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片侮辱男性??

阿怡,芋泥,小哥 3号厅检票员工 2019-12-19


写在前面


我好像很久没有看到一部电影能造成这种舆论鼎沸的局面了。


甚至是超越国家的鼎沸。


上映之前,它的原作是当年最畅销的女性主义书籍之一,在人口5000多万的韩国创下了50万本的销量。


然而,凡是看过这本书的女艺人,都无一幸免地遭到了网络暴力。


很多韩国女性艺人都只是提到了这本书,或者点了个赞,就被拉进了沼泽一样,报复五花八门。


“脱粉”抗议,焚烧艺人照片,声讨其侮辱男性。


拍成电影上映之后,韩网上,男性平均打分2.51,女性平均打分9.52,两极化评价相当严重。



女主角郑有美还在一天之内收到了上千条辱骂讯息,被诅咒:“这是你最后的作品。


《82年生的金智英》


 


这部看起来好像引起了舆论龙卷风的片子,故事其实很简单,也很温和。


主角是1982年出生的金智英,一个非常典型的韩国女性。


按照传统社会的默认规则,成为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儿媳,好母亲。



某一天金智英突然开始变成另一个人对着家人说话,有时变成妈妈,有时变成学姐,有时变成外婆。


就像是梦游似的,自己毫无意识。


对此,家里人都认为她“生病”了。


但是她每一次生病时转换成不同身份的倾诉,都让我们看到了她生为一个女性,这些年来在家庭和社会遭遇种种不公。


然而,很多有这部片上映的国家都出现了一种争论。



国内出资源后也一样,发这篇文前我随便去豆瓣翻了一下最新评价,虽然不至于韩国那样激烈,但也有不少类似争议。



很多男性观众认为这种倾诉被是对男性群体的侮辱,认为女性去做这些事就是男女有别社会分工。


认为大学升学率女性都快高于男性的韩国再去谈这些是在“贩卖焦虑”。



回答这部片到底有没有侮辱男性,有没有贩卖焦虑,是我们今晚写下这篇文的重点。


但在开始聊这些东西之前,我们必须先和大家一起搞清楚一个概念。


女性解放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我一直不解很多人把女性解放运动完全放到男性权益的对立面,把男权社会这个词和男性这个词划上等号的行为。


这其实是完全脱离了社会学来谈男女平等。


在女性解放过程中,男女并非对立面。


现在的女性解放运动语境中的男权社会其实是指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倾向。


是社会重要职位都被男性控制后的这千百年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倾向,以及这些社会倾向发展至今的遗毒。


比如生育上,男孩优于女孩,很多工作上,男性注定比女性更优秀的这些思想,都算是。


所以男女不平等并不是一种性别矛盾,而是陈旧的社会倾向与所有人的矛盾。


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女权本质是平权”



怕大家看不懂,我再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下。


《金智英》电影里有一个很典型的人物就是女主的婆婆。


她并非男性,也不是既得利益者,但始终选择与女性独立与男女平等站在对立面。


为什么?



因为她属于一种默认的被同化者。


他们那一代因为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水平的底下,依旧在潜移默化地接受,认同上一代灌输过来的陈旧社会倾向。


她催促金智英生育,最好是男孩子。


也期待金智英应该像自己年轻时候服侍老公一样,来服侍自己的儿子。


所以我们真正要讨伐,反抗的是那个陈旧的社会倾向和它的维护者,无关性别。


认识到这一点矛盾的本质,才能避免女权主义发展成一种两性对立的女性沙文主义(沙文主义指极端化的优越论)


才能让关于男女平等的讨论产生实际意义。


所以我们今晚也在这个前提下,结合《金智英》这部片和大家聊聊到底有没有侮辱男性?谁在侮辱男性?




《金智英》有没有侮辱男性?


我认为,并没有。


因为非常明显,它的矛头指向的并不是男性,而是我开头提到的陈旧社会倾向。


除了开头我提到的婆婆,电影中能体现这点的还有一个男性角色,金智英的丈夫。


片中,孔刘饰演的丈夫温柔体贴,关心妻子,在外努力工作,在家也会偶尔帮着妻子做家务,妻子想要出去工作,也会主动说自己休职在家带孩子。


电影给出了一个看起来好像很开明,体贴,尊重女性的丈夫。


但是金智英依旧因为女性压迫被逼疯了。


为什么?


就是我开头的那个概念:


金智英从正常状态走向“病态”的真正原因不是男性,是在背后支撑起来不公正的那个撒旦,那个社会倾向。



电影又是如何表现这种社会倾向的?


很绝,它给我们看了一个逃不出去的死循环,也就是金智英的每一步。


第一步,生育。


在这样的社会倾向中,女性没有生育自主权,生孩子成为她们人生中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仿佛没有生过孩子的女性就不完整。


所以金智英只好迫于婆家的压力生下了孩子。


她以为只要生了孩子就能获得自由和独立的生活,但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变本加厉。

因为“生了女儿就被要求再生个儿子,生了儿子还是会被要求再生个儿子”


第二步,家庭囿困。


在职场上也同样,即使金智英有强烈的出去工作的想法,也得到了丈夫的支持,愿意出钱请保姆或者休育儿假。


但职场对于生育后女性的不公正对待就会在这里成为另一堵墙:


无论是薪资还是上升空间,这类女性很大可能会比男性更低,更难。

而一个普通家庭,要过日子又必然要考虑收入,她只能被迫选择让能赚更多钱的丈夫出去工作,自己留在家里带孩子。


就这样,想独立自强,但生育后每一条路却又都行不通。金智英所陷入的是一个没有出口的闭环之中。


面对这样的困境,电影中的另外两个女性角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第三步,两种选择。


一个是金智英的婆婆。

她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倾向里,已经被男权彻底驯化,毫无反抗意识。

所以成为了伤害金智英的帮凶。


另一个是金智英的女上司金组长。

她选择站起来打破这种不平等的倾向,遭到的却是旁人的冷嘲热讽,依旧是悲剧一场。

而她比男性付出更多的牺牲和辛劳,也正是在验证这种社会倾向的高墙属性。


所以这部片并不是在侮辱男性,而是在批判这种不平等的社会倾向。



谁在侮辱男性?


既然这部电影没有侮辱男性,那我们再来回答第二个问题:


到底是谁在侮辱男性?


开头我给大家聊那个概念的时候,用词是“陈旧的社会倾向与所有人的矛盾


为什么是所有人,包括男性?


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


男性们在被赋予更多权力的同时,无疑得到了更多好处,但社会也无形中施加给他们了更多的要求。


就拿电影中来说。

开头讽刺金智英的男职员说:“太羡慕了,我也想用老公赚来的钱买咖啡和,还到处转悠”


这句话是很明显在奴化女性,贬低女性的地位。

但也无形中透露了,身为一个男性,所要承担的生存压力并不比女性小。


金智英在家照顾孩子,成为家庭主妇也就意味着丈夫每个月在外赚来的钱要养三个人,承担起整个家庭的生活开支。


就连金智英还未结婚的弟弟也一样。

尽管在这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享受”了更多的疼爱,但也被预设了比两个姐姐更重的期待。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身边也不少见。


比如,出去吃饭男性必须要主动付钱,结婚时男方要买房买车,婚后还得赚钱养家。

这些其实都是一个男性在男权社会里需要付出的代价。


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是男权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和对女性的施害者,但也和女性一样是被动受害者。


只不过很多时候,男性们看不见自己正在经受的痛苦,或者并没有认识到痛苦的根源。


但如果他们反对一个女性通过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应得的权力,以“这部片在侮辱男性”为理由去打低分,而不是设法去改变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


其实是男性自己在“侮辱”自己。


这部片的意义是什么?


很简单,就是想替一些不同身份的女性说话。


靠什么说?


靠金智英的三次发疯。


第一次是回到公公婆婆家过节的时候。


全家人都在客厅开心的聊天,而只有她在厨房做家务,这时候她突然变成了她的妈妈,对着使唤她的婆婆说:



这一次,她道出的是“儿媳”这个身份的压力。


说出的是婚后这几年,每一次面对夫家的亲戚时,她都必须做一个恭顺的儿媳,像个局外人一样伺候着,却又无法说出一句正当抱怨的话时的痛苦。


第二次,是在她提出想兼职却遭到丈夫反对的时候。


她变成了曾经的学姐,对着不让她去做兼职工作的丈夫说:



这一次,她道出的是“母亲”这个身份的压力。


学姐在前一年生孩子时意外去世这件事给金智英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直埋在她的潜意识里。


而她为了育儿奉献出时间、工作,健康,梦想,甚至没有了自己的名字,只剩一句“雅英妈妈”让她崩溃。



第三次发病是在妈妈得知她生病后去家中看她的时候。


妈妈转身准备离开,金智英却突然变成了外婆,叫住了妈妈。


她用着外婆的口气对当年为家人牺牲,如今又替她照顾女儿的妈妈说:



这一段是全片最大的泪点。


也是借着外婆的身份,她道出了所有压力最大的来源——因为她是一个女人”



在父权至上的时代,这些“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等等角色,其实都是男权社会为女性所强制定义的角色。


本质上都是在依附男性,为男性所服务。


可她不想再继续下去了。


更不希望这样的痛苦继续到她的女儿身上。


所以,才不再忍气吞声,变成别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为自己说话。



那金智英想要的是什么?


她想要的只是可以和弟弟一样,从父亲那拿到一只钢笔。


只是生育后不再有那么多来自他者的凝视。


只是生育后可以重返自己想做的事情。


只是一个和男性公平竞争的机会。


就这么简单。





音乐/Cicada - 你再也读不出我任何欲望
配图/《82年生的金智英》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