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算跳槽,有这4类情况的高校不要去
本文节选自老踏新作《教师力:教学、科研和终身成长》,特此说明。
01
从我们决定跳槽的那一刻开始,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就提上议事日程了,那就是——要往哪里跳。
其实这个问题的粗放答案我们用小脚趾头都能想明白,当然是要去好的单位了。然而我这篇文章不想讨论什么是好的单位,而是要说说什么样的用人单位不要去。因为套用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
好的单位个个相似,不好的单位各有各的不好。
好的单位很容易判断,反倒是那些不好的单位容易混淆视听、颠倒黑白。只有分辨出了不好的单位,我们才能避开跳槽的隐形陷阱,在正确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向前。
毕竟跳槽是一件成本高昂、代价明确的事情,如果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跳了一个寂寞的槽,去了一家不好的单位,那简直就是倒霉妈妈给倒霉孩子开门,倒霉到家了。
02
第一类:
关注你能提供什么价值,
不谈能给你提供什么价值的单位不要去。
当我们发出求职简历之后,能够得到反馈的渠道大概有如下几种:
其一,目标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网页上发布了入围笔试、面试或复试人员名单的通知;
其二,从投简历的E-mail里收到了回信,有可能是统一格式的标准化回复,也可能是非标准化的人工回复;
其三,目标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拟入职学院分管人才引进工作的领导或工作人员打来了电话;等等。
没能入围也就算了,一旦入围去参加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拟入职学院组织的笔试、面试或复试,或者干脆就是已经在进行实实在在的面谈了……
不管用人单位的领导或者工作人员以怎样的方式和我们交流,只要用人单位传递过来的信息都只是在表达他们对我们的兴趣,而有意无意地、有心无心地(这种时候就是有意的、有心的,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不谈他们能给我们提供什么价值的话,那么就要保持警惕了,这很可能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单位。
当然,这个时候要是不甘心的话也可以直接挑明,问一下入职的待遇问题。如果得到的回复依然是语焉不详,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死心了。
或者对方能够说得明明白白、头头是道,我们也一定要在看到合同的时候留意一下文本中白纸黑字究竟是怎么写的。落实不到一纸合同里的待遇,就都是皇帝的新衣和漂亮小姐姐的秋裤,是不可能有的。
03
第二类:
只愿解决你的生活安置,
不关心你配偶和子女问题的单位不要去。
如果已经结婚并且有了自己的子女,那么,我们跳槽的难度会比同等条件的单身竞争者高出至少一个数量级。当然如果你的配偶也和你同样优秀,你们能同时满足用人单位的入职条件,那么情况就又发生了逆转——你的竞争优势会比单纯的“钻石王老五”高出至少一个数量级。
这个事情说明找对象很重要……
额,我的意思是说,这个事情说明用人单位也是要算经济账的。道理很简单:两口子一起入职,起码会少涉及一套住房问题的,而且这样的求职者会更有诚意,入职后也会比较安心工作。当然了,如果你们两口子有未成年子女,而且还是双胞胎马上小升初,这可能又会是一个减分项。
啰嗦这么多,我并不是在批评用人单位要算计我们的入职成本,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完全合情合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你的配偶不具备入职条件,你的未成年子女需要用人单位协助解决入学入托问题时,才能真正能了解到用人单位的诚意。
那些为了顺利入职而刻意隐瞒,或者本着“不给用人单位添麻烦”的考虑而不提配偶和子女诉求的做法是糊涂的,除非你家里有矿。
事实上,你会因此白白损失掉一个试探用人单位“校品”(参考人品)的机会,而且更重要的是,“怕麻烦”的用人单位也确实不值得托付我们的职业生涯(参考把我们的青春年华托付给渣男或渣女)。
04
第三类:
流程化、标准化有余而人情味不足,
以及刚好相反的单位不要去。
这里其实介绍了两种相对极端的情况,我们一个个来看。
一方面,流程化、标准化有余而人情味不足的用人单位,要慎重选择。如果我们在和用人单位接触的全过程里,更多感受到的只是一副“公事公办”的面孔,而我们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却始终没有被“看到”,这样的用人单位恐怕是有问题的。
高校教师的工作是要和“人”打交道,高校也是一个实实在在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我们作为高校教师的人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和基本的尊重,这样的用人单位再怎么井井有条、一丝不苟,我是真的不敢去,也真心不建议你去。
另一方面,流程化、标准化不足而人情味有余的用人单位,也要慎重选择。那种具体办事流程不靠谱,拖拖拉拉、大大咧咧的,需要我们提交的各种材料、填写的各种表格“差不多”就行,马马虎虎、随随便便的,这明明已经是减分项了吧,结果我们能接触到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偏偏又非常热情,帮我们叫神州专车接送往返也就算了,居然还会请我们喝酒吃饭。
席间,领导不仅对学校/学院的情况夸赞有加,还会给我们做出各种承诺和保证。他们会说,“小张啊,等你来了就知道了,咱们学院那气氛叫一个和谐呀……”
怎么样,这样的用人单位你是否还有勇气入职一试?
05
第四类:
直觉告诉你“不对劲”,
但又说不上到底哪里不对劲的单位不要去。
这里就没有什么具体的槽点来进行介绍和提醒了。我是觉得经过如此漫长的生命演化才让我们人类物种以现在的样子生活在这个世界,这其中肯定有一些被写进基因层面的、以直觉方式表达出来的念头和感觉,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尊重。
所以,如果直觉告诉我们用人单位“不对劲”的,那十有八九就真的是不对劲。别和自己的直觉对抗,别有侥幸心理、心存幻想,认为“这次不一样”。
“不对劲”的用人单位就算确实没有直觉告诉我们的那么不对劲,但是那里也肯定不适合我们。
“不对劲”也许不是事实描述,却会实实在在成为我们适应新环境的障碍。道不同不相为谋,孔子的这句劝告是有道理的。
06
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想补充的是,这里分析的好与不好的单位其实也都是相对的,一个对你而言不好的单位,在引进顶流学者的时候可能就会是一个好的单位。
说到底,用人单位的好与不好是差异化的、因人而异的。而我们所面对的这个单位是好的还是不好,从根本上说,是由我们的实力来决定的。
好,让我总结一下。跳槽选择目标高校的时候,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的用人单位不要入职。
1.关注你能提供什么价值,不谈能给你提供什么价值的单位;
2.只愿解决你的生活安置,不关心你配偶和子女问题的单位;
3.流程化、标准化有余而人情味不足,以及刚好相反的单位;
4.直觉告诉你“不对劲”但又说不上到底哪里不对劲的单位。
希望以上讨论可以帮到你,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和你一样有梦想、肯努力的高校教师,告诉他们:
职场跃迁之路,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战!
文章节选自
老踏最新职业跃迁实战著作
《教师力:教学、科研和终身成长》
特别推荐:
老踏新书《教师力:教学、科研和终身成长》上线发售仅24个小时,就荣登当当网教育类新书热卖榜第1名!目前,该书在当当、京东、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均有特价销售,预购从速。
扫码一键下单
也可以选择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观点一致,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