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医生辞职卖馒头开9家分店!有多少医生成为了医僧?

医护多团队 医护多资讯 2022-07-22
这是社会人才浪费,也是行业降维打击。

近日,某音上一女医生辞职开了6家馒头店的视频,在医生间悄然热传,引发一些争议。

2016年这名女医生偶然间听说卖馒头生意不错,就毅然开了家馒头店。

没想到生意火爆,每天排队买馒头的人排很长。于是就又先后开了9家分店,才慢慢解决了供需矛盾。


其实,医生辞职改行的事例不乏其人。

而医食同源,医生改行做餐饮成功的亦是不少。

江苏南京有一名外科专家郭医生,毕业以后,在海军医院干了一段时间外科医生以后,毅然决然的改行开了家鱼头餐馆。

郭医生带着厨师,到全国各地学习各种鱼头做法,经过他的改良,创立出十多种鱼头做法,其中一道湘坛剁椒鱼头皇,竟然还走进了联合国,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好评。

面对记者的采访,郭医生说,做餐饮比做医生好!

还有,在大三甲干了19年的天津邓斯亮医生,在人生的不惑之年改行直播卖寄居蟹。这种蟹能活好几十年的。其中有一种蟹比人的寿命还长,邓斯亮给它取名“送你走”。这种寄居蟹最受到热捧,居然每只售价高达1499元。改行两年,他卖出的蟹就能“绕天津一圈”,收入不菲,令人艳羡。

2019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一对90后夫妻,丈夫任晓猛是中药专业,妻子任文亚是护理专业,然而小俩口在济南市长清区一便民市场附近,弃医摆摊卖起了油条。每天至少卖800根,周末一天能卖1000根。摆摊卖油条的年收入高达到30多万元。



医生这个行业是公认的百般辛苦。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这是很多大医院医生的常态。

不仅如此,医生还要承受巨大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压力,他们的经验和技术能力要受到更多更严格的考验,智力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必须超出常人,这一切都使得医生对薪酬的期望高于其他行业,但是现实却总是给他们迎头一击。

不仅如此,近些年,医疗整个行业还陷入了医患信任危机,医生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水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置疑。医生这个曾是最受尊敬的职业声誉如同高台跳水,他们不再是人们眼中的白衣天使,医患纠纷逐年攀升。

超强的工作强度和坍塌的医患信任危机,带给医护人员太多的难以适从,不再相信自己是与理想主义的大风车战无不胜的硬汉,纵使医生不指望通过这个职业发家致富,但至少也要获得患者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吧?可现在,不仅医生整体待遇与付出不成正比,甚至还不抵一年两个寒暑假的同一地区教师的收入水平。并且紧张的医患关系危及到了医生的许多合法权益。这种境地之下,但凡能找到退路,许多医生的内心角落深处,就难免飘过改行的风絮。

在得与失之间,人有时候就是为了一种信念活着,但如果这种劲头被现实捅破,跟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医生就会变成医僧,学会着跟现实中的自己和解,跟当下的医患矛盾妥协,就会黯然的离场,华丽的转身。

一个医生能不能心无旁骛的潜心临床,关爱病人,不忘初心,有荣誉感和获得感,也取决于能不能有一份合理的职业收入,足够维持相对比较体面的、有职业尊严的生活。

每个医生内心都有一个改行的欲望,渴望实现财政自由,飞黄腾达。但很遗憾,90%的医生最终都会落入平凡,苦守临床,成为一名二万五千里漫漫医路征途中的苦行僧。很多医护人员无论再怎么吐槽,但是当病人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还是会口是心非的一往无前义无反顾的负重前行。也因此,对于医生改行发家致富,不少同行在“医护多”平台留言,发表了不同的观点:

@马勇:一台从早七点到晚十点的肝移植手术,各种出血,各种输血,付肾用了一百多支。紧盯着监护仪上的各个数值,手术进度,患者身上的各种管路,一天竟都不觉着饿。等终于平稳后,自己放松下来,眼睛一度视物模糊。最后病号活了,那种感觉真好!

@医心仁术:都改行了,有了病谁治?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初心。屠呦呦们正是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才取得成就,才赢得人民的尊重。如果一味自作多情和持有一颗玻璃心,终将一事无成。经商赚的钱再多,对社会对人民的益处也比不过一个袁隆平,或者屠呦呦。

@傲寒:在医院工作,就是“一只脚在医院,一只脚在法院”但是我还是踏入了医学院,无论怎样,相信总会有人为医学事业义无反顾的前行。

@剑胆琴心:我仍然觉得做医生挺好的,那份成就感是别的行业无法体会的,不好的是环境,因为治病救人以及少数完美成功还不计得失的例子被媒体包装成了理所应当,所以大众对医生抱有过度的期待和过高的道德要求,甚至称之为“天使”。其实要真是天使就无所谓了,可惜医护终究是凡人,只希望社会用看待凡人的眼光看待医护,说不定环境就好了。改行的兄弟姐妹,一般不至于混得太差,留下来的,我们一起继续负重前行!

说句实话,看完这则消息,我默然良久。

一名医生改行卖面包,想给自己一个稳稳当当富裕一点的生活,选择没有错,价值观也没有问题!

问题在哪?

在于成本和代价实在太高!

不错,这世上职业无贵贱,行业无高低,但明明读完职专就能去干的事情,就可以解决的问题,非要“5+3+2+3”化费那么长时间和代价读完医学博士的高学历人去做?

这不仅是人才的浪费,更是严重的空转与内耗!

内卷升级如同漩涡加速,所有人将不由自主地向绝望的深渊滑落。

这是社会人才浪费,也是行业降维打击!这样的内卷,个人与家庭承受不起,整个社会也承受不起。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与警惕!

本文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有件重要的事和你说


最近微信文章不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这可能让你无法及时看到我们的文章


为了以后我们能每天18:00见面

我想邀请你


将医护多资讯设为“星标”

或经常为文章点“在看”


不见不散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