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迅新剧岂止「抄袭」

3号厅检票员工 2020-08-19


写在前面
 
开门见山说吧,反正你们也都在后台催半天了。

《不完美的她》


我反正不相信一开始会有谁不期待这部剧。

先不说海报上是赵雅芝、周迅、惠英红,就说海报上只有女性角色这件事,就已经甩开大部分国产剧好几个身位了。

本子的基础本来也是绝对稳的——来自经典的日剧《母亲》(豆瓣9.4分)。


它讲的是一个被遗弃的女主角面对一个被家暴的陌生孩子,最后选择“诱拐”孩子,承担母亲责任的故事。

原版探讨的是对母亲身份的再定义,背后是在挖掘女性主义的光辉面。

前两年韩国也翻拍过一版(豆瓣8.6分),放到一起看很显然是一个易改编,高共感的好故事。


按理说,好演员再加上好本子,这部剧怎么样都该是一部好剧吧。

但后面的故事大家都已经看到了,说它是2020年第一翻车剧都没有任何问题。

评分翻车,开画7.5,跳崖到6.8,特别是后期,差评不断。


然后,是片头翻车。

我看第一集的时候,看到那个片头也顿感惊艳:

它们罗列每个省份近年来曾出现的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新闻事件,做成了一张立体地图,直观地展现了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和女性身处的困境,完全是美剧质感了。


没过几天,我就在微博上看到了这个:


还有,剧情,台词翻车。

因为剧本身的女性主义定位,所以,你可以听到很多在以前的男性视角国产剧里完全看不到的台词,这些文本的尺度,设计感都很不错。

然后,朋友就给我发了这个:


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说的就是它吧。


当然,按老规矩,批评之前,我们还是要先肯定一下好的那方面。

首先是选择这个题材的勇气。

《不完美的她》是国内少见的以现实主义+独立女性题材,以中年女演员为主角的电视剧。


它完全不同于号称女性主义的那些伪女性剧,没有像它们一样套着“现实主义+独立女性题材”的外壳,主线依旧是大摇大摆玛丽苏式的爱情。

它弱化了爱情线,并且真正有试图去挖掘国内女性的样本,展现她们在外力束缚下的不同选择。

剧情上,它也沿用原版的剧情主线,女主角林绪之(周迅饰)为了救被家庭暴力的小女孩莲生,最后她选择“诱拐”莲生,成为莲生的“母亲”。


这部剧里出现了不止林绪之这一母亲形象,它有着社会上多个典型的母亲样本,像是在做一场名为“母亲”的实验。

比如,林绪之的生母钟惠,面对家庭暴力,最后选择遗弃孩子,认为那是对林绪之更好的选择。

但却没有想到会成为林绪之一生的痛,林绪之一直想弄明白生母为什么会抛弃自己。


林绪之的养母袁玲,因为生不出男孩,最后选择离婚,并且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虽然一个人带孩子还要工作很辛苦,但她没有放下对孩子的呵护,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同样是单身母亲,莲生母亲穆静却面临贫困的现状,最后她为了依附男人,选择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甚至跟着一起虐待孩子,被情人称为“自私的母亲”。


还有,成为了未婚妈妈的林绪之二妹。


这部剧确实有在试图打破社会对母亲的固化印象,它展现了五种不同的母亲形象,她们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选择,承受着各异的社会压力。

除了在题材的选择上,《不完美的她》在视听这一块做得也不错,这也是大家说它有电影感的来源。

第三集,它利用椅子形成一个画框,女主像是被困在其中,以镜头语言展示她多年以来内心的痛苦。


还有,利用楼梯的空间去拍摄女主去找小女孩的那场戏。

女主站在黑暗的阴影中,前方有一抹光,也象征着她对小女孩来说的意义。


女孩母亲的情人忽然出现在楼梯的上面,以俯视的角度去窥视女主,带着施压的味道,表明他施暴者的身份。


但除了这些,《不完美的她》在其他方面真的都是不及格的。


最基本的问题我相信大部分观众自己都能看出来:

它推进剧情的方式,完全就是硬掰胡来的,太多地方都是靠巧合来作叙事推进。在前面的剧情里,它都是没有故事脊椎的。

什么叫故事脊椎?

编剧在写本子的时候,首先要去设计人物目标,这是一条故事线的起始点,同理,人物最后完成这个目标,就是终点,而故事重点,是这两个点之间的那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故事脊椎。

比如说,有一段是林绪之调查长川生物卖假药的暗访,拿到证据这是她的目标,最后她也完成了。


但编剧根本就没打算给观众看她是怎么完成的,林绪之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计划,过程潦草的像是小孩做游戏。

观众不知道她是如何潜入长川生物的内部会议,为什么她就能知道老总一定会选人上台互动?

为什么几百人都举手了,老总偏偏会选中她?为什么她上台后就知道随便放着的那台笔记本里有证据?

为什么她可以在那么多人的眼前插U盘?而且,旁边看到她插U盘的工作人员,还是卧底警察???


编剧把周迅的这个角色完全是当做预言家在写,所有的巧合都会配合她来发生,不需要缜密的计划就可以完成一切。

支线如此,主线就更是灾难。

我们说,对于商业类型的影视作品来说,什么样的主线才算好故事?

很简单,让观众在意料之外,但又发现情理之中。

因为当角色完成目标的瞬间会构成转折,转折必然会立刻引发观众的“意料之外”,而观众一定会为了合理化这个意料之外,去回溯,在之前的故事中寻找那个“情理之中”。

而《不完美的她》的问题就是,只有意料之外,没有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的东西非常多,就拿绪之带莲生走的桥段来说,是绪之突然出现在莲生家楼下,莫名出现了一把梯子。

然后,她赶在微波炉爆炸之前进到房子里,在火灾中救走了差点被烧死的莲生,这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但是你往前回溯,会发现根本就没有任何铺垫去达成“情理之中”。

比如,绪之和莲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相遇,靠的全部都是偶然。


至于为什么绪之那晚处理完事情后会开车去莲生的家,为什么莲生家楼下能出现一把梯子,这些剧中没有任何交代。

这部剧还打破了六人分隔理论,里面的角色几乎每隔三个人就彼此认识,世界小得仿佛他们就生活在一个小岛上。

记者田放的实习生,是女主角的三妹;


田放去找三十年前调差案件的警察,老警察的儿子就是长川生物的卧底警察;


卧底警察当时听到女主角也叫“田放”,于是又找上了真正的田放。


编剧对剧中所有事情和人物关系的处理显然欠缺了深度的思考,并且理想当然地认为观众能够接受,然而观众不是傻子。


同时,它还犯了一个很致命的错误:故事类型从原版的“剧情”变成了“犯罪”。

原版好在它不贪心,其实没有那么多的戏剧冲突,只想做好一件事,就是打动观众的眼泪。


但是,《不完美的她》却很贪心,它想要同时抓住犯罪和感人这两块。然而,悬疑讲究的是半露半藏,但感人讲究的是丰富的信息量和充沛的情绪,二者其实是矛盾的。

最后《不完美的她》是两头都没做好。

犯罪方面,主线支线的两个案件都承载不起犯罪题材。


我们以主线的林绪之“诱拐”莲生的案件为例。

明明观众在开场的第一分钟,就已经知道是林绪之“诱拐”了莲生,莲生被家暴的详情也是在剧一开始就揭晓的。




但这部剧却花了整整四集的时间,通过各种悬疑铺垫,才完成了林绪之“诱拐”莲生这件事。

就相当于谜底一开始就揭晓了,却拼命当观众不知道一样让我们猜。

而且,在解释林绪之为什么要“诱拐”莲生这件事情上,这部剧采取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透过林绪之的旁白给出了毫无说服力的答案:

因为她在莲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我们再来看看原版是怎么做的:

它只用了一集的时间,就完成了女主角“诱拐”女孩的举动,不仅干净利落,并且通过层层的铺垫,去展现女孩被家暴的事实。

一开始,原版通过孩子没有给死去的鸭子写信,透露出她身上有一股不属于其年龄的成熟,引起女主角和观众注意。


之后,通过女孩大晚上一个人在街上溜达,身上的淤青,眼睛的伤口等细节的铺垫,再告诉观众她被家暴的事实。

这时一句“想去婴儿收容站,7岁可以吗”,立刻引发大家的强共情,更不需要任何的内心旁白,从剧情上就能展现出女主角下定“诱拐”女孩的决心。



另一方面,《不完美的她》因为选择了以犯罪为题材,这样的处理必然会牺牲掉两人相处的一些细节,削弱了两个人的感情基础。

说白了,它的对于观众的共情面被削弱了。

观众最想看到的,其实是林绪之和莲生之间的“母女”互动,就像这部剧的豆瓣简介说的那样,它本应该是一个关于自我救赎的故事。


但是两个人感情的递进,全靠林绪之的内心旁白。

第一次见面,林绪之看到小女孩身上的伤痕,不需要理由和认证,立马把她认定是同类,还要加上独白:“那些与我有类似经历的人,我们会一眼认出彼此。”

之后的几次相遇,也全靠林绪之的独白来总结两人的感情进展:“我感觉我们像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她好像知道我在想什么,我在经历什么。”

然而,这些话语其实对于感情的刻画,是苍白且薄弱的。


再来看看,原版是怎么处理女主和女孩之间的关系的。

女主角是女孩的代课老师,所以,她们有很多自然接触的机会。

女孩向女主角展示那些喜欢的美好事物;吃着女主角做的食物,笑着说“太好吃了”;每次自己吃东西,都会想到自己的乌龟宠物“铃儿”。


它们能体现女孩遭遇家暴这么痛苦的事情,内心却依旧善良,带有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明朗。

这些细节的叠加,也是打动性格不爱管闲事的女主角,内心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


女主角把女孩领回家,给她做饭吃;当发现女孩被套在垃圾袋里,当成垃圾扔在冬夜的大街上时,女主角给她温暖的被窝。

这些温柔的举动,是促使被母亲伤害却不敢求助的女孩,最后选择相信女主角,并且跟女主角逃亡的理由。


原版中通过细节的累积,慢慢地让两人产生了必然的纽带,也让观众信服她们之间的“母女”感情。

这一切就像是树上的叶子,每一片都看似不起眼,但是它们拥簇在一起,才能组成一棵树的生机。否则,那就只是一棵缺乏生命力的枯树而已。

而《不完美的她》就是这样的一棵枯树。

它只能看到原版女主“诱拐”女孩,两个人以母女相称的结果,却永远看不见中间细腻的叙事。

它知道国内观众期待看到真正女性题材的电视剧,也有去打造了不同的母亲形象,但最后叙事依旧只是在围着女主角打转,摆脱不了国产剧“大女主”的思维。

里面其他女性角色统统被忽视掉,只能沦为功能性角色,甚至连功能性都谈不上,只是一个空壳罢了。

我们不能以女性题材去启迪观众,却连故事本身都没做好。

更不能以女性为题材,到最后看不见几个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

音乐/Summer Salt - 《Abominable Snowman》
配图/《不完美的她》《母亲》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