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俞渝前传:在没有遇到李国庆之前

严月茹​ 商业人物 2019-12-18


作者:严月茹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1965年的春天,重庆已经开始有了热意,一对热爱读书的夫妻在啼哭声中迎来了他们的女儿。名字里被烙刻下城市印记的女孩,与“书”紧密相连的半生,就此开始。

 

她叫俞渝。

 

此时她不知道,1800公里之外的北京城里,一个不到一岁的男孩将和她在三十一年后因“书”结缘。男孩出生于半年前的国庆节,北京城里人声鼎沸,这注定是高调的一生。

 

他叫李国庆。

 

七岁那年,俞渝和家人来到北京。热爱读书的父母此时已经变成了“臭老九”,逼仄的空间里堆满了书,年幼的俞渝常常担心父母会命丧书架。但俞渝的家就在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大院里,门口还有新华书店,那里的空间开阔了很多,她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泡在了那里。

 

当俞渝“扎”在书店里的时候,李国庆正攒着一周六分的零花钱,变着法儿的租书来看。距离俞渝家不远的前门,有一家新华书店租书服务部。有的书一分钱一天,有的书两分钱一天,李国庆常常两三天就看完一本。为了看更多的书,他还去街道少年之家当管理员。

 

除了与书相伴,童年对于他们而言,都是略显灰色的。但所幸的是,他们赶上了高考恢复和改革开放。

 

1982年,俞渝十七岁,她考上了北外英语学院。也是这一年,费孝通在北大建立起社会学系,一年后,李国庆成了第一届学生。他们的距离只有五公里。

 

无论在什么年代,学英语都不会错。曾经读过的中外名著在北外的语言氛围催动下开始发挥作用,俞渝开始对出国有了向往,但是怎么好玩地度过大学生活,是眼前要解决的问题。

 

俞渝大三那年开始兼职做翻译和老师,时薪超过一百二。在香港公司教中国雇员英文,在美国公司教美国雇员中文,对于商业的灵敏嗅觉在此时开始形成。

 

五公里外的燕园,李国庆正过得“风生水起”,层出不穷的学生活动让他极具存在感,这也是直至今日,他一直在寻找的。宿舍楼的电话坏了,总务处长因为学生用电话谈恋爱,不去修。李国庆拍着桌子骂“你个老昏庸”。校医院医死了人,李国庆在告示栏里直接戳破。

 

俞渝挣着钱的时候,李国庆正在想着怎么花钱。那时北大社会学系刚开始搞社会问卷调查,李国庆雇了好几个助手,其中一个负责每天帮他收拾一个小时,每月30块钱,那时候一包方便面3角钱。

 

俞渝是理性的、克制的,把人的精力发挥出高效是她的目标。闺蜜洪晃曾在多年后评价道“俞渝就是个没有自我的女人”,这里的“自我”不是依附于男性而丧失的自我认知,而是对于自己感性一面的接纳。只有经济独立才有精神独立,俞渝这么想着。

 

而李国庆是浪漫的、热血的,“铁肩担道义”曾被发挥到淋漓尽致。大二那年,他编了一本书,叫《社会改造之我见》。到了大四,他还是预备党员,李国庆哭了,“这么多年,我考试从来不作弊,不随地吐痰,过马路都走人行横道,我就想当楷模。①”

 

俞渝的生活没有那么多眼泪。1987年,俞渝毕业后在合资企业做翻译,但她没有放弃出国学商的想法。当跟着外交部到美国讲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时,她带着成绩单和推荐信,四处联系大学。

 

俞渝在美国的街头有些焦虑,电话不离手地忙着申请。而李国庆正迎来他在北大的光辉时刻——他把崔健请到了北大开演唱会。如潮的欢呼声里,李国庆不知道,他的下一个光辉时刻到来,还要很多年。

 

俞渝被奥瑞根大学录取了。虽然艰难,俞渝还是开始了在美国长达九年的漂泊。她靠着顽强的毅力读完了MBA。俞渝没有钱,没有工作,不懂计算机……就像打怪升级一样,她把理性发挥到极致:考GMAT,找人补课,工作攒钱。

 

书是那时俞渝的百忧解。她常常去巴诺书店, “买什么样的楼好,怎么估值,看书;要度假了,要去加勒比海了,找书;有什么新的小说出来了,找书本;那个时候还没结婚,判断一个男朋友爱不爱我,找书。②”那时候她不知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编写了《社会改造之我见》后,李国庆短暂地搞了一阵图书,结果亏了200万,导师找了个企业家帮他填了窟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经历受挫,毕业后,李国庆暂时放弃了做书的想法,继续他“改造社会”的理想,来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工作。这时,他的目标是成为国师,跻身“影响中国的100人”榜单。

 

俞渝也有偶像,她的偶像是杰奎琳·肯尼迪,一个隐忍克制但充满勇气的女人。这也是俞渝希望自己成为的女性,即使遇到再多的困难,克服困难那一刻迸发的女性力量,是最珍贵的。而很可能是她此生最大困难的人,目前已经调转了自己的目标,要成为“中国富人100人”。

 

这一目标的转变,让他们离相遇更近了。

 

1992年,俞渝在纽约大学MBA毕业。美国刚结束了金融风暴,300封求职信,没换来一个让俞渝满意的工作。几年的求学,她变得大胆。俞渝从银行贷款,开始自己做老板,给其他公司做金融咨询业务。

 

1993、1994年,俞渝就像一台永动机,每天工作十四个小时以上,但她学会了既从投资者又从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通过收购以及兼并整合后出售企业,俞渝为客户创造的利润累计超过一亿美元。

 

此时怀揣着成为“中国富人100人”梦想的李国庆开始下海经商,创业内容还是老项目——图书。他联合北京大学、社科院、农业部等单位创办了北京科文经贸总公司,自己出任总经理和总裁。

 

李国庆逐渐熟悉了国内图书行业版图,获得了第一桶金。但情况还是很艰难,他在一个中学里办公,每45分钟就要听到一次下课铃。

 

1995年,俞渝三十岁了,这是她到美国的第八年,她有点不想干了。给她提供很大帮助的公司总裁因为飞机失事死了,管着好几万人和几十亿的销售额,人说没就没了。日后李国庆口中的失眠、忘事在那个时候就出现了征兆,为客户玩命、和数字打交道的生活,俞渝想停下来了。

 

这一停,婚姻大事就摆在了面前,她想找个伴侣。

 

也是在这一年,李国庆被朋友吐槽“简直是在垃圾上跳舞”,“一点前途都没有”③。除了“北大毕业生”的光环,李国庆好像一无所有,他决定出国。

 

幼年时逛过相同的书店,青年时相距不远的大学,或许会成为两人的共同话题。但在纽约,异乡的设定才真正使得相遇变成可能。

 

在纽约的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才女俞渝让李国庆震撼,“她当时给我讲如何吸引企业投资方面的问题,讲了五点,还用纸记了下来,现在我还留着” ④。

 

而对俞渝而言,结婚的对象是谁并不是重要,重要的是谁在你想结婚的时间出现。

 

一个麻烦制造者,一个麻烦解决者,一拍即合,自此开始了互相缠绕的二十三年。


那时,把杰奎琳·肯尼迪当作偶像的俞渝对李国庆说:“国庆,你是我命里要辅佐的那个人,如果你是孙中山,我就是宋庆龄。⑤”


注释:

①芭莎男士,《李国庆:“垃圾堆”上创业》

②东方企业家,《俞渝:我心里依然有梦》

③王先,《李国庆和俞渝的当当故事还没讲完那就这样了吧》

④程序人生,《俞渝:童话里的爱情》

⑤亿邦动力,《俞渝的创业前传》

参考资料:

雷晓宇,《俞渝:不用紧张,好的故事自己会讲》

即刻商业,《当当网李国庆:小时候把仅有的6分钱花在书上》

IT人物,《幸福女人 俞渝》

中国企业家杂志,《他们的书房人生》



* 图片购自视觉中国

商业人物网址:http://www.biz-leader.com



延伸阅读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将“商业人物”设为星标,精彩不错过



进入“商业人物”官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