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海,一直是“大中华”的内海

2017-12-02 生民无疆 生民无疆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有许多人心里不舒服,当然,“不舒服”原因是各不相同的。

特别需要声明的是:1、本文谈的,是历史,不涉及现状;2、历史上,最晚自唐代起,东南亚地区便与中华大陆是一家人。

早在汉朝,公元元年前后,王莽就派出使臣,跨越太平洋、印度洋,乘船到达印度。在《汉书》中,使团行船路线,叙述详细。这时候,欧洲人还在树上呆着摘果子吃,下树也是在撒尿玩泥巴。把区区地中海当做“海洋文明”来吹,完全是不上台面话题。

     此后,奔跑在南海和印度洋上的中国官船、民船,数也数不过来,比如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有法显到西天取经乘船回国的故事。

     进入唐朝后,更是热闹得不得了。《新唐书·地理志》详细记录了海陆两路到达波斯湾的路线、距离:“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又一日行,至乌剌国,与东岸路合。西域有陀拔思单国,在疏勒西南二万五千里,……西至大食国二千里,南至吐火罗国二百里,西北至康国七百里。”其实,《新唐书·地理志》是照抄贞元时期宰相贾耽的作品。

唐代在海洋上,影响力极大。最典型的证据是,至今,凡是通过海路抵达的海外各国,仍然称华人为“唐人”,华人也自称“唐人”。《明史·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根据《新唐书》的两则记载,可知东南亚诸国与唐朝中央的关系

     1、苏门答腊岛,即明人所谓三佛齐国:“室利佛逝,一曰尸利佛誓。……夏至立八尺表,影在表南二尺五寸。……其王号"曷蜜多"。咸亨至开元间,数遣使者朝,……官使者为折冲,以其王为左威卫大将军,赐紫袍、金细带。后遣子入献,诏宴于曲江,宰相会,册封宾义王,授右金吾卫大将军,还之。”

     2、爪哇岛:“诃陵,亦曰社婆,曰阇婆,……夏至立八尺表,景在表南二尺四寸。贞观中,与堕和罗、堕婆登皆遣使者入贡,太宗以玺诏优答。……宪宗拜内四门府左果毅。使者让其弟,帝嘉美,并官之。”

    其中包含以下信息:

     1、唐朝廷均封赏了这几个岛国的官职;岛国国王把他们的儿子送到朝廷,做皇帝的卫士。显而易见的,唐朝皇帝是他们的君主,各国是大唐的属国。

     2、唐朝朝廷的兵部、秘书监,派遣专业技术官员,上岛勘测日影、绘制地图。毫无疑问,唐朝已经完成这里的地图测绘。

     如果你觉得这还不够,我们再来看来自民间的记录。

整个唐代,从海、陆多途,赴印度取经的“唐僧”,可谓络绎不绝。据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超过一半的人,经由海路到达印度。

那时候,唐人在海外的地位,比当今的美国人,实在是牛太多太多了。当今的公知、洋奴,动不动拿什么“免签国”说事,真是井底窥天。老祖宗在天有灵,一定又气又恨:怎有如此无脸无皮无志气的后人!

随手列举几例:

    “无行禅师者。……与智弘为伴,东风泛舶一月到室利佛逝国。国王……见从大唐天子处来,倍加钦上。后乘王舶经十五日达末罗瑜洲。”

    “大津师者……遂以永淳二年振锡南海。……乃赍经像与唐使相逐,泛舶月余达尸利佛逝洲。”

    “彼岸法师、智岸法师……与使人王玄廓相随泛舶。海中遇疾俱卒。所将汉本瑜伽及余经论,咸在室利佛逝国矣。” 

瞧,这才叫宾至如归:这里的国王,对于大唐去西天取经的和尚,不仅好吃好喝地招待,还派自己的船,亲自送他们一程。

    关于宋朝,按《宋史·食货下八》,宋朝沿海各地“舶船辐辏”。在南海地区,宋朝水师在南海建立海军基地,实行常态化的海上巡逻,对南海实施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严从简,是明代外交官,他在《殊域周咨录》说:“自广州舶船往诸番,出虎头门,如入大洋,分东西三路。东洋差近,周岁可回。西洋差远,两岁一回。宋于中路置巡海水师营垒。”

     众所周知,宋朝水师十分强大,在周边地区有巨大的影响力。宋朝皇帝的宗室赵汝适,曾任提举福建市舶即福建海关首长。他的《诸番志》很值得一读,也很有意思。

三佛齐,是联通印度洋、太平洋的交汇地。来自印度洋沿岸的商品,多经由这里转运到中国、南海周边各国,乃至日本、朝鲜。

赵汝适说:“三佛齐,……国中文字用番书。以其王指环为印。亦有中国文字,上章表则用焉。……其国在海中,扼诸番舟车往来之咽喉。……淳化三年,告为阇婆所侵,乞降诏谕本国,从之。”

     由此可知:

1、宋朝为三佛齐的宗主国;

2、三佛齐用汉字给朝廷上奏章;

3、一旦遭受邻国欺负,立即上报朝廷;

4、朝廷下旨责令侵略者退兵。赵汝适专门提到这件事,显然,朝廷的圣旨是管用的。

   元朝的做法,又有不同。

   许多专家说,元朝派兵远征爪哇失败。其实不然。

   《元史·亦黑迷失传》:“(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召(亦黑迷失)入朝,……时方议征爪哇,……仍谕之曰:‘汝等至爪哇,当遣使来报。汝等留彼,其余小国即当自服,可遣招徕之。彼若纳款,皆汝等之力也。’”

意思是说,远征军出发前,元世祖明确要求,完成征讨后,留兵驻守,以威慑周边国家,使之畏服。

     事实确实如此。元朝廷不仅在爪哇岛上驻兵,而且建立了完善的军政机构,设置政府,实施全面管理了。元朝时,爪哇岛的货币、税制、刑法,包括首领的发型,也与中原是相同的。

元朝人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记载了他耳闻目睹的爪哇岛:“……惟酋长留发。大德年间,亦黑迷失、平章史弼、高兴曾往其地,令臣属纳税贡、立衙门、振纲纪,设铺兵以递文书。守常刑,重盐法,使铜钱。”

在整个东南亚,汪大渊所到之处,无不是“宾至如归”。

     明朝更加重视东南亚地区,管理也更加规范,在关键地区建立了海军基地。我们来鸟瞰一下明初的南海:

     1、印尼苏门答腊岛。

在巨港,在朝廷主导下,成立了中国侨民为主的“旧港国”。旧港国还负有管理周边地区的职权。

《明史·三佛齐传》:“时进卿适遣婿丘彦诚朝贡,命设旧港宣慰司,以进卿为使,锡诰印及冠带。”旧港宣慰司,隶属于朝廷的军政一体的地方机构;宣慰使是从三品,级别很高。遗憾的是,史载过于简略,不知其管辖的范围。

马欢记录自己耳闻目睹道:“旧港,即古名三佛齐国是也。……国人多是广东、漳、泉州人逃居此地。……至永乐五年,朝廷差太监郑和等统领西洋大宝船到此处。有施进卿者,亦广东人也,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就赐施进卿冠带,归旧港为大头目,以主其地。……市中交易亦使中国铜钱,幷用布帛之类。”

    2、爪哇,由朝廷任命的君主管理。

    按《明史·爪哇传》记载,明朝一建立,爪哇立即主动归顺。《殊域周咨录》记录详细得多:“(洪武)三年,其主昔里八达遣使朝贡。纳前元所授宣敕二道,诏封为国王。”爪哇听到明朝建立消息后,立即派使臣,上缴元朝朝廷的任命书、信物,接受明朝朝廷的任命和印信。

3、婆罗即今加里曼丹岛

这儿的国王,不仅大印是明朝廷赐予的,而且国王是福建人。《明史·婆罗传》:“婆罗,又名文莱,东洋尽处,西洋所自起也。唐时有婆罗国,高宗时常入贡。永乐三年十月遣使者赍玺书、彩币抚谕其王。四年十二月,其国东、西二王并遣使奉表朝贡。……万历时,为王者闽人也。或言郑和使婆罗,有闽人从之,因留居其地,其后人竟据其国而王之。邸旁有中国碑。王有金印一,篆文,上作兽形,言永乐朝所赐。民间嫁娶,必请此印印背上,以为荣。”

4、苏禄(隶属当今菲律宾,具体方位有争议)

这里的君主,穿的官服,用的印信,统统是明朝朝廷赐予的。据《明史·苏禄传》:“永乐十五年,其国东王巴都葛叭哈剌、西王麻哈剌叱葛剌麻丁、峒王妻叭都葛巴剌卜并率其家属头目凡三百四十余人,浮海朝贡,进金镂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礼之若满剌加,寻并封为国王。赐印诰、袭衣、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其从者亦赐冠带有差。”

5、至于中南半岛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暹罗”(泰国)这一国名,就来自明太祖的赏赐。《明史·暹罗传》:“(洪武)十年,……命礼部员外郎王恒等赍诏及印赐之,文曰‘暹罗国王之印’,并赐世子衣币及道里费。自是,其国遵朝命,始称暹罗”。

     又如真腊(柬埔寨),《明史·真腊传》:“番人杀唐人罪死;唐人杀番人则罚金,无金则鬻身赎罪。”意思是:杀唐人者,死;唐人杀他人者,处罚金。

      至于越南,是早已中国化的国家。无须赘言。

     南海,就是中国的内海,这说法夸张吗?毫不夸张!  

   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一下东南亚人民的血缘关系,更会发现,东南亚各国,与中国本为一家人。

南海有关权属之争,是儿子与老子对祖传家产权属存在不同意见。父子分家,财产的处置权,理应属于老子,对不!

     家里有矛盾,有纠纷,是一种常态,无论如何,绝对轮不到外人置喙。  

   因为家里的矛盾,从外面找个流氓,跑到家里舞枪弄棒,更是不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