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院执行局民事执行实务疑难问题解答(三)
江西高院执行局民事执行实务疑难问题解答(三)
1、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能否执行?应如何执行?
答:住房公积金可以有条件予以执行。被执行人公积金账户内的余额在符合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条件下,在保障被执行人依法享有的基本生活及居住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予以冻结和划拨。
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不足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时,对其住房公积金采取冻结、扣划的条件及相应流程:
一是确定被执行人以该项住房公积金履行公积金贷款合同还款义务的,人民法院对该项住房公积金暂不予冻结(扣划),但下列情形除外:(1)住房公积金贷款即将清偿完毕,可在贷款期限届满后对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进行冻结(扣划);(2)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大于住房公积金贷款合同的还款余额,对超出住房公积金贷款合同的还款余额部分,人民法院可以冻结(扣划);
二是人民法院在前述条件下虽然对住房公积金暂不予冻结(扣划),但公积金中心应对人民法院要求冻结(扣划)的法律文书进行记载。待冻结(扣划)的条件成立时,公积金中心应协助办理冻结(扣划)事项。
三是被执行人以其房屋作为住房公积金贷款合同抵押担保的,人民法院对该抵押房屋强制执行时,不影响公积金中心的优先受偿权。
四是人民法院对于被执行人符合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的下列情形,可以扣划其住房公积金:(1)退休的;(2)出国出境定居的;(3)调离本市(县)或户口迁出本市(县)的;(4)非本市(县)常住户口或本市农业户口的,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5)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住房公积金转入管理中心指定的账户集中封存满1年仍未重新就业的;(6)涉及住房消费类债权债务纠纷(如购买自住住房、偿还购房贷款本息以及支付房租引起的债务纠纷);(7)被执行人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或者死亡(被宣告死亡)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系被执行人的。
五是婚姻、继承、析产等案件的生效法律文书已对住房公积金作出明确分配并符合提取条件的,可以扣划其住房公积金。
【分析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2013年7月31日(2013)执他字第14号给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复函:你院(2012)皖执他字第00050号《关于强制划拨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问题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根据你院报告中所述事实情况,被执行人吴某某已经符合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条件,在保障被执行人依法享有的基本生活及居住条件的情况下,执行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强制执行。
具体理由分析:首先,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三条“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属于职工个人所有”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下列财产属于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二)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之规定,被执行人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帐户内储存 36 41544 36 15089 0 0 1123 0 0:00:36 0:00:13 0:00:23 3236住房公积金,其性质属于被执行人所有的个人存款,属于个人财产的范畴。
其次,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所有权属于被执行人,应视为被执行财产予以执行,完全是有法律依据的。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五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住房公积金应当用于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职工有离休、退休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户口迁出所在的市、县或者出境定居的,偿还购房贷款本息的,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的,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内的储存余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8条规定,“被执行人无金钱给付能力的,人民法院有权裁定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采取查封、扣押措施。因此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过程中对公积金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是有法可依的。但是,被执行人的住房公积金应当有条件的予以强制执行,理由:一是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制定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地居住水平。也即住房公积金是一种由职工所在单位和在职职工共同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它是为了保障和提高城镇居民最低居住条件而设的,只有在购买、建造、翻修、大修自住住房;离休、退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出境定居;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的规定比例时才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是由国家强制收缴管理的作为职工的一种基本生活住房保障的资金。所以住房公积金的首要任务是满足被执行人的基本生活住房保障。二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五条、第六条规定,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费用,生活必需的物品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卖、变卖或者抵债。对于超过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据申请执行人的申请,在保障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最低生活标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后,可予以执行,亦即,在符合《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前述可以提取公积金的条件下,被执行人的公积金可以直接冻结或扣划。
最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之规定,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单位,具有协助人民法院查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名下住房公积金的义务。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是被执行冻结或扣划公积金的所有权人,在人民法院执行过程中仅履行协助执行义务,属于协助执行义务人,因此,被执行人认为不能执行扣划的,应通过执行异议程序解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能直接拒绝履行协助扣划义务。
2、法院可否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贷款保证金账户?
答:如果贷款保证金账户的款项已特定化,专用于贷款质押担保,构成动产质押,法院不能执行贷款保证金账户的款项,不能扣划该类账户的资金;如果贷款保证金账户的款项没有特定化,没有构成动产质押,法院就可以执行贷款保证金账户的款项。对于银行保证金账户资金已丧失保证金功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如实书面告知采取冻结措施的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在执行中可以依法采取扣划措施。人民法院冻结银行保证金账户资金后,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行使优先受偿权申请解除冻结的,应当提交书面异议及相关证据。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的异议,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27 条的规定及时审查处理。
依据《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西监管局关于规范、协助人民法院执行银行保证金账户资金工作的指导意见》(赣高法〔2015〕141 号)规定和,执行实践中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贷款保证金具体应当把握以下几点:1. 应当签订书面的质押合同或者符合质押合同基本要素的保证金条款。2.应当是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出质人的金钱质押开设的专用账户,该账户被特定化以区别于普通账户。3.保证金账户由银行实际控制,区别于质押人的普通账户,保证金账户内的资金只能作为融资担保项下的支付,出质人无法自由支配该账户及账户内的资金,达到实质特定化标准。4.符合转移占有特征,即质押的资金应当实际转移到保证金账户内,由银行实际控制和监管。
如何确认贷款保证金账户的“特定化”?根据《物权法》第二百一十条规定“质权合同一般包括下列条款:(一)被担保债权的种类和数额;(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三)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四)担保的范围;(五)质押财产交付的时间”。
【分析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本法规定以该动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动产的价款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第六十四条规定,“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为明确金钱是否可作为质物进行质押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5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金钱以特户、封金、保证金等形式特定化后,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以该金钱优先受偿。”这是保证金质押的明确法律依据。
依据物权法规定对金钱质押进行分析,贷款保证金账户要构成“特定化”,首先需要对该账户资金担保的具体主债权种类、数额,担保的范围(不论是对全部债务金额或是按债务金额的一定比例进行担保),主债务的履行期限等予以明确约定,即保证金金额应该与所担保的债权一一对应,关系明确。当事人之间对账户资金担保的主债权没有具体约定,仅概括地约定贷款账户资金可对债务或对一定比例的债务可以优先受偿,该债务具体是哪笔债务不明确,甚至债务是否实际已经发生也没有确定,就不构成账户担保的特定性,也就不具备金钱质押的基础条件。第二,该账户资金在债务关系存续期间,金额一般应当以专户形式固定,但并不等于固定化,账户因业务发生浮动不影响特定化的构成,只要每一笔资金的滑入划出都体现保证金功能,则应当认定符合特定化的要求。对于把该贷款保证金账户当作蓄水池,把超出优先受偿债务数额的其他资金也源源不断地充实到该账户中逃避其他案件执行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如果发生以上情形,则应当认定该账户资金不特定,不具备金钱质押的属性。
3. 法院能否要求社保机构协助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养老金?
答:被执行人应得的养老金应当视为被执行人在第三人处的固定收入,属于其责任财产的范围,人民法院有权冻结、扣划。但是,在冻结、扣划前,应当预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必须的生活费用。社保机构应协助人民法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养老金,拒绝协助的,可以依法制裁。
【分析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4年6月26日作出的《关于能否要求社保机构协助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养老金问题的复函》[(2014)执他字第22号]: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你院浙高法[2014]29号《关于请求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废止劳社厅函[2002]27号复函的报告》收悉。经研究,提出如下意见:一、被执行人应得的养老金应当视为被执行人在第三人处的固定收入,属于其责任财产的范围,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之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冻结、扣划。但是,在冻结、扣划前,应当预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必须的生活费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本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6条也规定:“被执行人在有关单位的收入尚未支取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向该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其协助扣留或提取”。依照前述规定,社会保障机构作为养老金发放机构,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应得的养老金。三、在执行被执行人的养老金时,应当注意向社会保障机构做好解释工作,讲清法律规定的精神,取得理解和支持。如其仍拒绝协助的,可以依法制裁。
关于被执行人的养老金是否属于其责任财产的范围的问题。
依照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查封规定)第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占有的动产、登记在被执行人名下的不动产、特定动产及其他财产权。”同时,依照该规定第五条第八项的规定,除非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明确禁止,被执行人所有的财产均可以作为责任财产由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应得的养老金在性质上属于资金请求权,是被执行人所有一类特殊债权,应当视为被执行人在第三人处的收入,属于其责任财产的一部分,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当然可以冻结、扣划。但是,由于养老金涉及的群体比较特殊,其谋生的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在冻结、扣划前,依照查封规定第五条的规定,必须预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抚养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费用。”
关于社保机构应否协助人民法院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养老金的问题。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36条也规定:“被执行人在有关单位的收入尚未支取的,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向该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其协助扣留或提取”。依据前述规定,社会保障机构作为养老金发放机构,有义务协助人民法院执行被执行人应得的养老金。至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答复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关于对扣发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抵偿债务问题的复函》(劳社厅函[2002]27号函)(以下简称劳办函)中提到的《通知》不得查封社保基金的规定,是指人民法院在执行社保机构所欠债务时,不得对社保机构管理的社保基金进行执行,其逻辑前提是社保基金不属于社保机构所有(代为管理),而特定化到被执行人名下的养老金则属于其财产的一部分,不在《通知》限制之列。对此,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早在2002年1月30日在法研[2002 ]13号答复中认为:“为公平保护债权人和离退休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离退休人员的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或者收入不足偿还其债务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其离退休金发放单位或者社会保障机构协助扣划其离休金或退休金,用以偿还该离退休人员的债务。上述单位或者机构应当予以协助。”最高法院本次批复重申了该答复精神。
4、抵押物产生的租金能否直接执行?如果能够执行,申请执行人(抵押权人)能否就该租金享有优先受偿权?能否在收取租金期间处置抵押物,并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价款优先受偿?抵偿顺位如何处理?
答: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除外。依据民法原理,租金是法定孳息的一种形式,因此,在上述情形下,抵押物产生的租金,人民法院依法可以直接执行。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债务人未清偿债务,抵押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抵押物,法院裁定扣押后,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孳息,亦即申请执行人(抵押权人)对该租金享有优先受偿权。
如主债权未能全部清偿,抵押权人在收取租金期间可处分抵押物,在全部变价所得中优先受偿债权。
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收取的由抵押物分离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如租金),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收取孳息的费用; (二)主债权的利息; (三)主债权。
【分析依据】
《物权法》第197条第1款:“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除外。”第197条第2款:“前款规定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4条:“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致使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收取的由抵押物分离的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按照下列顺序清偿: (一)收取孳息的费用; (二)主债权的利息; (三)主债权。”当事人放弃优先受偿权的除外。
根据上述规定,抵押权的效力是否及于抵押物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后的孳息,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1) 债务履行期未届满前,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抵押物的孳息。抵押合同生效后至债务清偿期未届满前, 抵押物的孳息仍由抵押人占有。(2) 债务清偿期届满后至抵押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抵押物前,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抵押物的孳息。该期间抵押物仍由抵押人占有。(3) 债务履行期届满后,债务人未清偿债务,抵押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抵押物,法院裁定扣押后,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孳息。这里的孳息包括法定孳息和天然孳息。抵押权人可以直接收取抵押物产生的孳息。 但如果抵押权人未将扣押抵押物的事实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抵押权的效力不及于该义务人,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向抵押权人清偿法定孳息的行为仍 然有效。
关于将租金直接认定为法定孳息,以及如主债权未能全部清偿,抵押权人在收取租金期间可处分抵押物,在全部变价所得中优先受偿债权的观点,参见最高人民法院(2015)执复字第23号执行裁定书。
依据《物权法》第195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
综上,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价款优先受偿是实现抵押权的法定方式,与抵押权人享有收取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法定孳息的法定权利属于两种不同的权利,二者并行不悖,可以分别行使。
5、在执行过程中,经常遇见拍卖标的物有长期租赁的情况,租期甚至长达二十年。由于被执行人负债严重,租金支付往往以抵偿他人债务的方式,造成标的物难以处置。租赁如何破除,是由申请执行人提出异议,还是以其它方式破除?
答:执行机构可根据案外人(承租人)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重点围绕租赁合同的真实性、租赁合同签订的时间节点、案外人是否占有案涉房屋等问题进行审查。如果租赁合同真实、合同签订于案涉房屋抵押、查封前,且案外人在抵押、查封前已依据合同合法占有案涉房屋至今的,执行中应当保护案外人的租赁权。如果抵押人(企业)未经抵押权人(银行)同意擅自出租抵押物,抵押权人可在执行程序解除承租人占有,原则上抵押权人不能通过另行提起诉讼的方式请求解除抵押人与第三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执行法院有权以裁定形式直接予以处理。第三人依据租赁合同占有查封物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执行程序中解除其占有,但不应当在裁定中直接宣告租赁合同无效或解除租赁合同,而仅应当指出租赁合同不能对抗申请执行人。
租赁合同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租赁合同纠纷的,可以另行主张权利。
【分析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擅自出租抵押物,抵押权人能否通过诉讼程序请求解除租赁合同的答复》 [(2011)民二他字第18号]: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又将抵押物出租,抵押权人能否通过诉讼程序请求解除租赁合同的请示报告》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规定的精神,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同意将抵押物出租的,原则上抵押权人不能通过另行提起诉讼的方式请求解除抵押人与第三人订立的租赁合同,抵押权的实现应当在执行程序中解决。对于在执行程序中抵押人作为被执行人擅自出租经法院查封抵押物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已经另案答复你院。执行法院有权以裁定形式直接予以处理。第三人依据租赁合同占有查封物的,人民法院可以在执行程序中解除其占有,但不应当在裁定中直接宣布租赁合同无效或解除租赁合同,而仅应当指出租赁合同不能对抗申请执行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执行异议和复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十一条:承租人请求在租赁期内阻止向受让人移交占有被执行的不动产,在人民法院查封之前已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租赁合同并占有使用该不动产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物权法》第190条的规定,抵押权设立后抵押财产出租的,该租赁关系不得对抗已登记的抵押权。
关于执行机构可根据案外人(承租人)及当事人提供的证据,重点围绕租赁合同的真实性、租赁合同签订的时间节点、案外人是否占有案涉房屋等问题进行审查的答复内容,参见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非住宅房屋时案外人主张租赁权的若干问题解答》(浙高法办[2014]39号)。
6.判决生效后、法院立案执行前,对于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和解协议,一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该和解协议,对方当事人可否向法院申请执行原生效判决内容?执行法院应如何进行审查?
答:在执行依据的判决生效后、执行立案之前,执行案件当事人双方就该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申请执行人因债务人未按照和解协议履行完毕,或者不适当履行、迟延履行、部分履行等任何原因(甚至无理由)反悔的,申请执行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执行申请时效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按生效判决确定的内容进行执行,但债务人已经履行的部分,人民法院可以在立案执行后从执行标的中扣除。对于扣除数额等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可以提出执行异议,执行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25条规定进行审查。
【分析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在给山东高院的(2003)执他字第4号复函中明确指出:“当事人之间在执行前达成的和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效力,但协议本身并不当然影响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的权利。债权人在法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内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但你院请示的案件中,负有担保责任的被执行人提出,因债权人远东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与主债务人等四方达成和解协议,并且在其向人民法院申请解除保全查封时,明确表示调解书(注:指法院主持下达成的生效调解书)中确定的债务已经全部履行完毕,因此本案不能强制执行。”
依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在执行依据的生效判决后、执行立案之前,执行当事人双方就该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自行达成和解协议,系当事人双方在本案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之外达成的和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不能申请人民法院执行该和解协议。该协议本身并不当然影响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利,因此债权人在法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内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由于和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法律性质,由该和解协议引起的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另行主张权利。
基于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法院立案执行后,被执行人提出债务已经履行或部分履行的,能否产生阻止或变更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效力?债务人已经履行的部分能否简单地通过执行实施过程中扣减的方式进行?由于我国尚未全面建立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债务人关于债务已经履行、债的关系消灭的异议是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异议程序进行审查,因此,人民法院对此异议应当依照执行异议复议程序进行实体审查,一旦审查属实执行法院应当裁定变更对已经履行部分扣减后强制执行的标的数额。关于被执行人提出债务已经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情况下法院如何进行审查及经审查异议成立的情况下如何操作的问题,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判例《兰州新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德瑞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复议案裁定书》([2011]执复字第7号),载《执行工作指导》2011年第4辑(总第40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
7.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之后,一方迟延履行的,能否恢复执行原生效裁判?对于当事人迟延履行和解协议的争议应如何处理?
答:执行和解协议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但是该执行和解协议(在申请恢复执行之前)已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复执行。至于当事人对延迟履行和解协议的争议,不属执行程序处理的范围,应由当事人另行起诉解决。
【分析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迟延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争议应当另诉解决的复函》(2005年6月24日 [2005]执监字第24-1号)内容为: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云南川龙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龙翔公司)申请执行四川省烟草公司资阳分公司简阳卷烟营销管理中心(下称烟草公司)债务纠纷一案,你院以[2004]川执请字第1号答复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龙翔公司申请恢复执行并无不当。烟草公司不服你院的答复,向我院提出申诉。我院经调卷审查认为,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和我院司法解释的有关规定,执行和解协议已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复执行。本案执行和解协议的履行尽管存在瑕疵,但和解协议确已履行完毕,人民法院应不予恢复执行。至于当事人对延迟履行和解协议的争议,不属执行程序处理,应由当事人另诉解决。请你院按此意见妥善处理该案。最(2005年6月24日 [2005]执监字第24-1号)
从最高人民法院针对有关个案的答复和处理的部分案例看,已经有条件地承认了执行和解协议的可诉性,即私法行为说视野下的救济途径。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办公室(1999)执他字第10号《关于如何处理因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致使逾期申请执行问题的复函》。再如,最高人民法院立案庭(2001)民立他字第34号《关于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给付事项超过申请执行期限后又重新就其中的部分给付内容达成新的协议的应否立案的批复》,以及其他有关当事人在一定条件下依执行和解协议另行起诉的复函(如 [2005]执监字第24-1号复函)。这些复函基本上认可当事人依据执行和解协议另行起诉的情形,不违反既判力理论和一事不再理原则,否则,不会赋予当事人就执行和解协议纠纷另行起诉的救济程序。但这些函文对当事人另行起诉也设定了一些前提条件,如多数复函涉及超过申请执行期限问题。之所以存在限制条件,并非是因为当事人另行起诉违反既判力理论和一事不再理原则,而是受我国现阶段法律、司法解释规定的执行和解协议纠纷救济途径的限制,即债务人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法院应根据债权人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目前,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直接依据执行和解协议另行起诉受到很大限制,执行和解协议纠纷不像普通民事合同纠纷那样都能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我国现阶段也并未正式建立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当事人依据执行和解协议另行诉讼的仅在某些情形下被法院认可。虽然现阶段依据执行和解协议提起诉讼受到限制,但司法机关并未否定执行和解协议纠纷的可诉性。现行规定对执行和解协议纠纷的救济途径可以概括为:1)债务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应根据债权人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2)和解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不予恢复执行;3)在某些不能得到执行程序救济的特殊情形下,当事人可依据执行和解协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8、执行过程中有证房产、土地使用权、车辆以及钢材等能否不作评估,经询价后直接拍卖?
答: 为提高执行质效,节约司法资源 ,减轻当事人费用负担,在全省范围内的有证房产、土地使用权、车辆以及钢材等试行原则上不作传统评估,经询价后原则上以此为起拍价进行网络司法拍卖,但是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1)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对于拟拍卖的江西省范围内已核发“红本”产权证的商品房,执行法院可以自行通过不动产所在地房地产评估发展中心“房地产评估价格查询系统”及地税部门对拟拍卖标的房产进行市价查询。
(2)对于拟拍卖的江西省范围内已核发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使用权,执行法院可以自行通过不动产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及地税部门对标的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进行市场询价。
(3)对于拟拍卖的已核发行驶证的车辆,执行法院可自行通过车辆登记地二手车市场公布的价格系统以及当地地税部门对标的车辆进行市价查询。
(4)对于具有固定型号的钢材,执行法院可自行通过钢材所在钢材交易市场公布的价格系统以及当地地税部门对标的钢材进行市价查询
对于上述市价查询,执行法院对查询结果应附卷。对拟拍卖房产、土地使用权、车辆和钢材等进行市价查询,不收取评估费及其他费用,在进行网络司法拍卖时,原则上以查询的市价结果作为第一次拍卖的起拍价(或保留价),不得降价拍卖,对方当事人协商同意降价的除外;如第一次拍卖流拍,可依法降价进行第二次拍卖。执行法院应当在网络司法拍卖公告发布三日以前将标的房产、土地使用权、车辆和钢材等的市价查询方式、查询结果并以此为网拍起拍价及其他网络司法拍卖事项以书面通知当事人及已知优先购买权人;通知中应包含就市价查询方式、查询结果事项征求当事人意见的内容。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无法通知的,应当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公示并说明无法通知的理由。当事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市价查询的方式确定的价格提出书面异议的,执行法院应按执行行为异议转交异议审查部门(或异议审查合议庭)审查处理。
【分析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第四条规定,对拟拍卖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价格评估。对于财产价值较低或者价格依照通常方法容易确定的,可以不进行评估。当事人双方及其他执行债权人申请不进行评估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对被执行人的股权进行评估时,人民法院可以责令有关企业提供会计报表等资料;有关企业拒不提供的,可以强制提取。
《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基准地价和标定地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经由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后,定期向社会公布。基准地价是城市规划区内一定时期的不同土地区域或级别、不同用途的土地使用权的平均价格;标定地价是以基准地价为基础确定的标准地块的一定是要年期的价格。第六条规定,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指定,应当以专业评估机构的地价评估结果为基础,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变化趋势,经组织专家论证后,合理确定。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应当每两年调整公布一次;在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也可以每年调整公布一次……。第八条规定,以拍卖、招标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时,出让人应当事前依据政府公布的基准地价或者标定地价指定宗地出让底价,经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议有关部门审核后保同级政府批准。以协议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介个不得低于政府确定的最低价格。
全国审判指导意见汇总
【华北】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
【东北】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华东】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中南】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 海南省
【西南】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
【西北】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 新疆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
本站专业收集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全国各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及各级人民法院司法指导意见,资料齐全,一站打尽!法律人必备!
↓↓↓公众号 行政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