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霍尔斯特: 行星组曲

乐声涟漪 2021-05-22

本辑曲目:

霍尔斯特 行星组曲 作品32

伦敦爱乐合唱团/伦敦爱乐乐团

弗拉基米尔朱罗夫斯基/内维尔克里德

霍尔斯特 行星组曲 

伦敦爱乐合唱团/伦敦爱乐乐团

弗拉基米尔朱罗夫斯基/内维尔克里德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



行星组曲(Op.32)


《行星组曲(Op.32)suite" Theplanets”》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Gustav Theodore Holst,1874-1934)作于1914-1916年间。管弦乐组曲。1920年11月15日在伦敦皇后大厅首次演出。


全曲由七首乐曲组成,分别以七颗行星的名称为标题。依次为: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士星、天王星、海王星。除了地球和当时还不为人类所知的契王星外,太阳系的行星都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表现。初演时作者曾对记者说:“这部组曲的创作动机源自诸行星在星占学上的意义。但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与古代神话中相同称号的神也毫无联系。倘若一定要加以说明的话,广义地解释每首乐曲的副标题就足以说明问题了。比如,木星具有一般意义的欢乐,同时也表现与宗教仪式或人民节日有关的欢乐。又如土星不仅象征着肉体的衰老,也标志着成熟和理想的实现。至于水星,那是智慧的象征。”

作者从欧洲星占学中引申的这段解释,为乐曲标题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联想天地。

本曲音乐语言浅易,音乐形象鲜明,成为颇受欢迎的通俗名作。其中《火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各曲常单独演出。


 

第一曲:《火星——战争之神》。C大调,快板,5/4拍。一开始弦乐用弓杆敲击琴弦,和打击乐一起奏出具有进行曲节奏特点的节奏型。这一模仿军鼓声的节奏音响,使人联想到军队的步伐,从而表现了故争的残暴,乐曲由弱渐强,形成了一种由远而近的战争威慑感。

紧接着,从低音区浦现出起伏不定的第一主题,低沉而压抑,具有一种令人不安的特点。固定的军队行进节奏不断地反复并且越来越响

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战云密布的图景。当管乐器奏出此起彼伏的号角声形成一种紧张气氛后,长号与大号在固定节奏型的衬托下吹奏出低沉浑厚充满怒气的第二主题。《火星》第二主题,这一主题犹如变幻莫测的战争风云,音乐色彩也不断地变化。随着步步高涨的情绪,乐曲引出了威武的进行曲风格的第三主题。《火星》第三主题(进行曲主题)这一主题的前半段由大号吹奏,后半段转调后由小号吹奏,同时,管风琴宏大的音响使这支军队显得更为浩荡。在高潮中突然一声巨响音乐气氛急转直下,沉闷的空气又笼罩了一切,前面呈示过的各个主题的展开形成了此起彼伏的激战场面。乐队接连奏出强烈的和音犹如隆隆的炮声和悲愤的呐喊,使乐曲充满了阴沉黯淡的色彩。在西方,自古即以战争之神玛尔斯的名字称呼火星。作者于1914年8月动笔谱写《火星》时,第一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战争乌云已布满全欧,因此这首乐曲的创作或许不是偶然的。


第二曲:《金星—和平之神》。

降E大调,慢板,4/4拍。乐曲一开始先由圆号,后由长笛和双簧管奏出第一主题。《金星》第一主题(天界主题)(长笛、双簧管)圆号轻柔舒展的上行音调宁静而温和,充满了和平的气氛。接着,四支长笛和三支双簧管在高音区奏出相呼应的七和弦与九和弦,好似平静的水面上吹起了阵阵涟漪,更增添了乐曲安谧柔顺的色彩。随后,竖琴和其他打击乐器奏出叮叮咚咚的声响,如同悠扬的钟声。这种宛如来自天界的乐音,使人们在安宁平和的气氛中不禁产生一种纯净、虔诚而崇高的情绪。

不久,第一主题再现,接着大提琴用琶音式的音调奏出温和而明朗的旋律,把人们引入沉思和幻想的境界。乐曲转为行板后,独奏小提琴在升F大调上呈示第二主题。《金星》第二主题,这一甜美而温馨的歌唱性主题的开头部分采用五声音调写成,如同纯真而抒情的民歌,具有一种优雅的格调和幽静的气纸。作为陪衬的钢片琴的清亮音色,更使人感到一种情感的升华,仿佛进入天堂般和平的理想境界。最后,乐曲用五声性音调结束,给人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第三曲:《水星——飞行信使》。活泼的急板,6/8拍。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诙谐曲,音乐轻巧、幽默。先由弦乐和木管奏出节奏鲜明而略带舞曲性的段落,仿佛可爱的飞行信使在空中翱翔飞舞。接着,钢片琴和木管奏出用休止符和顿音构成的轻捷而幽默的敲门旋律,好像信使正敲开扇扇门户,传播着幸福和欢乐的信息。《水星》第一主题(信使主题)出现,随后,小提琴奏出了明快的民歌主题,《水星》第二主题,这一主题用民间歌舞中常见的变化和重复的手法反复多遍,温柔而亲切,仿佛飘然而至的信息使人感到无限的宽慰。接着,乐曲再现开头飞行信使在空中飞舞的音乐,经过展开,另外两个主题也都简短地再现,最后用第一主题的音调结束。

 


第四曲:《木星——欢乐使者》C大调,快板,2/4拍。这是一首规模较大的欢乐颂歌。乐曲开始的第一主题即显示出喜悦的情结。《木星》第一主题主要由圆号吹奏的主题采用切分音节奏,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弦乐和木管形成的欢快的波浪使主题情结为高涨。当整个乐队用响亮的全奏使乐曲情绪达到高潮后,乐曲呈示出欢欣鼓舞的动机。

这一动机连续使用四度、七度等大跳音程,好似一位蹦蹦跳跳的喜剧角色,使乐曲带有明显的诙谐色彩。动机作为连接段落在乐曲发展中时常出现。随后奏出精神焕发的第二主题《木星》第二主题在长号和大号等铜管乐器奏出的两拍子的节奏音型伴奏下,这一主题显得格外单纯而真挚。在接下来的连接段落后呈示的第三主题从容而庄重,带有较强的民族舞曲色彩。这首三拍子民间舞曲在多次反复中,配器和伴奏织体出现了许多生动的变化,使乐曲情绪越来越热烈,最后以凯旋般的号声中止。连接段落引入的第二部分,为一首颂歌,行板。旋律纯朴而宽广。

欢乐颂歌。这首颂歌像民歌那样朴直无华而亲切感人。副歌部分反复时移高八度,使乐曲情绪更为饱满,洋溢着庄严崇高的气氛,并带有纯净虔诚的色彩。

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第一主题变化再现后,连接段落依次引入第二主题、第三主题,使乐曲重新出现热烈欢快的情绪。最后在辉煌华丽的气氛中,用欢乐颂歌的曲调结束整个乐章。


第五曲《土星——老年使者》。C大调,慢板,4/4拍。乐曲一开始,先由三支长笛和一支低音长笛徐徐奏出如同钟摆晃动的和弦固定音型,形成了空漠而低沉的气氛,使人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固定音型在这一气氛的烘托下,低音提琴奏出了沉郁而感伤的主题。这一强调增四度的音调,带有宣叙调的特征,犹如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感叹流光易逝,带有悲哀的情绪。

《土星》第一主题,乐曲的第二主题是前一主题的变形。旋律安详而温存,使人联想到仁慈的老人可亲的形象。

在这为时短暂的安详气氛中依然时时出现阴影。继而,随着乐曲的发展可以不断地听到时光无情的脚步声。定音鼓敲击的节奏如同葬礼进行曲暗示着人的归宿。这时,犹如教堂钟声的音响越来越强,时而还可以听到如同教堂管风琴的乐声,使人们沉浸在一种神圣的气氛中。最后,乐曲突出竖琴和铃的音色,奏出了一段悠扬而平和的曲调,使乐曲在充满崇高美的境界中结束。


第六曲:《天王星——魔术师》。快板。6/4拍。一开始由小号、长号吹出四个长音组成的动机。《天王星》魔术动机这一古怪而不谐和的动机宛如魔术师的咒语。与之相呼应的大号的回声和定音鼓的敲击具有魔术世界变幻莫测的戏剧色彩。接着大管领先,奏出了诙诺的曲调,时而像舞曲,时而像戏剧性的表演。不久,一支大管在快板速度上吹出了如同着了魔法的旋律。这支旋律此起彼伏,然后由圆号奏出雄壮的旋律,将乐曲推向充满热闹气氛的高潮。接着,魔术咒语动机再现。定音鼓不时地插进连续敲击的音响,增强了变魔术的气氛。最后,乐曲用广板速度并运用从最强(fff)到最弱(ppp)的力度变化,在富于魔术奇幻的戏剧色彩中结束。



第七曲:《海王星——神秘主义者》。行板,5/4拍。海王星是当时已发现的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光度较弱,令人感到神秘莫测。乐曲开始用长笛等木管乐器呈示飘忽不定的第一主题。《海王星》第一主题中弥漫着神秘,空深的抒情气飘,之后,竖琴和钢片琴不时奏出使人联想到缥缈太空的乐音,乐曲转为小快板后,单簧管奏出柔美如歌的第二主题,仿佛反衬在太空中的灿烂阳光。紧接着,《海王星》第二主题由第一小提琴继续奏出这支抒情的旋律,并引入女声无词合唱,使乐曲柔美清新的情绪不断升华。然后在朦胧的气氛中慢慢地结束整部组曲,演奏时间约50分钟。



霍尔斯特


古斯塔夫·霍尔斯特(Gustav Theodore Holst,1874—1934),英国作曲家。生于具有瑞典血统的音乐家庭。1893年入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钢琴、管风琴、作曲和长号。后在歌剧乐队中任第一长号手、管风琴手。1905年起,曾提任过伦敦圣保罗女子学校音乐科主任,皇家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其代表作有为供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组曲《行星》(作品32,由七个乐章组成),歌剧《赛维特丽》、《在野猪头酒家》,舞剧《大笨蛋》、管弦乐《圣保罗组曲》等,其中《行星》组曲最为著名。(百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