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名家讲座丨人类史前史系列

题目

泛欧亚语系: 应用语言学追溯人类史前历史

内容

古DNA研究经常被认为已经超越了考古学和语言学,成为认识人类历史的最有效手段。然而,即使遗传学家可以向我们提供更为详实的关于史前人类的起源以及人群的迁徙和混合的时间等信息,却无法解释人群迁移的动因。将多学科的证据,如将语言学、考古学以及古DNA研究进行学科交叉可以更全面的反映人群的古代历史。我的第一次讲座将概述如何应用语言学来研究人类历史,通过对语言学证据进行跨时间和空间的建模分析重构语言演化历史。我将这些研究方法应用于泛欧亚语系(日语、韩语、通古斯语、蒙古语和突厥语)的重建。泛欧亚语系作为世界上地理分布最广的语系之一,见证了与其南部紧邻的汉藏语系相同的地理扩张模式。除了提供泛欧亚语系各分支语言之间的谱系关系的证据外,我还将应用语言工具来揭示原始泛欧亚语系起源于何处,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它们是如何以及何时传播扩散的。我们的研究将包括日语、韩语等在内的泛欧亚语系的起源追溯到中国东北部西辽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小米农业人群中。

作者简介

Martine Robbeets 现为德国马普所-人类历史研究所古语言学独立研究组组长,W2教授。同时也是德国美因茨约翰内斯古腾堡大学比较语言学系荣誉教授。泛欧亚大陆语系扩散理论提出者,欧盟科学研究委员会基金负责人(200万欧)。


题目

考古学证据改写琉球群岛历史

内容

纵观世界,几乎所有的小的岛屿都是在人类掌握农业种植技术之后才开始被人类长期栖息的。琉球群岛,自北向南从日本九州一直延伸至中国台湾,作为这个普遍规律中的一个特例,自距今约3万年起就开始有狩猎采集人群的长期定居,农业直到公元1000年左右才开始在琉球群岛出现。近年来的考古以及古DNA研究的结果大大的加深了我们对琉球群岛人群史前历史的认识。本次讲座我讲主要介绍我本人在琉球群岛田野考古工作中的一些新的发现,年代跨度从旧石器至19世纪。

作者简介

Mark J. Hudson 现为德国马普所-人类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法国里昂ENS东亚研究所研究员。曾任静冈富士山世界遗产中心教授,日本西九州大学教授兼可持续环境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于2014年获得亚洲研究协会,约翰惠特尼霍尔图书奖。他的多本书籍被全球超800家图书馆馆藏并被译成多种文字。

语言:英语

主持:张海

翻译:宁超


系列讲座共4讲,余下两场讲座日期为12月9日、12月10日,敬请关注。


本文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微信公众号,我们将努力为您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关心学院发展的您看到一个更活跃、更资深、更全面的考古文博学院。


了解更多信息,请前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网站: 

http://archaeology.pku.edu.cn/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