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诺兰拍《敦刻尔克》不是为了让我们爽的。

2017-09-02 检票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音乐在后面


电影是在说“活着”,不是在说“战斗”



《敦刻尔克》已经上映两天了。


作为一部很多人,盼过年一样盼的电影,同时又是一部很多人嗤之以鼻的电影。


在上映后意料之中的出现了一定的两极分化。


有人将他封为神作,有人说他故弄玄虚。


到底怎么样?


小哥不算前者,也不是后者,就是想为《敦刻尔克》说几句公道话。


因为,这几天我在豆瓣,微博逛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对诺兰这部新电影有一些误解。

 

从这部片子的背景说起吧。


这是一部二战电影。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热战。坦克,飞机,驱逐舰,鱼雷,化学武器,核弹等等杀伤性武器的常规化使用,使得二战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

 

所以很多人都会习惯于将二战题材的电影标签化成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军事动作片。

 

于是《敦刻尔克》上映的时候,许多人会出于这种惯性思维去定义这部电影。

 

很多人将其和去年大热的《血战钢锯岭》,早年的《拯救大兵瑞恩》这一类型的电影进行对比。



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这样的:




更有人,拿《战狼2》和《敦刻尔克》作对比,得出了这样的可笑结论。

当然我并不是说,《敦刻尔克》相比之下有多好,另外的那几部片子相比之下有多不如,他们各自都有非常优秀的地方,包括《战狼2》。

 

我只是觉得,很多人对《敦刻尔克》的看法,好像陷入了一个误区。

 

我们看《拯救大兵瑞恩》《战狼2》的时候,不论是哪个国家的主旋律,电影中的双方都会发生非常激烈的交火,肉搏。矛盾冲突层层递进,直到迎来一个戏剧高潮。

 

《血战钢锯岭》剧照


这些片用枪林弹雨,血肉纷飞,英雄主义来告诉我们,战争有多么的残酷,战士有多么的英勇。

 

所以,我们能在观影中,得到非常强烈的冲击,这种冲击来自多方面,最主要的是一种宣泄感,当我们对电影产生心理代入,跟随剧情被压抑,又在戏剧高潮中得到爆发,这时候会产生的一种宣泄感。

 

通俗的说,就是这些片,让我们觉得很“爽”

 

但是,《敦刻尔克》不是,它不是拍给我们用来爽的。

 


那他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下定义之前先聊聊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个历史故事。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二战,纳粹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在欧洲大陆横行肆虐,由于法国的绥靖政策,宣而不战,马其诺防线失去作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全部失守,法国首都巴黎被德军攻陷。

 

1940年5月21日,德军直趋英吉利海峡,把近40万英法联军围逼在法国北部狭小地带,只剩下敦刻尔克这个仅有万名居民的小港可以作为海上退路。

 

更重要的是,这40万军队,是英国全部的作战力量,如果无法保全,英国沦陷也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敦刻尔克海港是一个非常开阔的沙滩。没有任何掩体,只要德军轰炸机一出现,这40万军队,就好像是砧板上待宰的鱼肉,必死无疑。

 

但是他们没得选。

 

于是一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军事撤退开始了。


所以很显然。

 

整部电影的主题是“活着”,而不是“战斗”

 

你想看到的那些战争片元素,可能都没有

 

两军激烈交火的大场面?没有

 

感伤战友的死亡的人性关怀?没有

 

为了战友挺身而出的牺牲精神?没有

 

你能感受到的只有一句话:

 

“我要活下去,我要回家”

 


你能看到的也只有连喝水都要用手兜着的被困士兵。

 

只有因为人数限制不许法国士兵登船的英国救援军舰。

 

只有为了上船,扒尸体上的英国军服穿的法国士兵。

 

只有一次又一次被炸沉的救援船只。

 

只有望穿秋水,却归国无门的40万军人。

 


它没有肉搏,没有交火,没有主角,我甚至连一个德军士兵都没有看到。

 

他们一直在挨打,一直在逃命,一直在拼了命的回家。



它一点也不想告诉我们,战士有多么的壮烈,有多么的英勇,它仅仅是想真实的展现一出人间地狱,以及他们在面临地狱的时候,有多想活下来,活下来又有多难。

 

所以全片的台词也极少,默片级的剧本,剧情也完全尊重史事,没有任何花哨的改编和渲染。

 

可以说,除了诺兰一贯爱好的非线性叙事之外,一切近乎极简。

 


但我依旧感受到了一个超乎想像的人间地狱。

 

对,不是看,是感受。

 

我们总会把电影冠以动词“看”,但是我们好像都快忘了,电影其实是一种视听艺术。

 

视后面还跟着一个听呢,这次,诺兰把我们忘掉的这个“听”拾起来了,并且做到了某种极致。

 

它舍弃台词,选择用音乐和环境音铺满整部电影。


熟悉他的都知道,诺兰是一个真实主义狂魔这种对真实感的偏执追求,也被带到了音效上。

 

他和他的老搭档配乐大师汉斯.季默选择了用秒钟的滴答声作为整部电影的“打底音效”

 

先弱化,再在其基础上添加音轨。

 

德军轰炸机的轰鸣,轰炸中嘈杂的呼救,船被炸沉后倒灌的海水声,不知道从哪里起来的枪声,无止境攀升的高速音阶。

 


还没看的,可以用带上耳机用这段音乐感受一下,让人窒息的震撼。

 

Hans Zimmer - Supermarine(电影原声带)


一切都让人感到非常的紧张甚至不适。

 

但是这就是电影这种艺术的视听魅力,也是战争最本来的声音。

 

这样的环境音和配乐,再加上画面,你能慢慢感受到。

 

你也正坐在沙滩上和士兵们无助的等待救援。

你也正开着自家的游船全速开往敦刻尔克救人。

你也正坐在英国战斗机内和前来阻止撤退的德军轰炸机死磕。

 

“你就是其中之一”

 


你不会觉得电影中的任何一个士兵的形象有多光辉,伟正,但你不会怪罪任何人,因为你能非常清楚的感受到这份绝望。

 

至于很多人都在说的非线性叙事,都在称道的三条时间线。

 

时间切分,重塑,交织,这些诺兰一直都在玩,几乎每部片子都玩,也没人玩的过他。

 

每一部诺兰作品大家好像也都最乐于讨论这个,但是在这部电影中,在这些真实感面前,反而突然让我觉得,叙事相对没那么重要了。

 

“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一些诺兰从来没做过的尝试”

 

我想这才是诺兰口中这部电影具有“实验性”的真正意义吧。


大概就聊这么多吧

我是检票小哥

大家早点休息

晚安





三号厅检票小哥

没啥好介绍的,就一普通男孩


也许你想看看往期?


“你到底要原谅他多少次??”


“你们差点扼杀了中国最美的一次慈善”


“我以为你喜欢我”


电影  |  短片  |  生活


 " 透 过 电 影 窥 探 生 活 本 身 的 模 样 "

3号厅检票员工

 ID:jianpiaoyuang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