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 | 专访杨浩涌(完整版)

2016-02-28 迟宇宙 商业人物

--Tips:点击上方蓝色【商业人物】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编者按:2月26日,58同城宣布,原赶集网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杨浩涌已经辞去58同城董事会联席董事长及董事职位。一个星期前,在接受“商业人物”访问的时候,他还在谈他作为股东和董事对58赶集的关心,以及他与姚劲波的关系。
杨浩涌的“裸退”佐证了“商业人物”两个判断:杨浩涌已经将自己的未来十年孤注一掷于瓜子二手车;他与姚劲波之间已经建立起了超越“同事”关系的信任和友情。 
2015年4月15日,星期三。北京起了沙尘暴。当日一早,北京市气象台就发布大风黄色预警,9级风的预报令人惊愕。新闻报道说,大范围沙尘暴是13年来北京遭遇的最强沙尘天气,北京城区上一次出现沙尘暴还是在2002年3月20日。
沙尘在下午开始自北向南进入北京城。此时白如冰正开车载着陈艳艳去亚运村的五洲皇冠酒店。他们去见老板,赶集网创始人、CEO杨浩涌。在出发之前,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煎熬的夜晚。
两天后的周五下午,在上地八维教育基地的两栋科技楼里,赶集网的很多员工痛哭失声。他们无法接受赶集网与58同城合并的事实,但老板们已经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对外进行了发布。

4月14日上午十点,在威斯汀酒店总统套房里,经过艰难谈判,杨浩涌和姚劲波及双方背后的投资人团队达成了合并意向。他们打开了香槟庆祝,虽然知道正式签字和公布的一刻要等到几天后,但谁都明白,大家已经无法反悔了。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描述,姚劲波说这场谈判让他看到了人性的丑恶。他认为丑恶源于虚荣,以及对利益的贪婪 “跟大街上买白菜是一个道理,没什么区别。”


我曾在一次饭局上遇到参与谈判的投资人高燃。对于合并谈判的细节他没有过多描述,只是感慨谈判的艰难。“太难了”他说,“中间很多人离场,又被拉了回来。”利益攸关者实在太多,除了姚劲波和杨浩涌外,还有他们背后的投资人团队,以及各自以万计的员工。

白如冰停下车,等杨浩涌出现。沙尘中一个瘦小的身影慢慢跑了过来。“签字了,我尽力了,我给大家争取到了最好的权益。”杨浩涌说,“合并了,我们就有钱做好车(赶集好车,后更名为瓜子二手车)了。”


白如冰和陈艳艳的眼圈红了。他们的老板与往昔大不相同,胡子拉碴,蓬头垢面,与旧日阳光男孩儿的形象截然相反。陈艳艳心想,都什么时候了,你怎么还在想好车的事?
白如冰是赶集网的市场副总裁,陈艳艳是赶集网的公关总监。他们其实要与杨浩涌一起去参加58同城与赶集网合并后的第一次碰头会,商讨如何公布消息,以及应对媒体的连番轰炸。
这是一个天大的消息,除了合并后的新公司体量将会达到百亿美元外,还因为它们此前作为敌人,已经鏖战了多年,彼此都多次传递出“血战到底”的意愿。突然之间的合并,出人意料,也激起了人们的好奇。
“这下我们就可以专注做好车了,”杨浩涌说。陈艳艳记得,这是那个沙尘漫天的下午,杨浩涌第二次说起“好车”。她还是那种感觉:都什么时候了,竟然还在想“好车”。
“好车”是赶集好车,是赶集网孵化的二手车交易O2O项目。
如果没有赶集好车,或许杨浩涌的故事就真的变成了很多媒体渲染的“被资本赶出局”的故事,变成与土豆的王微、快滴的吕传伟、大众点评的张涛、去哪儿的庄辰超共命运的人。
杨浩涌出生于1974年,肖虎,安徽人。姚劲波出生于1976年,肖龙,湖南人。他们之间的争斗因此被称为“龙虎斗”。
然而就连杨浩涌自己也没想到,他和姚劲波竟然为中国的大型创业企业合并,提供了一个创始人共生的范本。
那当跑的路
公开资料显示,杨浩涌1996年获得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获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在回国之前,曾于硅谷世界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之一Juniper Networks核心开发组从事研发工作,并创办Tromphi Networks担任CEO。
杨浩涌于2004年12月底回到北京,那时候他自称“对中国互联网一点儿都不懂”。他身上带着10万美金,是从朋友那儿凑来的启动资金,相当于“天使投资”。

他照搬了Craigslist,创立了赶集网,于2005年3月正式上线。Craigslist 是Craig Newmark1995年在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创立的一个网上大型免费分类广告网站。杨浩涌对它情有独钟。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赶集网一开张就开始铺摊子,在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设立了分站,涵盖了交友、票务等8个类别。
但按照杨每个月花5万、先坚持16个月的预算计划,这家资金紧张的小公司这时只有10个员工,只能匀出两个人在各个网站论坛上发“我在赶集网租到了房子/卖掉了电视”之类的推广帖。人力有限而目标太多,导致每个类别的推广力度都不够,都只有少量帖子,访问量增长缓慢。

分类信息网站的创业热潮其实早已到来了,当时不仅有一家叫做“站台”的分类信息网站做得不错,新浪和eBay都正在进入这个领域。杨浩涌的赶集网在2005年3月正式上线,一两个月后类似网站就出现了数千家。
作为Craigslist资深用户的杨浩涌琢磨,人们之所以爱上Craigslist,是因为他们想干某件事时,这个网站的这类信息足够多和有效。杨浩涌此后开始只把人力投在人气最旺的三个类别:租房、二手、交友。
杨浩涌开始去做“地推”,发传单。地推效果明显,杨浩涌发现,每发完一千张宣传单,赶集网就会增加几百个访问者。他开始集中精力搞“地推”,先在北京做,然后复制到别的城市。“地推”成为了赶集网的模式。
多年后杨浩涌说,他感觉自己有点儿像早期的王兴(美团创始人)。“对王兴来说其实做什么都行,关键要想搞点儿事折腾折腾。”杨浩涌与王兴相识于2005年,他们都属于出国后在硅谷呆不住想回来折腾点儿事的人。
“刚好碰到这个机会就做了,也许当时赶集没做起来,我会跟他一样又找第二个机会,不停地去尝试。我是这种人。”杨浩涌说,“有的人之前在某个领域做了很久,在这个领域发现机会就出来创业了。我就是不想打工,没想到会做到后来这个规模。”
“到2009年公司也就几十个人,大家在一个小屋子里搞。然后我们融了钱,市场帮你推动起来,O2O又把我们往前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在大家说起百亿美金的公司,我们是其中之一。这是时代造就。”
在杨浩涌的记忆中,创业的前五年他们几乎没跟媒体产生关联。尽管面对一个巨大市场,但“分类信息”对于媒体来说是“不入流”的,“地推”模式更被媒体瞧不上,甚至比不过报纸发行的“扫楼”。传统媒体尚未意识到,当杨浩涌开始“地推”的时候,它们的末日即将来临。
我们在很多年前开始跑街找小商户弄广告,过了2012年突然变得很性感了,变成地推了。大家觉得这个好牛,跟O2O对上了,之前是被人看不上的,天天敲人家门,让人家在你这儿买广告,教人家怎么用。那时候电商是主流,都是靠技术在推动,我们是很落后的东西,O2O一来就变得超级性感,大家说你是O2O的大入口。
重新定位后的赶集网找到了专注点,也找到了活路。虽然生意依旧艰难,但融资变得不再困难。
“自2006年起,赶集网与谷歌中国开始了一段在外界看来等同于被收购的亲密合作。杨的第一桶金即来源于此。”《创业家》曾如此描述。在赶集网的历史当中,这段往事被描述为:“2006年01月,成为谷歌在亚太地区的首家战略合作伙伴。”
历史的真相是,当时碰巧谷歌打算进入中国市场,但受制于中国政策,只能在中国寻找一个合作伙伴。杨浩涌在谷歌有俩朋友,他们也算是赶集网最初的两个天使投资人。在他们的居间撮合下,赶集网与谷歌进行了合作,双方成立了一家叫谷翔的合资公司,运营Google.cn域名。杨浩涌变成了“谷歌人”,而赶集网则可每年从谷翔获得分成。
杨浩涌很现实,也对跟谷歌的合作充满好奇。“这个事有意思,谷歌又给你平台,每个月还给你10万美元让你做各种尝试,就好像你做了个华尔街对你没要求的上市公司CEO——这不是个好事嘛。”
谷歌为赶集网带来的除了流量,还有品牌影响力。但除此之外,它几乎为赶集网提供不了别的。赶集网的扩张依旧艰难。
2008年,杨浩涌与谷歌的合作结束了,据说他曾表示“后悔去了谷歌”。谷歌在两年后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杨浩涌与谷歌的合作终结的时候,正是金融海啸来临之际。他在此时脱离谷歌,可谓自寻死路。事实确也如此,那段时间他甚至遇到赶集网发不出工资的困厄,只能和另一个创始人一起自掏腰包给员工发工资。然而他坚持下去了,直到拿到了蓝驰创投的投资。
很多创业企业家都曾遇到发不出工资的窘境。1974年,联邦快递严重亏损,陷入债务危机,创始人弗雷德·史密斯卖掉自己的私人飞机以助还债;不久之后,他在拉斯维加斯赌桌上玩二十一点纸牌,赢了27000美元,用这笔钱来付了员工工资。
在成王败寇的商业世界里,没熬过去的困厄会成为笑柄,熬过去的困厄就变成了美好故事。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有一次说,杨浩涌从2005年做赶集网,前期不顺利,后被谷歌收购,2008年谷歌遭遇退出中国风波时,蓝驰创投和杨浩涌就用相对合理的成本将赶集分离出来。大家花费了1年的时间跟谷歌谈将赶集从体系剥离的事。“整个2008年都在谈赶集拆分,但一直到2009年才顺利将赶集拆出来。”
2009年,陈维广推动蓝驰创投成为赶集网A轮投资人,800万美元,一笔巨款。姚劲波后来评价说:“他(杨浩涌)从谷歌拿了一笔钱,理论上当时赶集不完全属于他了。他还坚持着把赶集做下去,他还没放弃。我比较惊讶,也比较佩服。”

来自蓝驰创投的800万美元使杨浩涌底气大增。赶集网鸟枪换炮,他开始扩编队伍,操练散兵游勇,组建一支正规军。2009年后,赶集网确立了服务C端用户但向城市游商收费的经营思路,当年4月,赶集网业务实现盈利。


第二年春天,赶集网获得了来自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和蓝驰创投的B轮2000万美元投资。


2010年底,杨浩涌在北京银泰中心与沈南鹏、周逵见面。沈南鹏是红杉中国创始人,周逵是其合伙人。沈南鹏被很多人认为是投资界“最精明”的人,学数学出身的他惯于斤斤计较,而交易垃圾债券的经历又使他对风险有天然敏感。
他们见面后,杨浩涌拿出了自己早已拟好的“投资协议”。他相信沈南鹏会一字不改地接受这份协议。他太了解赶集网,也看到金融危机早已成为往事;趋势正在发生改变,他正处于浪尖之上。
沈南鹏接受了杨浩涌的条件,紧跟而来的还有今日资本的徐新。徐新是个大气的女人,给杨浩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杨浩涌记得,徐新对他说:“Mark(杨的英文名),估值你说了算。”
2010年10月,今日资本与红杉联合投资赶集网C轮7000万美元(全部到账为2011年5月)。
沈南鹏成了杨浩涌的投资人,而徐新则成了杨浩涌的朋友。他们后来又与杨浩涌多次交集,以投资人或以朋友的身份。等到杨浩涌去做瓜子二手车,徐新跟他聊天儿,问到底是什么驱动他二次创业。他告诉徐新,他对很多未知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好奇心会驱动他去做很多探索。“你很好奇这个事往下走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在赶集网完成C轮融资的时候,58同城也获得了4500万美元融资。杨浩涌与姚劲波后来都说,那些挤不进来的投资机构只好转而投向了对方。
在资本的驱动下,钱粮充裕、兵强马壮的杨浩涌,开始筹划打一场大仗了。他曾以为赶集网可以毕其功于一役,结果却使交战的双方,赶集网与58同城,都陷入苦战当中。他们谁也没输,在遍体鳞伤之后,他们选择了合并,最终都成为了赢家。
那美好的仗
2015年4月17日,星期五。北京的沙尘暴已停,同一场大风带来了漫天黄沙,也带来了阳光。

赶集网与58同城宣布合并,合并后杨浩涌与姚劲波出任新公司的联合CEO,并同时担任联席董事长。



58同城发布公告称,宣布战略入股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及4.122亿美元现金。腾讯将以52美元每ADS(美国存托股票)认购价值4亿美元的58同城新发股票。


在各自的“内部信”中,姚劲波说:“58和赶集合并后相当长时间里,58同城和赶集网将继续两个品牌独立管理,各自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在定位上适当差异化。未来,我和赶集网CEO杨浩涌将担任联席CEO,以确保双方团队在更高层面进行更多互动和协调,共同将双方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更好满足用户的需求。”
“虽然这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我想说的是,没有一家公司可以单纯靠资本上的操作成为一家伟大公司,只有优秀的团队、全心的投入、在正确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才能让我们一步一步逼近我们的愿景:通过互联网让每个人的生活更简单。”
杨浩涌在“内部信”中说:“北京从黄沙漫天到今天的万里晴空,中间只隔了一场狂风。赶集就站在这场风口上。就在今天,为了这个风口,我们选择了和老对手58同城合并,顺便也结束了十年激战。”

“十年里,赶集与58在不断的过招中,相互锤炼,迅速长大,形成了今天双巨头的格局,我们其实要感谢彼此,更要感谢过往的竞争。甚至可以说,没有过去的竞争,就没有两家公司今天的规模。与此同时,我想大家也和我一样,发现身边很多本该属于分类信息的机会,太多太多,双方因为竞争而无暇顾及,这些机会在悄悄的流逝,非常的可惜。”


“可惜”是杨浩涌的真实感受。媒体披露的消息是:“上谈判桌之前,两家还在酣战。烧着一天1500万的广告费,赶集上央视,58同城则在分众霸屏。”
杨浩涌告诉“商业人物”(“biz-leaders”):“我们觉得这么打下去,最后两家分类信息分出胜负,但是外边创新机会一个都抓不住,因为太耗资源了。两家如果2015年不合,市场费预算我跟他(姚劲波)对了一下,都是15亿。京东广告费也就是15亿,我们每家15亿在打,纯粹是资源消耗。”
“如果这15亿用在创新上……”
“对,干点儿啥不好。这是当时做整合挺重要的原因。我们觉得我们最后能赢,他们也说那不行。最后打赢了,赢的是当下,输的是未来。打完以后,对手已经变化了。
58赶集合并后,2015年8月,杨浩涌有一次问陈艳艳:“你想去好车吗?”陈艳艳问:“你会去吗?”杨浩涌说:“不会。”
杨浩涌那时候正在与姚劲波磨合,赶集团队与58团队也在磨合。这种磨合毫无疑问是痛苦的。昔日的“敌人”,如今要在一个锅里吃饭,情感上的扭曲、裂变,很难快速恢复到本初的圆润通透。
姚劲波与杨浩涌还好些。“我跟他见面机会特别多,基本上每天都会打电话。”

杨浩涌说,两家公司合并之前,他们见得很少。“合并之前就是对手,分外眼红,肯定是这种感觉。合并以后,变成同事,要为集团利益做事情,从这个角度说,不管底下团队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我跟他的高度都是有的。合并肯定是为了公司好。当然我们对各自团队理解、了解都会不一样,底下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这种冲突去解决其实挺头痛的。”


合并之初,他们的设想是姚劲波与杨浩涌每人负责一块。“合并的时候我们把两个团队彻底捏在一起,按照类别去划分,所以两个直销团队并到一起了,渠道也并到一起了,市场保留了各自的风格。真正整合时还是非常痛苦的,没有对错,但双方的角度会不一样。我就会觉得艳艳好,他们就会觉得那边人好,怎么合怎么弄,还是挺有挑战的。”


陈艳艳提供的一个细节可以作为这种情绪的佐证:“合并消息宣布当天,6号楼整个销售团队都在痛哭,不能相信这个事实,说我们马上就要打赢了为什么要合。大家会有这样的情绪。”
杨浩涌说,两边的第一次联合发布会就争得不成样子,前期的沟通也整整吵了两天。发布会上,双方的措辞和视角都站在各自的立场上。看起来他们不像是“58赶集”,而依旧是58和赶集。
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之后,所有冲突和分歧的解决,就只有“商量”。“双方把问题说清楚,你说你的立场,我说我的立场,最后找到解决方案。那个时候,从内心你是觉得双方应该走在一起,现实碰到问题双方还是会争,会有不同的观点。现在双方完全利益一致的,希望天天越做越好,这两天58财务数据我每天都看一下,增长挺不错的。”
时间也会消弭裂痕。陈艳艳说:“合并前销售拼杀非常狠,市场广告公关层面都在打,有时候两边负责人见面恨不得咬两口那种感觉。整合完了以后,我们市场团队跟58市场团队都变成了朋友,大家还有交流、互相帮忙。但有一段时间情绪没有办法扭转过来,有段时间还是要打。”
在与姚劲波磨合的时候,杨浩涌开始看项目。他看过一阵子农业,觉得农业市场特别大,行业也落后得一塌糊涂。他也发现,农业的链条太长了,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虽然他相信农业领域会有一家超大公司出现,但他知道那不属于自己。
11月份,陈艳艳又问杨浩涌:“你会来瓜子当CEO吗?”杨浩涌还是回答:“不会。”
没过多久,11月23日,杨浩涌向58赶集集团正式提出申请,辞去联席CEO职位。58赶集集团两天后为他举行了告别仪式。姚劲波说:“前面有很多合并,包括滴滴快滴、美团和点评,我开始跟浩涌开玩笑说,咱俩要不抱在一起哭一下,一定可以上头条,浩涌说我真的哭不出来。”
在告别仪式上,58赶集集团宣布瓜子二手车直卖网(guazi.com)已完成分拆,在经济、法律上变成一家独立公司。杨浩涌将担任瓜子二手车CEO,全身心扑在二手车C2C事业上。他将瓜子二手车当作自己下一个十年的支点。

由于太看好二手车C2C模式,杨浩涌以个人投资者身份,从口袋里掏出6000万美金。 他成了瓜子二手车的“大天使”。




一辈子没有多少个十年,前十年是第一次创业,下面十年肯定是交给瓜子,对于我来说多放点钱说简单一点就是多拿点股份,58赶集合并对于我个人来说财富会有比较大的提升,这些资金你说投什么项目会比投自己更好?”  

 “对于我个人来说,在一个和平的环境做事情,回到零点重新启动,第二个十年是让我兴奋的十年……所有的问题都会让我兴奋,能够重新投入一场战斗中去,带领一个团队往前冲,全力地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状态。
那场发布会极为顺畅,原58与原赶集团队的配合,已显默契。
杨浩涌告诉“商业人物”,他直到11月份才有加入瓜子二手车的念头,此前他虽然一直对“赶集好车”充满挚爱,但从没想过会出任其CEO。
姚劲波给他提供了巨大支持。8月份58赶集队伍整合完毕后,第一次开董事会,58同城的股价已经跌到了30来块钱。杨浩涌给董事会提了一个一亿多的广告费方案,用于“赶集好车”的推广。他已经收到了人人车B轮融资的消息。他感到紧张。在与58的苦战中,双方已经遍体鳞伤,这次他不想再受到伤害。
“我说要打这个广告,老姚也知道我在干什么,他知道这个事后面的价值是什么。”杨浩涌说,“老姚同意,一说他就明白了,但跟其他董事要有一个解释的过程。我们去年(2015年)创新比较多,整个公司处在亏损状态,还要再打2000万美金出去,需要跟其他董事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他是支持的,道理摆在这儿,我们俩都是痛过的。”
作为联席董事长和联席CEO,姚劲波与杨浩涌要承受同样的压力。他们的压力不是账上没钱,而是消息一旦放出去,投资人会觉得58亏损会加剧,这对58股价会造成很大影响。
姚劲波没有任何犹豫。他支持杨浩涌。9月份瓜子二手车开始启动广告攻势,12月份进行了新一轮广告战,然后在春节前,宣布获得A轮可能将达2.5亿美元融资(已到账2亿美元)。
与姚劲波的苦战令杨浩涌心有余悸,他不是害怕征战本身,而是害怕战机的丧失。他认为自己与姚劲波当初有着相同的苦恼,没有在自己最好的时候,毕其功于一役,将对方彻底碾压。

迫于相互攻伐而产生的巨大压力,在正式合并一年前,姚劲波就开始有意与杨浩涌接触,希望能谈谈合并的事。杨浩涌觉得“没必要合并”,他觉得可以与58分出胜负,而自己有望成为赢家。《中国企业家》在一篇报道中说:“2014年赶集保持150%的市场增速,而58只有80%,杨浩涌很兴奋,他感觉再打几个季度就会赢。”


58同城赶在赶集网之前赴美上市,敲钟归来后,姚劲波再次约见杨浩涌,又遭到了拒绝。7月的一个夜晚,姚劲波给杨浩涌发了短信:“浩涌,人生苦短,咱们聊聊?”杨浩涌本来想回复“且行且珍惜”,临了还是删掉了。那天赶集网刚完成了新一轮2亿美元融资,杨浩涌的战争还可以继续打下去,用他自己的说法,再打十年也不怕。
然而他们连一年都没打完,就宣布了合并。他们都知道,谁也无法短时间内结束“苦战”局面。一旦泥足深陷,他们将画地为牢,将彼此牢牢锁定在资源消耗当中,也许会赢得一场战争,却会输掉一个时代。
虽然性格各异,姚劲波是上进霸蛮的湖南人,杨浩涌则显得文艺和书生气一些,但他们本质上都是理性的人。他们知道妥协和包容意味着“双赢”。
然而在杨浩涌的逻辑里,“打仗”是一件过瘾的事。他一直说仗还没打过瘾,想打一场过瘾的仗。

“我们团队当时跟58合并,有些戛然而止的感觉。4月份合并是比较突然的,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两家公司整合在一起。现在来看,合并对两家公司肯定都是好事,如果不合现在两家肯定会更惨,本身业务会斗得很厉害,创新我们也会丢掉。对团队来说大家觉得我们处在上升期,眼看就要超过对手的时候,为什么要去跟他做这个合并呢?对团队来说大家会觉得有些不甘心,就会想有没有可能我们再来一次,去做得更好。”


这一次,他已将“敌人”之一锁定为人人车和李健。李健是人人车创始人、CEO。与杨浩涌极其相似,他们都是那种沉静和书生气的创业家,某些时候更像是个大男孩儿。唯一的区别是,杨浩涌已经拥有了光环,而李健在残酷的商业厮杀中却还是个“菜鸟”。他需要通过商业上的杀戮来完成训练。

那所信的道
春节的时候,杨浩涌在三亚陪父母,待了十几天。每天下午五六点,他都会穿上跑鞋出门。他得去跑一圈,否则不舒服。他曾喜欢过很多运动,游泳和羽毛球,但只有跑步最后变成了习惯。他有时候会跑个马拉松,元旦期间还去了趟大理,沿着洱海跑了个“半马”。
杨浩涌跑步的习惯跟陈艳艳有关。陈艳艳加入赶集网之后,跟杨浩涌说:“你得多跟媒体接触,要不我这工作不好开展。”杨浩涌不太喜欢那种功利性的聊天儿,就参加了一个跑步活动。一开始他连5公里都跑不下来,慢慢就可以跑10公里、15公里,最后跑步不再是为了跟记者沟通,而是变成了习惯。
在跑了一次千岛湖之后,他发现自己竟然能把一个马拉松跑下来。“跨过那个之后你就会觉得很轻松,现在半马也很轻松没感觉,一下子就过去了。”

陈艳艳对杨浩涌的转变很开心。她发现杨浩涌变了很多,以前低调羞赧,如今很多发布会,根本不需要陪同,他自己背个包就出门了。




“很多事情,做着做着就变成了一个兴趣。”当初做赶集网,他也说是兴趣;如今做瓜子二手车,他同样觉得是兴趣。“二手车是赶集其中一个品类,有可能比之前平台做得还要大,这是挺有意思的,它会很深入,更有意思。”


春节一过,杨浩涌就开始四处跑。在接受“商业人物”访问前,他刚去了趟武汉,在那里开了一个团队启动大会。线下团队建设,是赶集网这两年慢慢沉淀下来的文化,也是杨浩涌赖以四处征战的《练兵实纪》(戚继光兵书)。
杨浩涌说,很多O2O公司身上都有阿里巴巴的影子,无论滴滴快的、美团点评,还是赶集网或是瓜子,它们都吸收了阿里巴巴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禀赋。
在赶集网进行“地推”的时候,杨浩涌就意识到,最基层员工们风餐露宿地跑街,要求又如同部队一样严格,特别需要文化支撑。
“线下这些人员,需要一个梦想带动他们往前走。他们是比较简单的,我一个月挣几千块钱,干活就有钱,不干活就没钱。如果他们把这个当成一份工作,当队伍到几千人、上万人的时候,会有很大问题。当你给他们灌入梦想,他们从事的是一个事业,是在颠覆整个行业,创造巨大价值,然后你给大家去创造一个学习、成长和晋升的机会,用梦想去推动他们,又有一些辅助的仪式感,就会建立起团队了。”
瓜子二手车的扩张太快,这是典型的互联网公司节奏,也是O2O的特色。“往往都是两三个月人数就会翻番这种感觉,对公司管理是非常大的挑战。这种情况下你会任用一些刚提拔起来的年轻人,提升到新的岗位,到新的城市去开拓业务。怎么激励他们?怎么通过大的战役快速成长起来?这些都是赶集多年积累,也是瓜子快速突破的原因。这是一整套配合,形成这样的团队需要整个大团队往前推。”杨浩涌说。
“团队”是杨浩涌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他12月才正式接手瓜子二手车,三个月的时间他需要做太多事。瓜子二手车身上流淌着赶集的血脉,也附带着他特殊的情感。在赶集网与58同城合并后的沙尘暴中,他曾两次说起“好车”。
2014年夏天赶集网孵化了“赶集好车”,58同城孵化了“58到家”。当他决定从58赶集集团退下来做瓜子的时候,他已经决定了自己的未来之路。
杨浩涌最头疼的事是“缺老兵”。他给瓜子二手车的定位是“开着飞机换引擎”,一边要跑得飞快,一边要做内部优化和系统建设。
“春节后超级忙,3月份面临大启动。”他说,“我刚来3个月,有很多系统优化和团队整合凝聚力的工作。我们这么快速扩张,怎么在过程中把文化植入进去,中层管理团队能否成长起来,能否支撑下一步的发展?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中层管理没起来,就会面临崩盘的风险。”
瓜子二手车的独立,改变了杨浩涌与姚劲波的关系。起初的时候,他们是来自敌对双方的“对手”,他们相互厮杀,彼此提防,时有攻讦,所用词汇都激烈而血腥。等到58赶集合并之后,他们变成了同事。他们开始说一些知心话。
杨浩涌告诉“商业人物”,两家公司合并之初,他就跟姚劲波说,如果58赶集集团将来没有创新去承载那些人才的话,人才肯定会流失。

“以前两家竞争厮杀得很厉害,合并完了以后没有对手,能做的事情已经不多了。做了十年的网站还能有什么东西?这些人都呆在这儿,也不需要去打仗。效率优化出来以后,突然养了一个没仗可打的大军团。这种状态下,人肯定会流失,很多人会去别的地方找仗打。合并以后必须要有很多创新承载这些优秀的人,将集团变成一个人才培养基地。因为模式比较成熟,体系也比较健全,在体系里能看到上万人公司怎么运转,所以这些创新肯定是承载这些机会的。”


58赶集在2015年8月完成了整合,当年的最后两个月一直在做项目分拆,孵化出新的创业公司,“帮他们在外面找到钱,帮他们去搭团队,然后让他们出去发展”。
这些公司,包括出自赶集系统的“瓜子”(二手车)、“斗米”(兼职)、“好租”(商业地产),也包括出自58系统的“转转”(闲置交易)。等到杨浩涌出来做“瓜子”,突然发现“老兵”不够了,“人不够分的,产品研发都被搞走了”。
然而他毕竟是杨浩涌。成功者自带光环。我问他,赶集网的经历是否会对他做瓜子有所帮助。他说:“会有很大帮助,现在我们管理几千人,之前58赶集集团已经25000人,线下团队大概1万多人,由赶集原副总裁管理绝大部分人,当时管得已经相对比较轻松了,第二次再去操这个刀的时候会更轻松,比2011年、2012年好多了。”
因为成功的创业经历,很多人会给予杨浩涌天然的信任。这是给予“偶像”的信任。杨浩涌说,当他去跟新团队讲梦想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相信。如果他是首次创业,没有赶集网的经历,当他去说瓜子未来的目标是每年做1000万辆二手车交易,“一般人会觉得你在忽悠我,弄得不好他会觉得:你是在传销吗?还是在给我画不可能实现的饼?”但因为“杨浩涌”自带的光环,人们会愿意选择相信他,尽管人们知道当下每月一万辆的成交,相去1000万遥不可及。
“我会跟他们讲,赶集也是从每天几条信息,一直到现在每天上百万条信息这么一点点上来的,销售额也是从一个月100万到全年十几个亿、二十个亿这么做上来。从这个角度,团队信任度会高一些,你把这间公司带到几十亿美金,再去讲百亿美金的梦想,大家是愿意去相信或者是为之去努力的。”
一旦形成了信任,杨浩涌就很容易使年轻人躁动起来。武汉的启动会在正月初九举行,他们做了两天的启动仪式。杨浩涌给那些年轻人讲大的形势,讲“瓜子”的价值和做“瓜子”的意义。春节综合征没有在那些年轻人身上持续多久。“我们赶在初九启动,让团队很快就满血归来。”
这种“满血归来”的状态是杨浩涌所喜欢的。他并不想成为一个镁光灯下的明星。企业领袖、财富领袖,这些宏大的词汇并不是他的目标。他衣着很随意,有一次陈艳艳问他:“你今天的衣服是什么牌子的?”他想了想:“优衣库。”在人们的想象里,这些创业领袖,应该是阿玛尼、爱马仕、普拉达、巴宝莉、杰尼亚的拥趸。优衣库跟它们不在同一个世界。
在离开58赶集联席CEO的岗位后,他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投资家。他的朋友徐新肯定会对他提供帮助。他的确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却没有将投资当作一种志业。
“第二次创业其实已经不是财富积累的问题。如果为了财富,每年去做投资,十年以后也可以翻好几倍。财富积累到后来,你越来越觉得它已经是一个数字的变化。生活本身没有变化,该干嘛干嘛,该吃什么还吃什么。我很好奇这个事(瓜子)往下走会变成什么样子?对商业模式的变化,或者对一个东西到后来会对周边或者整个生态产生什么影响?跟竞争对手的竞争有什么变化?一家公司创业时做得不好的地方,第二次重头再来就会有一个梳理过程。这个过程我是很享受的,很忙但很有内容。最近几天晚上,我们团队差不多每天2点钟睡觉,8点钟起来开始竖着拳头宣誓。”

杨浩涌以前可不是这样的。他是做产品技术出身,只顾闷头搞研发,最多会以产品经理的身份给开发团队讲产品概念和逻辑,而不是像今天一样讲梦想和愿景。他发现这种转变很有趣。重新回到这种“煽动者”的状态,也使他充满了能量。


“这个东西很有意思,你又在做一件事情,对巨大行业进行颠覆。你有一些理论、有一些想法,不断在这个过程中去验证,同时还有团队和资金支持你去做。这是一种相当大的考验。就创业本身来说,任何一个创业者对未知都存在两种状态,一种是轻度焦虑状态,因为你不知道未来什么样,你慌。你抓不准,你会担心各种各样的风险——融资不到怎么办?团队出问题怎么办?竞争对手出奇招怎么办?互联网冬天来了怎么办?你会处在轻度焦虑中,严重的时候你会重度焦虑。同时这些未知又让你很兴奋。
每个人都会因为不确定性而焦虑,乔治·索罗斯也是这样。他有一次说:“我什么也不害怕,也不害怕丢钱,但我害怕不确定性。”杨浩涌也为“不确定性”焦虑,但他喜欢与“不确定性”交朋友。
一位记者曾恭维他,你二次创业还是挺有勇气的。他觉得这跟勇气无关。他不担心失败,也不担心丢脸。他已经证明过自己了,无须再向这个世界证明什么。“创业为什么上瘾?”他说,“因为创业以后很难不喜欢那种感觉。”

对于二次创业者来说,“复盘”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杨浩涌说:“做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跟以前有对照,这个事当时没做好现在可以这么去做。那个是过程,但不是目的。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想起以前的场景。”


“对照一下,这一次比之前做得要好,你有机会调整之前犯过让你沉痛的大错误。某些点如果做得好可能一下就起来了,如果做得不好可能要花很多年时间弥补。动态的商业环境,已经没法静态规划、一步一步往前走了,互联网已经不是这样了。”
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如果没有找到“瓜子”,杨浩涌与姚劲波的关系将会在微妙中胶结。杨浩涌自己也说,合并以后,“还有双方位置如何摆的问题,自然而然会变得敏感”。
然而当杨浩涌找到了“瓜子”之后,他们彼此都找到了事业的支点。他们变成了“战友”。从股权结构上来看,他们互为对方的投资人。杨浩涌需要姚劲波支持的时候,姚劲波会说“我帮你去弄”。
“我是发自内心希望他把58赶集股价做得再高一些,他也是希望瓜子能够好,我们其实相当于在共同对外。”
我们问杨浩涌,你与姚劲波的关系可以用“朋友”定义吗?
“应该是吧。”
“是兄弟吗?”

“我觉得可以算是战友,战友是比较合适的,同仇敌忾,相互协作、相互配合。”



成为“朋友”和“战友”,是目前中国创业大公司合并的最好状态,但并非所有人都像姚劲波与杨浩涌一样,彼此找到了各自事业的支点。有的人出局了,被媒体形容为“灰溜溜的失败者”。也有的人选择了套现离场,将最苦的事情留给了坚守的那个人。


“老姚是比较苦的,你看美团点评,投资人说张涛就想休息休息,虽然有遗憾。他选择休息了。双方如果都能找到自己的支点,而且做得事情能让对方都获益,可能是非常好的结果。我自己去做瓜子是我没想到的,可能比很多结果反而更好一些。”
杨浩涌眼里的姚劲波是个“工作狂”,没什么爱好。合并之后,有一次他们要谈团队架构问题。杨浩涌说,我先去跑步,跑完咱们找一个地方聚。姚劲波说,我明天早上跟你一块儿跑。第二天早上到了亚运村,杨浩涌给他打电话,他还在睡觉。匆忙赶过去后,姚劲波跑了三公里就跑不动了,跟杨浩涌第一次跑步的状态差不多。 你往何处去?
依照杨浩涌的性格,如果没有“瓜子”作为支点,他依旧会寻找一个新的支点。

“我可能做别的创业,我是他重要的股东,我还在董事会。”接受“商业人物”采访时杨浩涌说。一个星期后他离开了董事会,请辞了58同城的联席董事长与董事。


“可能我对他更关注,他对我没有那么关注。现在做瓜子,他时常打个电话,问融资怎么样了?需要什么支持?因为58赶集毕竟我们占了40%多的股份,而且我们发展也很好。如果做别的就跟他没有太大关系,我找他的机会就会多。我现在也经常跟他见面沟通,问他集团最近怎么样了?有一些什么问题?”


尽管相互关心,彼此接纳包容,时而相互扶持,但横亘在杨浩涌和姚劲波心中的,却依旧有遗憾。


在合并前的竞争当中,杨浩涌认为,彼此最大的痛点,都是没有尽快消灭对手。“我们错过了一波机会,在2012年我们打了广告,他们跟进了,我们团队没有跟上,错失了一次机会。后来我们被他们打得快不行了,老姚上市后开始注重财报了。他觉得他们已经打赢了,结果被我们两年时间又追回来了,最后又合并了。要问他最大的痛,他会说没有斩草除根,被我们打了一个反击战。”
“被我们追得这么接近,他肯定是万万没想到的。很多变成七三、八二的过程,最高的时候是我们2.8倍,接近3倍,作为一个领头者能不心痛吗?因为上市要去追利润,最后把机会丢掉了。”
与姚劲波的“血腥杀戮”使杨浩涌在接下来的竞争中变得更加凶狠。他说:“这一次竞争不会给对手那样的机会,会更干脆,做很多事情会更决然。这个事情想得很清楚,不在早期结束战争这个仗得且打,两个团队交织在一起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痛苦。”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苦战”泥淖,杨浩涌的A轮一下子融了2.5亿美元(目前已确认2亿美元)。他毫无疑问想成为二手车C2C的霸主,与人人车的李健所想的一样。
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可能性。每一辆新车售出之后,就变成了潜在的二手车,每一辆车背后都是一个个人、一个个家庭。市场已经大到无法估算。互联网提供了延展空间,而传统的二手车交易市场很难提供这样的关联。
互联网更根本的是人,你给买车和卖车的人群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把他们看作你的服务对象,就有点儿像场景消费,在这个场景下自然而然就会有需求。买车的人有一半想做贷款,你不做贷款就会对你交易转化率有影响。所有人都会有买保险的需求,卖车的人会有买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场景。我们跟用户面对面打交道,跟之前做信息不一样。之前就是卖广告,我们也不知道谁买的车,谁卖的车,现在在这个场景下划分,我们会发现,金融和保险处在非常有可能被颠覆的处境中。我越了解越觉得这个行业是会被颠覆的,不一定是我们,但一定是未来新的玩家。”
这些新玩家都掌握了“入口”,用新的模式提供可能。他们会用“直卖”颠覆掉线下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会迅速建立规模。“瓜子”是这么干的,人人车也是这么干的。
“这是一种颠覆的力量,看到这种模式你就会很好奇把它推动下去会是什么样。现在反应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的交易量去年8月份是2000多辆,预计今年3月可能会接近2万辆。平均8万块钱一辆车,如果2万辆,月流水就是十几亿。瓜子今年全年交易额朝着两百亿冲刺。”
“颠覆”会刺痛传统行业,他们会不理解,然后会排斥。他们会攻击新的模式,质疑他们不懂验车;一旦发现他们都是从4S店招验车员后,又会质疑他们的商业模式;一旦通过数据发现商业模式可行,又会称他们融不到钱。等到钱也融到了,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变。
“这些东西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会比较兴奋。”杨浩涌说,“马云说得挺形象,看不见、看不懂、看不起,最后来不及,这四个状态。”
二手车买主有贷款和保险需求,但银行的通过率却很低。有些信用低的人,本应成为“次贷人群”,但银行直接给卡死了。它们不会根据画像放贷。它们只根据经验。如果拥有大数据能力的“瓜子”介入金融服务,以他们强大的广告和“地推”能力,极有可能以“一种更新的方式把用户全部吸到这个平台上来”。
这事对杨浩涌的诱惑太大。每次他想到金融业务,心中就会发痒,惦记着“怎么去挠他们一下,搞他们一下”。他想挑战一下那些金融“巨无霸”,来个颠覆给它们瞧瞧。
“入口”级公司做互联网金融,已经被阿里巴巴和腾讯证实为可行。用户极高的匹配度会提供“杀伤力”。P2P的兴起,也证明“次贷人群”因为无法获得融资通道,其需求需要得到释放。当杨浩涌通过大数据形成了对这些人群的“把握”以后,不停地会心痒,会有一种好奇驱动他想去“把这个事再做一做”。
在二手车C2C市场,有几个不容忽视的竞争对手,人人车是当中最强悍的。杨浩涌相信,一个行业同时出现几个大的玩家,会推进行业增长。“今年这个行业肯定会很热闹,每家广告投入都会超过1亿美金。”他测算过,2016年二手车交易量会远超1000万辆。
“回到竞争,这几家同时去打,一个行业领头企业会把这个行业增速推开,把整个行业拉起来,”他说,“这是我的一个判断,到年底可以看会是什么样。
在所有玩家当中,瓜子最具“打”的优势。它有“打”的传统,也流淌着“打”的血。在与58进行“苦战”的时候,杨浩涌训练出了一支彪悍的队伍。“老兵”们会将这种彪悍带入“瓜子”。A轮已确认的2亿美元提供了现金支持,这些都会驱动杨浩涌去打一场“美好的仗”。
我问杨浩涌,一位企业家最重要的准则应该是什么?他说:“企业做的事情是应该有很强的社会价值,越到后来金钱上的回报就变得越次要。这个事不是崇高,而是如果这个事社会价值很大,不管创始人还是公司团队都会变得更有使命感。如果做的事情能影响到每个家庭,这是一件超级牛的事情,从某些角度比赚钱还重要,而且会拉动公司长期的发展。”

对于所有玩家来说,倘使没有“苦战”的经历,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这也是杨浩涌所说的,“做企业之前没有经历过,就会摔一些跟头。对竞争的判断和大趋势判断,会有些不一样”。



在人人车宣布C轮完成8500万美元融资后,杨浩涌曾经心慌过。他知道自己面临着什么风险,一旦机会错失,他就只能成为追赶者。他觉得人人车没有“高举高打”,乘胜追击,给了他翻盘的机会。

“我换位思考,如果我在做人人车,先打广告一定是我,我不会给瓜子机会,刚刚拿到这么大一笔钱,而那时候我们在体系内有各种各样问题。在体系内反应总是慢,牵扯到很多事情,创新决策要董事会批,集团是否有预算等……上市公司,下一季度花多少钱,数据已经定在那儿,很难做一些灵活应变,公司流程也得非常规范化。那是我们最弱的时候。如果是我,融来的钱,一到账,转身广告就已经出去了,会打你措手不及……”
“如果我是李健,我会记一辈子,他没抓住那个机会。其实他8000多万美金完全有能力拿2000万打广告。如果打了2000万美金广告,12月份拿2亿美金的是他不是我了。”
无论如何,这都是人人车的学费,然而足够大的市场,以及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谁也不知道自己和对方会走向何处。
在春节前,人人车方面曾告诉“商业人物”,他们已经基本完成了D轮融资,待确认后公布。有消息称,人人车D轮融资额为1.5亿美元,依旧是腾讯领投。
杨浩涌说:“在8月份的时间点上,双方做了一个判断。我觉得创业越来越不是埋头做一件事情,自己执行得多好。李健作为第一次创业者已经做得足够完美,效率优化、团队、增长各方面都不错,但是你没有抬头去看整个大的环境,你没有去看竞争,你犯的这个错误可能要交这个学费。有的时候这个学费是小的,有的时候学费是很大的,有时候学费是很致命的,我不知道最后变成什么样的结果。回过头来,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痛,因为我痛过,我被人捅过。他是第一次上战场,你跟他说这一刀捅下去会很痛,对手会从这儿戳你,会先发制人。他没有这个亲身体验,很难体验到这个竞争的残酷。第一次创业很难的,我的第一次做得比他还要差。”
创业,势能是非常重要的事,你在竞争过程中一定要借势能把你推到跟对手不在同一维度竞争,否则你会很痛苦,双方永远在拼刺刀,我们拼刺刀拼得很擅长,线上线下竞争,拼刺杀拼了好多年。越是这样就越觉得企业竞争是不能跟对手拼刺刀的,拼刺刀的结果一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一定要拉到跟他处在不同势能的状态。”
“你不经历过就不知道这个势能有多么重要。势能就相当于在海上,对手拼命划船,你在顺风浪上,划一下顶他划十下。很多创业者会专注自己,我要锻炼身体每秒钟必须划十下,划十下不够我要划十一下,其实那个浪才是更重要的,你要在浪上顺着漂。他在水面上很奋力划,你划一下拉开十米远,再来一下又拉开二十米远,他却在那儿拼命划,就是这种感觉。你不把自己划到那个浪上,双方就拼你划十一下,我划十二下,我歇一歇又划十三下,两个人就开始赛龙舟,很痛苦。”

我问杨浩涌如何看待企业家和企业的诚信问题。他说诚信分两块,一块是对用户和员工,一块是对对手。


“对用户和员工,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向员工展望一个未来或者做规划、做公司行为准则的时候,诚信肯定是第一标准,对用户其实也是一样的。竞争对手相互之间的攻击,那就是商战的一部分。这正是商战比较好看的一个原因。我们看到有些公司,线下打拳头,线上攻击到个人,那是商战的一部分,挺戏剧化的过程。在竞争的时候双方都会去找对手的弱点做针对性攻击。”
“对员工和客户诚信是非常大的事情,这是一个品牌长期的东西。我们做平台的公司要靠积累,要靠口碑。”
竞争毫无疑问推进了产业规模。58同城与赶集投入巨资推广的时候,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扩张。当他们合并之后,竞争的成本变成了为整个行业缴纳的推广费用,本质上也会变成给自己交的“份子钱”。
所以杨浩涌认为:“几家一起做行业增长会快,用户很多场景下看到不同公司在做,他才会真正去关注这个商业模式带来的好处,一家在那儿忽悠反而会慢。”
杨浩涌已经不会像以前那样,因为激烈竞争而睡不着了。他打过更惨烈的仗之后,已经拥有了“杀戮”基因。

“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以后再上战场可能就不一样,如果把商战跟真实战争对比,很多事情就会变得很坦然,真实战争发生的事情在商战里面都会发生,一个是流血人员伤亡,一个体现是公司被消灭,对员工的冲击,公司就没有增长或者越来越小,结果不一样,中间所有竞争其实跟真实战争是一样的。队伍带得不好,战略定得不好,你的炮弹没有别人多,重点战局兵力投入不够……商战和战争非常像。我第二次体会会更深刻,之前毕竟打过仗,当时做得很不好,很沉痛的教训,时机没有抓住,错过了机会,这些都会引起很多思考。第二次会不一样,很多事情看的不是针对当时这个事的反应,想得会更多,会想这个事往后大概什么样的结果,看到几个月之后什么样,倒推现在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第一次创业跟跑步挺像的,第一次跑马拉松,不知道能不能跑下来,你更多看的是自己,你会担心自己状态弄不下来,有意识开始跑得慢一点,中间稍微有点儿累就会紧张,因为对未知一无所知。第二次跑就不一样,我会追求一个成绩,你知道你肯定能跑下来,但在每一个过程中碰到问题该怎么去解决,会更执著一点,而不是说把眼前糊弄过去算了。第一次创业很多时候是埋着头,第二次想的得比以前多。”




以前做赶集网,如今做“瓜子”,杨浩涌收获了很多,除了财富、声望和自我满足外,还有个人成长。


“自己个人会有成长,创业对个人性格磨炼是非常有价值的,你的任何一个缺点都会放大很多倍。你要是一个个人,有缺点无所谓,很多人会说反正我就是这种人,我不爱社交,我不干这个不干那个,都不是问题。你作为创业者带领团队快速增长,这些问题不解决会被放大,早晚会让你很痛苦。这个问题不解决会一直追着你,一直折磨你,这是百分之百的。”
很少有人在创业第一天就是一个一流的创业者,绝大部分都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人最后能跑出来,是因为他学习能力很强,因为他时时刻刻存在这种轻度焦虑,导致他每天都会反思。他有比较强的反馈系统,如果有一个外面的东西不断给你做事情行还是不行有很大的反馈,让你痛定思痛彻夜反思,这个事付出代价是超级巨大的,你的成长就非常快。”
对于中国,对于商业文明的推进,杨浩涌相信自己能够提供的最大价值是“颠覆”。他们这代互联网创业者,一直在跟着时代往前走。他们目睹了互联网带来的巨变。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已经跨越了两个时代。公司发展与竞争迭代的时间单位,开始变成半年,五年规划、十年规划已经是“过去式”了,成为了“古董”。
“现在很难预期半年后的热点,互联网热半年出一波,上半年说P2P,下半年已经转到O2O,又转到VR,半年出现一个新的热点。”杨浩涌说,“之前更多是资源创业为主的时代,需要很长时间积累,现在越来越以创新去推动,以颠覆去推动。这种颠覆不是说技术上的颠覆,更多是商业模式上的颠覆。”
“正因为颠覆,所以发展特别快;整个中国资本也跟得上,无论是什么资本寒流寒冬,投资人看到行业大的颠覆机会,会不顾一切扑上来,不管你做多大的估值也冲进来,赶集到十几年才拿了2亿美金,现在我们刚做一年就能有这么大资金支持。大家觉得你有颠覆的机会,愿意用大资本支持你的发展。这些创业者还是挺幸福的,你在这个时代能找到一个大行业的颠覆机会,资本对你的推动,就会很快帮助你去实现和完成,这种事正在中国各个商业领域发生。”杨浩涌说。
杨浩涌有着庞杂的爱好。在看过了周星驰的《美人鱼》之后,他最近又在读高阳的《胡雪岩》。《胡雪岩》太厚,他才读了一半。
“胡雪岩”的时代已经结束,那是一个1.0版本的中国企业家年代,是被供上神龛的那代企业家的神明。对于杨浩涌来说,“胡雪岩”是个模糊而遥远的意象,但他依旧能从胡雪岩身上看到和学到很多东西,建立对人性的了解和理解。依托着这些人性,依托着这个巨变的时代,杨浩涌在等待一场命运的裁决。
显克维之的《你往何处去》中,援引了使徒保罗的话:“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在剧烈变化的动态竞争中,杨浩涌与他的瓜子二手车会向哪里去?他的“好奇心”又会将他诱往何处?我们一起等待结局。


*图片由瓜子二手车提供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eaders@qq.com

添加商君微信bizleaders2015,邀您加入商友会


微信名:商业人物

微信ID:biz-leaders

1.转载请事先获得授权(联系人微信ID:hsy111520)。
2.喜欢就分享出去,让我们用优质原创内容占领朋友圈。
3.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