感所然,也很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院感”,而是“暴雨”所致,原因有三:

1、暴雨导致地下水返上来;
2、暴雨导致环境消毒液因雨水稀释冲走,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3、暴雨导致运输过程中垃圾淋湿,带到了结核病区或导致病毒转移。

甚至,郑州的疫情,和CA910航班有无关系,若仔细联想,都不排出有关联的可能性存在。这一切,还需要官方进一步认真细致的溯源,方能水落石出。

无论如何,这次疫情,或许真的是一个转折点,让我们在防控疫情常态化下,短时间内看不到恢复正常生活的尽头。

或许,正如张文宏所说,这是一个常驻病毒,要学会与这个病毒共存。这次疫情让我们再次看到病毒的无时不在。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未来的风险一直会有。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有件重要的事和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天18:00见面

我想邀请你


将医护多资讯设为“星标”

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