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坏港奸入狱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4月16日,香港西九龙裁判法院对反中乱港分子进行宣判,黎智英被判入狱12个月。
黎智英何许人也?
2020年6月30日,《香港国安法》全票通过。一天以后,三名反对派议员就在铜锣湾街边搭起摊位,以开展募款活动的名义呼喊煽动性口号。中午12时,人们看到手持反动标语的黎智英悄然现身。
在街边的反对派议员及黎智英(右一)
黎智英是香港头号“港奸”。
关于黎智英,我相信不少人都对其有些了解,也能随口说出几句关于他的“光辉事迹”。早在两年前,在香港事件闹得轰轰烈烈时,我就对黎智英进行过深入了解。
1948年,人称“肥佬黎”的黎智英在广东顺德出生。
黎智英的童年过得并不好。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为生计在码头上打工。大概七八岁的时候,码头上下来了一名香港游客。黎智英帮他搬了行李,却没有收到工钱。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巧克力。
巧克力放入嘴里,黎智英觉得这是天下间最美味的东西。那一刻他心想:
“这是香港人,巧克力必来自香港,香港必是人间天堂,所以我也应该去香港了!”
自那时起,黎智英就一心想着去往香港。
事实上,当时想去香港的不止黎智英一人。整个50年代,香港不间断地涌进了大批逃港者。他们单纯地相信,在英国人治下的香港,他们会得到更好的生活。
这股逃港潮,整整持续了近30年,被认为是冷战时期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群体性“逃亡”,史称“大逃港”。
黎智英只是“大逃港”中毫不起眼的一员。
12岁那年,黎智英终于等到了去香港的机会。一名警察看中了住在黎智英隔壁的闺女。靠着帮警察搜集那位闺女的行踪,黎智英跟他熟络起来,搞到了一张前往澳门的签证。抵达澳门当晚,他就和偷渡客们一道挤在轮船舱底,抵达香港。
初到香港,黎智英并没有看到心目中的天堂。他的口袋里只有1元港币,为了生计,他进了深水埗福荣街的一家工厂当起了童工,每月工资3美元。
不同于其他黑工,黎智英在此期间自学英文,获得了老板赏识。到了20岁,脑子活、懂英语的黎智英很自然地成了一家毛衣厂的经理。
但黎智英并不满足。他学着其他香港人,开始研究股票。1973年底,公司年底分红7000元,黎智英又向同事借了3000元,总计一万元,他全买了新鸿基股票,很快就赚到了25万元。
这笔钱成了他创业的资本。自26岁跟人合伙创办服装加工代工厂,短短几年时间,他就成功创办了服装品牌佐丹奴。
黎智英成功了。但我们又不能把这段早年经历当成一个司空见惯的励志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香港。
黎智英的逆袭跟他个人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还是因为当时的香港本身就是一个财富与梦想的代名词。
据统计,上世纪末香港排名前100位的富豪中,有40多人是六、七十年代的逃港者。不少像黎智英一样跑到香港的人,都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逆袭。
当时香港的经济发展迅猛,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打个比喻,在世界四大渔场中,有三大渔场的形成,都是因为寒暖流的交汇。因为在这些区域,海水受到寒暖流交汇的扰动,营养物质会上涌,为表层鱼虾带来大量饵料。
而改革开放前乃至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香港,作为中国的对外窗口之一,正是东西方交汇的“渔场”。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背靠大陆好乘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一年后,在美国的鼓动下,联合国宣布向中国实施禁运。因大陆一直是香港最重要的贸易方,受禁运影响,香港不能再作为大陆的转口港,许多物资也需要自给自足。
根据陈秉安在《大逃港》里的描述,1950年,在切断了香港与大陆的联系后,香港经济遭受重创。但这只是其中一个点。事实上,从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到1898年的“新界租约”占领香港全境,往后半个多世纪,从GDP看,英国治下的香港从来都不是黎智英心里的天堂。
相反,正是“大逃港”的50~70年代,香港经济才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为未来的崛起打下基础。在《大逃港》一书里,作者也毫不掩饰地认为正是“大逃港”打下了香港工商业的基石,因为它给香港带来了大量来自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和企业家。
就像要有寒暖流交汇才能形成大渔场,在西方治下的香港,身体里的东方烙印越深,才越能发挥“渔场”作用,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提供创造奇迹的“养料”。
在那些发生在香港的耳熟能详的励志故事里,主人公们大多都是对大陆故乡念念不忘的爱国企业家。但同时,个别如黎智英般的人士思想也发生了扭曲。从后来的种种来看,这些人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这点:
那些财富与梦想的诞生,并不是因为曾经的香港是在英国治下,而是因为它曾是中国唯一的窗口,也是东西方碰撞、交汇产生的唯一“渔场”。
寒暖流的碰撞带来的不仅只有“养料”,还有暗潮涌动。
回归前的香港是亚洲管制最松散的地区。宽松的出入境政策和身处亚洲中心的地理位置,让这片土地成为各方势力博弈的最前线。据统计,美国驻香港的领事馆足足有1000多个成员,是其他地区的好几倍,其目的不言而喻。
这些身份存疑的国外分子,我们暂时将其归到金字塔的顶端。
而在这些潜藏甚至明目张胆盘踞在香港的国外势力拉拢和挑拨下,少部分人就成了黎智英这样的“港奸”。
黎智英的早年经历也算励志与传奇。要把这样的人变成后来的“港奸”黎智英,其实只需要做到这一点:
让黎智英们相信自己在香港的成功是因为西方的体制比东方更好。
年轻时,黎智英曾利用假期前往美国。
在美国,黎智英寄住在一户犹太人家中。一天晚上,他跟自己的犹太房东去到一位律师家中。这次做客结束时,律师送给他一本带有鲜明政治立场的书。翻了几页后,英语一般的黎智英就被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劝退了。
但几天后,那名美国律师却主动联系上了他,问他有没有看那本书,看不看得懂,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他。
就这样,那本书和那名美国律师成了黎智英的政治启蒙。原先因为一块巧克力偷渡到香港的黎智英,逐渐对政治有了兴趣。
佐丹奴做大后,有了一定资本的黎智英给乱港游行捐了20 万件T 恤;2019年的时候,黎智英还亲自前往美国,会见了美国前副总统彭斯和前国务卿蓬佩奥……
明眼人都看得出,黎智英就是西方用手段培养出来的乱港分子。这样的案例远不止黎智英一个。
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民主党创党主席李柱铭、天主教香港教区前主教陈日君,这三位社会地位不一般的港奸,被称为香港四大乱港头目。每逢香港发生大事,他们就会出动,被称为“搞事四人帮”;
近日黄秋生获蔡英文当局接济。这一行为被台湾同胞质问:“我们为什么要收留汉奸?”。但除了黄秋生,香港演艺圈还有一连串叫得出名字的演艺人员都是港独分子。
这些港奸,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我们暂时将他们归位金字塔的腰部。
两年前,发生在香港的一系列事件,都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处在金字塔腰部的少部分人,或主动或受诱惑,跟金字塔顶部的西方势力勾结,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忽悠处在金字塔底部的大多数人,给自己牟利。
比如2019年,黎智英在自己的《苹果日报》上发文说:“年轻人,我们风雨同路。”但在鼓动香港年轻人的同时,上面提到的包括黎智英在内的四大乱港头目,他们自己的子女却被选择性剔除出“年轻人”范畴,照样忙着学习和赚钱,从不上街头。
头目李柱铭的儿子在暴乱期间举行了大婚,李柱铭在高档酒店里参加了儿子的婚礼。享受完天伦之乐后,春风得意的他很快又走出酒店,鼓动其他一无所知的年轻人闹事。
而非法占中学生领袖黄之锋,一个学习成绩不堪入目的人,却得到美国民主基金会的许诺,全额资助赴美留学,拥有着属于他个人的“美好未来”……
这一套类似传销的“金字塔”式洗脑,最上层的西方势力是为了反华、乱港,腰部的是为了谋私利,而底部的则是彻头彻尾的工具。
不要怀疑这套组织架构存在的真实性。有无数资料都能证明,发生在香港的一系列暴力事件,背后都有着极其严密的组织性,甚至还有极为详细的教材可直接使用。
2013年,维基解密曝光了一封邮件。邮件显示,一个名叫CANVAS的学校收过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钱。
这家跟CIA关系不一般的学校,官网上直接贴着如何打着“民主自由”的名义实施暴乱。
2019年,《大公报》曾拍到一个外国人坐在街边,通过社交软件向废青通报警察的动向。根据CANVAS教程里的分工,这个老外应该是支援组的技能导师,在现场坐镇,带着组里其他人随时调动暴徒。
而当时香港警方也表示,参与暴动的人员队形很讲究,第一排负责扔东西、第二排负责递扔的“弹药”,第三排拿长棍攻击警察,后面的人则打伞充当掩护……
事实上,在CANVAS的教程里,煽动哪些群体、如何引导暴动、如何对抗警察、如何引导舆论……每一环节,都有明细的分工和系统性步骤。
CANVAS是塞尔维亚反动派的培训学校,早就有人认为阿拉伯之春等颜色革命跟这所学校有着蛛丝马迹的联系。但直到2013年维基解密的邮件曝光之前,人们才找到了CIA跟它暗通款曲的实锤,甚至发现这所塞尔维亚的培训学校其实就是美国人在掌控。而美国搭建这所学校,前后花了几十年。
香港暴乱背后有国外势力在背后操纵,目的是乱港、反中。这一点许多人都知道。但发生在香港的暴动,也是西方势力从国家层面出发,暗中布局多年,用来反华的战略性部署。
这一点,以目前的证据来看,或许只能暂时将其归为一种合理的可能性,但绝不是阴谋论。
在20多年前的香港,有很多不可描述的事情。
“15分钟。15分钟后我再见到你在这里,就一枪干掉你!”
说这话的是一名西装革履的男子。这句话说完话,他还掀开上衣,露出了腰间的手枪。
听这话的人是一名记者。原本还死皮懒脸的他看到手枪后,连忙道歉,并立马喊了一辆出租车逃离现场。
这是一家新开业的夜场。老板据说有黑道背景。现在,那名拿着枪的西装男也证实了这点。但对记者来说,冒着得罪黑帮的风险来踩点是值得的。因为他得到了消息,当晚会有许多当红明星出入这家夜场,只要能拍到几张照片,就够他吃一辈子。
这名记者当时任职于《壹周刊》,是报社老板亲自组织的“特别调查组”成员。而这个老板正是黎智英。
1990 年 3 月 15 日,黎智英的《壹周刊》创刊,定位中产市民。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报刊里的记者接到了一通电话,说王祖贤出现在‘绯闻富商男友’的办公大楼,记者的第一反应是“我打电话问问她经纪人”,而主管编辑却随口说了一句:
“反正你也没事,就去现场看看嘛!”
没想到,这一去,竟真拍到了王祖贤从大楼里走出来。这种史无前例的偷拍式报道引发了极大回响,那期杂志一出街就卖了个精光,还引发全港大讨论。
黎智英自此发现了偷拍的广大市场,决定让旗下记者今后都走这条路子。但专业出身的记者们都很抗拒这种下三滥勾当,不愿偷拍。
于是,黎智英组织起了开头说的“特别调查组”,全用未经新闻训练的外行来挖掘新闻。为了能搜集到明星的行踪,“特别调查组”还挖到了梁朝伟的前任司机。
这个“特别调查组”后来被称为“狗仔队”,他们也是香港的第一支狗仔队。
在黎智英的金钱激励下,做一名狗仔能比正常记者收入高出几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狗仔行列,这导致狗仔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励。于是,这些狗仔越来越拼,下限也越来越低。只要能拍到照片,就无所不用其极,甚至捕风捉影,编造故事。
1995年,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黎智英又照搬壹周刊的狗仔模式,创立了《苹果日报》。
《苹果日报》的命名来自黎智英十分崇拜的乔布斯,而它在某种程度上还真对得起“苹果”这个名字。乔布斯的苹果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而黎智英的《苹果日报》则将狗仔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苹果日报》旗下狗仔曾躲在片场对面山头的沟里,整整三天三夜,只为偷拍到本属商业机密的电影角色造型;2006年,也是《苹果日报》,跑去偷拍女艺人阿娇在更衣室里换衣服的照片,还堂而皇之的上报售卖。
伴随着香港市民的骂声,《苹果日报》一路畅销,最高峰时一天发行 70 万份。黎智英的个人资产也随之达到了5亿美元。
黎智英的《苹果日报》被坊间称为“毒苹果”,在黎智英的操作下,这只“毒苹果”以一己之力搅乱了整个香港媒体生态。
但黎智英何尝不是西方势力操作下的“毒苹果”呢?
作为能引导舆论的工具,报纸能起到的作用远不止搜刮财富。早在2014年就有媒体指出,黎智英利用学生策划非法‘占中’活动。他一方面为自己的媒体制造新闻事件赚取流量,一方面又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2019年,也是黎智英的媒体率先发布与事实背道而驰的仇警报道,加剧骚乱程度。
香港回归后,被英国租借近百年的香港,身上同样被打上了浓烈的西方烙印。在这个东西方交汇地,香港既是东西方经济与贸易的中转点,也是两种意识形态碰撞的主战场。
西方势力不会轻易放弃香港,而黎智英这些“毒苹果”们,正是他们最好的切入点。在未来几年,我们仍需时刻警惕。
但同时,我们也毋需妄自菲薄。因为自《国安法》后,这些由西方势力栽培出来的中文不好的“毒苹果”们,正在被一只只摘除。
功成名就后,黎智英曾和梁文道有过一次对话。过程中,他用夹杂着英文的粤语说道:
“sorry,我中文唔系好好。”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都开始以说中文为荣。
在古惑仔系列电影《战无不胜》中,里面有个猥琐的大反派“黎胖子”,就是以黎智英伟为原型设计的,这个黎胖子持有“香蕉周刊”(影射苹果周刊),专发下三滥的色情内容,还两面三刀,甘当叛徒,最后机关算尽,身败名裂,灰溜溜去国外跑路,其无耻之状,与现实中的黎智英可谓半斤八两。
借用电影里万梓良饰演的话事人针对黎胖子的一句台词,送给现实中的黎智英:吃里扒外,什么东西!
END
普京:乱世英雄,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