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炅这档良心综艺,不该连豆瓣评分都没有”

2017-09-22 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它就像一封家书”



这几年的中国综艺环境,不算太平,综艺质量,又良莠不齐。 


抄袭成风,严重缺乏创新力;节目类型极度单一,内容一味娱乐化;下架停播,高发。

 

好像不知道哪一年开始的,综艺,这个名词,在我们中国,和娱乐完全捆绑在一起了。

 

不需要营养,不需要原创,不需要真实,不需要多元化。

 

中国综艺,几乎是吹着冲锋号在迎合这个娱乐时代。

 

但是今天要和大家聊的这一部综艺,却不一样。


音乐:一封家书


《儿行千里》



这是芒果台8月的时候推出的家风类节目,由何炅老师主持,讲述的是离家子女和父母的故事。


但说来可悲,已经开播快有一个月了,它却因为关注的人实在太少,连豆瓣评分都没有。

 


这意味着它不够好吗?


当然不是。


已有的打分,几乎清一色的五星,鲜有差评。



甚至有人称它“今年最佳综艺”



其实从风格上来说,它很类似大火的《见字如面》,它们都摒弃了快餐式,娱乐化的传统综艺模式,选择了一种沉浸式的人文综艺模式。

 

像一碗白米粥,清淡,却引人回味

 

但是它又区别于《见字如面》,因为它上演的故事,离我们更近。

 

就像他的节目名字,取自古语“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句古语离我们太近了,近到某一个瞬间,你会觉得,节目故事中的那个游子,就是你自己。

 

我不知道,看到这篇推文的时候,你是正舒舒服服的坐在家里,还是背井离乡在外求学工作。

 

不管是谁,离家,好像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一道坎,它里面混杂着太复杂的感情,眼泪,成长,留下和离开,不得不和舍不得。

 

可以说,离家是我们这一代必经的一次成长。

 

所以《儿行千里》丢掉了一切所谓“综艺该有的元素和剧本”,沉静下来,选择一些普通人的家庭故事,通过何老师的现场访谈,娓娓道来。



“它是属于每一位观众的综艺”

 

你一打开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每一位现场观众衣服上都别上了一个“号码牌”,上面是自己的名字和自己离家的距离,有近的,南方到北方,几百公里,也有远的,祖国到异国,近万公里。



这些是观众,不是嘉宾,但是节目会给他们充分的发言机会,让他们讲讲自己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说:

 

“我离家800多公里,在长沙读书,是万千离家求学的大学生中非常普通的一位。


有一次,我在实验室做实验,手机没电了,回到寝室,打开手机里面是20多个未接电话,都是我妈的。


我当时就想,她该有多着急啊,我就赶紧给她回了电话,“你吓死我了”,这是妈妈一直在重复的一句话,从那以后,我妈就存了我室友的所有联系方式,她说,就算我联系不到你,至少我能确认你没事。”

 


还有一个男生,他说:

 

“我离家944公里,也是在外读书,而我爸也是一个平时不太善于表达的人,和我交流特别少,我也很少回家。


突然有一天晚上,他给我打电话,和我说,他....想我了,希望我知道,他很爱我,我听的出来,他喝醉了,但是我也一下子不知道该回他什么,眼泪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止不住了”

 


有人诟病这些是节目的刻意煽情。

 

刻意吗?

 

这些故事是每个少小离家的人都会经历的故事,它煽的是我们心里都温存着的人之常情。

 

这不是刻意,这只是共鸣。

 

当然《儿行千里》的亮点绝不仅仅是观众,还有嘉宾。

 

第一期的嘉宾叫做何江,美国求学,离家12145公里。

 


也许你会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

 

去年微博上有一条热搜“中国学子哈佛毕业演讲”

 

那个人就是何江。

 


他是第一位登上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演讲台的大陆留学生。

 

当然,这档节目聚焦的绝不是成功者的成功。而是成功背后,何江和他父母的故事。

 

何江出生在湖南一个非常贫困落后的小山村。我印象很深的是,访谈中他回忆起离家去美国读书的那天:

 

爸妈送他去汽车站,妈妈很高兴,也看得出有些舍不得。



最后上车的时候,妈妈问何江,有没有什么想吃的东西,当时恰好又是湖南菱角成熟的季节,妈妈知道何江从小就爱吃这个。

 

执意要去汽车站旁边的水渠里摘菱角,何江拗不过,就只能看着妈妈一点一点淌进水渠,摘了一兜的菱角,然后塞到自己手里,嘱咐自己路上吃。

 


他说自己是个不太能表达情感的男生,当时拿着菱角的时候,连妈妈的脸都不敢看一眼。

 


“我怕在妈妈面前哭”

 

何江家里经济情况并不好,再加上还有一个在读大学的弟弟。

 

已经上了年纪的何爸爸本来是个庄稼人,为了凑学费,他选择出门打工,而为了最快的赚到钱供两个儿子深造,何爸都会选择别人不要干的苦活,重活。

 


最后累倒了,却怎么也不肯去医院。

 

“我五十多岁了会有什么病”

 

但是家里人都知道,爸爸是为了省下看病钱给儿子读书。

 

结果,尿毒症。

 


可不管怎么样,在何江那,爸爸总是选择报喜不报忧



“我没事,你太远不要回来了”

 


在《儿行千里》里,类似这样离家的孩子和在家的父母之间的细节讲述,有很多。

 


“你只要给爸妈把微信办好

 把我们放到你朋友圈里

 孩子在外面的时候

我们不敢单独给她发太多消息

 看看她的朋友圈,有东西在发

我们就放心了”



“一个孩儿在外工作

   你体会不到,特别是过年过节

   他要是不回家,我就心情特糟糕

   家人去谢谢老人家,别人都是三个两个

   我就自己一个,那心情就特不舒畅”



“怎么会不想儿子呢”



“大学,砸锅卖铁我都叫你上”



“我们想儿子了”



“爸爸几年没看到你了”


这些都很日常,可最动人的真的不过就是日常。

 

我记得何江那一期的最后,何江念了一封,他写给他下一代的信,

 

像是一个庄重的仪式:何江站在前面,读着给下一代信,而他的父母就站在他身后,满含热泪的看着他。

 


骄傲,欣慰。


这是一种轮回,更是一种伟大的传承。


也是这个节目真正想传递给我们的东西吧。


《儿行千里》,多谢了。


最后,快中秋了,我也不知道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到时候能不能回家团聚。


不远的话,就回去看看,实在回不去,也记得打个电话。


他们一定在等你,一定。






三号厅检票小哥

没啥好介绍的,就一普通男孩



也许你想看看往期?


“薛之谦人设崩塌之后,我竟然开始担心普通的自己”


致新生:我必须把大学最真实那部分告诉你们


“最近早晚开始冷了,需要躲进你怀里的那种”


去你的塑料姐妹花



电影  |  短片  |  生活



 " 透 过 电 影 窥 探 生 活 本 身 的 模 样 "

3号厅检票员工

 ID:jianpiaoyuang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