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ALL IN传

2017-07-06 于静 商业人物

作者:于静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百度昨天刚刚宣布all in人工智能,联想也提出过all in智能互联和AI,雷军和贾跃亭则是把身家都豁出去all in的人,更多创业者则相信战略上all in,战术上开放。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创投圈刮起了一阵all in风,一时间风头无两,好像不谈它,就白走这一圈似的。



去年有一篇很火的文章《不能all in的不要来创业公司》,作者理解的All in 状态是:平日和周末是没有差别的,上班和下班是没有界线的。别人周日晚在电视前看综艺节目,你在电脑前和客户焦头烂额,都要习惯。你不会数着点下班想着去哪里玩,而只会抱怨为什么时间永远不够用。


除了主观上享受这种all in的状态外,客观上,创业公司也让你必须保持这种all in状态。创业公司每一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只眼睛看着外面商业环境的变化,随时准备调整战略战术适应市场,另一只眼睛盯着内部的团队,随时调整和救火。


但当这篇文章火爆朋友圈的时候,很快有人出来反驳,因为创业成功与否由很多因素决定,让员工all in的创业公司基本都是死路一条,理由主要有两点:这些创业公司没啥资源和优势,这是老板通过战术上让员工勤奋,掩盖自己战略上懒惰的一种方式。也有人站出来替创业者们说话,他们把矛头指向VC,所谓all in是VC们强加给创业者们的高潮,让被投团队昼夜加班,以掩饰他们安全感的缺乏。总之,all in这种把身体掏空的方式很容易消耗团队士气,无法走长久。


All in成了风口上的那头猪。鼓吹者认为人的潜力无穷,就像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员,只要往前冲,就可以打破记录。不all in,赢的怎么可能是你?但反对者认为,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成功不能掩盖个体意义上的损耗,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记录的打破,看不到的是千万人俱往,而all in并不一定让你成为幸运的那一个。

 

创投圈最先与这个词沾上边的可能是雷军。当初小米创业的时候,只押注了一部手机,更重要的是,一个渠道,网络营销。用杰克韦尔奇的话说,雷军找到了自己的“生命之域”,喜欢做的事情和擅长做的事情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了交叉,欲罢不能,全力出击,而且成功了。


雷军把自己的成功总结为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所谓极致,就是把自己逼疯。一篇名为《ALL in —— 雷军的极致》把雷军的招式形容为选择了非生即死的命运,“先押上你的全部,你就知道那感觉了。放下恐惧。一招生死。那时,你会知道,到哪个地步时,还是不够还是不够还是不够。还应该再好一点再好一点再好一点再好一点。”


这篇文章发表于2014年6月,同年12月,雷军开始在公开场合谈论all in,小米准备投入10亿美元在未来三到五年all in云服务。云服务主要由金山软件负责研发,雷军去给他们讲话时主要谈论了all in的概念。他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是这么转述的:


“我要把金山这个3、4billion的公司当成start-up,从zero开始,all in。我说我们要投10亿美金以上。他们问我们有多少钱,我们加起来有12亿美金……我说哪几个上市公司敢像我这样,一个上市公司all in,12亿美金掏10亿美金来干,需要勇气……我敢,因为我根本不在乎金山软件短期的样子,我说我也不卖股票,我是大股东,我今天就是想做一个great company。”



如果给这段话配上音乐像不像雷军那段著名的rap?原本风流倜傥射手男,却活活把自己逼成了劳模,没时间学英语,硬生生成就了一段“are you ok”的包袱。对于雷军来说,互联网行业是守不住的,只有往前冲,拿出所有兵力,使出浑身解数,不留半点后路。


他还是害怕呀,“现在我扛得住,明年我也扛得住,后年我也扛得住,大后年要没价值的话,那我就破产了。”

 

与all in相对应的是节奏、分寸和尺度。人们可以拿出很多事理反驳all in带给人的紧张、局促和焦虑,比如,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样会让人避免尴尬,留下回环的余地,比如,山水画中只有做好“留白”,才可以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比如,创意工作者全情投入时不一定灵感爆棚,火力全开,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明白禅定、打坐,让自己放空的重要性。


但是,就像听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人们还是情不自禁为all in的情怀打动,如若万劫不复,那就万劫不复。如果它的结局是悲剧,那这错误不是all in造成的,就像上帝咬了一口苹果,当它把美撕裂给人看了。


雷军的徒弟傅盛写过一篇文章《一个好CEO的战略三部曲:预测、破局点、All in》,他认为人的精力有限,破釜沉舟时,会让人有更多精力、动力深入思考,从而提升成功的概率,但all in并不代表成功的关键因素,在此之前,还要预测方向,找到一个特别细小的破局点。但是,即便押对了项目,也有可能血本无归,“中国虽然充满暴富的机会,像个大赌场,但经常有不守规矩的庄家,对于参与创业的人来说,即便已然all in入局,并且押对了,也可能在获胜的前夕,被庄家强行收走筹码,这样的案例,在中国,数不胜数。”


All in是扑克游戏中的术语,常见于德州扑克、梭哈等牌类游戏,是全押、押尽筹码的意思。人人公司陈一舟通过玩德州扑克统一过管理层思想、克制了自己的浮躁,他还鼓励公司其他同事练习德州扑克作为实战演习。陈一舟总结,管理互联网公司和打德州扑克有以下相似之处:“每一场游戏,最后只有一个大赢家:比如QQ、百度;刚开局时手气好,优势非常大:比如干某个事情早,或者早融到资;没好牌时不能all in,否则全盘皆输;自己有好牌时别人也可能有好牌,即使领先也不能麻痹:该看牌看牌,该check就check,该all in就all in,以为钱多就不按牌理出牌,马上就叫你没钱。”


德州扑克教给陈一舟的是:要打自己有准备的仗,主动尊重规律,理性地打仗。也就是,all in 的前提是你觉得你能赢。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贾跃亭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去年12月,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贾跃亭发表演讲,《互联网生态模式代表未来:Dream On and All In》,他将人们对乐视“庞氏骗局”、“德隆系”、“濒临破产”的猜想称为幕后黑手,并送给对方一句话:越被黑、越坚韧、沙场见。



他希望战士的归处是战场。人们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命,他的回答是,因为我想给这个世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东西。PC时代流量红利消耗殆尽,移动互联网的船票被BAT瓜分,乐视想要突围,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走老路,等待被别人主宰,另一条是破局而出,探索一条全新的道路。贾跃亭选择了后者。但每一个学习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人都知道,他的理由并不充分,“我已经把我的全部身家甚至生命都交给了我的梦想,相信一定会成为那1%。”


贾跃亭曾经享受过封神的荣耀,辉煌时,与马化腾、李彦宏、杨元庆等互联网大佬在深圳IT峰会上平起平坐。那时候,许多野心勃勃而不满中国互联网格局的企业家把贾跃亭打造的“生态”看作突围的样本和范式。


但这毕竟是一个成王败寇的社会。许多之前人们没有看到的问题浮出水面。乐视资金链断裂危机甚嚣尘上,有媒体发出疑问,乐视会像当年德隆一样大崩盘吗?去年,乐视成立12周年时,贾跃亭发表内部公开信,用一首乐视版的海空天空形容自己的心情,“蒙眼狂奔,我们在沙漠种下梦想的果。浑身伤痛,能不能算收获?从不回头,用坚韧将梦想的锁打破;冷漠的人,谢谢你们曾经看轻我,让我们不低头 更精彩的活。”


贾跃亭再次诠释了all in的含义,也让他等来了救赎者,山西老乡孙宏斌。孙宏斌认为他俩气场特别合,都不怕死。“看了账之后我更佩服老贾了,这么点钱干这么大事,全部都在里面,输了就粉身碎骨”,不过这位柳传志曾经最器重的接班人在经历过身陷囹圄、顺驰资金链断裂等几次大沉浮之后,更冷静,也更明白all in背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了,在今年初乐视-融创战略投资合作发布会上,孙提到,“我以前什么都不怕,现在什么都怕,老贾现在什么都不怕”。


孙宏斌:“老贾你不能全all in啊,老婆得照顾啊”


与天蝎、摩羯、狮子、白羊这四个企业家群体占比最高、理性而又务实的星座相比,傅盛是双鱼座、贾跃亭是水瓶座、雷军是射手座,有点意思的是,如果说这几个星座有什么共同特点,就是放纵不羁爱自由。他们三人的星座与之对应的明星企业家分别是乔布斯、王石,以及赌徒何鸿枭。他们容易把自己置身于冰火两重天的淬炼之中,有人一直在神坛上,也有人从神坛滑落着,至少,他们用all in,用那股“为梦想窒息”的劲儿,成功撩动过世人的幻想。

*图片来自网络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hsy111520,邀您加入商友会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转载请事先获得授权(联系人微信ID:hsy111520)。
2.喜欢就分享出去,让我们用优质原创内容占领朋友圈。
3.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