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注意!能抢到多少现金红包和电影票就看它了

2017-07-22 东莞疾控 东莞疾控

7月24号晚,

“东莞疾控”微信公众号将推出

世界肝炎日有奖知识问答活动

这次我们准备了海量的

现金红包

全国通用的电影票电子兑换码

送礼力度之大是

前所未有



本次有奖知识问答的答案都在这了,

快学习起来~


1.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丙、丁、戊型。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常见。

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预后良好;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危害较大,感染者年龄越小,越容易慢性化;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人类。








2. 肝炎病毒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乙肝、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母婴垂直传播;性接触传播。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人类。







3. 病毒性肝炎有哪些表现?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一般发病急,临床上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发热、右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等。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易发展成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患者可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等。

丙型肝炎多数患者症状不明显,往往被称为“隐匿的杀手”。

丁型肝炎要在感染乙型肝炎的基础上才能感染人类,感染丁肝后往往导致病情加重,易发展为肝硬化。

戊型肝炎潜伏期较长,最长潜伏期75天。








4.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甲肝、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要做到“管好口、洗好手”,饮水必须煮沸,盛装饮水食物的器皿应清洁卫生,食物,尤其是海鲜类,必须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不购买和食用来路不明的摊点食物,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搓洗,用流动清洁水洗手,洗后用清洁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拭。





5. 如何通过切断传播途径,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不共用注射器、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6. 如何通过接种疫苗预防肝炎?



目前甲肝、乙肝、戊肝均有疫苗可以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需按0,1,6月接种3针。新生儿第1剂乙肝疫苗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我省对18月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1剂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为二类疫苗,需“自愿自费”接种,接种程序为间隔6个月接种2剂。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接种戊肝疫苗可以预防戊型肝炎。2011年中国生产和批准了全球第一个预防戊肝的疫苗。戊肝疫苗接种对象是没有抵抗力的16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推荐高危人群(受血者、疫区旅游者、畜牧业工作者),采取0-1-6的程序接种3针。也就是说,接种第1次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次。戊肝疫苗也属于需“自愿自费”接种的二类疫苗。







7. 哪些人群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所有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或接种史不详者。

(1)重点人群:新生儿、婴幼儿和青少年儿童。

(2)高危人群

①存在经皮肤和黏膜暴露血液风险的人群:包括静脉吸毒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易发生外伤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血液透析者及器官移植者。

②存在性暴露感染风险的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多性伴者及性伴为HBsAg阳性者。

③存在职业暴露风险的人群:如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医学院校学生、救援(公安、司法、消防、应急救灾等)人员及福利院、残障机构和托幼机构等工作人员。    

④其他人群:如乙肝以外的其他慢性肝病患者、乙肝病毒高发区的居住者及旅行者、免疫缺陷或免疫低下者、HIV阳性者。





8.哪些人不能接种乙肝疫苗?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甲醛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妊娠期妇女;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9. 乙肝如何进行母婴阻断?



HBsAg阳性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个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间隔1个月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剂次乙肝疫苗。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建议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9~12月龄时(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个月后)检测HBsAg和抗-HBs,如果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再按“0-1-6”程序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




10. 日常生活接触如吃饭、握手会传播乙肝吗?



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握手、拥抱、同住、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现乙肝病毒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







11.乙肝疫苗接种后不产生抗体怎么办?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绝大多数接种者体内可产生高滴度的保护性抗体。但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或其他原因,少数接种者对疫苗接种无应答或弱应答(抗-HBs<10IU/L)。对无应答或弱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剂次;对3剂次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剂次,并于第2次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应答,成人可接种一剂次6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2.接种乙肝疫苗前后家长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家长需配合接种医生,做好对儿童健康状况的问诊和一般健康检查,如实提供儿童健康状况等,以便接种医生正确掌握接种的禁忌证。儿童接种疫苗后须在预防接种点留观至少30分钟,如果出现异常,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治。







13.转氨酶升高一定是病毒性肝炎吗?



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转氨酶升高只是肝脏损害的一种表现。因为转氨酶不仅存在于肝组织中,其它组织和器官如心肌和骨骼肌等也存在丰富的转氨酶。当这些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时,亦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外,酗酒、熬夜、药物、寄生虫引起的肝脏损害,甚至剧烈运动后都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因此诊断病毒性肝炎,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查、血液中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往期精彩推荐

【你问我答】丨第48期 — 可不可以通过服用达菲来预防流感?


一分钟看懂“大小三阳”!


撰文:sheila

美编:sheil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