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要览(五)丨体教结合,专通相融:体育学院

广大招生 2020-09-07

今天,小招带你走进广州大学体育学院,让我们一起来唤醒运动细胞吧!

学院介绍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前身为原广州师范学院体育系,1988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2003年2月,成立体育学院,2004年新增社会体育本科专业,2006年新增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新增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011年新增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研究生培养层面有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体育专业硕士两个硕士学位点。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培养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的4个二级学科方向;体育专业硕士培养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等3个专业领域。


学院现拥有一个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下设6个功能室,分别是运动解剖、运动生理、运动医学、康复实训、综合评定、标本模型陈列室,实验室面积480平方米。室外体育场地总面积为116048㎡,分别为大学城校区94766㎡、桂花岗校区21281㎡;室内场馆总面积13923㎡,分别为大学城校区12798㎡、桂花岗校区1125㎡。


学院还承担了全校公体课教学、运动队训练和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体育职业培训等工作任务。建院以来,与国家和省专业队伍合办了国家毽球队广州大学训练基地、广东省珍珠球队训练基地、广东女子篮球队广州大学训练基地等3个专业运动队训练基地。


专业介绍

一、体育教育专业(师范教育)

面向广东省尤其是广州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需求,根据学校“德才兼备、家国情怀、视野开阔、爱体育、懂艺术、能力发展性强”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良好的师德及科学人文素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强,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具有体育教育情怀的教育工作者,胜任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成为中小学骨干体育教师,能够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成为行业中坚;同时为相关领域的体育研究生教育培育优质的生源,为学生继续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现代教育、健康理念,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备初步的体育科学研究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门人才,能在社会体育领域胜任健身运动指导、水上运动休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从事大众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及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名师风采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87人,其中广州市优秀教师7人。学院有正高职称教师16人,副高职称教师3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9人,有国外学习进修经历人员5人,有国际教学交流经历人员3人。高层次与高技能人才现况: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曾任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人才3人,广州市优秀教师7人,国际级裁判员2人,国家级裁判员7人,国家级教练员2人。

刘学谦

刘学谦,男,汉族,1960年4月生,河北省沧州人,1982年1月参加工作,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教授职称,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四届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社会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目前主要从事体育高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目前主要从事体育高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课题30余项,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熊焰

熊焰,男,湖北荆州人。博士,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教育训练学理论,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竞技参赛理论与实践、竞技运动文化及其传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科技服务)以及省市教育厅、体育局课题9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体育总局科技攻关(科技服务)项目等5项。

近年来,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体育文化导刊》、《中国体育教练员》等刊物发表论文近10篇。出版专著《运动员竞技能力与竞技行为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主参编《运动训练学》、《竞技参赛学》、《体育竞赛学》、《竞技教练学》、《运动选材学运动训练学体育竞赛学》等教材5部,以及《高水平竞技选手的科学训练和成功参赛》、《运动员竞技能力研究文集》、《竞技参赛理论研究文集》其它著作3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蒋桂凤

蒋桂凤,1986年10月入党,1985年7月湖南师范大学体育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2003年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教授职称。自1985年7月起,先后在核工业卫生学校、南华大学体育部、护理学院等单位工作,曾担任过校长兼书记、副主任、副院长、党总支书记等职务。现任广州大学教授。

主要工作业绩:承担研究生、本科生教学任务,主持及参与省、市、校级科研课题20项,公开发表论文27篇,担任19部教材编委,出版专著1部;指导硕士研究生11名;任部委、省、市教师职称评委会副主任委员、评委、专家;获国家部委、省、市先进集体和个人, 记三等功;获省、市、校级教学成果奖;获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先进个人。



门阑

门阑,男,汉族,1959年6月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现任广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1976—1979年沈阳部队男子篮球队运动员。1979—1983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就读。1983—1992年在吉林大学体育部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工作。1992—2000年在广州师范学院体育系从事体育教学训练工作。2000—2003年广州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系从事体育教学工作。2003年至今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从事体育教学训练。2005年晋升为教授。2007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曾任广州师范学院体育系系主任,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广州大学体育产业研究所所长。

门阑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体育教学训练与理论研究,特别是篮球方向的教学与训练与理论研究。曾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部省科研项目2项。发表期刊数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著作3本。2002年被评为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获广东省第一届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论著优秀奖。2005—2006年第二学期,2006—2007年第一学期,教学优秀奖。2007—2008学年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08年获广州大学优秀教师。参与广东省教育学院,广州医学院,广州大学等学校人事部门组织的全学院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多年来一直作为广东省体育统考篮球项目的主考或副主考。


刘成

刘成,男,汉族,1967年10月生,河南信阳市人。1994年11月入党,6月参加工作。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职称。

自1994年起,曾在中山医科大学工作,担任过体育教研室行政秘书、教研组长等职务;在广州大学工作期间,曾担任体育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体育社会学系主任、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等职。现任广东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业绩:共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2部,多次参加奥运会科学大会等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目前在研省部级教研项目4项,主要研究领域:(1)学校体育工作教育教学改革;(2)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

 



陈明

陈明,男,汉族,1960年出生。研究员职称。中共党员。1982年北京体育学院运动二系本科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88年广州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长期从事体育经济与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主持完成市厅级研究项目10余项。在专业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在《体育科学》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体育》全文转载论文3篇。2011年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1项(独立完成);2006年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第一作者)。2011年被评为广州市优秀教师。

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2015~2020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评估中心专家;广东省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广州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广州市财政局重大项目绩效评审专家;河北省、四川省、云南省等省市科技奖励评审专家。




周二三

周二三,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邵阳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广东工业大学MBA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职称:教授。现任体育学院副院长职务。

自1985年7月开始,先后在湖南邵阳学院体教系、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广东省体育局体工队、广州大学等单位,曾担任过广州大学后勤产业集团董事会董事、副院长等职务。

近年来,主编参编教材多部,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各级科研课题研究多项。先后分管场馆、竞赛工作,取得较多好成绩。2010年广州亚运会担任广州大学团队秘书长,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兼任广东社会学会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大学生荷球协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学生体育艺术联合会篮球协会主席等职务。



林友标

林友标,教授,1989年起在广州大学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特长为武术和醒狮。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通讯评审专家。

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2015),广州市教育新秀(1995),广州市优秀教师(1991),学校“十佳”教师(1991,1999),第四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2013)。

在民族传统体育、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史等方面确立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力求形成个人的风格。公开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著有《醒狮》、《舞龙》、《蔡李佛与小梅花拳》、《潮汕休闲体育文化》等专著多部。




祝振军

祝振军,1970年3月出生,湖北武汉人,硕士,教授。1993年1月入党,1993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育学硕士学位,2003年晋升副教授,2009年起担任体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工作,2011年晋升教授。历任体育学院体育社会学系书记、公共体育教学部主任。2014年11月至今任体育学院副院长。

近年来,曾被评为“广州大学优秀教师”、“广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4月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广州亚运会、亚残会先进个人”称号(享受省部级劳动模范待遇)。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二十几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出版著作、教材六部,主持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1项,主持广东省教育厅课题一项,广州市教育局课题二项,参与省市校级课题10余项。




吴家琳

吴家琳,1998年毕业于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职称,留学归国人员(美国)。曾任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副主任、体育教育学系副主任、广州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等职务。

目前主要从事现代体育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体育产业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曾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5部,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20余项,相关研究论文曾入选奥林匹克科学大会、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等国际、国内各级各类学术会议。曾获广州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均排名第一)、广州市高等学校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李景红

李景红, 女,天津人。现任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研究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主持省校级课题,参与主持国家级、省级、厅级和校级课题10余项。近年来发表论文10余篇。2016年获得广州大学突出贡献三等奖。






吕晓昌

吕晓昌,中国民盟盟员,教育学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的主要方向为:体育文化方面的研究;锻炼心理与竞技心理方面的研究;体育与课程教学论方面的研究。目前是世界休闲与娱乐组织会员、世界运动与锻炼心理学学会会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中国运动心理学学会会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运动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及广州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等。

在科研方面,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参与国家体育总局课题3项:1.奥运科技攻关课题:伦敦奥运会国家网球选手心理调控研究与实践(2011A047);2.城市儿童休闲运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662ss12055);3.城镇居民住宅小区公共体育设施规划研究(2152SS15039)。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后奥运时代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组织管理与市场营销运作研究(Y08H14)、大型体育赛事的管理机制研究(07CTYZ01)、休闲运动干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效果的研究(2010tjk207)、广东省优势项目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与心理调控的研究(YT11043)、城市幼儿与学龄儿童休闲运动教育的研究(11A163);面向2008年奥运会我国皮划艇运动员心理训练诊断系统的研究(Y2005C56)。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体育类核心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多次参与国内外的重要学术会议,尤其参与过雅典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论文科报会等学术会议。



张现成

张现成,男,湖南泸溪人。博士,现任广州大学体育学院教育学系教授,广州大学首批百人计划人才,广州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术带头人,曾入选湖南省高校优秀骨干教师资助人选,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是体育管理学与体育高等教育。近5年主持国家社科,省社科,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校级重点课题,市社科各1项,参共省部级课题10余项。

先后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西安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等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合著《体验式培训》1部,独著我国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的耦合研究1部,获得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会论坛二等奖一项,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论文一等奖一项。




李爽

李爽,1996年07月参加工作,1993年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伤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成都体育学院运动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200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骨伤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先后在解放军体育学院、广州大学体育学院等单位工作。

工作业绩:荣立三等功一次,获两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六次教学优秀奖二等奖;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老师;广州大学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20余项,教研课题10余项。指导学生完成省级、校级科研项目3项。



郑汉山

郑汉山,中共党员。1990年7月参加工作,广州体育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毕业,本科学历,2008年6月在华南师范大学获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广州师范学院体育学系副书记、广州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书记兼副主任、社会体育系主任等职务,现任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广州市钟声体协主席。

近年来主要工作业绩:

主讲本科、研究生课程4门,获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2次,教学优秀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贡献奖三等奖1次。组织并指导学生2次参加省基本功大赛均获团体一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奖1次。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9篇,权威二类论文5篇,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多次主持研究生及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学位点和学科评估。多次受聘为“省高校特色重点学科”、“省强师工程”等省级评审专家。



李卫东

李卫东,男,湖南新宁人,博士,教授,广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是学校体育、体育原理和羽毛球运动教学与训练。主持省部级、市厅局级科研和教研项目5项,校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市厅局级课题多项。近年来,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广州大学认定的权威期刊论文6篇。合著《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部,参与编写《学校体育学》等教材5部。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广东省赛一等奖1项、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2项。获广东省“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学生获奖情况

除了上面的国家级前三名获奖成绩之外,自建院以来到2017年体育学院的学子们曾取得约50项国际级大赛、277项国家级、629项省级奖项的好成绩,获奖的体育项目涉及毽球、游泳、篮球、射击、击剑、航模、跆拳道、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健美操、田径、空手道、乒乓球、啦啦操、武术、龙狮、脚斗士、荷球、台球、珍珠球、合球等。2018年体育学院的学子又获得了12个国家级的大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建晋江举办的2018年全国健美健身总决赛上,我校体育学院社体152班陈小君同学凭借出色表现获得2018年全国健美健身冠军总决赛女子形体(A组)第一名,并成功入选国家队!


2015年获省级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17年获省级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17广州健身瑜伽公开赛荣获院校组集体第一名


2017年获全国啦啦操实验高校先进单位称号


陈小君同学在颁奖现场



就业和深造情况


1.知名就业单位

政府机关:广州市司法局、河源市公安局、佛山市公安局、四会市公安局

事业单位:广州市体育局、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增城区教育局、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佛山市禅城区教育局、深圳市教育局、佛山顺德区教育局、广州团市委、广州大学华软学院、以及珠江三角洲教育局下属中学、小学和幼儿园。

大型企业:科大讯飞、广州人上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广东万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毕业生深造院校(可多个院校,不限硕士、博士)

(1)华南师范大学

(2)广州体育学院






体教结合,专通相融;

体育学院,欢迎你来!


体育学院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20-39366837


联系人:郭老师


微信公众号:guangdatiyuan14


网站:http://portal.gzhu.edu.cn/web/pess



编辑:黄子彬
责编:肖斌 李慧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