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怕“北上广沈”除名,只怕没了老雪鸡架

查志远 盐财经 2021-10-02





▍盐财经 

作者 | 查志远

编辑 | 何小民



每份疫情行程轨迹里,都暗藏着这座城市居民的生活画像。


去年北京的“中年考研男”,让大家感慨北漂生活的不易,前段时间,一位沈阳大爷的行动轨迹让“沈阳鸡架”彻底出圈。


要知道,在沈阳,夸一个男青年的外表不是帅、酷,而是“利整”,真正让沈阳人感到惬意的是在吃着鸡架,喝上雪花啤酒的那一刻,“鸡架配老雪”,是沈阳人的专属解忧神器。


图|沈阳烧烤摊的宠儿,是鸡架( 图源:《宵夜江湖》)


但除了“鸡架”等美食,沈阳也是一座极富历史厚重感的城市。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


“东方鲁尔”“中国重工业摇篮”“共和国装备部”这一连串的城市标签见证了沈阳在重工业时代的辉煌。


建国初期,沈阳凭借着雄厚的工业基础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创造了200多个第一。


 “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过去与北上广并驾齐驱,到如今再次向潮头奔去,沈阳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

曾是“共和国装备部”


在沈阳众多的城市标签中,“共和国装备部”无疑是沈阳最引以为傲的一张城市名片。


在沈阳,有一家由原铸造博物馆改扩建而成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博物馆。


图|中国工业博物馆(图源:沈阳新闻综合频道)


该博物馆记录了中国工业百年发展的历程,更是见证了沈阳这座工业城市振兴的足迹。


沈阳的工业有多辉煌?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热年代里,沈阳成为新中国工业的“基石”。“一五”、“二五”期间,新中国财力的1/6都倾注在这里,“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中国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3项在沈阳铁西。


20世纪50年代是沈阳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能源、原材料、机械制造和军工业奠定了“共和国装备部”地位。


第一个重点有色金属厂、第一家鼓风机制造厂、第一台18马力蒸汽拖拉机……“沈阳制造”是那个日新月异年代里最好的名片。


图|第一台18马力蒸汽拖拉机(图源:中国工业博物馆)


到1980年代,辽宁的重化工业位居全国第一,经济总量一度是广东的2倍,沈阳更是成为“东方鲁尔”。


那时沈阳不仅是东北最大的城市,在全国也是排在前列,“北上广沈”更是风光无限。


1978-1993:沈阳GDP连续16年全国前十,经济重镇地位无人能撼。


1994-2000:GDP逐渐开始跌落至全国第15,经济下滑比较明显。


2001-2015:GDP勉强维持全国前20,增长动力明显落后于东南沿海城市。


2016至今:GDP跌破前全国30,产业转型经历阵痛期,开始艰难追赶。


广义上“闯关东”,就是因为当时的沈阳是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沈阳得以飞速发展正是由于工业带动起来,从而导致关内人到关东谋生。


跨过时间长河,沈阳曾因工业繁华惊鸿过,也因工业而遍地伤感。


改革开放之后,沈阳先后建立了经开区、南湖高新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开始集聚发展。


1986年,沈阳防爆器械厂破产轰动中外,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破产的企业”,当时《泰晤士报》将沈阳称为“中国经济实验室”。


图|1986年8月3日,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 图为1986年8月25日,原厂长石永阶看着工人们领取救济金证 (图源:新华社)


整个1990年代,是沈阳产业发展史上最为阵痛的时期。主要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冗员冗余和生产效率跟不上市场竞争的变化,导致连年亏损,随之出现“下岗潮”。


伴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老工业区开始搬迁改造,沈阳工业发展出现了持续衰退现象。


拿沈阳工业的集中承载区铁西区为例,辉煌时期的铁西区密布着沈阳市80%以上国有工业企业。


但是到了1994年底,因工业的衰退,铁西区全区财政收入仅为8900万元,政府日常开支也出现了困难。1995年,铁西区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到三分之一, 30多万产业工人中有13万人下岗。曾经辉煌的铁西区工人村,一时间变成了“休假”职工的“工人度假村”。


图|打麻将的下岗工人(图源:大辽网)


直到新世纪“东北振兴”战略的提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领跑者,沈阳的转型也颇为艰难。



▋▍

一“马”当先


工业制造是沈阳的品牌、沈阳的根,是沈阳安身立命之所在。沈阳出产了共和国历史上数百个“第一”。


近些年来,跟整个东北地区一样,沈阳是失落的。经济增速下滑,营商环境评价不佳。直到2010年前后,东北全域的工业普遍性衰退才得到了遏制。


这其中,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引入和培植新产业成为工业振兴主要手段。


2010 年以来,沈阳陆续建立了综合保税区、中德产业园、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发展和培育了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等为主导的战略新兴产业。


图|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图源: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管理委员会官网)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沈阳的产业结构调整也终于逐渐从阵痛中走出来。强大的工业基础,让沈阳能够在“东北振兴”发展战略中始终保持领跑的姿态。 


这其中引进宝马,无疑是沈阳近些年产业转型升级成果的一个范本。


宝马结缘沈阳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03年,那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元年,同时成立华晨宝马。


自2009年签订合资企业第二阶段发展规划以来,华晨宝马已经向沈阳生产基地投资达640亿元人民币,而且新的建设和研发投资也在不断注入,进一步扩大沈阳生产基地的规模。


2018年,德国宝马集团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25%股权,将自身在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持股比提升至75%,从而正式控股华晨宝马,企业的经营主导权也将归于宝马集团。


图|宝马集团将36亿欧收购华晨宝马股权,持股提升至75%(图源:央视财经频道)


这不仅对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是一件大事,对产业转型中沈阳乃至辽宁也是至关重要。放弃对华晨宝马的控股权,换来宝马集团加大对本土的投资,至今来看也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十多年来,华晨宝马一直蝉联沈阳市的纳税企业首位,并为当地创造了约2.1万个就业岗位。早在2016年华晨宝马在沈阳的纳税额就占到沈阳市GDP的4%,达到辽宁省GDP的1.3%。


2020年,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从重点产品看,汽车整车产量下降4.1%,但宝马汽车增长12.8%。


图|沈阳市2018年度纳税百强单位名单,图中显示为前5名(图源:辽沈晚报)


业内人士对盐财经表示,2020年华晨宝马销量60.2万辆,如果按均价40万计算,产值达2400多亿,占2020年沈阳GDP近40%。


如今,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共有大东和铁西两个世界级整车工厂和一座动力总成工厂,沈阳成为宝马集团全球生产体系中最大的基地。


虽然华晨宝马已经不再由国资控股,不过相比让出控股权,留住宝马无疑会让沈阳乃至辽宁发展得更好。


今天的沈阳虽然没有逃过大部分东北城市共同的命运,但是相比之下,工业发展与宝马深度绑定也算守得云开见月明。



▋▍

“中国大连,辽宁沈阳”


沈阳地铁一号线中街站内镌刻着乾隆皇帝1743年赴盛京(沈阳)拜祭祖陵时所作《盛京赋》,详细记录着盛京物产之丰富、人才之鼎盛。


图|沈阳地铁一号线中街站内镌刻的《盛京赋》(图源:沈阳地铁报)


沈阳可以说是带着与生俱来的王者气息,但是近代以来,随着港口的兴起,作为东北中心城市,沈阳的风头远不及快速崛起的海滨城市大连。


跟很多地方一样,辽宁也存在省内“政治中心”沈阳与“经济龙头”大连这样的双子星城市。


沈阳和大连这两座城市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相差不多的经济体量给了它们对抗的底气。


2020年,沈阳和大连的GDP分别为6571.6亿元和7030.4亿元,沈阳比大连在GDP上差了近460亿,差不多是辽宁省内一个阜新市(504.6亿)的体量。


图|大连大窑湾港区(图源:新闻大连)


而2019年沈阳和大连的差距是530亿,从增量上来看,沈阳似乎更有后劲,2020年沈阳GDP增量101亿,大连只增加28亿,大连和去年相比,变化不大,后劲略显不足。


沈阳今年第一季度GDP名义增速18.61%,超过大连的14.64%。但是在总量上沈阳不及大连,不是沈阳不努力,二是大连的体量确实比沈阳要大。


内生型沈阳和外向型大连。


不像大连那样天生浪漫,沈阳看起来要更加“憨厚”。凭借着计划经济留下来的工业基础,沈阳一直在围绕着工业进行转型。尤其是在智能制造方面,机床集团、东软集团改造项目成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大连则不一样,大连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产业转型上的摇摆,由于发展定位一直比较模糊,经济发展明显有些后劲不足。近些年才开始慢慢迎头追赶。


东北内陆中心和渤海湾中心。


作为东北内陆交通枢纽,沈阳不仅毗邻京津冀,更是连接内陆,黑龙江和吉林出陆地出关的第一站必经过沈阳。“京哈”、“沈大”等多条重要的铁路干线在沈阳交汇,沈阳站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火车站。


图|五一假期沈阳火车站人潮涌动(图源:沈阳站)


不同于沈阳,大连由于受到路上交通的限制,航运非常发达。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海港,大连和周边城市的商贸联系也非常频繁,在渤海腹地的大连就是东北对外交流的最好窗口。


而沈阳得益于营口港的快速崛起,海上交通也逐渐完善,如果以经济带动和辐射作用来看,那么沈阳无疑比大连在产业上更具有协作优势。


从GDP上来看,沈阳确实要比大连逊色一点。但无论是从历史厚度,还是发展的内在牵引力,沈阳都具备跟大连齐头并进的能力。



▋▍

沈阳,向何处去?


作为新一线城市,论“实力”,沈阳是老牌重工业之都,装备制造能力傲视群雄;


论“张力”,她是东北枢纽,扼守关外“咽喉”;


论“潜力”,她曾是中国第四大城市,如今积极争抢第十座国家中心城市。


沈阳,下一步将向何方?


图|2018年4月,一汽解放第七代卡车产品J7在长春下线, 正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图源:新华社)


根据202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期间,将围绕推动沈阳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


在2020年全国城市GDP排行榜上,沈阳排名第33位,不仅跟郑州、西安这样的北方国家中心城市有差距,也不及大连。


沈阳真正的焦虑还不是同为省内的大连,而是近在咫尺的东北另一座工业城市长春。


去年,长春GDP是6638亿,以微弱优势力压沈阳,排在全国32位。今年第一季度,沈阳GDP为1523亿,长春为1501亿,二者算是旗鼓相当,但是长春名义增长率达到了24.04%。


图|27省城经济数据(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从政策风向上来看,辽宁将沈阳和大连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020年,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沈阳、大连经济和人口承载力,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早在2018年辽宁就正式提出积极推动沈阳创建国家中心城市,辽宁省2020年的GDP增量,一半都在沈阳,在强调省会城市首位度背景下,沈阳无疑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而实现这些,就需要沈阳在区域、城市和产业发展上下更大的功夫进行创新。


沈阳,能做到吗?





作者 |  查志远

编辑 |  何小民

排版 |  肖丽娟




 END

『盐财经』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在看把盐撒给更多的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