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均一起枪击案的西雅图,真的浪漫吗?

2017-08-16 柳一晗 一城千寻



11年前的那个夏天,当我第一次来到西雅图时,傍晚走在克里公园边上,远处是紫红色的天空下衬托着的雷尼尔雪山和太空针,感觉这城市美好得有些不真实。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西雅图华人社区出现了第一家华人枪店,华人店主们在柜台下藏起了霰弹枪,越来越多的华人名字出现在隐藏式持枪证的申请上面。


2006年,西雅图市凶杀案为28起。2016年,西雅图市凶杀案为21起。这10年间,实际犯罪率其实并没有明显上升,但西雅图的华人社区对自身安全的认识发生了巨变。这其实也是华人对美国治安问题认知变化的一个缩影。



1

白天不懂夜的黑


在游客眼里,西雅图比《北京遇上西雅图》里面温哥华所伪装的那个镜像要美丽得多。他们挤进派克市场,在花丛中喝着宣传是“第一家”星巴克的咖啡,和铜猪瑞秋合影,登上太空针去俯瞰整个Eliott海湾,远观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群山,一切看来都那么祥和。


距离派克市场两条街的3/Pine路口有个麦当劳,初到西雅图的我第一顿午饭就是在这里解决的。当时只是觉得隐隐有些不对,后来才知道它的周边是西雅图警局整治的重点犯罪区域核心,又称“九块半”(9 and 1/2)地区。旁边的巷子里充斥着毒品交易,坐在店里经常可以看到吸毒过量被送去抢救的流浪汉;捅人事件是家常便饭,本地人又管它叫“McStabby”(麦捅人)。


类似这样的地方,西雅图还有好几处。游客不知所以然,时不时有人在夜里晃悠,被混混以“你瞅啥”的理由抢劫打伤。这还只是普通的治安案件。在不到70万人口的西雅图市,平均每天发生一起枪击,每年枪击死亡20人以上。而大西雅图区域,是《福布斯》上美国安全指数排名第四的大城市群。


如果你觉得这些数据难以置信的话,不妨看一下270万人口的芝加哥市。2016年芝加哥一共发生枪击4379起,全城被枪杀719人,枪伤3660人次,人均枪击死亡率达到了西雅图的5倍,平均每11小时就有一名芝加哥市民毙命枪口之下。


在近距离体会了一次捅人案之后,看着当地华人媒体圈的歌舞升平,我和友人决定开启一个新媒体试验——根据警方数据,通过“西雅图黄都督”这个微博号,持续发布大西雅图地区的安全事件,尽量做到每天更新,希望华人们通过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件逐渐明白:美国的大城市各区域有好有坏,恶性治安案件集中的区域,白天也许根本看不出来;黑夜降临之后,巷子里是另一番景象。


已经不记得多少次,深夜监听Scanner,监控数据,追踪警察和记者动向,最终指向了一起又一起子弹横飞的战斗。有时候你会庆幸,这些互相开枪的人准星真的非常不好,几十发子弹互射竟然仅仅是一两人受伤送HMC(西雅图港景急救中心),但同时也第一时间知道了枪手的种族,这时候往往只能做一个无奈的表情。



2

华人将何去何从


从西雅图中区一路向南开,为身旁朋友介绍摆着纪念花束的路口时,总免不了多嘴几句:“这里上周被枪杀了一个,这礼拜同一个地点,又被对方报复死了一个。”朋友往往第一句就问:“是什么人?”——言下之意,如果是黑人、毒贩,那往往与他的安全无关。


其实谈论国外治安,最无法回避的就是种族问题。在生活中被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反复受到特定种族的犯罪分子侵犯之后,老华人也许还会韬光养晦,新华人对美国政治正确那一套根本不接受,不少人直接就对整个种族、特定宗教产生抵触情绪。


而近些年美国进步(Progressive)人士所提倡的劫富济贫、穷人应当不劳而获、坏人都是社会受害者等理念,在已经接受了30多年改革开放教育的新华人看来,就是彻底的社会倒退(Regressive)。这些人所倡导的行为,和大部分新华人的安全利益相抵触,更何况进步人士本身也是鱼龙混杂,就更容易引发新华人群体的反感。美国在进步人士逐渐把持政坛之后,有一种把案件相关人等都视为受害者的倾向——一个匪徒闯入你家,威胁你之后,最多坐上两三天牢就会被释放回到街上,你自己问问是否可以接受?


而当华裔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时,平时“进步”的媒体们就突然噤声。没有人为手持钢笔的华裔被警察射杀去组织游行,也没有媒体替被迫自卫反击结果遭学校开除的华裔大学生抗争。


这种直接的不平感,很快就通过社交媒体传导回国内——当你和一个从未来过美国的朋友谈论美国政治时,他能清楚地说出“白左”、“黑命贵”这些新华人专属词汇,而且能准确说出几个例子。这些案例反复传播,加重了国人对美国治安问题的负面印象。


但与此同时,移民们对于治安问题的应对,除了提倡买枪、买好学区房,往往也就停留在号称要学习BLM运动,组织CNLM(华命贵)运动了。不幸被中介忽悠买在黑帮战斗区的,就不免多嘟囔几句国内大城市的治安有多好了。



3

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


2008年对于世界经济是一个转折点,对于海外华人社群也是一样。经济危机让西方无比强大的印象逐渐破碎,从这一年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西方国家是为了投资、享受生活,能来就来,不想呆了就走的态度越来越明显;科技公司在美国经济中的影响力越来越高,高学历的中国移民大批通过工签定居;而美国学校因为经费窘迫,对中国留学生们大放水,留学生群体的突然膨胀也让华人群体产生了质变。即使是“裸奔”来美并费尽全力留下的同胞,和之前来的人的感觉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而认为美国就一定好的人的比例更是大幅下降了。


那么,华人圈未来的关于美国治安的主流声音会是什么样的?


在海外华人媒体圈,经常会碰到“华埠”这个在国内并不多见的词,它在海外用来指代唐人街。国内刚来的人看到往往是一头雾水,而美国治安真相之所以显得“云遮雾罩”,也与华埠不关心其他族群的传统思维有关。


改革开放初期,初来美国的华人往往会选择住在唐人街或华人聚居区周边。由于英语普遍不好,获取信息的渠道通常是华人聚居区的口口相传和超市门口带着明显意识形态色彩的中文报纸;而随着这些年士绅化(gentrification)的加重,年轻人纷纷离开老华埠,华人社区离散化越来越明显。地方性的华人电视台少有人看,即使是著名的某卫视,在全美订户总共也就20多万的样子,大部分华人是看不到的。家门口出的事情,往往几个月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久而久之,传统的华人社区也就普遍养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习惯。


但突然而至的大批新华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意机会,也带来了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微博、微信的出现,更是打破了传统华人媒体的信息垄断。相比于老华人,新华人更关注自身周边的事件,对吃喝穿用更讲究,更敢于用英语交流,对不同文化的吸收和学习更快,更有自信。


当原来近乎封闭的信息通道被打破时,很多新华人突然发现,自己身处的地方并不像之前美国亲戚、中介描述的那样好。这里繁华的区域常有枪击,小巷里的毒品交易实际从未断过,奇奇怪怪的法令竟然会保护华人眼中的恶人和坏人。这些信息在美国的媒体上是完全公开的——新华人对这些信息远比老华人在意,他们传递信息的速度更快,反应更快,而这些信息也快速通过微博、微信回流到了国内,又反复增强了国内对国外安全问题的认识。


到今天,西雅图依然是那个西雅图,那些安全问题在根本上并没有改变过,只不过华人群体和气氛不同于以往了。新华人和老华人逐渐分化,大有“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的感觉。这种分化在美国几个受新华人青睐的大城市都在上演,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两个群体应对困难的方式的不同。现在已经能看到新华人对当地官僚机构不良作风的强烈反弹,官僚机构被倒逼改善,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


随着中国对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些新华人的声音总有一天会完全迸发出来,成为主流,他们对于安全的见解又会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媒体。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0年,我们的世界观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我们对安全的定义也会有很大改变。


那时候,我们是否有能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了呢?


——原文刊登于《南风窗》第17期封面报道


“一城千寻”原创,欢迎全文转载,严禁摘编和抄袭。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城千寻(ID:onecity1000)。如有其他事宜,请联系后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