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细数SU-100以下的苏联坦歼们,除了SU-76其他均已被遗忘

2016-12-12 空中手游

毋庸置疑,轻型坦克歼击车是纳粹德国二战中实战价值最高的装甲车辆之一,而苏联红军在这一领域似乎并无明确的概念,在统计装甲力量时甚至对坦克和自行火炮不加区分。因此尽管苏军的坦克歼击车在残酷的战争中殊死拼杀,却因先天不足,始终没有应有的名分。



二战德国38型坦克歼击车


实际上,苏军坦克歼击车诞生的理由很简单,即面对超强防护的德军坦克,在己方坦克暂时无法安装有效的大威力火炮时,紧急研发一种安装反坦克火炮的装甲车辆。正是由于这种作为权宜之计的思路,苏联红军并没有大量装备轻型坦克歼击车。SU-76等自行火炮虽然兼具反坦克能力,但当它无法对付德军坦克不断加厚的正面装甲时,就基本退出了反坦克作战。


 T-50轻型坦克:领先德国人至少一年的轻型坦歼应用思路  


但是这些并不意味着苏联红军从未试图拥有与德军类似的轻型坦克歼击车。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起源于德国入侵之前的1941年4月。在审查轻型侦察坦克计划时,中央同时提出了研制T-50坦克的计划,但原计划为T50配套的57毫米高初速坦克炮却未能按时完成。有人鉴于一年前横扫西欧的德国装甲部队的潜在威胁,提出以T50坦克的底盘安装1941型高初速反坦克炮(ZIS-2),迅速开发一种坦克歼击车,以应不时之需。



T-50轻型坦克


当时,T-34坦克和KV坦克已开始批量生产,如果再大规模生产仅重14吨、战斗力远不如T-34的T-50,只会带来更多的混乱。因而T-50向坦克歼击车发展的方向还是比较符合实际的。1941年5月19日列宁格勒负责T-50研制的174厂提出了坦克歼击车的初步设计方案,但表示:如果要采自用旋转炮塔,还需要更多的试验和设计,因此快速而现实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固定炮塔。它不仅对采用大倾角装甲、降低造价和重量都有好处,而且安装在前装甲上的57毫米高初速炮采取特殊措施后,仍可提供左右各22.5°的射界,加上保留了车长的指挥塔,因此不会对战场观察带来更多不利。


总之,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出现既有应对潜在敌人装甲力量威胁的原因,也有在当时体制下为重复型号寻求出路的原因。无论如何,是苏联人率先对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功能作出了定位——可以作为坦克的一种简易替代装置,装备坦克机械化部队和步兵部队,为部队提供基本的反坦克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战术机动性和防护。而德国人直到1942年以后才逐渐建立了这种认识。




不过T-50坦克并未留下太多资料。苏德战争开始后174厂销毁了有关资料。已生产出的69辆T-50编入西北方面军,在初期的战斗中就几乎损失殆尽。


 受命于危难之际的SU-76P坦克歼击车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由于战争初期的极度混乱和大量战损使苏联红军缺少充足而有效的反坦克武器的弱点暴露无遗。于是174厂以T-50坦克底盘开发轻型坦克歼击车的计划很快被打断,因为7月以后它的首要任务是抢修战损坦克。然而炮兵反坦克能力薄弱的局面更是令前线指挥员心急如焚。1941年秋在列宁格勒前线的苏军部队因45毫米火炮缺少穿甲弹,只能对付步兵之类的软目标,而且大多数送到174厂的T-26和BT坦克战损部位也都在炮塔,在此情况下,前线指挥部主动要求在修复时为部分BT坦克和T-26坦克改装76毫米炮,用作坦克歼击车。



SU-76P


根据战前的设计,174厂拆下轻型坦克的炮塔,在车体装甲上方加装简单的防护装甲板后,安装一门F32型76毫米加农炮,命名为SU-76(从1943年开始称SU-76P,以便与新开发的SU-76相区别)。经过一系列成功的测试,列宁格勒前线指挥部命令174厂正式投产。尽管后来被确认为正式型号,但SU-76P的产量并不大,主要原因是工厂的疏散和敌人的空袭。有趣的是,德军1941年之后仓促上马的“黄鼠狼”系列轻型坦克歼击幸与这些苏联轻型坦克歼击车诞生的理由几乎如出一辙。


由于战前在轻型发动机方面缺少战术积累,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的轻型坦克歼击车都经受缺少可靠的底盘之累。在前线需求火烧眉毛的1942年,苏联工程师们甚至动起了德国战车的主意。这个想法在1943年成为现实。他们成功地拆除了缴获的德国3号坦克的炮塔,将车体装甲向上延伸后加装76毫米炮,改装成SU-761坦克歼击车,并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首次同德国坦克对垒。这种车辆的确切产量现在已经很难确定,但据称1943年中央方面军对奥廖尔的进攻中使用过16辆。当年9月20~23日的战报显示该型车击毁了3辆德国坦克。



一队SU-76P坦克歼击车经过士兵遗体


 仓促上阵的SU-45与ZIS-30  


战争初期类似背景的改装坦克歼击车,还有92号工厂的两种型号:一是数量更少的SU-45坦克歼击车,它由Komsomolets轻型装甲输送车底盘和45毫米反坦克炮拼凑而成;二是采用同样底盘仓促改装的ZIS-30轻型坦克歼击车,不过其武器采用了威力大得多的ZIS-2型57毫米高初速反坦克炮。为解前线燃眉之急,ZIS-30于1941年7月15日试制成功后,未经充分论证和测试,9月1日就批量投产。到10月15日,ZIS-30和SU-45两种型号已出厂101辆,一度装备了西方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20个旅。



ZIS-30轻型坦克歼击车


尽管ZIS-30安装的ZIS-2反坦克炮性能不俗,1943年之前没有任何一种德国战车能够承受它的致命一击,但整体上ZIS-30问题成堆,除了载弹量极小、缺乏无线电设备、防护性能极差等显而易见的弱点外,“小”车载“大”炮的设计使其动力-传动系统故障频发,机动性和可靠性都非常恶劣。到1942年夏,ZIS-30不是被德军摧毁,就是在夏季大撤退中因“腿脚不便”而被抛弃。不过考虑到1941~1942年苏军的巨大困难,也不应过分苛责这些简易反坦克武器的缺陷。


 胎死腹中的SU-IT-45与SU-IT-76  


1942年4月根据ZIS-30等型号在前线的经验教训,苏军的装备研制机构下达了开发一种轻型坦克歼击车的任务,要求包括:尽可能降低外形尺寸和轮廓,便于伏击作战;以轻型坦克或装甲输送车的底盘为基础,尽量避免使用成本较高的部件和系统;尽可能采用现有卡车或装甲输送车的发动机,最好是已大批投产的成熟型号;车组乘员尽可能少,最好不超过3人;反坦克火炮应在500米内能击穿50毫米装甲;前装甲应能,承受37毫米反坦克炮从任意角度的攻击,侧后装甲应能承受机枪、反坦克枪的攻击,并能抵御地雷、炮弹和炸弹的破片。



T-60轻型坦克


1942年夏,NII13厂首先提出了采用T60和T70轻型坦克底盘的一系列初步方案,其共同特征是安装ZIS5轻型输送车的79千瓦发动机,车体低矮,30毫米厚的前装甲倾斜角非常大,预计在较远处能够抵挡德国37毫米反坦克炮和3号坦克早期型装备的50毫米坦克炮用42型穿甲弹的攻击(德军在1942年时装备的主要是后者),侧后装甲15毫米,普通型乘员3人,指挥型4人。虽然车体略嫌狭小,但车顶可向两侧打开,因而增强了侧面防护(代价是失去顶部防护),比起完全赤裸的ZIS-30已好得多,甚至比以后出现的SU-76也要好。


NII13厂的系列轻型坦克歼击车包括3种车型:I13.73-SU装备一门45毫米高速炮,与M42型45毫米反坦克炮性能基本相同;I13.75-SU装备两门同型火炮;I13.76-SU装备一门根据F22型76毫米炮开发的50倍径76毫米炮。据说斯大林对其中装备76毫米炮的车型非常满意,认为它“非常吸引人”。



SU-IT-45设计草图


1943年1月16日,安装45毫米和76毫米炮的方案分别被命名为SU-IT-45(包括单、双联型)和SU-IT-76,但因为发动机技术问题一直悬而未决,导致二者迟迟难以生产。直到苏军在列宁格勒俘获了一辆德军“虎”1型坦克后,发现自己反坦克火力不足的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于是才考虑为SU-IT-76安装简化的S-1-57型57毫米炮。该炮与ZIS2的弹道效果相同(500米距离上使用BR271M穿甲弹,可穿透115毫米的垂直装甲),但其后坐距离过大,在SU-IT-76狭窄的战斗室内很难安装,再加上不断出现的新缺陷,新型坦克歼击车到1943年底也未问世。未完成的车体最后在莫斯科的NH48分厂用作了靶标。


 生不逢时的GAZ-74  


同时研制轻型坦克歼击车的还有NATT、GAZ等工厂,由于进度稍晚,设计也完善一些。GAZ厂在轻型战车领域经验丰富,从1942年起开始研制安装76毫米ZIS-3火的轻型自行火炮,其设计目的与坦克歼击车大相径庭。为了能研制出超越SU-76自行火炮的样车,GAZ厂于1943年夏提出两种方案,称为“无炮塔坦克歼击车GAZ-74”。第一种设计称GAZ-74A,酷似SU-76,战斗部分高出部分车体,尽管外形尺寸和重量都有所增加,但由于改进了动力系统,重新分配了负重轮载荷,使机动性和通过能力反而有所提高。第二种设计GAZ-74B与SU-IT-76相似,有低矮的外形、全装甲覆盖的战斗-动理力室、大倾角前装甲和一门41倍口径S1型76毫米炮,安装一台GMC-71柴油发动机。


GAZ-74A


GAZ-74B


GAZ-74B样车完成后,以SU-76-1(不是SU-761)和SU-74的代号进行了定型试验,但在1943年的条件下76毫米炮已无法对付德国的重型坦克了,而且其生产成本也大大超过投产的SU-76,因此GAZ-74从一诞生就注定生不逢时。


 屡败屡战,难以突破的性能瓶颈  


1943年夏,92号工厂在原有的Zl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研制出ZIS-4。这一进展很快刺激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新的轻型坦克歼击车:SU-57。该车与SU-76M相似,但用新型57毫米炮替代了76毫米炮,1943年8月开始测试。然而测试结果令人失望。首先其火炮后坐长度无法接受。其次军方受德国车型的剌激,认为成功的坦克歼击车应该有全封闭的装甲车体、几乎不能被击穿的前装甲,并且使用柴油发动机。



SU-57,安装73倍径57毫米反坦克炮


1943年10月29日MVTU厂还考虑过研制一种坦克歼击车,取代被淘汰的I13.75-SU和GAZ74B。这种车辆全重不超过11吨,使用特许生产的美国GMC-71发动机或苏联发动机,采用S-1型76毫米炮或S-1-57型57毫米炮,车组3人。不过该计划后来不了了之。


同时,GAZ厂仍未放弃,又将GAZ-74B车改进了一门60倍口径的76毫米炮,命名为SU-57A,后来虽然通过了所有的测试.但仍未服役,原因是造价太高,并且需要专门生产一种新发动机。受此影响,NATI厂也提出一种安装57毫米炮的车型,绰号为“猎人”虽然性能和造价都比GAZ-74略低,但仍然缺少合适的发动机。


1944年,顽强的GAZ厂以GAZ-74改装出GAZ-76D(或称SU-76D,D为柴油发动机的缩写),由于原定的S54型76毫米炮尚未完成,只能暂时安装了S-1型76毫米炮,前装甲厚度增加到60毫米,命名为SU-80,但其性能较SU-76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1945年苏军使用在匈牙利俘获的一辆德国“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与SU-57B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虽然两者总体性能相当,但德国车型在细节设计方面更胜一筹,如非常实用的车顶防御机枪,而且SU-57B的火炮发射榴弹时的威力也大大小于“追猎者”的75毫米炮。可见在坦克歼击车方面,德国人的确经验更丰富一些。


战争中后期苏军已进入攻势作战,对坦克歼击车一类防御性装备的需要已远远不如1941~1942年那么迫切。1945年,苏军缴获了大量未完成的德国装甲车辆设计资料。虽然工程师们从“追猎者”及其后继型等德国车型中又汲取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己无施展的舞台了。




战后,苏军先后在空降部队正式列装了57毫米和85毫米自行火炮。它们的设计显然继承了二战期间轻型坦克歼击车的遗风。85毫米的ASU-85一直服役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被BMD系列空降战车所取代。



 点此查看历史文章:  


抗战期间国军用这16种坦克痛击日军,血洒华夏!


重55吨的一号坦克高达形态见过没?只有三只轮子现仅存一辆


苏联一神秘新式坦克差点称霸二战,只可惜出生晚了几天


一车3炮塔,重量超2辆虎式的日本最牛坦克,直到战败连炮管都没造出来


一欧洲国家专生产6对轮子的T55,苏联当初最烦他



——  END  ——

文字 | 兵器

图片 | 网络

空中手游:一个爱聊军事的手游自媒体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