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期!这些地方最容易潜伏病毒,少让孩子去......
昨天我们发布了
也有家长留言说
孩子发烧了,不是得流感
而是手足口
什么?手足口病也要来凑热闹?
现在正是手足口病高发期
如果孩子出现
高烧不退、手足口等部位有水疱、吃不下睡不好……
那家长就要警惕孩子是否中招来了
什么是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1—2岁婴幼儿)。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痊愈。少数患者会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
成年人也可能感染肠道病毒
感染后大多没有明显症状
但仍具有传染性
因此家中经常照看孩子的成员
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避免将肠道病毒传染给儿童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1. 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再经口感染。2. 通过咳嗽、喷嚏等感染。
3. 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感染。
病毒最爱潜伏的地方
卫生间
粪便也是手足口病的一个传染媒介,因此也要注意厕所的卫生,厕所的地面、台面、牙具、用具这些都要定期消毒。
当手足口病流行季节
在人群密集的场所逗留时间过长
接触患病儿童、
个人卫生较差等
都能增加孩子被感染的机会
手足口病的发展阶段有哪些?
1
潜伏期
儿童被病毒感染后多会经历2—10天(平均3—5天)的潜伏期,潜伏期无临床症状,患儿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2
发热期
起病急,体温一般不超过38.5℃,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3
疱疹期
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手和脚的皮疹多发生于手掌和脚掌,皮疹周围发红,疱疹较硬,里面有少量浑浊液体。
臀部及肛周也可能出现与手、脚掌同样的皮疹,但躯干及面部很少出现。
4
恢复期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一般情况下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但因病毒会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有极少数患者(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得了手足口病怎么办?
1
“二摸”“二看”学起来
患儿居家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员应密切留意其身体状况,学会“二摸”和“二看”法;“二看”: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
01 | 宝宝持续高热 |
体温38.5℃超过3天
02 | 神经系统异常 |
出现嗜睡、头痛、呕吐、抽搐等表现
03 | 出现心衰前兆 |
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
2
清洁消毒要加强
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应每天清洁,每周消毒1~2次。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
3
与其他儿童分开来
家中如有其他儿童,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应尽量分开,同时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4
尽量在家不外出
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不与其他儿童接触。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勤洗手
大人和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大人处理完宝宝的尿片、粪便后也应洗手。有效洗手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2
常通风
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停留。3
吃熟食
不要让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
晒太阳
宝宝的玩具、衣服、被褥等要多晒太阳。5
勤消毒
宝宝的餐具、玩具、排泄物、家庭环境等应勤消毒。6
离病人
不要让宝宝和疑似手足口病、急性胃肠炎的病人亲密接触。7
远人群
手足口病流行期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8
种疫苗
6个月—5岁儿童接种EV71疫苗能安全、有效地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重症和轻症病例。9
强身体
注意孩子的饮食、睡眠,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往期推荐
来源/综合整理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广东疾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传防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