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要览(十六)| 格物穷理,物联我心;驾光驭电,仰望星空: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广大招生 2020-09-07

“ 格物穷理,物联我心;驾光驭电,仰望星空。我们是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我们想带你去看霍金的那片星空。 ”


——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学校教学、科研实力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现有物理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和大学物理教学部。

学院在基础理论及应用领域的研究均取得突出成绩。现有省级优势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市重点实验室1个。天体物理团队被评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目前有三个实验研究平台: 超快(飞秒)光学实验平台、固体物理与材料实验平台、光纤通信及传感实验平台。

学院依托学院的广州大学电子设计创新实践基地和物理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全国和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制作大赛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含正高18人,副高24人,中级32人。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比例80%。学院有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千百十工程”省级人选5人,珠江学者1人,云岭学者1人,香江学者1人,洪堡学者1人。近三年,引进优秀青年博士28人,其中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学府15人,来自哈佛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瑞典隆德大学、香港大学等海外著名学府13人。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市厅级科研项目4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荣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省科技奖二等奖等市厅级以上奖励13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教师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50余篇,2011年以来300余篇被SCI收录。



近年来,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生课外科技竞赛,获“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8项;省级金奖1项,一等奖26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55项。




现有物理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和大学物理教学部。有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天文学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共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物理电子学、课程与教学论(物理)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物联网技术、运动控制技术、学科教学(物理)3个专业硕士招生方向。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联网工程》3个本科专业。



一、物理学专业 


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2.培养目标: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及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受到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熟悉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能在中等学校从事物理课程教学及物理教学研究的人才, 具备在物理学,天文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能力。

3.主干专业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电磁学、热学、普通物理实验、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等。

4.专业特色:物理学专业是广州市特色专业。依托两个省级重点学科(天文学、凝聚态物理),本专业具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对本科教育坚持以培养学生物理专业能力培养为根本,所有专业基础课都由教授主讲,新生入学即接受教授指导,可选择多个方向加入科研团队,尽快成才。

5.职业发展方向:中学物理教师、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师、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者等。

6. 物理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人类在探索物质世界基本运动规律时所形成的观察、描述、数学表述、理论构建和应用研究对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这一系列对物理规律探索过程中所形成的科学哲学,包括尊重客观事实、理想化模型、数学分析方法、近似理论等能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为其他理工类学科甚至社会学科的发展提供方法。




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扎实的数理科学、计算机以及光电领域专业知识基础,能够综合运用光电器件与系统设计、光电检测、智能光电信息处理等技术手段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较宽的科技视野、良好的合作与沟通能力以及实践创新与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光电领域发展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3.主干专业课程:应用光学,物理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子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纤传感技术,工程数学,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

4.专业特色:(1)智能光电感知,旨在适应国家重点推动的科技新宠—— 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智能制造领域提供精准的感知与识别能力;(2)光电材料与器件,适应珠三角光电产业对高性能光电器件的需求,为信息、能源、生物等领域的前沿发展培养人才。

5.职业发展方向:在光电检测与传感、光电成像与识别、光电材料及光电器件、光学设计、激光应用、光通信、光电系统集成等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管理、销售等工作。

6.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光电信息是现代信息科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本世纪最前沿的技术领域之一。光电专业人才需求量大,尤其华南地区对光电检测、光电成像、光电材料、光通信、显示技术等光电相关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极大。本专业往届毕业生有在大族激光、奥兰若科技等国内外知名光电类企业工作,也有在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深造。本专业在2018年顺利通过IEET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我校首个IEET认证专业),标志着本专业人才培养符合EAC国际认证规范,毕业生学历亦受国际认可。毕业生可同时考取他国工程师执照与执业资格,就业市场将进一步向全球拓展。




 三、物联网工程专业

  

1.学制学位: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2.培养目标:掌握数学及其他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究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3.主干专业课程: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EDA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移动计算与5G移动通信、程序设计与算法分析、数据库与数据挖掘、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控制原理与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 

4.专业特色:专业涵盖物联网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核心控制等)、网络层(包括传感器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和应用层(面向产业和行业应用)的相关理论和工程实践知识。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平台,研究和学习如何对物联网大数据进行实时采集、路由、捕捉、处理、分析、挖掘和云计算,实现智能物联网的构建和通过网络远程感知或控制对象。以“聚焦物联、立足基础、产学结合、持续创新”为培养方针, 形成三个主要发展方向体现了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层)、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络层)、智慧城市技术(感知层及物联网系统)。通过优势师资力量和课程资源,形成了科研和教学相互融合以服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的特色,在省内专业排名稳居前列。

5.职业发展方向:物联网产业和相关行业、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开发、架构设计、创新创业、培训或教学、技术管理、技术推广和产品营销等工作。

6.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物联网是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型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也是物联网核心产业群聚集区,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对具备物联网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有迫切的需求。地处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背靠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发展为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含正高18人,副高24人,中级32人。专任教师中获得博士学位比例80%。学院有中科院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千百十工程”省级人选5人,珠江学者1人,云岭学者1人,香江学者1人,洪堡学者1人。



陈建生

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广州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天文系主任。领导BATC(北京—Arizona—台湾—Connecticut)CCD多色巡天计划。曾主持“九五”中科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和“973”项目—星系形成与演化。



周又元

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特聘教授。


曾任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和宇宙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为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发表论文100余篇。1980年和1990年两次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2年获得中科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奖。



樊军辉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州市羊城学者首席科学家等。广东省天文学会理事长、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学会副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协委员;近年来,承担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863计划”等项目。发表SCI论文150多篇。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广州市青年科技创新奖个人特别奖等。



张靖仪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院长。长期从事引力与相对论天体物理的研究工作。


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刊物发表了学术论文70 多篇,被SCI文献引用1700多次。有ESI(高被引)论文1篇,有2 篇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F. Wilczek 引用。2014 、2015、2016连续三年进入国际著名出版集团Elsevier(爱思维尔)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特别是曾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际奖“Thomson Reuters Research Fronts Award 2008”, 以及中国物理学会2012 年度“最有影响论文奖”一等奖。



陈渊

陈渊: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磁性材料的临界相变性质研究。承担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三项、广东省基金二项。发表论文有 4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篇,均被国际四大  检索之一的SCI收录,并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较 高的Physical Review B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并被国内 外同行多次引用。获“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王洪光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副院长、广东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研究方向为脉冲星物理和天文信息化教育。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文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广州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等。




郭康贤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凝聚态物理”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物理电子学”学科带头人,广东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固体物理与材料研究所所长。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广州市教育局重点研究项目共10多项;科研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3项、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40多篇被SCI或EI所收录。



罗高涌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电子信息系主任。


主要从事信号处理与数字通信领域的研究, 是扩频通信、卫星通 信、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电力线通信、无线移动定位跟踪、物联网技术等研究领域的专家。 主持过多项由英国政府及相关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及通信产品研发, 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及会议发表了70多篇研究论文及10多项专利技术, 出版英文专著 1 部《Wavelets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公安部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教育厅项目评审专家等。



谢洪鲸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物理系主任。


研究方向为低维凝聚态物理,对低维半导体结构体系的声子模和极化子效应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其中SCI收录41篇,单篇论文的最高他引次数达106次,目前h-index为14。曾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及广东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均为第三完成人)及广州市科技进步奖(第一完成人)。



刘翠红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低维凝聚态物理,对半导体微结构的光电性质,尤其是拉曼散射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近年发表论文50篇,并被邀为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Physics Letters A 以及理论物理通讯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的审稿人。主持完成省自 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高校科技计划项目各1项。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



张江水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天文观测研究,涉及星际介质、恒星形成、活动星系核等领域。近年主持/参与国家基金委、科技部等各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当前在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在国际权威天文专业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有关水超脉泽辐射及其寄主AGN环境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们的积极关注,已被天文专业期刊引用近百次。为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



方晓惠

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光纤通信技术和光纤传感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3项、厅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香港博士后基金1项。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多篇,国际会议邀请报告3篇。美国专利一项。



陈曦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射电天文分子谱线观测研究。获得了大量国际大型射电观测设备时间(逾  4000小时),在国际权威天文学杂志上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第一及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1项、参加重点项目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人才专项基金1项;参与10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当选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获得2007年中国科学院刘永龄奖学金-特别奖。



王锋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云岭学者,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天文技术方法博士生导师,先进计算软件技术与应用云南省创新团队首席教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SKA项目科学数据处理(SDP)中担任管理专家组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云南省基金重点项目2项,其它各类省部级与企业委托项目近120项。共发表各类论文200余篇,SCI/EI论文5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



邓辉

教授,硕士生导师。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天文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SCI/EI检索16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2015-2017年,共计44人次获省级以上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17项,省级获奖27项,专利立项7项。

(优秀学生个人获奖情况)

(优秀学生个人获奖情况)




(学院团队、学生获奖情况)





建立院校以来,我校涌现了多位杰出校友。


甘达

2005年毕业于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任广州市朗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4年创建广州朗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兼系统架构师。公司产品科技含量很高,与诸如华为、联想、微软等各国际大企业合作与博弈,产品主要销往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


林述颖

2011年毕业于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建了广州极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现任CEO。

在校期间曾荣获国家奖学金,当选广州大学十佳学生。毕业后两年即开始创业,从事智能家居行业方面的研究。公司与许多大企业都有合作,公司的产品科技含量、性价比、品质都很高,享誉国际。


张志远

2013年毕业于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已更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任职于广州市元奥仪器有限公司,担任销售部区域经理及产品经理。

毕业后从事高速成像与空间运动图像分析行业,服务领域遍及军工国防单位、全国各大科研院校、汽车工业及各类高新企业。案例有风洞高速成像与分析系统、焊接过程近红外高速成像系统、水下弹道跟踪系统、汽车碰撞高速成像系统、航天电子材料非接触式快速应变测量系统等等。


陈博伦

2014年毕业于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已更名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就职于北京杏林睿光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研发部副经理。

公司致力于激光器和激光器应用系统开发,部分领域产品处于国际一流水平,陈博伦在公司负责光电系统的开发,作为项目负责人,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大型光电展会,与国际一流公司进行技术交流与学习。



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我校创办了一系列国内外交流项目。




国内外交流项目


1.项目名称:中外双学位项目

项目概况: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开拓学生国际视野,我校于2008年正式加入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开办了中美双学士学位项目。自2011年起,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科延大学相继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分别开办“2+2”中英、中澳双学士学位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要求学生在我校和国外高校各学习两年,双方高校互认学分,毕业后可同时获得广州大学与国外相应大学的学士学位。

项目优势:

(1)获中外双学士学位,全面拓展国际视野;

(2)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接受国际精品教育;

(3)科学教育计划安排,节省时间、学费,就业先人一步;

(4)知名高校留学背景,海外深造先人一步。

学习时长:4年


2.项目名称:海外硕士项目

项目概况:为全面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学校与国外部分高校联合开展了“1+1”硕士项目。参加该项目的同学在我校就读期间,需参加为期一年的国外高校硕士专业衔接课程,英语水平达到相应要求后,赴国外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硕士专业课程学习,考核合格者可获国外高校所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该硕士学位证书可获国家认可。

项目优势:

(1)省时:相对于在国内修读研究生,大四在读生可在大四阶段修读该硕士衔接(或预科)课程,节省一至两年的时间;

(2)省钱:相对于个人独立申请出国攻读硕士的情况,降低入学要求,缩短留学时间,节省留学费用;

(3)可靠:与我校合作的出国留学硕士项目的国外院校全部为中国教育部正式认可的国外正规院校,其所授硕士学位可获国家认可;

(4)大幅降低出国留学被拒签的风险:本项目采取统一办理签证的方式,大幅降低了出国留学拒签率,签证通过率较高。

学习时长:2年


3.项目名称:国外高校交换、交流学习项目

项目概况:为了进一步拓宽我校学生赴海外学习的渠道,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我校与众多世界知名高校合作,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以访学学生身份在世界知名高校,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学习一到两个学期的机会,学生在国外所修的学分获广州大学认可。

项目优势:

(1)体验世界知名高校优质教育,感受顶级名校卓越的学术氛围;

(2)专业选择广泛,学制宽松,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进程,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学的课程;

(3)开阔国际视野,结交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朋友;

(4)为我校学生入读世界知名高校搭建桥梁。

学习时长:3—9个月

面向群体:广州大学本科一、二、三年级及研一学生。

项目要求: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并能够通过项目要求的笔试和面试。

报名时间: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


4.项目名称:假期游学、语言培训项目

项目概况:为了给我校学生提高口语及听力、体验国外文化与生活经验提供机会,我校自2008年起,每年暑期都会组织同学到德国、美国等国高校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游学、语言培训活动。

项目优势:

(1)提前感受世界名校的风采,享受名师的辅导;

(2)全英文环境教学,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将得到空前提高;

(3)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愉快轻松学习英语及各项文化活动;

(4)家庭寄宿等多种住宿方式,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国外民居生活;

(5)增添海外游学背景,为申请海外留学增添砝码。

学习时长:2—5周

面向群体:广州大学本科一、二、三年级及研一学生

项目要求:有一定英语基础,希望感受国外名校文化氛围、拓展视野、提高英语水平者均可报名。

报名时间:每年1—3月份。





1.知名就业单位

政府机关:广州市萝岗区征兵办;从化市农业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八零一工厂虎门军械修理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惠东县公安局;岳西县教育局;陆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事业单位: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广州市自来水公司,中山市农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广州南方人才资源租赁中心

大型企业: 上海游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视台,百胜餐饮设备有限公司,广东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毕业生深造院校(可多个院校,不限硕士、博士)

(1)香港大学;

(2)中山大学;

(3)中国人民大学;

(4)华南理工大学;

(5)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7)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8)天津大学;

(9)深圳大学;

(10)香港城市大学;

 


联系方式


招生咨询电话:020-39366872


联系人:张老师


学院网址:http://spee.gzhu.edu.cn/



编辑:黄子彬

责编:肖斌 李慧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