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院要览(十二) | 音心为乐,舞动人生:音乐舞蹈学院

广大招生 2021-09-23

  音心为乐  舞动人生  

  音乐舞蹈学院  

1


学院介绍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前身系2000年7月成立的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舞蹈专业。学院目前在编专业教师57人。其中教授8人,特聘教授2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人,省、市宣传思想战线“十百千”优秀人才培养对象5人,广州市优秀教师3人,“两团”特聘教师15人。


学院设音乐系、社会音乐系、舞蹈系,下设声乐、钢琴、音乐理论、器乐、作曲技术理论、舞蹈理论、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等教研室,广州大学音乐舞蹈教育研究所、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倪惠英艺术中心等研究机构,以及岭南音乐舞蹈发展研究智库平台。2005年3月根据广州市政府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现更名为广州歌舞剧院)、广州市艺术学校划归广州大学,“院团”开展共建,实施产学研发展战略,“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为学院的一项重要教改内容。


学院现有音乐学专业(下设音乐教育、社会音乐-表演方向)和舞蹈编导专业(下设舞蹈编导、国标舞编导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学院已与美国、意大利等国家的高校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力求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音乐舞蹈专业人才。2010年开始招收课程与教学论专业音乐教育方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艺术(音乐、舞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2年开始招收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音乐学获批2019年度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2


专业介绍



01

音乐学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首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1.音乐学(师范)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学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专业特色:音乐学(师范)专业已建有较为完备的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同时形成了以下特色:


① 高度重视学生的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② 创建岭南本土课程与研究体系,使学生受到岭南音乐文化的浸养。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工作承担教学与管理工作。随着对美育价值的日益重视,该专业相关职业的社会需求量将会有所增加,就业机会与发展前景也将随之提升。


2.音乐学(社会音乐)

培养目标:“一专多能”的音乐人才。重视学生表演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全面了解音乐的艺术本质和审美表现,拥有较高的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审美品味,具有较强的专业创新精神及较高的专业表演水平。


专业特色:本专业已建有较为完备的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并形成了以下特色:


① 高度重视学生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效;

②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前景:培养能够胜任各专业文艺团体、各级各类文化馆(站)、音像出版社、及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制作、编辑、表演及教学工作的高级音乐人才。该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02

舞蹈编导

学制学位: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舞蹈编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系统地掌握舞蹈创编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能训练,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能独立从事表演及运用编舞手段完成舞蹈作品的创作与排练,有从事本专业创作、教学和一定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舞蹈创编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已建有较为完备的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并形成了以下特色:


首先,高度重视学生舞蹈作品编导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作品展演提供了优质的平台;与此同时,也注重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编导+表演”的综合能力。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及团体、学校及培训机构、传媒与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机构工作。该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职业发展前景良好。


2.舞蹈编导(国际标准舞编导)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国际标准舞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及团体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国际标准舞创编、表演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实践展示平台。


就业方向与职业发展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教育系统、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及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等部门工作。该专业的招生学校较少,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大,职业发展前景好。




3


师资力量




一、音乐系


01

音乐理论教研室


01 刘瑾

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州大学教学名师,广东省广府文化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音乐美学、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教育。2000年、2006年分别于上海音乐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导师为沈旋教授。


近年来,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专著3部:《萨蒂研究:风格、技术与价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中国现当代音乐课程问题史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生态美学视域中的广东音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主编教材《案例式音乐美学教程》(暨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参编教材《人文教育与艺术鉴赏》(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城市文化空间中的粤乐发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生态美学视域中的广东音乐》、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在线开放课程)《中外音乐名作的文化阐释》、广东省教育改革项目《以案例式教学为特色的音乐美学课程实践与研究》等。





02 张艳

副院长,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音乐传播、民族音乐学。


2005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2006——2013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2013年入职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7年入选广州大学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


在各类期刊杂志与学术会议上发表文章25篇,其中有4篇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著有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完成广州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





03 刘富琳

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中日音乐比较。


1989-1999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14年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工作。曾于1998年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JPF)、2004—2006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奖学金,留学日本冲绳县立艺术大学从事音乐研究,先后十余次赴日本、韩国、越南参加学术会议或考察。现为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日本冲绳文化协会会员。


独立承担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1项、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参与完成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中日合作项目3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等。集体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次、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次。在中日音乐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编教材2部。





04 祝晨光

音乐系党支部书记,副教授。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次参与课题与精品课程;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指导省级大创项目1项;多次获得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曾获得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04年以前,曾于武汉音乐学院任职二胡专业教师,期间曾在全国二胡比赛中获奖;所教学生在全国重要赛事中获奖。





05 赵赞

讲师,音乐系教育实践指导中心主任。主要进行音乐教育与钢琴教育方向教学与研究。已在全国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撰写专著一部,参与省市级科研课题项目4项,荣获2011第七届《德艺双馨》中国文艺展演活动“全国优秀教师”、2014第四届香港国际钢琴邀请赛中国赛区“英才导师奖”,2016广州市钢琴公开赛“优秀指导教师”,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展演活动“艺术教育科研论文音乐类甲组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06 刘茜

音乐系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





07 刘张杰

讲师、硕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师从李方元老师。自2006年到广州大学,任教10年。教学相长,在任教期间,因为教学需要,陆续接触和学习了各种不同的艺术与疗愈领域。跟随中央音乐学院高天教授学习音乐治疗,杨有华老师学习颂钵音乐疗愈,林惜钗老师学习自由舞动疗愈。


现主要从事《外国民族音乐》和《音乐治疗》课程的教学,专注探索新茶道与音乐、舞动疗愈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各种实践尝试,希望能将这种崭新的,多元化的疗愈方式带入到课堂和研究中。





08 潘妍娜

音乐舞蹈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评论学会会员,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2011年于上海音乐学院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人类学。在《人民音乐》等核心刊物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1项,市级科研项目4项。2014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





09 屠金梅

女,汉族,1982年出生,河南信阳人,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信阳师范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师从李岩研究员学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师从蓝雪霏教授学习中国传统音乐,2011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随即入职广州音乐舞蹈学院。


承担的课题有: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东民间拉弦乐器与乐种关系研究》,2016年广东省社科规划“十三五”学科共建课题《广东民间乐器制作的历史与现状》,2017年度《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专题研究课题《广东民间乐器制作人口述史研究》等。出版个人专著《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独自编著教材《岭南传统音乐概论》,发表论文近10篇。


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岭南传统音乐


出版个人专著《豫东太昊陵庙会音乐文化研究》,独自编著教材《岭南传统音乐概论》,发表论文近10篇。





10 周钟

讲师,音乐舞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艺术学博士、哲学硕士、文学学士,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员,长期从事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哲学、宗教哲学研究。


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7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出版专著1种、教材1部(合著),主持参与各级课题7项,获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1次。





11 韩若晨

讲师,理论教研室主任,博士。香港教育大学音乐教育博士毕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民族音乐教学、创意音乐教学等。多年在香港和澳门的求学经历使她不仅对港澳地区的音乐教育体制和教育发展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对掌握了扎实的实证研究方法。近年来,她曾多次在英国、新加坡、台湾、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地举办的国际性和地方性的音乐教育会议中及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努力吸收更前沿的教学理念来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12 何艳珊

2017年3月28日以人才引进方式从人民音乐出版社调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工作,本科钢琴,硕士、博士音乐美学,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哲社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曾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从教,此外还担任过《解放军报》文艺版编辑、国家一级核心期刊《音乐研究》编辑,并在人民音乐出版社担任理论编辑,期间多次参与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责编的图书数次获得国家级奖项。长期以来都是编辑、教学、科研并行发展。


三年聘期内以“广州大学”为署名单位共发表学术论文19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3篇(包括3篇一类B,《光明日报》2篇,《文艺争鸣》1篇)。2018年获得全国优秀理论学术成果一等奖,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201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美学基本问题与批评形态研究》第五子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排名前三);2019年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门类美学史》子课题《中国舞蹈美学史》的撰写工作;2020年年初获得教育部社科人文社科项目《汉传佛教典籍中的音乐审美问题研究》。




02

声乐教研室


01 罗洪

院长,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男低音歌唱家,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高等院校流行音乐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常务副主席,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声乐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政协委员。    


1986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曾在星海音乐学院任教30余年。2006年获星海音乐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获“广东流行音乐三十周年杰出音乐人奖”;2009年主持《流行音乐演唱》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流行音乐演唱: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教改成果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获“广东省流行音乐三十五周年教学杰出贡献奖”。曾主持广东省省级课题研究6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论著教材3部,获国家级学术论文优秀奖6项,发行个人CD、DVD专辑5张。


培养了众多优秀声乐人才、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如:高林生、海明威、周笔畅、东山少爷、刘惜君、俞灏明、赵鹏等。





02 程慧

特聘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后考入中央歌剧院,曾主演《异想天开》。后赴美国深造,先后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DMA)。毕业后继续从师于世界著名女中音歌唱家 Mignon Dunn、著名声乐教师 Ruth Falcon、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艺术指导Joan Dornemann、Dennis Giauque等,参加了意大利的专家培训班,获得了世界著名歌唱家Sherrill Milnes、Regine Resnic 的指导。主演过《艺术家的生涯》、《丑角》、《蝴蝶夫人》、《茶花女》、《风流寡妇》等多部歌剧。近些年在美国的一所音乐学校任声乐教师,在中国音乐学院、三亚学院音乐学院、广东省吉林大学珠海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任外籍专家、声乐教授。





03 姚佑南

副教授,音乐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1991年分配入广州歌舞团任独唱演员,曾参与与“希望工程全国巡回义演”工程,中央电视台“踏着红军足迹,走进青春娄底”大型直播晚会及广东卫视拍摄的寻梦者舞台专题片拍摄;曾获得第六届羊城音乐花会声乐比赛三等奖、2000年全国艺术歌曲比赛广东选拔赛获金奖。2009年调入广州大学任专职声乐教师,主要从事本科、研究生声乐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完成艺术实践、艺术展演课程的设置及实施,在教学期间在《中国音乐》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先后获得广州大学第五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广州高校教学二等奖及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等奖项。





04 李敏

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社会音乐系副主任。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音乐教育委员会专家。


从事本专业工作以来,多次在省市歌唱大赛中获奖,并有多首原创歌曲作品获全国及省市级奖。获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广州大学优秀教师,二次获得广州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提名奖等奖项。参与和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在各级各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及作品20余篇。出版了个人原创军旅歌曲专辑《忘不了你》,由太平洋影音公司向全国公开发行,2017.1荣获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广东省微视频科普创作”(作曲)三等奖,2018.1被评为广东省优秀音乐家。





05 喻晓雯

文学硕士,声乐副教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生部副主任,硕士生导师,抒情女高音歌唱家。美国华人社科人文教授协会(ACPSS)会员,广东省声乐协会理事,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声乐组考官。主要从事声乐教学及声乐理论研究工作。


广州大学首位国家艺术类公派美国访问学者。先后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并参与教育部、省市厅级及校级课题多项。在国内外举办过多场独唱音乐会,均获极大好评。


曾获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广州大学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广州大学优秀教师称号;于美国迪堡大学(DePauw University)获得美国声乐教师协会“NATS”声乐比赛成人组第一名;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Western University)获得美国暨加拿大大湖区“Great Lakes Regional Auditions”声乐比赛成人组第一名;广东省第十二届‘百歌颂中华’大中专院校歌咏比赛”决赛一等奖。所指导的学生在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并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06 王洪涛

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博士, 声乐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青年歌唱家学术委员会委员,入选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人才库。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荣誉教授,山东省鲁东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荆楚理工学院客座教授。曾任教于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声乐艺术指导系声乐教师,音乐学院歌剧中心一级独唱演员,白俄罗斯国家广播乐团独唱演员,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07 高颜仙

副教授,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会员,广东声乐协会会员。1993年星海音乐学院师范系毕业,声乐专业;1995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结业。从事音乐教育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态度严谨认真,曾获得“广州市优秀教师”与“广州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两度获得广州大学本科课程优秀奖二等奖。先后发表学术论文十数篇,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市级课题一项。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级演出活动,曾获得广州市第二届教师艺术节比赛一等奖。





08 钟敏

副教授,声乐表演艺术硕士,国家公派英国访问学者。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厦门大学,研究方向声乐表演与理论研究。先后在广东省星海音乐厅、厦门市鼓浪屿音乐厅与宏泰音乐厅成功举办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并被新闻媒体报道。2006年担任超级女生广州赛区评委。2015年国家公派英国访学一年期间师从英国著名歌剧演唱家Nelly Miricioiu ,并入选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举办的伦敦声乐大师班培训并获得大师班文凭,此外还被受邀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作品专场演出。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本人多次获得“优秀导师奖”。在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撰写著作一部及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





09 郑德芳

副教授,艺术硕士。音乐教育中国分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任教以来,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省级、校级科研项目各一项。著有《声乐演唱艺术理论与舞台表演实践探索》一书(合著)。指导学生获得:广州市第七届合唱比赛三等奖;广东省第二届民间歌会比赛金奖;第九届广东大中专学生校园文体艺术节获三等奖;“唱响青春中国梦”第二届全国高校“校园好声音”广东赛区亚军;“‘情系羊城、圆梦中华’大学生声乐展演”比赛金奖等奖项,及相关优秀指导教师奖。





10 欧阳蓓蓓

副教授、艺术硕士,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声乐协会理事。长期从事声乐教学与研究工作,为人师表,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声乐人才。曾被评为“广州大学优秀教师”、“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广州大学 ‘最受学生欢迎老师’”。先后在全国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著作《合唱与指挥艺术的研究与探索》一书,编著《中外声乐史概论与作品赏析》、《语言的表达与审美研究》,参与省市级多项科研项目。曾多次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指导多名学生在国内外声乐比赛中获奖,并多次担任各类音乐艺术大赛评委。





11 郭博理

副教授,抒情花腔女高音,文学硕士(音乐学专业声乐教育方向),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广东省声乐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术科考试声乐组考官。


先后在CSSCI期刊、北大核心以及其它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1篇,作为主要参与者参加厅、部级课题4项,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两场,指导的学生多次举办音乐会并在各类声乐比赛中获奖。





12 郭小青

讲师,硕士生导师 ,博士。福建省青联港区委员,中华民歌艺术推广协会主席,香江艺术团团长。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及理论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研究。


2002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先后师从于马秀云教授、沈时松教授、金铁霖教授学习民族声乐,2009年获中国音乐学院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师从于李玫教授攻读音乐学博士学位,2012年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学位。被评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毕业生,并荣获庄汉生奖学金。


主要成果:出版个人学术专著《<唱论>辨析与研究》;由中国唱片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发行4张音像专辑;在《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等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多篇文章;曾于北京、香港、广州等地成功举办十多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8月在驻港部队昂船洲军营举办香港各界慰问驻港部队暨郭小青独唱音乐会,以慰问驻港部队官兵,这是香港回归12周年以来的第一次,成为第一个在驻港部队昂船洲军营举行个人音乐会的歌唱家,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和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的高度赞赏。曾荣获世界杰出华人慈善基金会爱国慈善大使奖。曾多次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TVB电视台等节目录制。目前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





13 常诚

留俄抒情男中音,现任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声乐教师,俄罗斯华人艺术家协会常任理事,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世界名校俄罗斯莫斯科柴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获得声乐演唱艺术学博士学位。先后从师于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俄罗斯功勋级歌唱家 拉沙克&middot;阿纳托利&middot;亚历山德罗维奇教授(Лошак Анатол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苏联人民艺术家、俄罗斯功勋级歌唱家、列昂尼德&middot;伊万诺维奇&middot;博尔金教授(Леонид Иванович Болдин)。自幼学习声乐演唱,17岁起留学俄罗斯(莫斯科),旅俄长达十年之久。2007年考入俄罗斯莫斯科柴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时年17岁。2013年,硕士毕业获得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学位评审委员会颁发的“音乐会歌唱演员”、“独唱演员”、“室内乐歌唱演员”及“声乐专业指导教师”共四项硕士学位。博士留学期间担任俄罗斯人民艺术家,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歌剧院独唱演员Anatoly Alexandrovich Loshak的助教工作,并在27岁时以全优秀的成绩获得了俄罗斯莫斯科柴柯夫斯基国立音乐学院声乐演唱艺术学博士学位。





14 欧阳铭芮

国家二级演员,中共党员,青年歌唱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委员,中国爱尔公益慈善基金会爱心大使。极具磁性的歌喉、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在歌坛独树一帜。高中低音游刃有余。曾任职广州军区战士文工团独唱演员,曾多次在全国全军声乐比赛中获奖,多次在北京、广州、湖南等地举办独唱音乐会。




二、社会音乐系


01

器乐教研室


01 黄颖仪

社会音乐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府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族管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音乐艺术中心理事。


研究方向:二胡演奏及理论研究。


2013年专著《二胡演奏技巧与理论研究》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独著《岭南音乐---粤乐·潮乐·汉乐导论》一书在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已被多所高校作为岭南传统音乐课程的主要教材使用;在中文核心、CSSCI及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及作品近三十篇;由广东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名曲荟萃——黄颖仪胡琴独奏专辑》;主持省、市科研课题多项;多次荣获专业比赛独奏“一等奖”; 2010年获广东省教育厅颁发 “优秀指导教师奖”;连续五次荣获 “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 2002年在广东星海音乐厅成功举办独奏、重奏音乐会。黄颖仪艺术简介被载入《中国音乐家名录》。





02 李维路

副教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曾师从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琵琶演奏家叶绪然、郑汝中、潘亚伯学习琵琶,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在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文艺系研究生班学习,又师从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钱仁康、李民雄、马革顺、叶绪然、沈天真研习音乐理论与音乐演奏技巧,任中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会员,中国琵琶研究学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高等音乐教育学会会员。目前在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从事琵琶和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多年来一直担任广东省音乐术科联考的评分工作,多次荣获学校教学优秀奖,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人民音乐》等国家级核心学术刊物上,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的在研工作。





03 彭卉

讲师,长笛专业教师、广东省管乐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长笛演奏及理论研究。拥有多年的长笛演奏及教学经验,在国内多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曾担任广东省各项赛事评委,所指导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导师”奖。





04 杜帅黎

旅美青年小提琴演奏家,中国室内乐协会会员,陕西音乐家协会会员,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美国美国新泽西交响乐团客席乐队演奏员与美国纽黑文交响乐团终身第一小提琴演奏员。现任瑞士Kalaidos 大学小提琴教授及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杰出海外引进教师。


1989年生于西安, 2007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并获得全额奖学金,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攻读小提琴学士学位,师从于著名美籍华人小提琴演奏家钱舟。2011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成功举办了个人毕业音乐会,并以专业A+的成绩获得了小提琴学士学位。同时,还获得了美国多所音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全额奖学金录取通知书。2011年8月,随美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Lucie Robert 在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进行研究生的深造学习。2013年,获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师从美国小提琴教育家Hyo Kang教授, 并与2015年取得了演奏领域最高学位艺术家文凭。


杜帅黎曾两次获得陕西省小提琴比赛专业少年组第一名。2005—2006年连续参加两届中国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并在首届的夏令营的协奏曲比赛中获得第二名,与指挥家杨洋合作演出了《西班牙交响曲》第一乐章。2006年代表西安音乐学院参加了文华杯第八届全国小提琴比赛,在青年组中荣获优秀演奏奖。留学期间,杜帅黎曾荣获新加坡全国钢琴小提琴比赛二等奖,美国青年演奏家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及观众最喜爱奖,曼尼斯音乐学院协奏曲大赛冠军。


近年来,杜帅黎的独奏演出遍布世界各地。在第二届广州国际马友友青年音乐周作为乐队首席身份与著名音乐家迈克斯特恩,马友友以及吴蛮等大师进行合作。曾作为独奏家身份,在德国莱比锡著名的格万豪斯(Gewandhaus)音乐厅和纽约林肯艺术中心都举办过音乐会。合作过的乐团包括德国门德尔松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新加坡节日交响乐团、曼尼斯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广东珠江交响乐团、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等。





05 郎逸峰

旅德单簧管演奏家,德国音乐类最高大师班演奏文凭(博士学位)。器乐教研室主任,单簧管、萨克斯教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专家组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单簧管学会理事,广东省音乐术科考官,国内外各大赛事评委。曾任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单簧管演奏家,德国柏林交响乐团单簧管演奏家,德国莱比锡国际学院单簧管特聘教师,华南师范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特聘艺术指导。


199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黄远涪,袁源教授学习单簧管演奏。在校期间曾与教授共同录制中国单簧管考级教程.并担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首席单簧管,多次赴世界各地演出,与作曲家及指挥家谭盾,小泽征尔(Seiji Ozawa).钢琴家郎朗,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王健(Jian Wang)与马友友(YO-YO MA)等合作演出。


2010年,赴德国,受柏林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温策尔.福克斯(Wenzel Fuchs)大师的推荐,考入柏林交响乐团(Das sinfonieorchester berlin),多次与单簧管大师Wenzel Fuchs,双簧管大师Andreas Wittmann及著名指挥家Ronald Reuter,Stanley Dodds...等多位著名大师合作演出。同期,在柏林成立了Vitality室内乐团,多次成功举办音乐会。后又被众多音乐家邀请,参与许多新音乐作品的巡回演出。


2011年,以所有招考专业第一名的成绩(且只有一个名额)考入德国莱比锡音乐与戏剧学院,赴德国攻读硕士学位。先后师从著名单簧管大师,柏林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温策尔.福克斯(Wenzel Fuchs),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单簧管首席马提亚斯.格兰德(Mathias Glander),及著名单簧管演奏家教育家,前莱比锡Gewandhaus 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单簧管首席,及莱比锡音乐与戏剧学院院长,沃夫冈.迈德(Wolfgang Mäder)教授。


2012年初,接受了英国BBC广播电视台的采访,同时录制了著名作曲家圣桑单簧管奏鸣曲(Camille Saint-Saens Sonate Op.167)。同年又受邀于德国柏林华人室内乐团担任单簧管首席,在柏林爱乐大厅为中德建交40周年演出,并多次受邀为各国元首及大使演出。多次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及中国驻德国文化中心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受到各界音乐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201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德国莱比锡音乐与戏剧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同年,受沃夫冈.迈德(Wolfgang Mäder)院长的委托,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帮助教授教学,获得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并于2013年受邀,担任莱比锡国际学院(Internationale Akademie zu Leipzig)单簧管讲师。在德期间所教授的学生,均以优异成绩考入德国,瑞士等著名音乐学院。


2014年,以所有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德国曼海姆国立音乐与表演学院,攻读德国音乐类最高大师班演奏文凭(博士学位),师从德国巴登巴登爱乐乐团单簧管首席,沃夫哈德.奔茨(Wolfhard Pencz)教授。同年,应德国曼海姆皇宫的邀请,与KKO乐团(Kurpfälzisches Kammerorchester)成功在皇宫(Schloss Mannheim)举办了Mozart Gala音乐会,并受到各界音乐专业人士的一致好评。


2015年六月,应德国巴登巴登爱乐乐团(Baden-Baden Phiharmonie)邀请,与姜瑞娟女士(旅德中提琴青年演奏家,德国演奏博士),同台演奏马克思.布鲁赫(Max Bruch)中提琴与单簧管协奏曲。


2016年回国,获得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职位。随团赴瑞士,匈牙利,意大利等国家演出。在2015年与2016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参与大型歌剧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系列演出。


2017年6月,任职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单簧管和萨克斯教师,一年多的时间内,指导学生成立了单簧管、萨克斯重奏团、室内乐团、爵士乐团,成功举办多场单簧管、萨克斯独奏、重奏、爵士等专场音乐会,指导的学生获得多项赛事的奖项,如:第六届香港国际青少年表演艺术节,包揽了广州赛区单簧管、萨克斯独奏金奖,银奖,铜奖;2017年、2019年华南地区管乐、打击乐独奏、重奏展演,单簧管独奏一等奖、重奏二等奖,萨克斯独奏一等奖;第六届深圳管乐比赛,萨克斯重奏组一等奖等。




02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


01 王怀坚

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广州市音乐家协会音乐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合唱协会副会长、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广州大学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歌曲《忠诚》、央视《经典咏流传》传唱歌曲《春有百花》等,已公开出版发行原创音乐作品音像专辑6张,出版教材与专著3部;近年来先后获评“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南粤优秀教师”等。





02 王颖

讲师,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研究生部主任,作曲及作曲技术理论教研室主任,2009年、2014年分别获得中央音乐学院硕士、博士学位,2011-2013年为中央音乐学院与德国莱比锡“门德尔松”音乐与戏剧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获得者;中国音乐评论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西方二十世纪音乐研究(法国、俄罗斯)


致力于作曲技术理论方向研究,独立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中国当代室内乐中的民族乐器使用与音响音色研究”,主持校级人才培养启动项目1项“后黎曼主义和声研究”,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广州大学开设《合唱实践与鉴赏》课程的可行性研究”,主持2017年广州大学研究生“引智项目”。曾担任学院合唱团指挥,带领合唱团先后获得省级二等奖、三等奖2项,市级金奖1项。


在德国期间,参与莱比锡音乐与戏剧学院系列丛书撰写,负责《管弦乐百科词典》(Lexikon des Orchestra)德文词典中20余个条目的编写工作。受《中国新音乐年鉴》邀请,2013年撰写文章《2010-2011欧洲音乐理论发展综述》,2016年撰写《2012-2016欧美音乐(分析理论)发展趋势与新动态》;先后在《音乐研究》、《天津音乐学院学报》、《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等C刊发表论文10余篇。论文被德国、英国、瑞士、比利时、香港等多个国际高端会议录入,并发表演讲。





03 黄巧

讲师,硕士生导师。2016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品分析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学位。2015年考取瑞士保罗•萨赫基金会(Paul Sacher Stiftung)奖学金研究西方当代音乐。


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湘土风情》荣获第二届民族管弦乐新作品征集优秀作品奖;为北京市金盏中学建校50周年创作校歌;艺术歌曲《人生》发表于《音乐创作》。交响乐版《传说》、《草原抒情》分别于2019年4月、5月上演于北京音乐厅。2017年交响乐版《管韵》上演于北京音乐厅。交响乐版笛子协奏曲《走西口》,上演于2012 年国家大剧院“龙凤呈祥——全球华人新春音乐盛典”,由凤凰卫视转播。曾为著名人民音乐家吕远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八十回响”作品音乐会配器,并由中央三台播出。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并承担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获2017-2018学年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二等奖。





04 弓丽

合唱指挥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际合唱指挥比赛获奖者,中国国际合唱节艺术委员会委员、专家讲师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合唱联盟理事。曾任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合唱指挥系高级讲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合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曾担任白俄罗斯国家广播乐团常任合唱指挥,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合唱团助理指挥,俄罗斯波波夫合唱指挥学院合唱团客座指挥,白俄罗斯国立语言大学大学生合唱团客座指挥,清华大学合唱团客座指挥,华中师范大学 TianKong 合唱团指挥,河南省教师合唱团客座指挥。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30篇,参加国际研讨会 10 余次,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在世界著名音乐厅举办多场个人合唱音乐会,受邀在国内高校、中国合唱协会、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组织的多场重要合唱活动中做专家讲座。




03

钢琴教研室


01 唐馨

社会音乐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钢琴演奏教学与理论研究工作。现任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钢琴学会会员,广东省青年文艺家联合会会员,国家公派美国罗斯福大学芝加哥表演艺术学院访问学者(2015-2016)。主持校级课题一项,参与省级等课题多项,公开发表近20篇学术论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3篇。


曾在2009年“海伦钢琴”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演奏邀请赛中获奖,在美国芝加哥、重庆等地成功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任教以来,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省级及国家级钢琴比赛中获奖,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导师奖曾担任广东省多项钢琴比赛的评委。





02 刘惠明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钢琴教研室主任。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钢琴即兴伴奏、应用钢琴教学。主讲课程有:钢琴、即兴伴奏、应用钢琴慕课教学。


教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出版教材、录制CD近20篇部,主持“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等课题。2013年由学校及学院推荐首位公派到美国作访问学者,访美期间参加各类教学、音乐会及比赛活动,并参加美国音乐教师教学大会,成功在美举办音乐文化讲座获得好评。曾担任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合唱团等多个团体艺术指导,多次与广州交响乐团、合唱团合作,并与大师严良堃、张国勇、余隆等知名指挥家合作。参加国内、国际比赛并多次成功举行音乐会。潜心教学、静心教书,争当学生的良师益友。





03 蔡扬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国际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钢琴学会会员,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广东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广东省青年文艺家联合会会员。


研究方向:钢琴演奏及理论研究,早期键盘研究。


留英期间受聘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古钢琴博物馆任助理研究员,多次举办个人音乐会,并与英国苏格兰乐团合作演出。访学期间任利兹大学研究助理,举办“中国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在国内音乐类核心《人民音乐》《黄钟》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省厅级、校级课题各一项,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教材《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钢琴集体课教学理论研究》,出版《英国近代钢琴作品集》(6册)。入选第三届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获得广州大学优秀教师、教学优秀奖、贡献奖等奖项。担任中国音协、广东省钢琴协会社会艺术考级考官,曾受聘为珠江凯撒堡、斯坦威等国家级钢琴比赛广东赛区评委。成功举办多次学生音乐会,所教授学生多次在“广州钢琴公开赛”等各国内及省赛赛事中获奖。18年1月在深圳音乐厅举办“钢琴的前世今生”古键盘讲座。





04 陈蕾

副教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工作二十年来所教学生多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此外,还发表论文二十多篇,其中核心刊物三篇,参与了多项省级、市级及校级的课题研究。





05 娄新艺

副教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当年以钢琴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音乐系,主修钢琴。师从吴晓娜、张昌年、谌薇薇教授。在校期间多次参与了学校音乐会的演出,毕业那年成功地举办了一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广受好评。随后特招入伍进入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担任演奏员。03年进入广州大学任教至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六篇。





06 吕婧

讲师,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钢琴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音乐学院,表演硕士研究生学历。曾多次成功的举办钢琴独奏会,室内乐音乐会,广受好评。2008年工作至今,在国内中文核心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所指导学生多次在国内外各类钢琴比赛中获奖。也多次在各大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曾获得2005年乌克兰雅尔塔国际钢琴公开赛最佳教师指导奖;第十一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广东选拔赛钢琴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2014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第2届德国欧米勒钢琴公开赛优秀园丁奖;第4届德国欧米勒钢琴公开赛广州赛区优秀钢琴教师奖。第七届(2017)香港国际钢琴邀请赛广东广州赛区英才导师奖等。





07 唐颖

讲师 ,旅美钢琴表演博士,毕业于美国堪萨斯大学音乐学院。曾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堪萨斯城Kauffman 艺术中心、劳伦斯Lied center音乐厅、Swarthout hall 音乐厅、意大利Perugia Basilica Di San Pietro音乐厅、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拉赫马尼诺夫音乐厅、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北京联合大学音乐厅等地举办独奏、协奏及室内乐音乐会。先后两次获邀在美国堪萨斯公共电台直播厅进行现场演奏及访谈。所获奖项包括美国“Naftzger Young Artists Competition” 那夫斯卡青年艺术家大赛所有类别组:总冠军;美国“American Protégé International concerto competition” Protégé国际协奏曲比赛:一等奖等。





08 姚卉

旅美钢琴博士,青年钢琴教师,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钢琴学会会员。2017年入职以来,多次代表学校参与各类重要独奏重奏音乐会演出,近几年先后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星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地成功举办独奏及重奏音乐会。在各项音乐会中担任艺术指导,曾在2018年第六届孔雀奖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比赛中荣获优秀钢琴伴奏奖。入职以后曾在音乐类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多次担任各大钢琴比赛评委及广东省音乐统考评委。其指导的学生荣获各大钢琴比赛奖项,本人多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09 江琳

讲师,硕士,广东省、广州市流行音乐家协会流行钢琴委员会会员,舞蹈钢琴伴奏教师。2013年2月—8月赴美国北德克萨斯音乐学院访学。主持多项市厅级课题,并在《人民音乐》、《音乐探索》等期刊上发表多篇核心论文。主编、参与撰写多本专著,其中,《中国古典舞钢琴伴奏曲选(袖舞、剑舞)》(暨南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12月荣获全国美育成果展评实践创新二等奖。





10 罗菲

音乐艺术博士,讲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荣获曼哈顿音乐学院最高钢琴专业优秀奖学金 President`s Award。获西班牙布尔戈斯国际音乐节杰出人士奖。师从朱晓蓓、唐哲博士、由熹教授、Arkady Aronov博士、爵士钢琴家Jeremy Manasia和Ted Rosenthal博士。研究瓦格纳歌剧听辨与分析,其撰写的论文先后刊登于2018年5月及2019年2月的《岭南音乐》杂志—音乐研究专栏中。相继在美国曼哈顿音乐大厅、⻄班⽛布尔⼽斯音乐大厅、广州星海⾳乐厅出演了个⼈钢琴音乐会与钢琴室内乐⾳乐会。曼哈顿音乐学院钢琴系系主任Marc Silverman对罗菲的演奏评价:她是一位有涵养、有想法的钢琴演奏者。





11 肖源远

钢琴演奏硕士,2007年星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毕业,2007.09-2011.06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钢琴演奏专业本科,2011.08-2013.05美国南加州大学钢琴演奏专业研究生。2004年获星海杯(广州赛区)一等奖,2005年获Kawai钢琴比赛(广州赛区)三等奖,2012年获洛杉矶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2017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国际青少年艺术节中华赛区钢琴比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




三、舞蹈系


01

舞蹈表演教研室


01 佟树声

国家一级演员、硕士生导师、国际金奖获得者、舞蹈系主任。


原广州芭蕾舞团副团长,广芭建团首席主要演员,广东省舞蹈家协会理事,广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美国辛辛那提芭蕾舞团客席艺术指导。连任第九届、第十届中国文华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大赛”评委、并多次获得“园丁奖”。                      


主演《天鹅湖》、《吉赛尔》、《图兰朵》、《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舞姬》、《梁山伯与祝英台》、《唐·吉坷德》、《梦红楼》、《茶花女》、《梅兰芳》《安娜卡列尼娜》等几十部中外大型芭蕾舞剧,于2006年成功举办《佟树声芭蕾舞专场晚会》,并出版个人专辑《树声·舞语·我心飞扬》。


荣获广州首届文艺特等奖、一等奖,广州市二等功三等功、全国舞剧比赛最佳优秀表演奖等多项国际国内舞蹈比赛奖项,其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均荣获大奖。





02 罗来军

副教授,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教育专业。1980年参加工作,在江西省歌舞团担任主要演员,1989年在广东省歌舞剧院担任舞蹈队队长、教师、编导,2002年12月调入广州大学任教至今。





03 杜佳璇

副教授,舞蹈系副主任,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工作至今分别获得第一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第三届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舞蹈比赛一等奖;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三等奖;广州大学优秀教学奖一等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并发表论文数十篇。





04 金燕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东省高校体育舞蹈协会会长,海峡两岸文化协会国标舞专业委员副会长,文化部社会艺术考级国标舞考官,教育部CSARA体育舞蹈培训导师、荣誉级评判员,英国皇家舞蹈ISTD国际级教师、WDC世界舞蹈总会国际级评审,多次获得全国拉丁舞冠军并两次获得 WDC标准舞·拉丁舞“世界杯”拉丁舞冠军。


专业研究方向:体育舞蹈(国标舞)教学训练裁判及理论研究。多次获得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在核心刊物、省级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中国学校体育艺术类科研成果二等奖,参编体育舞蹈教材,主持广东省软科学课题和参与省级国家级课题多项,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省、市体育舞蹈比赛获奖,受到学生好评,2012年和2016两次获广州大学最受欢迎专业教师。





05 孟尧

讲师,硕士研究生,舞蹈表演教研室主任,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主教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素材等专业课程。





06 单磊

讲师,2004年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主要教授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身韵、舞蹈剧目排练。2014年创作舞蹈晚会《肆年》荣登新快报3整版。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执行导演兼分场舞蹈编导、亚组委特聘礼仪专家。曾获全国&middot;及省市级奖项二十余个,包括全国首届“荷花杯”舞蹈比赛优秀表演奖及全国优秀园丁奖(2008年),广东省艺术展演银奖(2005年),广东省文艺汇演金奖(2006年)。




02

舞蹈理论教研室



01 眭美琳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党支部书记,舞蹈系副主任,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广东舞蹈家协会会员。


研究方向:舞蹈教学与教育研究、岭南舞蹈文化研究。


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广州市社科项目1项,广州市教育局项目2项,校级课题项目5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篇。参与编著教材4部。


曾获得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优秀园丁奖、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第八批校级培养对象、广州大学“优秀教师”、广州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一等奖、广州大学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州大学优质课程“主讲教师”、广东省第五届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乙组二等奖,、第六届岭南舞蹈大赛论文评比三等奖等。





02 彭有庆

讲师,舞蹈学博士,舞蹈理论教研室主任,韩国大韩舞蹈学会会员。


本科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系汉唐古典舞专业,后获亚洲艺术人才奖学金留学于韩国。 2012年取得韩国艺术综合大学舞蹈硕士学位,2015年取得韩国庆熙大学舞蹈学博士学位。曾获第十二届首尔国际舞蹈比赛传统组表演金奖。主要从事中韩古典舞理论研究和表演实践。





03 金念

讲师,留俄MFA艺术硕士,广州欧美同学会理事,广州大学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舞蹈家协会会员。


2003年师从俄罗斯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舞蹈系主任、圣彼得堡穆索尔斯基剧院芭蕾编导大师---巴亚鲁奇科夫教授;2006年硕士毕业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艺术学院。2008年在全国第六届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中荣获由中国教育部颁发的“优秀园丁奖”;2013年在广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曾发表舞蹈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广东省教育厅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一项;广州市社科重点科研项目一项;市属高校学科建设项目一项。先后获评广州大学优质课程一门,精品视频课程一门,网络课程一门。2011年12月主持策划了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首届舞蹈编导专业原创作品毕业晚会---《追逐繁星》;2016年获得广州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2016年9月在“雅村文化空间”成功举办了《中华舞韵——中国民间舞蹈普及与鉴赏》个人专场讲座与展演。




03

舞蹈编导教研室


01 黄蕾

教授、特聘专家。原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团团长;原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编导教研室主任;中国文联及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突出贡献舞蹈家”称号。美国政府授予“美国荣誉公民”称号、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全军优秀教师”称号。作品曾获全国“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荷花奖”、“国际金奖”、全国、全军舞蹈大赛作品“金奖、银奖、铜奖”,全国杂技比赛作品金奖,cctv电视舞蹈大赛“编导十佳称号”。培养、教育众多优秀中青年舞蹈家及新秀。曾担任历届全国舞蹈大赛及韩国国际现代舞大赛评委。





02 王志刚

讲师,硕士,舞蹈编导教研室主任。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多部省市级课题,校级精品课程一项,广州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荣获广州大学第六届、八届“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称号。


获奖作品:《围城》获得第六届广东省大学生艺术节之大学生舞蹈大赛专业组金奖;《无足鸟》和《抢媳妇》分别获得第三届岭南舞蹈大赛单双三银奖和铜奖;《咏春》和《自梳离别伤》分别获得第三届岭南舞蹈大赛群舞院校组银奖和铜奖。《自梳离别伤》和《猎》分别获得第七届广东大学生艺术节之舞蹈大赛专业组金奖和业余组金奖;《九儿》获得第三届大学生舞蹈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等。





03 王阿罗

硕士研究生,曾连续七年就任广东省南方歌舞团创作部担任该团舞蹈编导,12年公派至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15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攻读编导专业全日制研究生—现代舞创作与研究方向,主要作品有舞剧《西岚卡普》、《凝视》等。





04 唐靓

国家二级演员,硕士研究生。


2010年本科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后任职于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文工团主要演员,2019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


主要作品:

舞蹈:《蝴蝶》、《四分之三的夜色》、《月•思》、《摇篮曲》、《博》、《夺旗》、《兰花花》、《夫妻哨》等;


舞剧舞蹈诗:《三家巷》、《梅花六祖》、《9°N蓝》、《嬉戏西游》、《阳光下的舞步》等。


•《 最美岭南春——2019广东卫视春节晚会》编导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编导

•大型红色舞剧《不到长城非好汉》执行导演。      


获奖经历:

第五届首尔国际舞蹈比赛当代舞组优秀表演奖;

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当代舞二等奖;

第七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当代舞二等奖;

第九届全军文艺汇演二等奖;

第十届全军文艺汇演二等奖;

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十佳作品;

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比赛“作品金奖”;

2010年——2011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

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

第十二届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舞蹈类“特别奖”;

全军舞蹈比赛金奖;

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金奖。


• 2012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2013年、201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

• 2015年被授予广东省舞蹈家协会“突出贡献奖”。






4


就业深造情况



1、各专业就业率

2、本科生就业情况

 (1)就业分布情况


(2)知名就业单位

 政府机关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委宣传部


 事业单位 

广州歌舞剧院   广东现代舞团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    广州大学

南昌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广州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市工商学院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侨光财经专修学院

广州市少年宫

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华山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团体 

珠江红船


 大型企业 

广州富力集团

广州时代地产集团

广东联合电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3、毕业生深造院校

(1)  北京舞蹈学院

(2)  星海音乐学院

(3)  华南师范大学

(4)  广州大学

(5)  山东师范大学

(6)  深圳大学

(7)  南京师范大学

(8)  香港教育学院

(9)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10) 英国利物浦大学

(11) 意大利博洛尼亚音乐学院

(12) 斯坦利音乐中心

(13) 哥伦比亚大学

(14) 墨尔本大学

(15)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

(16) 韩国忠北大学




5


获奖情况


集体奖项12个,个人奖项21个

1、参加《新声请指教》节目“广州大学”新声组合成绩喜人。

2、2016年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金奖”。

3、2016年3月,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舞蹈比赛获奖证书乙组一等奖。


4、第七届(2017)香港国际钢琴邀请赛优秀奖。

5、岭南舞蹈大赛专业组表演金奖。

6、第三界广东省高校体育舞蹈竞标赛暨青少年体育舞蹈公开赛,王朝龙和吴楚瑶获得单项组伦巴第一名。

7、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乐器大赛《粤乐三章》节目获得一等奖。

8、2016年广东省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比赛、李晴晴获得单人伦巴一等奖。

9、池思铭-第十一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钢琴大赛青年A组银奖。

10、《岭南传统音乐系列课程的构建与实践》获广州大学第七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1、广东音乐合奏节目《粤乐三章》获广东省第二届大学生器乐比赛专业组“一等奖”。

12、广东音乐合奏节目《春满羊城》获广东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比赛专业组“一等奖”。

13、广东音乐合奏节目《小鸟天堂》获广东省第三届大学生器乐比赛专业组“一等奖”。

14、指导学生罗婷本科论文《从“跨界”粤剧决战天策府看当代粤剧创新》获广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创新奖三等奖。

15、指导2016全国“挑战杯”作品竞赛校级重点项目《当下广州粤曲职业表演群体现状调查研究》(获校赛三等奖)。

16、《2017年5月29日在广州大学演艺中心111举行岭南传统音乐课程展演音乐会》获广东省教育成果奖。

17、《2017年11月12日在广州大学演艺中心剧场举行“岭南粤韵经典 流芳”音乐会》。


18、《2018年11月29日在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举行高雅艺术进校园—广东音乐专场音乐会》。

19、李逸腾获得2018年香港国际声乐公开赛一等奖。





20、李逸腾获得广东省青年声乐大赛男中音美声唱法青少年组金奖。

21、张馨心获得第一届2019新加坡国际音乐节美声唱法D9组一等奖。

22、张馨新活得澳门国际艺术公开赛声乐通俗唱法项目少年专业组银奖。

23、张馨心SAKURA国际青少年艺术家大赛声乐流行唱法项目银奖。

24、刘文淇、洪梦凡等人获得“第二届广东阿卡贝拉无伴奏人声合唱大赛”一等奖。

25、窦鑫鑫获得中国声乐艺术节广东省总决赛名族唱法铜奖。

26、窦鑫鑫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音乐金钟三等奖奖山西选拔赛。






滑动查看更多




6


音舞风采




Δ  高雅艺术进校园

我院的民乐合奏"小鸟天堂”节目

走进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我院舞蹈系同学的

国际交流表演





Δ 我院教师在香港大会堂

音乐厅举办独唱音乐会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7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0-39366685

学院网址:http://yywd.gzhu.edu.cn/

微信公众号:广大音舞团委信息平台

学院网站

学院公众号




精彩推荐




编辑:刘馥珍

责编:肖斌 胡韵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