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志强: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及规律

2017-09-26 李志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及规律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呈现出四种教育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平面,以及教育过程展开的各个环节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各个阶段等两个连续链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它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息息相关,表现在合理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张力,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进行分层次研究,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相关研究引向深入。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及其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二者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上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本质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依存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也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中,形成了合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张力,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


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

        从结构上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可分为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横向结构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由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介体等四个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性的平面;纵向结构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呈现出教育过程展开的各个环节以及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各个阶段等两个连续的链条。

0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横向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横向结构,就是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介体构成的整体。上述四个方面在横向结构中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忽略任何一个要素或者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不当,都会削弱或破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完整性,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横向结构中的教育者,即一般意义上的“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和调控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没有教育者,就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横向结构中的教育对象,即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进行教育的对象。教育对象既是教育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也是教育者所实施的教育活动的依托者,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直接体现者。只有教育者而没有教育对象,也无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横向结构中的教育环体,即教育环境,是对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本身所产生的影响等一切外在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微观环境,也包括宏观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既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精神环境。一般所说的教育环境,就是指与教育过程直接相关的社会环境。

横向结构中的教育介体,即教育媒介,主要是指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两个方面。其中,教育内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展开的客观依据;教育形式是教育者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用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的总和。教育介体是联结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纽带,因而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

0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纵向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结构有两个连续的链条:第一个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展开的链条,第二个是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形成过程中各个阶段所展开的链条。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展开的三个环节。首先,预备环节。在预备环节中,教育者应当从教育对象入手,对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现状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就自身和教育对象所处的教育环境进行初步的判断,还要对整个过程所需采用的内容和形式作出初步准备的安排,这些初步的流程都将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更有针对性。其次,实施环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开展的中间环节是实施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育者要向教育对象传递思想政治教育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即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原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教育对象则在各种教育因素的作用下,通过自身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之间的转化,形成稳定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个环节也是教育对象将思想政治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意识,并外化为思想政治行为的过程,因此,这个环节也被称作内化和外化的环节。从教学论的角度,实施环节还可以分为导入、互动、深化和提升等子环节。再次,反馈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核心的任务是要对上一个实施环节所产生的教育成效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改进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介体等各个因素的状况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使新一轮的教育流程得到更好的控制。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个环节连着另一个环节,循环往复,不断深化,这体现出它的连续性和周期性;各个环节所组成的教育过程又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这体现出整个过程的完备性和各个环节的独立性。

第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四个阶段。“知”,即思想政治认知。它是教育对象对一定的思想政治要求以及传递这些要求所呈现出来的思想观念、政治原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对思想政治要求的认知。思想政治认知是思想政治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为基础的条件。“情”,即思想政治情感。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要求去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所产生的爱憎好恶的情感。思想政治情感是思想政治认知转化为思想政治行为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都是伴随着教育对象的正确认知而产生和发展的,并促进思想政治意志的形成,进而对主体的行为起着调节作用。“意”,即思想政治意志。它是教育对象在强化认知和丰富情感的过程中,自觉克服困难并排除障碍的动力。思想政治意志是思想政治认知和思想政治情感的结合体,也是促使一定的思想政治行为外化,并持之以恒,直至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的关键因素。“行”,即思想政治行为。它是教育对象在一定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践履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所付诸的实践。思想政治行为是思想政治意识(包括知识、情感和意志)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

在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认知是情感和意志的基础,是行为的先导;情感是认知和意志的中介,是行为的催化剂;意志是认知和情感的“合金”,是行为的推动力;行为则是认知、情感、意志辩证运动的综合体现,强化和巩固着认知、情感和意志。

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思想

政治教育规律

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顺利地推进,就要有效地把握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教育过程规律。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先要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在一切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的运行遵从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规律和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早期研究中,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或者把两个规律仅仅从文字表述进行了区分,但是在逻辑上仍认为两者具有同一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很大的不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一,即它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范围,但却不完全能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所谓规律,它是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正如列宁所说:“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1](P161)据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各种相关因素和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各种相关因素和关系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静态”的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是“动态”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是“静态”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体现,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则是“动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体现。

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象本身所体现出的本质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现象运行过程中的所体现出来的特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既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二者相同之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二者不同之处在于,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各个子系统的规律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过程”的子系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如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还有其他方面的规律,诸如服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除了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之外,还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诸阶段和诸环节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就在特定的情况下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特定时空的具体表现。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的探讨旨在深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内部各个要素及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必须深入地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全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就是合理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张力,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全面呈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基本状态,并探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将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分层研究奠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是其基本规律的具体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进行分层次研究,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相关研究引向深入。

01

协调要素规律

协调要素规律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要充分协调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介体四个要素之间关系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立体的、开放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不仅受到来自不同教育主体的各种自觉影响,还受到来自不同教育环境的各种或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甚至也受到教育介体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协调各种自觉影响以及控制各种自发影响的过程。这个协调和控制的过程就是合理地把握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以及教育介体之间关系的过程,它并非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和教育介体四个因素的简单相加,而在于四个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合理把握,其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四个要素自身内部的问题。

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最重要的途径自然是学习,正是学习的途径才能提高教育者的认识能力和理论水平,使其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教育者的学习内容除了专业理论之外,还有报刊、电视和网络所提供的各种时事信息。教育者要感受思想文化领域的最新变化,而这样的信息教育对象同样也会面对,教育者如果仅仅把信息再简单地传递给教育对象,就起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和方法,对这些信息加以思考性的学习,尤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加以分析,再把心得体会分享给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在复杂多样的思想冲击之中取得共识,则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还会面对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践教学和学生事务等方面的工作,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既是“广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教育者自身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空间。

其次,要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出发点。只有科学地认识教育对象在各个时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在不同时期的思想行为特点,才能确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教育对象思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作为教育对象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时空属性。从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和年龄等角度,都可以将教育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类型,而每一个类型又可以被区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教育对象的类型和层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是教育过程取得实效的必然之路。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教育对象身上还存在着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因此,教育者也要恰如其分地估量教育对象身上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从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入手,形成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动力,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才能被更充分地发挥。

再次,要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诸环节始终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环境不仅作用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而且还会作用于教育介体,影响着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选择。因此,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必须重视的一个基本要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环境的美化、净化和优化。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美化,就是创造一个有利于教育对象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净化,就是使教育环境的影响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方向上保持一致;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就是使教育环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自觉手段并保持最佳状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要特别关注对于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两个方面环境,其一是校园文化,其二是网络环境。

最后,要合理运用教育介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两部分,合理运用教育介体就是保持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决定性的,有什么样的内容才会有什么样的形式,同时也要看到,教育内容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来展开,没有一定的形式,不搞任何活动,不借助任何载体和方法,自然也不会有教育内容。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两种倾向,就是只关注教育内容或只关注教育形式的倾向。还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要始终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教育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和培养目标的体现,教育介体(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始终要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培养目标。

02

整合阶段规律

整合阶段规律,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要有机整合提升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强化其思想政治认识、丰富其思想政治情感、锻炼其思想政治意志以及养成思想政治行为等四个阶段的规律。任何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都包含“知”“情”“意”“行”等四个要素,缺乏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难以形成完整的思想和行为。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意识和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是“知”“情”“意”“行”诸要素的转化过程,也是四个要素之间不断整合的过程,还是一个循环往复和螺旋上升的矛盾运动过程。从这个层面来说,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包括四个基本阶段:强化思想政治认识,丰富思想政治情感,锻炼思想政治意志和训练思想政治行为,相应的阶段所要遵循的规律依次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志”“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晓之以理。教育者要以充分的说理方式解决教育对象的认识问题。一般地说,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从思想政治认知开始,而“理”又是教育对象形成思想政治认知的手段,因而要培养教育对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认知,首先就是使其认识到相应的道理。如果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理论的道理毫无认知,自然不能形成思想政治素质。说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在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说理教育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动之以情。教育者要以深厚的情感投入教育过程并培养教育对象的感情。这其中有两个方面:其一,教育者要以真挚的情感,即以真情和挚情去感动和激励教育对象;其二,教育过程也要培养教育对象的情感。情感是产生思想并付诸行动的动力,有了情感的动力,才会有思想认识和行为实践的统一,直至思想政治理论素质的形成。列宁就曾深刻地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2](P117)。情感对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同样重要。

炼之以志。由思想政治的“知”到思想政治的“行”中间有一个“意”的因素,即磨练意志的阶段。意志是知识向行为转化的动力源。缺少磨练意志这个环节的保障,思想政治认知只会停留在主体自身的认知层面,而不能落实成行为。有了磨练意志这个阶段的承接,才会从主体的认知出发,并最终落实成行为。总之,将“知”与“行”二者连接起来,贯穿到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始终,提供这个动力的过程就是磨练意志的过程。所以,整合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核心就是要注意磨练教育对象的意志。

导之以行。行为最能体现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要素,也是教育成效的直接体现。没有行为,也就无所谓素质;没有行为,一切理性和情感也都将无所寄托。情感和理性也只有转化为行为,才有价值。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在认知和情感的基础上,磨练坚定不移的意志,并在意志的作用下转化为行为,这个过程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教育对象在认知和情感升华到一定高度之后,形成个体意志力这个关键因素。意志力是克服困难、实践目标的巨大的品质力量,因而“导之以行”的关键在于意志的磨练。

持之以恒。个别的行为并不等于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为长期稳定的思想政治行为。教育者坚持长期的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育对象将个别的良好行为转变成为持久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根本的意义。

总之,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过程,从根本上就是教育对象思想政治认知如何转化为相应的思想政治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对象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下自身知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诸要素辩证运动、均衡发展的过程。

03

满足环节规律

满足环节规律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满足预备环节、实施环节和反馈环节等三个环节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之统一的规律。上述三个环节都是教育者为了对教育对象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促使教育对象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要求的一般流程。满足各个环节的规律,就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从确定学科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到展开积极的互动、促成顺利的转化,再到进行积极的反馈并提升教育的实效,上述三个基本环节前后相继、相互渗透, 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确立科学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具有定向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也是教育效果产生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需审慎地考虑这个关系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必须把握上述各方面的要求和目标,并对教育对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把握教育对象的精神需求和思想实际状况。

目标确定以后,就要以此为根据,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计划是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一般包括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手段和方法、安排教育人员以及设计教育活动步骤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计划的制定要注意科学性、预见性和针对性,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留有余地。

展开积极的互动,促成顺利的转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环节。教育方案制定出来后,思想政治教育者就要遵循所制定的方案,开展相应活动,在活动之中展开积极的互动主要就是引导教育对象更好地渡过“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这个过程也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炼之以志”“导之以行”并“持之以恒”的过程。或者说也是教育者帮助教育对象提高思想政治认识、养成积极的行为习惯、并通过外界的积极影响以及教育过程持久的协调和调控、巩固和强化行为习惯的过程。

从思想政治认知到思想政治行为的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除了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外,还需要教育对象主体性作用的配合。因而,教育者在实施教育影响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转化”这个环节,也就是调动教育对象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以及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能动性,以使两个转化(内化和外化阶段)顺利地完成。促成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之间的顺利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为精细和最为核心的环节,需要教育者投入最为集中的精力。

进行及时的反馈,提升教育的实效。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的自觉影响和在受到教育环境的自发影响后,在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会留下各种表现,通过这些表现,教育者就能了解教育对象接受教育的效果以及教育对象所受到的环境影响的情况等等,这个过程就是成效反馈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总是会以各种方式对教育影响做出效果的反馈,教育者应及时敏锐地捕捉和分析这些信息,以便对教育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调整,使下一步的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

反馈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的教育过程取得更好的效果,因而校正的过程是必要的,校正之后就是提升。本环节的后一个过程是教育者自觉地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际效果进行质和量的评判,并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进行调控。校正过程的实质是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始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保持一致,它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最后一个子环节。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上几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的环节相对“复杂”,有的环节相对“简单”,但即便是相对简单的环节,也是整个教育过程所必不可少的,所有环节的循环往复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列宁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2] 列宁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李志强,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教学与研究。


本文刊发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2017年第9期



微信号:xxdj2017

敬请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