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8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它们不欢迎女孩

鹅,灰白 3号厅检票员工 2021-06-30


写在前面
 
前一阵写《你的婚礼》《我要我们在一起》这些片子的时候,我们都提到了一个国产青春片的病根:

单方面的男性视角,乐于把女性角色工具化,双方人设也都非常陈旧刻板。

那两篇文发出去之后,我们也听到了一些不太赞同的声音,认为这是一种上纲上线,是一种过分牵扯性别的较真,认为这样的电影好哭,有共情便够了。


所以,我们决定专门再写一篇这个话题的文,更深入地复盘一下国产青春片在这十年是如何病入膏肓的,以及聊聊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青春片。


男性视角和女性角色

我们先来具体解释一,到底什么是单一的男性角色视角,什么是把女性角色工具化。

这俩说到底其实是带着因果关系的一回事儿,这么多年的国产青春片基本都困于以男性为主角,以男性视角来展开青春故事的懒习惯里面。

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女性在整个视角里,都是让男性角色发生成长转变的工具。


你只要细想想看,哪怕是被奉为青春启蒙鼻祖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沈佳宜也是固化了的女神形象。

她依旧暗含男性对女性的单方面美化和提纯后的虚化,只因为导演投射的情感相对真挚,我们不太容易感知得到。


别的国产青春片更不堪多提,大部分都陷入了「男性向言情」的自我狂欢之中。
 
近一点的就有《你的婚礼》,在男孩周潇齐的视角里,女孩是永远完美的,自己也永远一往情深,女孩对自己也依旧还有留恋,最后就是一种单一视角出来的自我感动。

而这种完美的虚假塑造,也意味着这个女性角色的工具性质,她只服务于男性成长而存在。


像《秘果》、《最好的我们》之类的片子,也就不必细举了,它们基本都有着相似或相同的弊病,甚至于难有一个像样的女性角色。

也有一些类似《我心雀跃》《黑处有什么》这样女性视角的青春片,但大多都无法在市场立足,也没法得到同等的关注。


结果是女性角色越发得不到重视,更别谈成为其中的主角,她们在青春片乃至整个影视市场都被边缘化,陷入了恶性循环。

当然,我也知道这种商业创作惯性在市场中依然吃香,《你的婚礼》票房接近8亿就是一个证明。


我更知道,这篇文或许也改变不了什么,但我想我们可以看看我们真正「需要」的青春片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承认且思考应该如何去实现这些「需要」。
 
 
当女孩成为主角
 
首先,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以男孩为主角的青春片。

为什么女孩不能是青春片的主角呢?

每个女孩都有着自己的青春经历,她们拥有自己的人格,视线下所看到的世界跟男孩们不同的。

在很多青春经历上,女性视角甚至会具有一些男性所不具有的细腻。


比如在爱情上,女孩的内心大多比较柔软细腻,在社会中又相对处于一个弱势的位置,所以,她们内心很难对一个人极其笃定,时常是在游曳的状态里。

这里面的戏剧张力是非常值得铺设的。

可能一句话,一个小举动,又或是发现对方的一个小缺点,这些小细节都会在瞬间推远或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

比如《初恋那件小事》里,小水给她喜欢的阿亮学长递伤痛药,学长叫她「小水」,她跑开时内心是按捺不住的雀跃。


叫名字是一个寻常的举动,真不是什么大事。

可对于小水来说就不同了,那在她心里是一件大事,她发现学长知道她的名字,那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


甚至说,女孩的青春片里不应该只有爱情,爱情也不是青春里最重要的东西,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更多是与自己的斗争与对话。

像《我心雀跃》,它的主线是女孩对男老师暗恋的情绪,可想表达的远不止于喜欢这件事。

镜头抚摸过女孩的身体,她的胸,后背,腿,以及脚踝,展现少女怀春下懵懂的情欲。

那是青春期女性对自己身体,对性的觉醒。


可以拍下她们对于梦想的追逐,对于友情的珍惜,或是对于家庭的反叛等,这些内心世界的东西同样能够打动人。

比如《摇摆少女》里,女孩们在那个夏天一起拼命努力练习,还有赚钱,在超市搞特价活动时做演奏。

这种面对喜欢事物,可以不顾一切往前冲的心情,或许只会燃烧在青春里,在夏日里。


还有《狗十三》,那个少女李玩。

那个为了要得到爸爸的爱和陪伴,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妥协的李玩。


《七月与安生》、《阳光姐妹淘》等电影则拍下女孩之间友情的宝贵。

她们会有争吵摩擦,会拥抱彼此,在相处时从对方身上加深对自己的认识,这种情感的羁绊是非常好看的。


青春片甚至拍的可以不只是一些在青春里的事情,而是一些恰巧发生在青春里的事件。

比如,《过春天》拍的是未成年少女走上走私犯罪的过程,《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拍的是少女堕胎所遭受到的社会压迫。


它们都在通过女孩的视角,以及她们的内心诉求,去讨论当下的社会议题。

哪一部不够精彩呢?

 
谈青春,但不止谈青春
 
当然,我们说女孩可以成为主角,并不是说青春片就应该以女孩为主角。

只是在一部青春片里,若只有单一的男性视角,那样呈现出的青春样貌会是局限的。
 
女孩也可以是配角,但是当女孩作为配角,或拍的就是一部群像青春片时,男孩和女孩都应有展示内在自我的均衡空间,方能合并出完整。
 
把这一点贯彻得较好的是,《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


三位个性少年因机缘而连成了三点一线,讲述的是青春这一独具迷惘的成长空间里,少年们交叉互撞,彼此影响的一段真挚情谊。
 
它好就好在,全片都没有营造什么煽情氛围,也没有抓着初恋,荷尔蒙,男神女神这些青春既有经验不放,连「女孩将死」这一患癌背景都处理得特别淡。

突出的,只是那份独具的清新少年气。

 
最明显的就是虽以男孩格雷戈为第一视角,但导演保持着创作构思、人物塑造上的平视,没有放大格雷戈的中心地位。
 
只像是借用了这一双保有迷影志向,对生活淡趣的眼睛,去打量这一年龄段的少年所可能经历的一切。
 
比如电影开始,就先铺垫了格雷戈与校园环境的不相容,和父母打着关心旗号施加的学业、向善等外力,勾画了常见的少年烦忧。


而在他初次步入瑞秋房间聊天,象征友情开始时,也用了避开人物的主观长镜头,只从门口壁架,到书架,一路延伸到树丛壁纸尽头。
 
这不仅是男孩对女孩房间纯净的羞怯与好奇,更代表着友情节奏的一种循序渐进。


瑞秋这个女孩的形象,更因这样的平视显得层次丰富灵动。
 
从病情尚轻时,会借着格雷戈说到「死亡」时在床上快活地扮演出濒死的样子,表现她的俏皮有趣。
 

到化疗脱发,会让瑞秋难过自己光头的「丑」,但又会因为格雷戈的笑话笑出声,并拒绝陪伴,催促他去拍片,表现她的敏感和知心的温柔。
 

包括我最喜欢的一个细节,是当格雷戈催她去申请大学时,她接过书轻抚而未翻开,说「看完片子再说好吗」,是对病情的自认,以及无法设想未来的感伤。
 

在这些层叠的细腻刻画里,你不会感受到什么性别的区隔,或相互凝视,暧昧,利用,只会体认到关乎成长的真情表达。


类似的还有《初恋这首情歌》,女孩蕾菲娜是独有自我坚持的个体,而非只是男孩梦中情人这一仅有美貌的存在。


她对情感关系始终抱有独断性,在和康纳野餐吻后的次日,她就和稍微年长的男友去了伦敦。

可以说,蕾菲娜并不是传统认知里那种对感情「高度专一」的女性形象,而这正是电影在试图复原年轻女孩那份易于摇摆的复杂可能性。


导演甚至是有点故意反男性凝视这一套路化的,因为康纳对女孩的所有美化和臆想,都被直接或间接处理成了夸张或幻觉。

比如,被女孩赞赏的浪漫舞会,也或许包括私奔向海的美好结尾。

而这些,才是我们青春片里所欠缺的女孩的丰富面,也才是难寻的那一份青春的真。


 
看看女孩和男孩的内心吧
 
写到这里,你会发现我们看似一直在谈论的是,国产青春片下女性视角的稀缺。

但其实谈论的是,国产青春片对于「人」这一复杂生物,其实一直缺乏全面性地展现。

青春期男孩和女孩,他们跟成年男性女性是不一样的,比起外部的一切,他们更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目前,男性视角下的国产青春片大多拍的都是外部的行为,男孩女孩说白了都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工具人。


而好的青春片呢,它却会去拍这些男孩女孩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这也是我很喜欢《伯德小姐》的原因。

女主克里斯汀是一名小镇女孩,她渴望得到什么来证明自己可以走出家庭,走出这个小地方去到大城市,获得内心所向往的自由。

所以,她会在教会偷吃圣餐,喷水龙头自慰,跟男孩第一次发生关系,在18岁那天去买烟和成人杂志。

这些看起来可能又作又幼稚的行为,都是克里斯汀想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了。


在这个挣扎的过程里, 克里斯汀看起来很肆意张扬,内心其实却是不自信的,否则她不需要做什么去证明自己了。

所以,她才会问妈妈「但是你喜欢我吗」,以及「如果这就已经是最好的我呢」这样的问题。


《伯德小姐》拍了很多克里斯汀和母亲的对话,去刻画这对母女的关系。


克里斯汀害怕被爱之名束缚,但同时又渴望母亲喜欢自己。


这种生活里的对话、成长和家庭之间的矛盾与和解,才更靠近我们每个人的青春。



你甚至不需要花很大的篇幅,可能就是一两句对话,或是一两个镜头的事情,就能表达出男孩、女孩的内心。


还是拿《伯德小姐》来举例子吧,它也刻画了其他人的成长,比如,克里斯汀在厕所分手的“初恋” 丹尼。


丹尼在成长中面临的性别认知问题,他其实喜欢的是男孩,但不知道该怎么跟父母说,内心是痛苦且彷徨的。



这一情节的设置,其实就足够让我们看到男孩们、女孩们各自的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又在苦恼着什么了。


知道,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从来都不是单独的、扁平的存在,根本不存在谁去辅助谁的成长,谁又活在谁的臆想里。


大家都是真实、独立存在的个体,身上有独属于自己的色彩,这样汇聚在一起才能涂抹出色彩斑斓的青春。


那样的青春才多彩,才好看啊。


写在最后

是的,男孩们和女孩们往往都是从单独的一个人,然后遇到了另一个人,以及另一群人。

我们是同班同学,还可能是同桌或舍友,在相处中慢慢成为朋友,喜欢上其中的某一个人。

大家一起上课偷吃零食,偷看课外书,偷偷玩游戏,还不忘彼此打掩护,要是被老师叫起来,会给传递答案。

女孩们下课一起牵手去上厕所,男孩们成群结队跑去打篮球,晚上在宿舍关灯以后,可能会一直谈心谈到天色发亮。

甚至可能是在小卖铺里买东西,在课间操时偷懒,在放学骑单车回家,在去海边旅游,在去爬山散心,在这无数个机缘巧合里,我们遇到了彼此。


我们走进彼此的成长弧线里,融入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共同构建起一份浩荡的青春记忆。

在这些回忆里,一定有笑也有泪。

哪怕我们老去,它永远都是滚烫的,因为青春是永不褪色的底片,留在里面的人儿也永远保持鲜活。

我渴望用我的双眼,触碰到更多有温度的国产青春片,而不是一堆冰凉机械的复制品,甚至是尸体。

配图/来源于网络
音乐/雷光夏 - 消失奏鸣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