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挺好》真的好吗?

3号厅检票员工 2019-08-15



 写在前面 


《都挺好》这几天的势头,用一个猛字可能都快不够形容了。


口碑上,正午阳光的高品质让它开播就拿下豆瓣8.5分的高分,一周过去了,一分未掉。



热度上,每天也几乎都有关于它的热搜出现,剧情的,角色的。


《都挺好》在一夜之间唤醒了全国观众心中沉睡已久的老娘客人格。让他们在微博上吹响了一次又一次撕逼集结号。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骂父亲,骂老大,骂老二的战斗高潮。


就这样,平常只给流量明星屠的热搜榜,莫名其妙地让一部一个流量都没有的电视剧完成了 。


那么问题来了,《都挺好》,真的好吗?


好,而且是难得的好。


但是,正因为它的好,有些地方让我觉得既担忧,又可惜。


《都挺好》



《都挺好》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白了就是一个失败原生家庭的撕逼群像,苏家五口人的亲情纠葛。


“中国式的无耻家庭”


从长辈说起吧。


苏母是家里的主心骨,她在子女幼时就无比信奉重男轻女,铁腕专制的那一套教育原则,也正是她的所作所为给剧中各个家庭成员的黑化埋下了祸根。


而她的病逝,更是成为了整个故事的导火索。



家里的父亲,叫苏大强,因为苏母的强势,让他在家里一直没什么地位,胆小怕事,遇到事情只会不负责任地躲到一边。


但当苏母意外去世,被压抑的自我开始爆发,他开始作天作地,倚老卖老,不断向儿女提过分的要求。



在这样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几个儿子就更是不堪。


大哥苏明哲如同他的名字一样,一个明哲保身,满嘴孝道却不见行动的“老好人”。



二哥苏明成,被宠着长大,啃老不知悔改,而且贪慕虚荣,两面三刀,一张可憎嘴脸,是苏家的一颗定时炸弹。



而这一切,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家庭里唯一的女孩,小妹苏明玉。


她的人设有些接近《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从小就是被父母轻视的那一个。



大哥要去美国上学,母亲卖掉了苏明玉的房间;


二哥考不上大学,母亲花钱让他上,帮他走后门找工作,后来为了结婚又卖掉家里的房。


而苏明玉明明能考出上清华的成绩,却被母亲要求去上免费的师范大学,只因为女生终究是要嫁人的,不能赡养父母。


十八岁那年,倔强的苏明玉与家里断绝了关系,若干年后又因为苏母的突然离世,她不得不再次走入苏家。


故事也从这里开始了。



 一 


大概故事说完了,先来聊聊,《都挺好》到底好在哪?


首先,人物与他们复杂的关系,一开场就立住了。


不需要大段大段解释性的台词,轻描淡写,几个镜头就带着观众认识苏家五口人,走进他们的家庭生活里。


再加上演员的演技,角色与观众的距离感瞬间被拉近,让你觉得他们都是活在身边有血有肉的人。


姚晨确实适合这个角色,苏明玉又狠又硬又倔,一看就是野蛮生长起来的孩子,实则脆弱到不行。


在二哥家里,苏明玉冷眼坐在旁边玩手机,没有理会假哭的父亲苏大强,以“咖啡不错”结束二嫂的关心。


一条分明的隔阂,不需要内心独白,通过肢体与微表情,便透露得淋漓极致。



看起来没有一点情感的苏明玉,在出殡当天被二哥质疑“不就有几个臭钱”,甚至想要出手打她。


她嘴上不饶人,但当她因此没有办法参加母亲的葬礼时,瞬间泛红的眼睛,让人心疼,也让人知道她才是最重感情的那一个。



而倪大红呢,通过拉耸无神的双眼,下垂丧气的嘴角,包括永远仿佛都挺不直的腰板,无时无刻不透露出苏大强的自私,小气,对母老虎的忍耐和怂。



当苏母逼迫苏明玉读师范,女儿不情愿,苏明强是站起来了,但他晃悠着坐到电视机旁,只说了一句“我吃饱了”,然后拿起了报纸来读。



面对女儿与老婆的争吵,哪怕是到断绝父女关系的地步,苏大强却说自己要上厕所,转眼就逃了。



高鑫演的大哥,还有郭京飞演的二哥,也让人看着生气,恨得咬咬牙。


试问一家子的演技派,谁不爱看呢?


 二 


除了鲜明的人物,老戏骨的加入,《都挺好》的好更在于它的立意,它直接揭破中国当下家庭的现状。


过于在乎面子的实质,以及亲人间的冷漠,不再是血浓于水的讴歌,《都挺好》似乎有意在揭穿一种“家丑式”的家庭关系。


这样的细节有很多,在车上与大哥聊母亲的葬礼,苏明玉面无表情的样子,像在聊一个陌生人的事,她冷漠地说:“这种东西都是办给活人看的,没必要花那么多钱。”



而苏大强为了去美国,出卖死去的妻子,他告诉大儿子是苏母不想去伺候媳妇坐月子,所以才撒谎说他耳朵有毛病,不能坐飞机。


并没有所谓的亲情,所谓的爱。



前一刻,苏大强还要死要活说不敢回老宅,到处都是亡妻的身影,结果大儿子答应带他去美国,他转眼就开开心心回老宅拿衣服洗澡。


但其实呢,他借着拿衣服的谎,回去拿存折,他怕二儿子发现拿去花,但也不让苏明玉把二儿子啃老的事情说出去。


不为别人,只是怕亲戚朋友笑话,一个面子问题。



就连送大儿子去美国读书,苏母哪怕砸锅卖跌,但重点也不是他的前途,而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自己不丢人。



看下去,你会发现这个家庭散了不是因为苏母的去世,而是因为它本来就是散的。


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表面上维持着中国人传统的“家和万事兴”。


出殡当天摔下来的骨灰盒,仿佛就是一种想破新立旧的决心,想撕开中国式原生家庭的一切伪善面具。




 三 


但缺点也同样在这里。


《都挺好》为了揭露中国式原生家庭而拍,人物形象确实很鲜明,人物冲突也确实很强烈,但背后的动机细想却有些站不住脚。


把家庭分裂的原因,完全地放在重男轻女这一点上,有点单一了,显得头重脚轻。


这个矛盾一而再再而三的激化,每次争吵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仿佛又回到了过去的八点档,狗血得过分。


苏母重男轻女太过于极致了,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方,嗯,就差没亲自把小女儿赶出家门了。



再往现实一点说,那个年代在医院工作的母亲能生两个男孩吗?而且如果重男轻女,都有两个儿子,又何必再多生一个?


为了完成故事的冲突,苏母完全牺牲了人格,成为一个刻板、铁腕的功能性角色。


至于,二哥为什么欺负苏明玉?为什么从小就看她不顺眼?没有任何的解释,两个人一上来就是水火不容。


苏大强为什么对谁都只是提防的心态?哪怕老婆死了,也丝毫不管家务事?我们也无从知晓。



毫无理由的针锋相对,到了后期很有可能会面临圆不回去,剧情崩盘的问题。


看豆瓣简介,“终于实现了亲情的回归”,这句话更是让人惶恐。


不说别的,面对这样没头没脑、彻头彻尾的伤害,你能接受苏明玉原谅苏家吗?


抱歉,我不能。


那顶多就是成人世界的妥协。




 写在最后 


《都挺好》,跟它的名字一样,确实是挺好的,一洗过去中国现代家庭剧的婆婆妈妈,带有正剧色彩。


仅仅几集的时间,一点都不拖沓地让观众立刻代入冲突,同理心上阵。


角色鲜明,瞬间被同情,被爱,也被恨,愿意跟着人物走下去。


但也只能说“挺好的”,它太知道观众想看什么,为了把冲突最大化而去设定人物,设定关系,不断起冲突。


热闹过头了,看的时候是会跟着开心或纠结,但却经不起推敲。


在现代戏里,正午阳光还是差了一口气,差了那么一句:“真好,特别好。”


但冲着这个尝试和劲头,我相信我们会等到的。



音乐/五条人-城市找猪

配图/《都挺好》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