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些包头“炕围上的风景”,瞬间刷爆你的朋友圈!

2017-12-14 巴运优途网

人们说:“去旅行,不只是当地的景色,还有旅行路上的风景”


要我说:“去旅行,不只是天涯海角的壮阔,还有你感受到的温度”



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

不只有小精灵

还有


包头市土右旗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炕围画


它曾记载了一个又一个时代!



炕围画小知识

炕围画又称墙围画,墙围。是一种中国民间常见的室内装饰画。在中国北方较流行。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在晋东南地区、吕梁地区、晋中地区、忻州地区、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原平、代县的炕围画最为著名。




跪在炕上,一手托着颜料盘,一手拿着画笔,在炕角的墙壁上仔细作画,不一会儿,一幅栩栩如生的花鸟画呈现在白墙上。


炕围画,民间俗称“炕围子”,又名“腰墙子”,源自宫廷、庙宇中的壁画艺术,是继承和普及古老建筑中的传统文化于百姓家的重要形式。从少数人掌握炕围画手艺,到很多民间艺人争相学习,再到逐渐被市场抛弃,炕围画传承人张三铁见证了这一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起及衰落。


炕围画中的毛主席


在土右旗将军尧镇温布壕村,张三铁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过他的画作——炕围画。随着农村民居的翻新,炕围画逐渐成为一种过去式,但村民对手艺人张三铁的钦佩和尊敬却持续至今。

农村的打麦场


农村生活期间,张三铁在工余时间,捡起了绘画手艺,跟随村里的老艺人学习炕围画、油布画,“当时跟着两位师父学了5个多月,这时候已经基本出师了,就开始走村串巷给村民画炕围子,那时候一个完整的炕围画下来,能挣12块钱,后来涨到13块,又涨到15块,一般三四天就能画完。当时参加农业社一天才能挣几毛钱。”张三铁回忆说,那是炕围画市场最好的年头。  

昭君出塞

西游记


在农村,家家户户都用火炕来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经常蹭脏衣物被褥。人们用刷墙所用的白灰调以胶水,在墙上涂“围子”,又用墨线绘以简单的线条边饰,中间再画几枝兰叶墨花等,由此诞生了一些专门从事此种营生的画匠。很多人家在盖新房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炕围画的内容了,一般要请当地有名气的画匠上门作画,主人希望把自己的心愿和期望展现在炕围画里,比如丰衣足食、延年益寿、合家团圆等。炕围画完成后,主人常用透明纸或塑料薄膜罩在上面,有的人家则用桐油或清漆刷一遍,这样炕围画既鲜艳豁亮,又坚固耐用。平时脏了,用湿布擦一擦,又光亮如新。


 张三铁介绍说,炕围画实际上继承了过去壁画、仿古建筑的绘画工艺,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如喜鹊登梅、鹤鹿同松,形式上采用了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等画种的技法。“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绘画手段,总的目的是要美观大方,群众喜闻乐见。三国、水浒、红楼、西厢等传统故事里的人物和杨家将、木兰从军、八洞神仙等都是常画的题材。‘文革’期间,就画样板戏人物,还画过欧阳海的故事。”张三铁说,山水画主要仿照古画里的名山大川来画,由于形势需要,他还画过红旗渠、延安颂、韶山等革命题材的炕围画。


炕围画由各种花边和池子(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等的地方)两部分组成。花边主要以“万”字边为代表,还有连珠边、混色边、折带边、工字边等。衬托池子的部分叫“开池子”,典型的是“卷云池”。池子内的装饰画至关重要,是衡量画匠技艺优劣的标准,其中人物画难度最大,走兽、山水、花鸟、草虫次之。画匠可根据各自的擅长,灵活多变,自由发挥。国画、油画、水粉画、版画等均可运用,工笔、写意随心所欲。

木兰从军

白鹤亮翅


炕围画在宋代已具雏形。金元时期,壁画艺术对其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明清时期,炕围画已逐步走向成熟,影响及应用日益广泛,凡新建住宅、结婚嫁娶、旧房翻新等都少不了绘制炕围画。


2009年,炕围画入围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三铁同时获评包头市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炕围画传承人。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炕围画传承人张三铁




来到包头土右旗还有大美的美岱召、敕勒川博物馆以及弥漫着香气的面筋在等着你们哦!





走起!

联系方式:0472-6867685

联系方式:13394726962

联系方式:13384726962

联系方式:13948525699

扫码关注,更多精彩旅游资讯等着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