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学校撑起一个中国,她是中国近百年来贡献最大的学校,没有之一!

2016-09-27 空Sir 空中手游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在这场青史留名的“一二九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教育家、中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蒋南翔先生痛心疾首地喊出道:“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彼时的中国,庄稼人想要地,但国土沦丧;




彼时的中国,读书人想求知,但遍地狼烟。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1937年7月8日,毛主席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国共放下仇怨,只有实现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再次通力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这条全民族的战线里,有这样一群人挺身而起,他们也是“学生”,但他们为了让全中国千千万万的学生能够放下自己那张平静的书桌而纷纷舍身卫国,“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是对他们最真实的写照,他们的名字叫做——黄埔军校生。




92年前,黄埔军校的横空出世,让中国的版图上多了一抹阳刚,这是一所在血雨腥风中诞生的学校,无数热血男儿怀抱救国之梦,历经千难万险,从四面八方奔她而来,从北伐到抗战,这里走出了一大批举世闻名的军政要员,影响了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的格局。黄埔军校也因此得名与英国的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俄罗斯的伏龙芝军事学院并称为“世界四大军校”。


92年,历史长河中的弹指一挥间,黄埔军校却已经成为了一座丰碑,一个象征,一段传奇,百年来没有任何一间学校,能够做到像黄埔一样,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为国捐躯,以一校之力,撑起一个中国!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


胡宗南、林彪、刘志丹、罗瑞卿、杜聿明郑洞国戴安澜、宋希廉、邱清泉、胡琏、张灵甫、徐向前、陈赓、左权、赵尚志、赵一曼……黄埔军校联结着中国近代战史上绝大部分军功显赫的名字,除国民党军中的3000多员将领外,也为共产党培养了53位将军,且看日后国共双方被称为“战神”的将星们,有哪个不是出自黄埔军校?




没有人可以否认,抗战期间,黄埔军校出身的国共两党师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多大的牺牲、立下了多少的战功,抗战八年,200多名黄埔教官、学生担任师长以上职务,指挥全国2/3的抗日之师,据资料显示,抗战胜利后,黄埔军校毕业生幸存者仅一万一千多人,相比抗战期间入校受训的近4万学生,黄埔军校生在抗战中的牺牲率高达70%!




“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日寇周旋到底。”



谢晋元


谢晋元(黄埔1期生),第5军88师262旅524团团长,1937年10月26日率“八百壮士”死守上海四行仓库4昼夜,有效地牵制日军,掩护中国十万主力部队撤退。



八百壮士守四行


“兄弟们,不怕死的给我冲,小鬼子也没有两条命!”




张灵甫(黄埔4期生),淞沪会战恶战嘉定,日军自恃装备先进蜂拥冲锋,杀红眼的张灵甫将军甩掉上身军服,抱着机枪跳出战壕,身先士卒带领100多名敢死队员迎头痛击,杀得日寇丢盔卸甲,打死打伤日寇800多人。之后的武汉会战,张灵甫率敢死队血战五天五夜,夺取张古山,为万家岭大捷奠定基础。



血战张古山

“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黄埔武汉分校6期生),1935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治部主任,同年11月与日军作战负伤,次年牺牲;



“现在孤军奋战,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




戴安澜(黄埔3期生),第5军第200师师长,1942年3月7日,率部队打响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战——同古保卫战,在5月份的撤退途中壮烈牺牲,时年仅38岁。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以下官兵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与倭贼做最后拼杀,誓死为止,并祝胜利。七十四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余程万(黄埔1期生),74军57师中将师长,1943年常德会战,57师以8千之众,面对4倍于己的日军以及飞机大炮毒气弹,困守弹丸孤城16天,为中国军队形成对敌反包围和常德光复赢得了主动。全师8千人最后除几十人突围外,其余全部战死,这是他给司令长官孙连仲的最后一封电文,孙阅后当即泪如雨下......




党派之争,双方各为其主,从军人的角度来讲,无所谓对与错,但在家国存亡的大是大非上,这些功勋卓著的黄埔系高级将领与数以万计的黄埔毕业中下级军官身上却奏响了一首首令人肃然起敬的英雄赞歌与挽歌,是他们构成了抗日主战场上以黄埔军校师生为中坚的宏伟军事武装力量,或许,每一位战死沙场的黄埔生心中在最后一刻都会回忆起当年学校门口的那副“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 ”的对联——我为青山留忠骨,此生无悔入此门。




随着时间的流逝,健在的黄埔老人和抗战老兵越老越少,当年的黄埔旧址,虽人已去,楼已空,但传承不能断,即使有天黄埔和抗战的一代人都不在了,我们也不能放弃这种精神——


大家都年轻的时候,也曾兵戎相见,


大家都艰难的时候,也曾戮力前行。


现在时过境迁隔河相望,不如就送给你一首,我们曾共同唱过的歌吧,


毕竟,我们曾经是兄弟。



附:《黄埔军校校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326n8xhkq&width=500&height=375&auto=0


——  END  ——

 文字 | 空sir

图片 | 网络

空中手游:一个爱聊军事的手游自媒体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