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5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检票小哥 2018-05-31



爱情的形式好比人使用左手和右手:大部分人习惯用右手,如同男人爱着女人;


些人却天生或喜欢使左手,就象男人爱上男人,女人与女人相爱。


—李银河


作者:检票小哥

音乐: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坂本龙一

配图:见标注

 

写在前面

 

今天发生了太多的事。

 

灰色的微博。

 

 

再不说点什么,我觉得我对不起自己。

 

 

 

也不知道是赶巧,还是冥冥中注定。

 

和这场彩虹事变同时发生的,还有一部特殊电影的上映。

 

《寻找罗麦》

 

 

它的特殊其实用一句就能说的明明白白。

 

“中国第一部过审的同性电影。”

 

是不是吓到了?

 

可惜这句话不是我们说的,我们的媒体语境大概也看不到的话。

 

它来自荷兰的一篇电影报道。

 


我猜想,写下这篇文的作者不会知道,也不敢想象。

 

他这寥寥的几个字,竟然可以让上万公里之外的所有中国电影人兴奋好些日子。

 

 

 

《寻找罗麦》其实拍的很不容易。

 

2013 年 9 月,电影开机,11 月正式杀青。

 

2014 年 4 月,电影初剪完成。

 

接下来就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等了一年。

 

2015年,电影过审的消息开始被传出,也就是开头那个国门之外传来的佳音。

 

没多久,导演王超也正式在微博上证实:

 

“电影局的一小步,就是电影人的一大步,新片《寻找罗麦》,过审,不易”

 


紧接着制片人吕建民甚至在微博上表示,《寻找罗麦》将于 2015年下旬上映。

 

一张疑似电影早期海报的图片曝光,出现两个男人的接吻画面。

 


一切向好。

 

看过粗剪版本的影评人程青松甚至说:

 

“这是真正意义的中国第一部全片贯穿同志感情的电影”

 

就这样,里程碑,破冰之作,各种各样的夸词和美誉都朝《寻找罗麦》砸过来。

 

人们的期待也在这些夸词中越酿越深。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却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电影消失了。

 

再次见面,就是昨天的上映,83分钟版本上映。

 

2015到2018。

 

整整三年。

 

这三年《寻找罗麦》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我想试图去电影里寻找答案。

 

 

 

因为昨晚有杭州观影团要赶,便去看的《寻找罗麦》早场。

 

十点多的场,三个观众,我,一对男人。

 

他们应该和我一样,为了同样的东西而来看的这部片子。

 

厅很大,但他们却特意去角落里落了座,离我远极了,以至于他们后来的中途离场,我都有些后知后觉。

 

电影其实没有太大的出乎意料,支离,破碎,七零八落,一团糟。

 

之前传言中的那些同性元素,一样都没有出现。

 

故事极简:

 

赵捷,罗麦,两个相识多年的男人,各自有着异性伴侣,却一起去了北京(动机电影未阐明),因为一场车祸产生了间隙。



罗麦为了赎罪去了西藏,死于雪崩,赵捷悔不当初,决定去西藏重走罗麦走过的路,其名曰“寻找罗麦”。

 


但在成片里整条故事线的情感动机都被连根拔起,所有和同性情感有关的内容都阉割掩盖,剩下的就只是些塑料花一般的剧情碎片,聊以装饰。

 

这导致镜头切换变得生硬,镜头语言单一,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又一个毫无意义的段落拼凑起来的,无序,散乱。

 

至于同性段落,只剩下一些狂风卷积之后的残余。

 

一个北京同性酒吧的场景,一个临别前的拥抱,一句若有若无的玩笑。

 


当然,比起事后阉割,我宁愿相信拍出过《安阳婴儿》的王超是有野心的。

 

电影里也还能找到些微这种野心的痕迹:


1.我记得有一幕是韩庚躺在床上闭眼思念罗麦,把手慢慢的伸进被子,被子下方疑似隆起,一切不言而喻。但镜头却突然一转,画面成了一片毫无关联的雪域空境。

 

2.还有电影最后一幕,一段超现实,赵捷在藏戏中看到了死去的罗麦,二人对视许久,心跳加快。所有的情感都在这一刻开始沸腾。

 

一场激烈的情感铺垫,本来之后该是一场相拥,再赤裸一点,甚至可以是接吻。就像是《霸王别姬》里程蝶衣自杀前,二人的那一场凝望,一次情感喷薄。

 

我本以为这次喷薄是我等来的几秒侥幸。

 

然而结果却依旧是一场戏耍。

 

在他们即将拥抱彼此的时候,电影突然卡帧,画面停了,几秒后,暗屏,字幕。

 

一切结束了。

 

嗯。

 

还好,那两个男人提前走了。

 

不然得多难受啊。

 

我等了四年,换来了八十三分钟的失望。


但我知道,我的期待和失望怎么也不可能及上他们的千万分之一。

 

“同志之声”

 

对,就是刚刚被无限期禁言的那个自媒体。

 

他们从这部片子出现声响开始就一直跟进,他们比谁都想让它出现在我们的大银幕上。

 

上面提到的那些利好,他们比谁都兴奋。

 

昨晚,他们也第一时间出了《寻找罗麦》的观影报告,首映场的,比任何电影自媒体都快,都早,都认真。

 

但当期待被放大之后,失望也随着放大。

 



“这是同志之声有关《寻找罗麦》的最后一篇报道”

 

我觉得我这辈子都忘不了看到这句话的那种难过了。

 

而且那会他们也还不知道。


再过几个小时,他们就要不能说话了。

 

 

这不是中国同性电影第一次遭难。

 

1993年,陈凯歌《霸王别姬》因为题材和同性原因被禁,后来因为拿下了金棕榈而不得不开放了小范围的删减版公映。

 


1996年,张元《东宫西宫》,涉同,问世,被禁。

 


2001年,关锦鹏《蓝宇》,涉同,问世,被禁。

 


同年,北京大学首届同性恋(LGBT)电影节诞生,《蓝雨》(2001),《东宫西宫》(1996),《男男女女》(1999)等问世多年的中国本土同性电影迎来了第一次公开放映,李银河,张元,李玉悉数到场。

 


最后却因为一些不可言说的因素,提前闭幕草草收场第二届办完便无以为继,至今未见第三届。

 

2009年《春风沉醉的夜晚》,涉同,也因导演是娄烨,被禁。

 


也许那个年代我们还能拿一些“社会尚未开化”云云来当理由。

 

但现在呢?

 

2016年网剧《上瘾》,涉同,下架。

 


2017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将影视作品中的同性恋和乱伦,性变态等放在一起,统称非正常性关系。

 


2018年北京电影节,同性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因为“技术原因”下映。



还有今天。

 

2018年的今天。

 


写在最后

 

对于今天发生的一切,以及这部电影的那三年。

 

我无意也无胆上升到某些我无法了解的层面去做危险解读。

 

只是不解。

 

同性恋在爱,异性恋也在爱,爱的程度并不差上一丝一毫。

 

异性恋能做的事,同性恋也能做,甚至不一定会做的更差。

 

为何要区别?

 

为何要讨论?

 

为何要清理?

 

为何要回避?

 

为何要规范?

 

为何要分高低?

 

为何要妖魔化?


为何要禁止相爱?

 

为何要视其为少数?

 

为何要逼他们离开?

 

到底为何?


啊?




三号厅检票小哥

没啥好介绍的,就一普通男孩



也许你想看看往期?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电影  |  短片  |  生活


 " 透 过 电 影 窥 探 生 活 本 身 的 模 样 "

3号厅检票员工

 ID:jianpiaoyuango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