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易烊千玺配提名影帝吗?

检票小哥,芋泥 3号厅检票员工 2020-08-26

写在前面

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挺意外的。

我是公布第一时间看的提名名单,看到易烊千玺提名新演员的时候,觉得还挺欣慰,也希望他最后拿奖。

但往上翻发现他又提名了影帝的时候,我也愣了一下,凑近确认了才相信。


最近因为疫情微博热搜都是“去娱乐化”的状态,这算是唯一一个娱乐新闻了吧,引爆的声音不少。

一边粉丝当然开心极了,欢天喜地。

另一边则也没少有质疑,认为他是流量、年纪太小、资历不够,什么声音都有。

毕竟,19岁,流量偶像,银幕一番处女作就提名金像双料表演奖,听起来都有些像是网文小说乱写的感觉。

到底配不配,聊聊吧。



先回答简单的问题吧,


易烊千玺,提名金像双奖,配不配?


首先,我们要纠正大家一个误区。


我们不应该讨论易烊千玺配不配金像奖,我们要讨论的是易烊千玺配不配“这一届”金像奖。


金像奖一直都是华语电影的最高奖项之一。


它是从香港这块土壤上生出来的香港文化的一个代表,带有地域性的。


电影报名及入围标准都会直接写明“影片中必须至少6个项目部分的工作人员是香港居民”。


它确实有过全盛,那是一个大家都经历过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


而那个黄金年代都被浓缩在了金像奖这三个字上,那是谁也抹杀不掉的东方奥斯卡。


所以去谈易烊千玺配不配金像奖,等于是把易烊千玺放入《无间道》或是《重庆森林》的那几年,去和刘德华还有梁朝伟来进行一番比较,既不现实也不公平。


在现在香港电影人青黄不接的式微背景下,我们应当是个横向比较。


只是通过对比这一届其他提名者,来判断易烊千玺到底配不配得上才比较合理。


这次影帝提名一共五个。


除了易烊千玺,还有《犯罪现场》—古天乐,《叔.叔》—太保,《金都》—朱柏康,《麦路人》—郭富城。



很幸运,因为我2019年下半年一直在台北,得以在金马影展看了《叔·叔》和《金都》,《犯罪现场》也已经上线流媒体,也补了,除了《麦路人》,算是大部分都看到了。


现在正好可以对比聊聊。


《犯罪现场》因为电影本身质量并不高,也有相当多的人物设定问题,不管是对比古仔上一部《杀破狼》,还是这次四位提名演员,都逊色了一点,就不列入讨论了。

 

在角色的诠释难度上,LGBTQ电影《叔·叔》对演员的挑战最大的,在选角上就比其他片子要来得难些。因为电影讲的是两个老年男人的爱情故事,这是太保第一次演同志,对他来说是个突破。



太保也用涌动的眼神、克制的肌肤之亲、寻常且琐碎的日常捕捉,诠释出了人在原始欲望和社会期许之间的挣扎拉锯。

 

《金都》则是部纯港片,饰演男主角的朱柏康是舞台剧演员出身,在里面饰演了一个到了适婚年龄的普通香港青年,看似寻常的港男港女故事里有着对婚姻、自由、陆港关系的思考,这要求朱柏康在生活化的同时去传达深度,


他完成的也很好,将一个有点大男子主义,又有点孩子气的人物演得细腻且有层次。



而易烊千玺面对的挑战,其实不比其他几个前辈小,需要在内心架构一个自己从未接触过的痞子男孩,这需要在短时期内的暴风积累和成长。


另外,我觉得他能拿下这个提名的很大原因,在于他很会“收”。在他身上没有触影的新演员常会有的控不住度的通病。



小北隐忍中的决绝,复杂情绪之下的单纯心性被他消化、交织、精准散出。


够浑浊,也够皎洁。



虽然我还是觉得最后他拿下影帝的希望不大,也还不够说服力,相比太保和朱柏康都还差了点。


但你要说论表演拿提名,真的还是说得过去的。




聊完配不配,我们再回答另一个声音:


按照易烊千玺的年纪和资历,提名影帝是不是过誉?


我们先看2016年的金像奖。


当时23岁的名不见经传的春夏,凭借《踏血寻梅》打败了汤唯,杨千嬅,张艾嘉拿下了金像影后。



这意味着毫无资历可言的春夏演技比汤唯,杨千嬅她们更好?


当然不。


那为什么她会拿下影后?


因为演员奖,不止是颁给演员的,它同时也是在表彰导演。


电影说到底都是“集体创作”,演员是集体创作中的一环。


讨论演员的演技发挥,是离不开对作品本身的探讨,以及对导演调度的评价。



春夏那一年得奖,是因为翁子光对她的调教以及《踏血寻梅》为她量身定做般的人物设定给了她极其充裕也无比自由的表演空间。


我们不否认一个好演员可以一己之力成就一部电影(比如《小丑》和华金)。


但在更多时候,都是当一个导演强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去成就一个新演员。


翁子光和春夏是如此。


曾国祥和易烊千玺也是如此。



小北这个角色就是贴着他去设计的。


易烊千玺所保有的少年棱角、面对这个世界时的钝和热,遇上有伤痕的小北,这些气质便都有了具形。


而曾国祥借《少年的你》拍出的大陆青春,又正好是易烊千玺当时正在经历的东西。


还有他在《七月与安生》中显露出来的对马思纯,周冬雨的“改造”能力,也同样在易烊千玺身上体现。


所以说,易烊千玺被提名金像奖,不单单是对他演技的肯定,也是对曾国祥导演功力的侧面褒奖。


我们完全没必要如此单面地去讨论他的资质,那就是个伪命题。



再深入一点聊吧。


这两个提名对于流量演员的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可以分成两个角度来回答。


第一,提名之后,我们该如何看待流量明星。


第二,提名之后,流量明星该如何看待自己。


先回答第一个:“提名之后,我们该如何看待流量明星?”


老读者应该都知道,我们聊过很多次国内流量的生态,一直是以批评为主。


但请大家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流量”是一个贬义词。


它其实只是我们用来归纳某种时代现象的派生词,在某种意义上和十几年前人气歌手,人气明星这些古早称呼没什么区别。


我记得我读书那会,每个学校的校园十佳歌手都还要评个最佳人气歌手什么的,但你要现在给人家颁个最佳流量歌手,估计谁拿心里都不舒坦。


那到底为什么现在我们提起流量,都会下意识想起它的负面语义呢?


很简单,污名化。


当越来越多可以归纳在这个词语之下的明星,以一种名不配能力,德不配位置的方式存在的时候,这个词会连带着被污名化。


没有实力,却盲目地追求影视歌三栖,空有流量,粉丝靠控评遮丑。当饭圈文化拔地而起,流量便也从一个中性词变成一个贬义词。


严苛的批评环境当然是好的,但我们不能忽视这种严苛所引发的偏见。


“流量成了原罪”


这句话你们应该从很多流量粉丝嘴里听到过。


虽然这话一定程度上也快被他们当遮羞布用滥了,但是它的原意一直都是没错的。


这种一概而论式的流量原罪,对那一小部分不愿被流量舒适圈束缚,知廉耻,也肯努力的艺人是不公平的。(但用这句话的你们也要先搞清楚,你家偶像有没有资格算这“一小部分”)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金像奖这次双提名,不止是给易烊千玺的,同时也是给流量这个词的一次平反。


更具体去说,就是给上面提到的那一小部分流量艺人的一次鼓励。


“我们没有因为偏见,将流量艺人隔离在主流艺术话语权构成之外。”


同时,这句鼓励又不止是金像奖说给那一小部分流量艺人听的,也是说给我们观众听的,毕竟偏见永远诞生于集体之中。


所以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这两个提名之后,我们作为观众该如何看待流量明星?”


一分为二。


不思进取的那一批,请继续不要吝啬自己的口水,他们该被骂醒了。


但另一群“易烊千玺”们。


也请不要因为他是流量就在他付出同等努力,取得同等成就的时候,不给予同等表彰。


以偏见去盲目设限是不公平的。



再谈第二个问题:“提名之后,流量明星该如何看待自己?


我们从另一位流量艺人曾经的一张采访截图说起:



这是鹿晗2018年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的说的两段话。


划线部分那些话的背后,其实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陆流量生态的普遍现象:


艺人多栖发展,自顾不暇,在流量的舒适圈里也毫无野心,更没有什么危机意识。最后导致根本没有什么好作品出来,只剩一群粉丝在和他们自吹自擂,自说自话。


这也导致流量生态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他们越是无野心,流量被他们污名化的程度就越深,偏见越深,他们便也越懒得有什么挣扎,懒得去做出什么能够证明自己的作品。


而易烊千玺的这两个提名,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给出了另一种回答:


流量是可以靠实力留下什么的。


要知道,这是大陆流量小生第一次在具有公认权威性的颁奖机构上得到表演类奖项的提名。


虽然最后他拿奖的概率并不大,但毫无疑问,这个回答,对于所有年轻流量艺人都是一种示范意义。


证明流量是可以脱离舒适圈存在的,另一条路是走得通的,甚至不仅是走得通,是走得更好。


至于流量艺人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自己。


我相信,往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不同的答案。




音乐/Fabrizio Paterlini - Rue des Trois Frères
配图/来自网络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