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黑马郑州能否破解“南北差距”

江文 市井望远镜 2020-09-23

郑州的崛起看似突如其来

其实事出有因

它的“秘诀”远远不止富士康

——本文作者:江文


➭➭➭

近年来的城市经济排位赛,郑州算得上是“话题选手”。


8月18日,国内首份城市数字治理指数榜单出炉。榜单一出,最让人吃惊的不是拔得头筹的杭州,而是力压苏州、东莞、西安等一众城市取得第7的郑州,其数字治理指数仅次于广州。


不仅是数字化能力,这座雄踞中原的国家中心城市,近几年发展气度恢弘,大有逆袭之势。



经济上,它一路赶超济南、哈尔滨、沈阳、大连、西安,紧追青岛,跻身万亿级城市,闪耀北方;区位上,它最早拥有完善的米字形高铁网,辐辏云集,通达八方;产业上,自富士康、上汽之后,郑州还与阿里“联姻”,产业结构日趋数字化、现代化。


在北方经济相对失速、南强北弱的新变局中,郑州是罕见能实现快速崛起的“黑马”,爆发出无穷潜力。


那么,这个被当地人戏谑为“郑姆斯特丹”的中原之城,是如何一步步逆势崛起的?


01 “黑马”的底牌与潜力


作为中部强省会逆势崛起的重要一极,郑州各方面成绩相当耀眼。


早在两年前(2018年),郑州就实现了三大飞跃:GDP总量破万亿,常住人口破千万,人均GDP破10万元。


全省近1亿数量的人口红利,八爪鱼般的高铁网络,一片重围中拿下的转移产业,更是让郑州发展一路扶摇直上。仅最近10年,郑州GDP就翻了3倍之多。


2019年,郑州的经济成绩也相当不俗。GDP达11589.7亿元,同比增长6.5%,跑赢全国水平(6.1%),位列全国各大城市第16位。


今年各地遭受疫情重创,经济数据一片惨淡。郑州却顶住了压力,完成生产总值5459.6亿元,同比只下降了0.2%,回升幅度好于全国、全省。


郑州是如何办到的?


自动驾驶公交亮相郑州。图源新华社


一方面,大疫之下先知先觉的科学防控和数字化管理,让郑州有底气率先复工复产,以夺回失去的时间。


突如其来的疫情加速了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郑州因善用数字化手段,在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方面表现亮眼,充分证明了“得数字化者得先机”。


在疫情最严峻的2月,郑州有效搭建疫情防控一体化平台,火速上线包括疫情上报、来郑人员登记、疫情调度指挥、智能外呼、钉钉复工复学系统等10套数字防疫系统,实时了解全市上万个社区以及道路、医疗等各个单元的战“疫”状况,不仅有效防止了聚集性传染、保障公众的出行安全,还维护了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另一方面,外贸进出口是郑州抵御经济寒冬的坚实后盾。


官方数据显示,郑州上半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583.5亿元,同比增长了13.7%,总量和增速均居中部省会城市第1位。


这一数据并不意外。当沿海城市的外贸经济受疫情重创、出口受阻,郑州作为内陆经济枢纽,要素集聚能力凸显。


这背后,离不开交通优势的助攻。要知道,郑州不仅坐拥米字形高铁综合枢纽、开行了中欧班列,还拿下了等级最高的“第五航权”,剑指国际航空物流中心。


郑州机场


今年上半年,郑州中欧班列开行539列,同比增长90.5%,居中部城市第一名,集货范围已覆盖全国四分之三区域。


航空领域,郑州的货运优势同样显著,其与四大一线城市的机场集中了全国90%的国际货运量。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新郑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25.51万吨,同比增长21.45%,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


在南强北弱、劲敌如林的城市竞争格局下,郑州可谓后劲无穷。


02 体量腾飞的转折点


从曾经的小小郑县一路发展为一个被火车拉来的工业大都市,郑州曾有过一段隐忍又憋屈的历史。


这座城市,曾一度被说成“没存在感”“外省招黑,省内不服”。人口上,本省人流出,远则北漂、南下珠三角、东奔长三角,近则流向武汉、西安,经常不把省城放在眼里;产业上,郑州早年一直依赖水泥、化工等重工业,能耗高、污染重。


面对压力和嘲笑,郑州选择把委屈咽下变成养料,先后建设出极具活力的郑东新区和港区,同时不断优化转型经济结构优化,重点发力新型工业。


其中,一大标志性事件便是 2010 年富士康的落户。为了争取富士康,当地时任领导亲自挂帅,列为“一号工程”,针对性地连续开出三大优惠条件,让郭台铭无法拒绝。其中,与营业额挂钩的现金补贴、缴纳保证金后零成本使用土地,已经非常诱人。更不用说,郑州还承诺组织周边中专技校,保证劳动力供应。


对富士康来说,性价比高的劳动力太关键了。郭台铭当即拍板,进驻郑州。



彼时,虎视眈眈的不只有郑州。


各大城市都心知肚明,郭台铭身后的巨无霸富士康,意味着大量的就业岗位、税收和GDP创造。不仅如此,强势企业和大项目还能促发“鲶鱼效应”和“乘数效应”。做到既对产业链上下游做到整合提升,又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富士康落户郑州后,华为、苹果、中兴、创维、OPPO、酷派、魅族等上百家终端智能制造企业纷至沓来,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郑州一大经济支柱。据统计,全球每7部手机中就有1部来自郑州。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富士康承载了郑州经济体量的腾飞。最风光的2018 年,郑州市进出口总额 615 亿美元,位居中部六省第一,全国省会城市第四。其规上工业总产值甚至赶超了老工业基地武汉,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位,仅次于广州。


一个更具技术含量、低污染的产业集群只是开端。郑州今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提出要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争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等6大主导产业的规模占工业比重达到72%左右。


郑州检修工人在工作间隙喝水。图源新华社


郑州正为此狠狠发力。从上半年固投数据来看,郑州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8.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25.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41.1%。


伴随而来的,是人口回流。随着强省会的推动和本省经济的发展,劳务输出的数量已经逐年减少。越来越多的河南人开始用脚投票,回到家门口工作,郑州人口回流现象明显。


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历史性地突破1000 万,人口增量排名全国第7;2019年,郑州常住人口数量增长21.6万,高于九朝古都西安,与成都、长沙、重庆、佛山处于同一梯度,牢牢占据全国前十的位置。

近些年,抢人大战硝烟四起,在“地随人走”的指挥棒下,各大城市各显神通。郑州能取得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03 发展进程中的喜与忧


当越来越多河南人回到省城发展,这座城市的竞争力也在无形中抬升。


2017年,郑州迎来“高光时刻”,被中央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坐镇中原。这意味着,经过十多年的“忍辱负重”、艰苦奋战,郑州赢得了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重要入场券。


不过,“国家级中心城市”代表了沉甸甸的发展目标,郑州夺下这一光环始终伴随着争议。


乐观来看,它的进步有目共睹。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9)》显示,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中,原来处于第三梯队的郑州、西安和处于第二梯队的成都、武汉,成长性指数明显高于第一梯队的上海、北京、广州和处于第二梯队的天津、重庆,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趋势。其中,郑州市的成长性排名第一。


8月15日,游客在郑州“电影小镇”游玩。图源新华社


悲观而言,郑州面前的难题不少:科教资源方面,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大学;医疗资源亟待改善,三甲医院数量与当地人口严重不匹配;历史底蕴更是不如古都洛阳、开封……要想真正坐稳国家中心城市的位置,在软实力上还需好好补足短板。


在这一背景下,郑州固然能吸引本省的人口,但自身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和吸引高端人才的魅力,还比较有限。


这和郑州的产业结构不无关系。金融和高端服务业是短板,第三产业还比不上武汉、成都、重庆。尤其在互联网产业上,郑州还相当稚嫩。当你把中国的互联网地图摊开,你会发现郑州作为中部发展的龙头城市,竟然是“灯下黑”。


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上半场的BAT,还是下半场的TMD,这些国内一线的互联网公司都与郑州无缘,不仅少有产品和研发团队,甚至没有占据话语权的分公司或第二总部。


城市经济的竞争,最后都要落到企业尤其是巨头企业上。无论是自身培育还是外招,企业的成色往往反映了地方经济的底色和潜力。


不过,互联网巨头阿里的到来,给郑州带来了转机。


阿里巴巴公司内部,墙绘“使命”金句


2019年8月,阿里正式宣布布局郑州,要携手建设中原区域中心、飞天国产区域平台,同时参与河南数字经济建设,为郑州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智慧支撑。二者联姻,昭示着郑州产业转型的决心:正逐步从劳动力密集型跨越到知识密集型。


2020年6月16日,郑州更是宣布,要与阿里巴巴联手打造“中部数字经济第一城”。无论是防控疫情还是科学防汛,“数字化”已经成为这座城市服务市民的重要工具。


有了巨头企业的强势助攻,一个焕然一新的郑州正大步朝我们走来。


04 北方城市该有的低姿态


在新一轮城镇化趋势下,抢人也好,争夺巨头企业落户也罢,最终各地比拼的还是营商环境。


郑州的营商环境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近年来,郑州放下姿态,频频向长三角取经,不仅充分尊重企业和人才的诉求,还让营商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当地官员在招商引资上颇具门道。此前,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曾有一篇数千字的招商心得广为流传,其中一句原话是:“招商引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有门槛、一定要有甄别、一定要有定力,宁缺毋滥。”


而郑州新一轮招商引资的侧重点和衡量指标是:能否将传统的交通区位、制造业优势,转化为更具竞争力的新兴优势,以填补产业转型升级动力的不足。


郑州郑东新区夜景


这一点,光是从7月底刷屏的“黄河与长江的握手”,就能看出郑州为“扬长补短”所作出的努力。7月20日、21日,郑州党政“一把手”率队赴上海考察。此行共签约项目37个,投资总额1067.7亿元,其中聚焦“短板”第三产业的有17个。


与此同时,在领略到数字化的魔力后,郑州正剑指下一个“杭州”,将互联网变成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在数字治理层面深深扎根。例如施行“最多跑一次”的新政,于今年3月上线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郑好办”APP。为的就是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让数据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


一系列信号表明,随着多重国家机遇叠加,这座后劲十足的黑马城市在隐忍中崛起后,将继续拉动塌陷的中部,向东看齐,一步步成为内地的“沿海”。


让脱颖而出的郑州加速奔跑,进而领军破风,既是破解“南北差距”命题的关键,更是河南乃至中国的历史使命。


排版 | 井底蛙


推荐阅读

河南为什么长得像飞船

08-09

五线城市喀什为何能跟深圳并列?

08-05

点赞或在看支持一下作者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