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痛惜】太突然,“最美机长”深夜离世!超一半患者直到发病都不知道被它盯上

东莞疾控 2021-03-23

据广州日报记者昨天上午从南航确认了这一令人痛心的消息,被称为中国最美机长的南航机长贺中平,于12月25日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



送别!曾在万米高空化险为夷,用一句广播安抚全机乘客的“最美机长”走了……


南航很多员工及飞行业内人士发朋友圈表示痛心和哀悼:

中国最美机长,一路走好!


前几天还与您相见,没想到此时只有您的笑容常留心间……人生世事无常,真的要珍惜每一次遇见!


一起战斗过的优秀机长,有着温暖的笑容,有着杰出的飞行技术,完美诠释了肩上那四道杠的意义,就这么突然离开,曾用过硬的飞行本领拯救了整架飞机的生命,却无法避开意外的来临……贺机长,愿您在天堂一切都好


明天跟意外不知道哪个先来,21号才见过面聊天的机长,太突然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灰暗的2020,贺老一路走好!


毕业后我的中队指导员,音容笑貌宛如昨天,愿您一路走好,永享安详……



贺中平系南航广州总部员工,12月25日当天其在飞行部准备时,“因为感到室内闷,想到门口喘口气,还没到门口人就不行了。”据介绍,飞行员每年都有严格体检,但急性心肌梗塞很难提前检查出来。多名知情人士透露,作为特殊职业,飞行员60岁退休,贺中平今年59岁,原本已接近退休年龄,对其突然离世感到“非常惋惜。”


外界熟知英雄机长贺中平,源于一次成功迫降,救了263人的性命。2014年11月10日,南航CZ3739航班从珠海直飞北京。起飞后约半小时,飞机左侧引擎下方发动机发生故障——发动机起火冒烟,机舱内随即出现烟雾和刺鼻金属烧焦气味,随后飞机剧烈颠抖。当近乎绝望的情绪在200多位乘客中蔓延时,机长广播里传来这样的声音:“本人经过严格的训练,有能力将大家安全送到陆地上。”半小时后飞机在广州白云机场安全落地。


2014年11月10日,成功迫降后,贺中平安抚一位小乘客。


据央视新闻当时报道,贺中平在航司工作前,曾开过15年轰炸机,其系临时执飞CZ3739航班。一位乘客曾发文回忆称,自己是当天CZ3739乘客中的一员,“大难不死,今后会继续好好生活!机长真的很棒,最后十分钟的迫降像在等死,当时机组人员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什么是心肌梗死?



又是心梗,近年来,这个危险的心脏疾病屡屡与死亡联系在一起。


远的暂且不说,就看今年——


5月27日,演员刘宇因突发心梗去世,年仅38岁。6月20日,前中国体操队主教练陆善真因心梗去世,享年63岁。7月20日,作家赖宝突发心梗去世,年仅39岁。11月26日,阿根廷传奇球星马拉多纳因心梗去世,享年60岁。……

在心肌梗死的“死亡名单”上囊括了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运动员、商界精英、政要、演员导演、医护人员等赫然在列,更有无数普通人。


而且,很多人此前并没有心脏病史。


心肌梗死,简单说就是心脏的动脉血管,因为血管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血栓堵塞了血管,导致血管失去血流,从而引起心脏肌肉坏死,引起的一种心脏病。


心肌梗死不但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如果不积极正规治疗还会引起心衰,一旦发生心衰,5年死亡率是50%。也就是心肌梗死很严重,不但会猝死,还会缩短寿命。


这些部位疼

要警惕心梗



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是剧烈的胸痛,但约有三成的心梗患者并不会出现“胸痛”的症状,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牙疼、喉咙疼痛、头晕头痛、颈部疼痛、下肢疼痛、轻度咳嗽和气促等,因症状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从而耽误治疗。
据统计,约有超过一半的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并不知道自己可能发生了心梗。
事实上,心梗除了典型表现,还可能“病在心上,疼在别处”,这种疼痛叫做“放射痛”。
心源性牙疼:也是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痛点不确定,且疼痛剧烈,止疼药不能缓解。
喉咙疼痛:咽部阵发性疼痛,颈部有紧缩感,呼吸不顺,常伴有出汗。
颈部疼痛:两侧颈部疼痛,后出现心悸气短。
下肢疼痛:下肢剧痛,伴胸闷。
咳嗽喘息:发生咳嗽、喘息,易与呼吸系统疾病混淆。
“无疼痛”心梗:一些高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或长期大量吸烟的人群中,神经系统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突发心梗时可能没有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而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发生心梗时要注意什么?



患者应该立即原地平躺休息,保持安静和通风顺畅,放松精神,避免过度紧张。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一片),若5分钟不缓解再含服一片,胸痛缓解后立刻去医院就诊。
如果胸痛超过20分钟,且经上述治疗尚无缓解者应立即拨打120,注意不能移动患者。
一旦发生心梗时间就是生命专家提醒千万不要自行就医一定要先拨打120求救


  贺机长  

  一路走好!  


往期推荐

中国哪里人吃得“最臭”?它一出现,臭豆腐、螺蛳粉都认输!


一家三口,全部确诊!更揪心的是3个月婴儿

来源:南方都市报、钱江晚报、科普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