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在电影院,撸了两个小时兔子

2018-03-04 检票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我很怀念童年和小伙伴一起看《猫和老鼠》的感觉。

 

《比得兔》能让我想起来了。



作者:检票小哥

音乐:春天-野孩子

配图:《比得兔》




写在前面

 

其实给《比得兔》这部电影起稿的时候,我想了老半天,愣是啥也没写出来。

 

翻出自己每次看电影都带着的观影笔记本,《比得兔》的那一页也是非常神奇的空空如也。

 

倒也不是它有多好,或者多差,让我无法下笔。

 

是它太欢腾了。

 

那是一种能让人飘起来的欢乐,忘乎所以,电影演的差不多了才晃过神来,光顾着傻乐了,啥也没记下来。

 

但回头想想,好像《比得兔》里也没什么东西应该被上纲上线的去记录。

 

这电影,本身就属于欢乐。

 

《比得兔》

 

2D版本算是颇为良心 


元宵节到现在,《比得兔》已经上了有两天了,整体风评都不错。

 

豆瓣评分也从开画的7.5,不降反升,够到了7.6。

 


这都得亏了那只叫比得的兔子。

 


算起来,比得今年其实已经有一百多岁了。

 

1902年,英格兰乡村,一个叫做毕翠克丝.波特的女插画师,根据自己宠物兔子的形象画出了一只聪明伶俐的卡通兔子。

 

取名,比得兔。

 


又在后续为其绘画了一整套故事书,讲述了比得兔带着小伙伴与要抢夺他们家园的人类斗智斗勇的故事。

 

温暖的田园画风,丰富的水彩世界,一下子就风靡英格兰岛,也最终成为了每一个英国人童年必读的启蒙读物。

 


一百年过去了,比得兔在英国人心中的童年地位,差不多已经可以说就是咱看猴哥的意思了。

 

而这一次的《比得兔》电影,也很好的继承了原著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架构,田园风格,并以这些为底,重新在上面搭建更适合全年龄段观看的影像版本。

 

那影像化的过程中,到底哪些东西被重新上了色?

 

我们一点一点聊。

 

“猫和老鼠式的对头”

 

相比原著绘本,电影里比得兔和人类的性格会更加富有血肉。

 


他们不再是非正派既反派,他们互相对抗的事儿,也不再是非黑即白。它和同样带着童年滤镜的《蓝精灵》《帕丁顿熊》不同,没有明显的正派和反派。

 

《比得兔》里的兔子和人类,更像是《猫和老鼠》里的汤姆猫和杰瑞鼠。

 


一切善恶都很模糊,各方都有各方的好,也各有各方的坏,到头来也是各有各方的苦衷。

 

你在看完后,也无法去说比得兔到底是好兔子还是坏兔子。

 

它有时候真的很坏:召集所有的动物,在人类的房子里开派对,跳社会摇,就差把房子拆了。

 


私闯菜园,人类对什么过敏就给人类吃什么,最后甚至失手炸了自己家人的兔子窝。



他就像个调皮捣蛋的混不吝,但是在这层痞气之下,其实又有自己的苦衷:

 

庄园主老麦克格雷格侵占了它的家园,而后又当着它的面把爸爸做成了兔肉馅饼,这些人类对兔子家族的所作所为,让比得兔从小就缺乏安全感,也从小就记恨人类。

 


整部电影里,它所做的一切,也仅仅是想夺回自己和伙伴的家园。

 

而另一头的人类,比得兔的死对头,新任庄园主小麦克格雷格,和比得兔其实有些类似。

 

他看上去好像很坏,为了杀掉兔子,用钉耙,用电网,用炸药,无所不用其极。



但他也有着和比得兔相同的成长遭遇,同样的父母双亡,同样的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

 

而整部电影内核,其实就是他们两个天涯沦落人(兔)的逐渐和解的过程。

 

“宝贵的傻乐”

 

被优化的还有笑点,开头其实有提到几句,《比得兔》的笑点很特别,比很多喜剧片都更加欢脱。

 

因为这种欢脱,整部电影的呈现出来的笑点,成了一种没有负担和目的性的傻乐

 

这里的傻乐可不是贬义词。

 

相反,在当下的喜剧语境中,这种傻乐变得异常稀缺,我们越长越大,喜剧也越来越复杂。

 


而《比得兔》像是一种回归,它的观感某种程度上还原了我小时候看《猫和老鼠》《小鬼当家》的感觉。

 

拉上一大帮子的小伙伴,窝房间里,也不管地上脏不脏,盘个腿就一屁股坐下了,伴随着VCD机里的沙沙声,这几个小时,也就彻彻底底地被交给笑声了。

 

至于那未完成的作业,老妈的絮叨,上学路上老是对我吠的狗,也都在这阵嘻嘻哈哈里,忘了忧了。

 

所以在《比得兔》的豆瓣短评中,也都是一群和我一样的成年人的欢脱。

 


我呆的放映厅里,那群带着孩子来观影的爹妈,也都笑的比自己孩子还开心。

 

你也会很明显的感觉到,这种不想计较逻辑的笑点,在电影里比比皆是。


经典的“动物派对”

 


“从头到尾都在裸奔的狐狸”

 


“看见车灯就走不动路的麋鹿”

 


“每天涂唇膏的公猪”

 


这种无厘头,出其不意的笑点,被十分合理的埋进了剧情逻辑中。

 

尽管他们在电影中的戏份并不多,但即使就是戏谑的一瞥,也足够让观众乐上好一会儿了。

 

 

写在最后

 

最后说些电影之外的话吧。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前几天三号厅与另一个公众号联合《比得兔》片方在北京做了第一次线下的观影团。

 


其实后台有挺多人都有问的,为什么我们要把电影票设计成套票,没有单人的。

 

怎么说呢。

 

我记得有个姑娘留言,她是刚刚来到北京,没有什么朋友,想来,但不知道找谁。

 

我再后台回复了一句,“那这算不算去认识新朋友的理由?”

 

其实我们包括片方,设置双人票也就是这个意图吧。

 

我很怀念童年和小伙伴一起看《猫和老鼠》的感觉。

 

《比得兔》正好又让我想起来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你去看它的时候,我真的不想你是一个人。




三号厅检票小哥

没啥好介绍的,就一普通男孩



也许你想看看往期?


我对着镜头,脱掉了衣服


平昌以前,没人爱看冬奥会


从舌尖跌落的《舌尖3》


电影  |  短片  |  生活


 " 透 过 电 影 窥 探 生 活 本 身 的 模 样 "

3号厅检票员工

 ID:jianpiaoyuang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