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支付的韭菜还能割

浦潇 盐财经 2021-01-11




作者 | 浦   潇

编辑 | 何子维


信用卡在中国二十多年,一直都没能走出少数消费场所,手机支付却在两年时间成为了与现金同样普及的支付工具。


能有这番景象,两大“当家的”自然功不可没。


两年前,上门收货的快递员总会问一句:“您是支付宝还是微信?”


移动支付早不是新鲜的话题。但现在情况变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支付大战开打。

今年7月底,美团的王兴公开埋怨支付宝手续费比微信高,索性关闭了支付宝在美团的支付窗口。


屏蔽支付宝不是袋鼠老弟瞎折腾。直面刀枪的前排士兵们,也不是不怕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本平静的支付市场一时间风雨欲来。新玩家们拼命拉新,纷纷抓住支付牌照这跟绳索,使劲往上爬。


具体点来看。


9月份,字节跳动收购了合众支付。虽说今年其因海外战事,分身乏术,还未上线与支付有关的具体业务。但字节跳动对支付的虎视眈眈,早已在申请抖音支付时,就初见端倪。

图 | 合众支付实际控制人已是张一鸣

京东入局更早。2012年,它就收购网银在线获得第一块支付牌照,今年又有消息称京东拟以16亿收购块钱,再入一张牌。


快手没有携程那样的背后靠山,是通过收购持牌机构易联支付上垒。在11月拿到支付牌照之前,快手的关联公司专门申请了一个快手支付测试的公众号,目前没有发布信息,仅留有“提现”和“充值”两个主界面。


拼多多则算是攻城战里边较早冲锋陷阵的那个。


今年年初,拼多多收购付费通,最近又上线了“多多钱包” ,着手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势必要奇袭两大巨头。

图 | 付费通股权穿透图

支付牌照只是大战的入场券,券到手,才有绕开微信支付宝的可能性。美团之所以敢公开叫板支付宝,除了众人皆知的个人情理,也是因为早早“持证上岗”。


可支付牌照有多难拿,大家心知肚明。


作为最有价值的牌照之一,一张牌照的价格就可高达数十亿元。


而且,自支付牌照发放以来,至今共有38张被注销,牌照的总存量也缩减为233张。


虽然有证,的确等同于当下金融环境中的话语权。


但一众互联网企业,偏偏选择这个时间点前仆后继,不惜斥巨资换取一张薄纸,势必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可市场什么情况?


目前,支付行业早已被两座大山占据了90%的份额。


回溯看,微信在2014年春节期间上线了红包,突如其来的逆袭,一夜之间就完成了支付宝苦心经营数十年的业绩。


从那时起,微信穷追不舍,支付宝在经历股价大幅下跌后,披荆斩棘通过布局金融产品才勉强稳住根基。旷日持久的战争,最终以两个大厂将市场几乎等平分割而暂告一段落。


都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支付宝和微信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其他玩家没有趁机攻占一方宝地,反而异常积极地接入两个平台。


现在,二王者表面休战,其他互联网企业却义无反顾、想着法子地抢占互联网世界的“水电煤产业”。


这其中不免有些意味。


微信和支付宝不做免费的午餐。平台向它们缴纳的费用,按照王兴形容支付宝的话来说:“费率高得不合理。”


王兴质疑支付宝费用高,并非平白无故。

图 | 王兴

表面上,平台给出巨幅优惠,实际上,用户购买后,平台还得再从中扣除一部分利润付给支付渠道,这听起来的确是有点不太划算。


企业打点小算盘,天经地义的事。


不过若是只为了这番蝇头小利,未免太过小气。更何况在平台与支付渠道的合作中,也存在互吃红利的情况,比如拼多多和微信。


那么,这一明确转向的背后,自然还有更为关键的利益刺激。比如行业发展的大势所驱。


疫情加速了对非接触式支付的需求,仅是一个背景条件。


现阶段,国内约有6亿的网购人群,每年可达约10万亿的网络零售规模,且国内的移动支付规模和比重均居世界一位。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只直播电商的整体规模就达到了几十亿。


拿快手来说,快手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快手电商生态报告》显示,快手电商的GMV两年增长1000倍,平均每秒就有2场电商直播。

图 | 快手电商GMV:2年增长1000倍

电商业务的显著增长,无疑刺激了企业脱离辅助支付的需求。


时局有了,还得有恰当的时机。


以拼多多为例。


在互联网大厂们早期展露购入支付牌照的苗头时,拼多多还深陷在“二清”的争议当中。


为解决这一矛盾,拼多多与银行合作,由银行负责用户交易的资金清算,再分给商家,但就是硬撑着没自己做支付。


这样当然有局限性。


上市之后,拼多多一直坚持的下沉市场份额,就被往下延伸的京东和阿里系平台盯上了。下沉市场再怎么庞大,也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用户如何的嗷嗷待哺,也有被喂饱的一天。


多年的积累为的不就是赏金重酬、百姓传送的美名吗?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用户在平台购买东西,使用支付宝和微信页面会自动跳转。在讲究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一分一秒的视线转移,都有可能流失兴趣。


互联网企业为了保住现有客户群,都在绞尽脑汁续命,还得补血自己,扩张电商业务。


可一将功成万骨枯,竞争对手与日俱增不是什么好事。


同样主营电商,京东要反哺自家销售。


短视频行业要争夺这块巨大蛋糕,字节跳动要维持现有流量,“后辈”快手既要争下沉市场,还心高气傲想和前辈一较高下。


美团则要想尽办法赚净利润。


……


一家人,自然是要整整齐齐。


因此,支付端口这么致命、逼仄的通道,自然是从TMD到BAT,都在舍命争夺。


而微信、支付宝“前人种树”,把坑都踩遍了。


比如,以前用户开通支付宝的快捷支付这个功能要带好身份证、网银 U 盾、银行卡到线下网点开通,每次有 500 元的支付限额。


诸如此类繁琐的操作界面被一一简化,后来者直接坐享“乘凉”的成果。


对于拼多多这样冲着下沉市场,涵盖大量中年群体的服务平台,一个直接明了的付款操作,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试想,如果不是支付宝和微信把平台系统玩转了这么多年,拼多多怎么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成熟上好的苹果?


这一点上,一众互联网企业们皆如此。


既然众军兵临城下、生死之战迫在眉睫,那还等什么?

现阶段来说,大部互联网企业入场游戏的目的,其实不在于挑战支付宝和微信的王座,而是自身使命使然,以及物质精神激励。


如何满足自己的消费场景,将平台的流量导向自带的支付渠道中。后来争夺支付战场的小老弟们不惜浴血搏杀都要紧握的,是平台自身积满的一池子的用户红利。


那构建平台的交易闭环即是亟待解决的首要矛盾。


综合看,不管是三家超过一千亿美元的小巨头——美团、京东和拼多多(根据当前市值排名),还是做旅游的携程和专注出租车业务的滴滴,以及短视频排头兵快手和字节跳动,都必需倚靠双向交易发展。


于它们而言,建设支付渠道,无疑有助于降低成本和风险,建立专属的交易循环体系。从而最大效率进行资源配置、维持数字消费的可持续性。


其次,倘若交易整个环节都在自家的地盘上完成,可把握原本流向外部的用户交易数据。


数据即是流量,流量即能变现。


怎么变现?


传统的途径有3个,电商、广告和金融。


电商有基础,广告业务很难拔得头筹,那剩下的金融服务,就是重要突破口。


金融作为最有利可图的业务,利润空间大,几乎是一片红海。一个显著的例子,蚂蚁利润的核心干将是微贷科技,占总营收比例约40%。


生死相搏的玩家们,都看得到这个令人亢奋的驱动力,故流露出了金融体系布局的庞大野心。


比如美团今年上半年测试了“美团信任分”,与“芝麻信用”类似,紧接着又推出了 “美团月付”功能——其实就是黄色的花呗,看起来势必要建立商业信用体系。

图 | 美团月付

滴滴则早在2018年时就小范围试点了“滴滴信用付”,近期则开始试水信用支付,开了一个“滴滴月付”功能,并且不设额度限制。这些都和“花呗”、“借呗”服务玩的是一个套路。


与之类似,字节跳动和滴滴同年上线了“放心借”,在今日头条推出借贷产品。今年11月,又在抖音推出了“放心花”和 “放心借”。

图 | 抖音“放心借”

这符合规模化金融事业的求成路径。


实践方可出真知。蚂蚁就是茫茫金融大海的一座灯塔,生死抉择面前当然不惜一切朝着光明前行。


还有数字人民币的推行,也是促进机制。


今年,深圳、苏州先后进行了数字人民币红包测试。


据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所说,“微信、支付宝是‘钱包’,而数字人民币是钱包里的‘钱’,两个是不同维度的东西”。


数字人民币需由商业银行向公众兑换,流通的服务则可以由第三方支付机构及其它中小型银行来承担。


这里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指代互联网企业。


在如今反垄断、互联网公司金融业务受到监管的情况下,数字人民币可以提供给狭窄、固定的支付市场更多可能性。


京东就作为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机构,参与了部分线上场景和自营线下场景的测试。

图 | 工商银行可选择接入京东、美团单车、滴滴出行(图片来源:澎湃新闻苏州市民刘先生提供)

这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是降低准入门槛的利好风向。


再有消费者个人数据加持,为企业建立良好信用体系和完备金融服务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交易的另一头——处于供给侧的商家们同样有资金补给的需求。平台可借由掌握他们的交易动向,推销自家的信贷类产品,无疑是“一箭双雕”的美事。


狭路相逢,勇者胜。机遇与资金的吸引力,即是互联网“当红小生”们逐利的方向。


回到开头,勇者狭路相逢,前锋战队的互联网战士犹如热刀切牛油一样入侵巨头的阵营,是否会撼动其稳固多年的宝座呢?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其实微信支付宝的使用基本都不在阿里及腾讯自有的产品范围当中,比如线下商场消费,或是线上的打车和外卖等,都只发挥了支付工具的功能性。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显见弱点。


骁勇善战的参赛者们发展势头不可小觑。平台支付方式的增多,的确有可能分走一部分原有的用户流量。


但总的来说,支付宝和微信作为两大“国民APP”,有多年积攒的用户基础作背书。


分别来看,支付宝有淘宝的万亿规模在;而微信有用户们固定、长期的社交使用频率,而且多年的耕耘,使得它们牢牢地抓住了交易双方的利益需求,启发了从商家到消费者的习惯依赖性。


从自身条件来说,支付宝和微信具备成熟、完整的体验;充分布局的产品体系;且早已深谙用户的喜好。


按这样的逻辑,智者的成功路径或许能够复刻,但江山不太可能朝夕之间就轻易易主。只是支付市场即将迎来的狂风暴雨,是板上钉钉了。





END



作者 | 浦   潇

编辑 | 何子维

排版 | 翁   杰


推荐阅读


— 盐财经出品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盐财经

读懂财富与经济的逻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点点在看把盐撒给更多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