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千万别再吹中国军工巅峰之作,解放军历史上最歹毒的兵器了,就是个笑话

2016-11-10 胡椒 空中手游

做军迷,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吹气成风,那样的可不叫军迷,叫军事爱好者。




日前逛头条的时候,看到有个军事号发了这么一篇文章:《拼刺刀最凶狠的装备,中国军队曾经的巅峰之作》,当时我就笑了,三棱刺这玩意已经辟谣有些年头了,怎么现在还有人在吹嘘什么“中国军工巅峰之作”的?


然后趁热搜了一下,这一搜还真是被这些标题吓了一跳,要不是早知道它是假的,还真容易被这样的标题给挠的心潮澎湃一下。




然后看评论,还真有一撮看似十分专业的注释,有说这样牛X的武器必须保留的;有说是那个时代冷兵器的王者,让越军吃尽了苦头的;最有趣的是还有说秒杀廓尔喀军刀(俗称狗腿刀)的,这就比较尴尬了,那为什么大狗腿到现在都是世界名刀,而我们的三棱军刺却消失了呢?估计让他们来解释的话他们会说——因为三棱军刺太残忍,被日内瓦公约给禁用了啊!


人家都是做化学武器、核武器什么的被禁,咱们中国做个刺刀就给禁了,即便这是真的,那么首先应该考虑的也是这种禁用到底是中国军工的荣幸还是悲哀,在一众热兵器里咱们的冷兵器一枝独秀,貌似是值得骄傲的,是吧。




刺刀见红是我军从抗战时期就保留下来的老传统了,因为当时缺枪少弹,子弹当然是能省一发是一发,所以格外注重白刃战,巧了日本人在列强里也是个穷货,省子弹的观念没比中国军队弱,所以整个二战期间,中日战场上大概是刺刀见红见得最多的了,不过由于那时中国军队整体素质比不了日军,所以在拼刺上没少让日本人欺负,建国后我军直到六七十年代还秉持着不敢打白刃战的部队不是好部队的观念,就是抗战时留下的后遗症。




解放前我军使用的刺刀主要是缴获的日本30式刺刀和国民党军队的中正式刺刀,解放后初期则使用了苏联莫辛纳甘步枪的标配四棱刺刀。但是因为这款军刺太长,毛子兵身材壮,胳膊长腿长用起来当然舒服,中国士兵相对来说比较瘦小,所以其实这种苏联货很不适合装备中国军队。




后来我们自主设计生产了56半、56冲,与56枪族相配合的56式三棱军刺也就相应而生,因为比之苏联的四棱刺缩短了长度,所以很适合我军装备使用。




56式三棱军刺真的是对得起它的名字,因为它真的只能刺,完全不像现代的匕首型刺刀那样具有很多战术性功能,而且说是三棱,其实是只有刀身后半部分的截面才是三棱的,前半部分单独拿出来就是个改锥,还是一字型的那种。因为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全国很多厂家都在造56半的三棱刺,所以多少会有些差别,也有少量的尖头三棱刺流出。




文革的时候,三棱刺和四棱刺是很多红卫兵武斗的主要装备,那个年代的北京“顽主”们手里也以持有一把军刺为豪,一是这玩意捅人的威力确实可以,那个时候的红卫兵打架只要亮出来这个,那就是奔着拼命去了;二是这么长个东西,跟板砖和皮带比起来可威风多了,而且有着如“武林至尊,宝刀屠龙”一般响亮的名号,小混混们手里拿着它都觉得自己能当武林盟主。




所以现在很多把背景放在那个年代里的小说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三棱军刺的影子,作为社会无业青年们打架时的一种镇场子般的存在,免不了要被作者们神化一下,不然怎么突出主角的牛X之处?而且当时打架的小年轻们之所以怕这东西,也不是说挨它一下就必然会死,只不过这玩意得看在谁手里用,冯小刚在《老炮儿》里说的好——“生瓜蛋子,下手没轻没重”,那个时候的北京顽主们茬架,老顽主懂分寸,拿着军刺多是吓唬人,属于备而不用;江湖新手就想扬名立万,一言不合就亮家伙,也不懂人的生理结构,经常会发生一刀致命的事。




到了90年代,李连杰的一部《中南海保镖》让三棱军刺彻底走上了神坛,一大批80后90后们大概都是从这部电影里大反派邹兆龙的那句“特种兵所用的三棱军刺”知道的这玩意原来这么牛X。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就是把普通的56冲短刺,比56半的刺还要短,而且加装了把手,因为原版连刀把都没有,脱离了枪用起来很费劲。




可能是电影里李连杰被捅了一下之后血流如注的场景给人以误导,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设计成三棱形状是因为这样留下的伤口难以缝合,可以让对方失血而死”的说法,其实这说法根本不科学更不医学,别说三棱刺,你就算拿个改锥捅人一下不给他止血他也会失血而死啊喂!


在把三棱军刺奉为中国军工巅峰之作的谣言里大概是这样说的:


“56式刺刀是在刺进入人体后,血液随血槽排出,肌肉收缩时无法贴紧刺刀面而不会“吸”住刺刀,这样刺可以从容的从人体拔出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如果没有血槽,因为血压和肌肉剧烈收缩,刺会被裹在人体内,这样的话拔出刺就会很困难,影响士兵的进一步的动作。三棱枪刺扎出的伤口,在外面看是方形的窟窿,伤口各侧无法相互挤压达到一定止血和愈合作用,而且,这种伤口在紧急处理时很难缝合。刺刀刺进对方身体后顺势旋转刀身,就会造成组织大面积破坏,因此致死率很高。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56式军刺有一层磷化处理的涂层,而在淬炼刺刀时在金属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砷元素,在战场上表面的磷涂层磨损后暴露出含有砷的钢体,即使只擦伤皮肤也很难愈合,因此坊间也流传着刺刀擦毒的传言了。其实,这种杀伤效果起不是刻意设计的,在炼钢时加入砷元素只是为了增加钢材的硬度,可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砷元素在氧化后会产生剧毒,在刺入人体后会对人体造成一定量的伤害,也就是造成伤口不易愈合、溃烂坏死等。因此,在战前将表面的涂层抹掉可以有效的增加杀伤力!


因此,在战前56式军刺是不会开刃的,只有在战前才会开刃,开刃只需使用专用的磨刀石打磨刀尖和刀刃,只需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但是这种刺刀似乎太过残忍,目前已经被联合国明令禁止使用。”




总结一下主要观点就是:


1、三棱刺杀伤力巨大,刺入8cm 就能毙敌;

2、三棱刺因为造成的伤口面积巨大、难以缝合所以杀伤力大于一般刺刀;

3、三棱刺因为使用合金钢和热处理硬度很大,可以轻松刺穿防护服;

4、在锻造过程之中三棱刺之中混入了铅和砷等元素所以很容易导致被刺伤口致感染、溃烂;

5、戴血槽是为了方便刺入人体后克服人体内压力,让刺刀更容易拔出来;

6、因为过于残忍所以被联合国禁用了。


可以说,除了第一条外,每一条都是在扯淡。




首先,关键部位透体8cm真的是致命长度了,就算用根钢条插到身体里8cm这人照样会死,内脏都捅破了,还咋活?


其次,伤口形状真跟致不致命是两回事,出车祸的伤口打大不大?胳膊齐肘而断伤口大不大?也没听说过会必死的,“捅类兵器”的威力主要靠深入人体的内部伤害,内脏捅了个窟窿,你就是把外部创口缝上了能有多大用?之所以设计成三棱状带血槽的,纯粹是因为当年的冶炼技术不合格,从构造上讲三棱状能增强硬度而已,至于使用“合金钢和热处理”,硬度要是过关的话,还用的着特意设计成棱状的么?


至于血槽,这也是最扯淡的一条。首先血槽不是用来放血的,它的作用就是“我为国家省钢料”,同时形成棱状结构增强硬度,一举两得,你用水果刀捅到动脉了同样血流如注,用三棱刺捅到人家屁股了人家照样死不了。其次,还真没听说过捅进去被人家肌肉夹住了拔不出来的,就算没杀过人,杀过猪没?没杀过猪总见过杀猪的吧?杀猪刀什么时候拔不出来了?什么血压和肌肉收缩,牛的肌肉比不比人多?斗牛士插到牛排上的剑怎么没见拔不出来?




杀伤力大是真的,一来因为它比匕首型刺刀长,二来战场上拼命都是照着要害捅,被捅了又得不到及时的医疗救护,肯定是死路一条,不过说越军让这种刺刀吓破胆了那就是意淫了,据资料记载除了初期入越作战的时候单纯用刺刀捅死过一个越军外,这玩意其他时候都是在打扫战场的时候才发挥作用,就是捅死尸,看看是不是活人装的。


至于在炼钢时加入砷元素的说法,乍听之下貌似很有道理的样子,所以我专门查找了一位工学硕士的文献,人家说磷化工艺根本就不需要加砷,而且砷中毒的致死量为60~200mg,但是在锻钢过程中过多量的砷会适得其反的增加钢的脆性,导致表面出现裂纹.....所以硬度和有毒全让咱们的三棱刺给占了,是不是也太霸道了点?




战场上破伤风的致死率可比砷中毒高多了,而且让人伤口难以愈合的也不是毒,而是刺刀上的残留的油脂或灰尘等赃物,因为三棱军刺的质量实在是渣了点,所以平常都是涂一层油脂以防生锈的,还战前不开刃,开不开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即便不开刃那也是为了防止生锈,才不是谣言里说的防止误伤自己人。


最后是被联合国禁用,这个都懒得说了,看图 ↓






他们是真在战场上用...快让联合国去管管这帮无法无天的玩意吧。


其实不论是冷兵器还是热兵器,都不需要被神话,三棱军刺作为我军在困难时代的产物,质量渣也是很正常的,我相信把我军现在装备的匕首型刺刀送回到那个年代,估计这种“中国军工巅峰之作”立马就会被遗弃,落后就是落后,没必要给它套上一件皇帝的新衣。




而且武器终归是要靠人去发挥才能显示其威力,与其吹嘘三棱军刺的威力巨大能把越军吓尿,倒不如多花点时间宣扬一下我军战士在当年内穷外患的情况下,手持劣质武器以无畏的精神跟越南猴子们拼命更有意义,强者恒于意志,弱者恒于外物,这么浅显的道理怎么总是有人不明白呢?



——  END  ——

文字 | 胡椒

图片 | 网络

空中手游:一个爱聊军事的手游自媒体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