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返程大潮迫近,北京绷紧神经

郭儒逸 商业人物 2020-02-26


作者:郭儒逸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壹


下午五点左右,北京地铁宋家庄站内看不到多少人。我穿过闸机,搭上一趟刚进站的列车,整节车厢里除了一位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没有其他乘客。

 

这天是大年初二。因为担心城际高铁暂停和高速封路,我急匆匆从天津返回北京。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除了空荡荡的公交车外,其他车辆也很少。地铁站台里循环放送着广播:车站公共区域每天消毒五次,安检设备每小时消毒一次,全体工作人员佩戴口罩上岗。整个城市似乎都陷入了一片沉寂。

 停业的咖啡馆


过去的一周,我下楼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和多数人一样,只能呆在房间里,频繁地刷着各种信息,再找一点其他事情干。虽然距离疫情中心武汉有一千多公里,但北京俨然也是如临大敌,人人不敢掉以轻心。


对北京人孙路来说,这个春节的感觉就是“哪都没人!”往年的朋友聚会、逛庙会、吃饭看电影,今年全部没有了。他住在丰台,家附近的餐馆很多都已关门,唯一热闹点的地方就是超市,偶尔还能看到附近居民在排着队抢购蔬菜。

 

往年热闹的超市现在十分冷清


“我觉得菜价挺贵的。比如说黄瓜,原来可能也就每斤三四块钱,现在都接近九块了。”他对我说。至于各处都紧缺的口罩,无论是小区附近的药店,还是遍寻各家电商平台,“根本都买不到”。他还有一个担忧,听说邻近小区已经出现一例确诊病例,现在能做的也只能是在聊天群中互相告诫家人,外出注意安全,尽量少去扎堆的地方。

 

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将北京城内欢度春节的气氛一扫而空。去年春节假期涌入40万游客的故宫,从正月初一起实施闭馆,恢复时间仍无法确定。而以往香火旺盛,需要排长队抢烧新年头香的雍和宫,自除夕当天起也已暂停开放。除此之外,包括庙会在内的大型活动纷纷取消,已经搭建好的装饰、设施被全部拆除。

 


空无一人的安踏和优衣库


家住三元桥附近的房丽,同样感觉今年的年味淡了很多。按照往年惯例,他们原定于大年初三和初四的家庭聚餐,也被迫取消。有意思的是,小区附近的餐馆挂起了卖菜的招牌,年前铆足劲备下的菜品囤货,现在只得摆在外面,出售给过往的路人。

 

截至1月31日14时,北京全市累计确诊病例139例,其中死亡1例,出院5例,133例在市级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在16个市辖区中,仅房山、平谷、密云、延庆尚未有病例报告。不过所幸的是,这些确诊病例中80%均属于轻症。北京地坛医院院长日前打气说,市民们不必要如此的恐慌。

 

疫情阴云的笼罩之下,通往北京的交通正受到严格管制。1月26日起,进出北京的长途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停运;1月28日至2月26日,包括大量京津城际在内的旅客列车临时停运;1月30日当天,首都机场取消北京往返武汉、襄阳、广州、上海等地的航班546架次。华北空管局表示,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航班计划变动较大,目前航班数量日均减少接近10%。




 贰


有些人感到过节乏味,有些人却已陷入深度焦虑。

 

一位滴滴快车司机说,这几天经常空驶两个小时才能接到一单,从早上九点上班到晚上十点下班,一天也跑不到15单。“春节期间每单有8元补助,但节后就没有了。如果现在把车退租,就拿不回押金,可跑滴滴又不赚钱。”他忍不住感慨。

 

同样焦虑的还有北京某传染病医院的医生王军。他在微信里说,其实从去年12月底就开始焦虑,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当时有关疫情的零星报道,尚未被大规模关注。后来官方才把12月8日武汉中心医院一名男子被确诊为不明肺炎,作为首个被统计的病例。就这样,新年和春节气氛裹挟下的武汉,没有及时发出警报,直到后来形势转瞬恶化。

 

1月12日,我去过一趟北京什刹海冰场。在那之前的一个周末,这个可容纳2000人的大型滑冰场刚刚正式开放。当天滑冰场上游人密密麻麻,售票窗口前也排起几十米长的队伍。后海的巷子里,摩肩接踵,叫卖不断,到处是准备过节的欢庆气氛。而就在两天前,新型冠病毒感染肺炎专家组成员王广发接受采访时还表示,整体疫情“可防可控”。但在王军看来,这一说法并没有根据。那段时间,他的心情变得很低落,“什么都不想说”。他当时觉得,要做到可防可控,不是凭嘴就能说的。

 

公众对疫情的紧张情绪来自于钟南山作出的“人传人”判断。1月21日,小区附近的药店出现抢购迹象,虽然还能买到口罩和板蓝根,但存货已经不多。药店职员说正在协调补货,但不清楚能否及时到货。北京另外一家传染病医院的医生陶娟,那几天也在密切关注着疫情的发展。除夕当天恰巧是她值班,中午左右她发了一条微信说,很感谢很多人发来的问候,由于自己和同事都忙于一线工作,希望大家给医生的工作更多理解。

 

医疗物资开始迅速出现缺口。北京多家医院先后向社会公开征集医疗物资,我在一个医生组成的微信群里看到,目前有的医院N95口罩仅供给发热门诊和急诊医护人员,其他医护人员被迫靠后。在市面上,接触到的多家药店纷纷表示口罩等已售罄,有的药店偶尔到货一批N90级别防护口罩,即使是分拆开没有包装售卖,短短时间内马上就被一抢而空。

 

1月30日上午,北京市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相关官员在会上表示,针对公众对口罩的迫切诉求,北京市已紧急调拨货源,当天就可以下发。不过截至目前,状况似乎还没有太大改善。另一方面,疫情状况仍然很难言乐观。据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透露,当前是全市范围围堵新冠病毒的关键时期,存在病毒感染扩散逐步加大的风险。

 

严控措施也在升级。从1月31日首班车起,北京地铁启动全线网进站测温工作,对进站乘客体温进行测试。随着返京潮高峰临近,压力逐渐来到了所有人面前。




 叁


出于避开返工高峰的考虑,孔洁在1月30日提前从河北老家回到北京。她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地铁十号线的照片,整个车厢内只有寥寥几人。按照公司安排,节后一周时间,她不需要到办公室上班,在家办公即可。

 

大年初六上午的十号线


但很多外地返京者没有这么幸运,他们首先面对的是如何迈进小区和家门。从山西返京的王芳芳租住在昌平区北七家镇东三旗村,30日当天回到住处时,她却被告知不能入内。她转发给我的一张房东发来的照片显示,根据东三旗村委会的通知,凡是外地返京人员必须在外隔离14天并拿到健康证明后,才能进村。


王芳芳提供的与房东沟通微信截图

 

“没有人告诉我怎么开这个证明,房东也说不清楚。”30日傍晚,在手机屏幕的另一端,王芳芳感到很无奈。“我现在都不知道晚上住哪里。

 

除了东三旗村,北七家镇下辖的平西府村、八仙庄村和白庙村等,均发布了口径相似的通知,一时间激起了众多租户的不满。

 

在一个超三百人的“返京人取暖”微信群中,群员们开始自发统计所有被禁入内的小区名单。截至1月31日下午五点,这份名单上就包括了昌平区、朝阳区、海淀区和顺义区的多个小区。“回不去”的北京,成为一个被调侃的论调。与此同时,更多的人则是在焦虑地等待,希望限制措施有所放宽。

 

在遭到部分租户的坚决抗议之后,海淀区西北旺镇的图景嘉园出现松动。原本对外地返京者封闭的小区,在31日早上允许正常进入。有租户在微信群中庆幸地表示,“终于能进去了,但过程比较曲折,中途有人报警,还有人发微博曝光。”虽然需要每天办理出入证,并且签署相关承诺书,但相比之下他们不必再担忧无家可归。

 

1月31日下午,北京市民政局特意对此回应称,外地返京人员只要没有确认是肺炎病例的,或无明显症状,应该自由地进入小区。但这样的表态并没有完全消除人们的疑虑,这个微信群中依然是议论纷纷。政策多变,是普遍的疑虑之一。被阻挡在外的返京者发愁能不能快速解决,而不少还没有踏上返程的外地人,只能不断地自我安慰、排解。

 

据北京市卫健委透露,网格化和地毯式的管理,以及逐户全覆盖排查,将是下一步防控的关键环节。这些措施里,包括了向居委会上报家中人数、身体状况,以及近期是否离京外出等。面对严峻的形势,1月31日夜,北京市政府又发出通知,除必要行业外,其他企业正常上班时间延至2月10日。在此之前,企业不得造成人员汇聚和集中。在返京潮即将到来之际,这座城市正紧张地做着准备。

 

内部防控收紧的同时,数天之前,一支136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北京医疗队已紧急飞抵武汉。他们进驻到疫情漩涡中的武汉协和医院,将在亟需的感染、呼吸病方面提供技术支援。新闻报道里的病例数字每天仍然在增加,没有人知道疫情会何时过去。我把冰箱塞满了瓜果蔬菜,因为所剩的口罩不多,未来几天可能又得足不出户。感受了太多北京城以往的拥挤和快节奏,眼下的这种状态的确罕见,难得的感觉。

 

写完稿子的时候,对面居民楼里逐渐亮起了更多的灯光,每个普通人仍然都在,他们只是在安静地等待这场灾疫的结束。

 

(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图片由作者及受访对象拍摄提供












推荐阅读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授权。一切形式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合作。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微信biz-leader,获转载授权或邀您加入商友群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期待您置顶与星标。欢迎分享与评论,欢迎通过留言或私信方式给我们提供选题线索
3.点击“阅读原文”,看商业人物官网,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